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试验对犊牛母源抗体及不同阶段奶牛口蹄疫免疫抗体效价变化规律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犊牛出生吃初乳7d后具有免疫意义的抗FMD母源抗体,且群体抗体保护率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随后降低,但仍在临界值以上,一直持续到60日龄回落近临界值,因此30日龄进行首次免疫,首免后1个月进行二免,以后每4个月加强免疫1次。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羊口蹄疫免疫程序,在抚顺市范围内选择4个规模化羊场,对羔羊进行O型口蹄疫母源抗体、首免后抗体和二免后抗体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母源抗体监测组28日龄时抗体合格率为72.5%,35日龄时抗体合格率为52.5%;首免试验组28日龄首免,免疫28,35,49天后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8.3%、73.3%和31.7%;二免试验组二免7,30,120,150天后抗体平均合格率分别为70.0%、100%、71.7%和53.3%。说明不同羊场羔羊O型口蹄疫母源抗体合格率变化存在差异,但是其变化趋势是一致的,羔羊母源抗体在28日龄合格率降到临界保护线处,首免时间选择28日龄为宜;首免产生抗体维持时间较短,应在首免后第30天加强免疫;二免后羊只可获得较为理想的免疫效果,免疫保护期达4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猪春秋两季注射口蹄疫疫苗后产生的免疫抗体消长规律,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每月采集猪血清样品,采用液相阻断ELISA方法进行了O型口蹄疫免疫水平监测。结果显示,10月和4月即注射疫苗1个月后猪O型口蹄疫抗体水平达到最高,以后逐渐降低,2~3月和7~8月降低至最低值。猪注射口蹄疫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水平在3个月后,群体合格率下降至60%以下。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随机筛选出90头口蹄疫母源抗体为阴性的53~73日龄仔猪为试验动物,平均分成A、B、C3组,分别注射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2 mL、4 mL和合成肽疫苗1 mL,进行免疫后不同时段的免疫抗体跟踪监测,探索猪口蹄疫O型不同疫苗和灭活疫苗不同免疫剂量免疫后免疫抗体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A、B、C组的群体保护率都较好,其中C组的群体保护率稳定时间长,未见免疫副反应,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遵义市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免疫后抗体的消长规律,以便科学地使用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2014年在遵义市绥阳县某种猪场筛选30头55~73日龄的仔猪,注射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对其进行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免疫副反应和抗体维持时间调查。结果表明:仔猪免疫后7 d产生抗体,阳性率达73.33%,60 d达到峰值。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免疫1次即可确保高效价抗体维持至150 d,说明猪口蹄疫O型合肽疫苗免疫原性高、生物安全性好、免疫不良反应小,在生产实践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试验随机筛选出90头母源抗体为阴性的53~73日龄仔猪为试验动物,平均分成A、B、C 3组,分别注射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2 m L、4 m L和合成肽疫苗1 m L,进行免疫后不同时段的免疫抗体跟踪监测,探索猪口蹄疫O型不同疫苗和灭活疫苗不同免疫剂量免疫后免疫抗体的消长规律。结果显示:免疫后72 h内,A、B、C组的免疫副反应率分别为20.00%、73.33%、0%。群体保护率分别为71.43%、75.86%、77.78%,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极显著;免疫后7 d,B、C组群体保护率70%,免疫后15 d A组群体保护率70%,在免疫后150 d 3组均能起群体保护作用,其中C组达到100%的持续时间最长为75 d;A、B、C组分别于免疫后60 d、45 d和60 d抗体平均OD值达到最高值1.7162±0.0911、2.2111±0.1337、2.0274±0.0717,两两进行显著性比较,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结果表明:A、B、C组的群体保护率都较好,其中C组的群体保护率稳定时间长,未见免疫副反应,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免疫抗体监测,掌握其在奶牛体内消长规律;建立适合本区奶牛口蹄疫疫苗常规免疫程序,提高有效免疫保护;探索延平区内两个常用口蹄疫疫苗的抗体产生时间和免疫抗体持续时间,为有效科学免疫,预防口蹄疫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血样采集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抗体检测采用液相阻断ELISA检测方法,抗体效价判定依据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疫病监测方案。[试验对象]选择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两个分别常年免疫政府采购疫苗(中牧实业)、自行采购疫苗(内蒙金宇)的A、B规模化牛场,各选取一定数量的初生犊牛(犊牛20 头及对应母牛20 头)。[结果]A场母牛产后、犊牛出生当天O型抗体合格率达100%,第四周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至12周抗体合格率降至50%,确定首免时间为犊牛出生后12 周,首免后第6周抗体合格率降至55%,确定二免时间为首免后第6周;B场母牛产后、犊牛出生当天O型抗体合格率达95%,第四周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至9周抗体合格率降至55%,确定首免时间为犊牛出生后9 周,首免后第3周抗体合格率降至28%,确定二免时间为首免后第3周。[结论]根据监测试验结果,A场的免疫程序设计为犊牛出生后12 周开始首免,首免后第6周开始2 免,以后每4 个月免疫1 次;B场的免疫程序设计为犊牛出生后9 周开始首免,首免后第3 周开始2 免,以后每4 个月免疫1 次。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将来自锦州地区40头黑白花奶牛,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0头牛,每头奶牛在进行初免前均采集了O-P液和血清,进行病原学检测和母源抗体检测,在每次免疫21天后采血,采用液相阻断ELISA方法,进行免疫效果监测。通过研究发现A、B组免疫合格率达到70%以上,符合国家标准;C、D组免疫保护率能达到100%。本次试验为我们了解掌握A型口蹄疫免疫效果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更为口蹄疫免疫程序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奶牛A型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烈性传染病,该病严重危害奶牛养殖业和公共卫生安全。多年来,永靖县规模奶牛场采取多种防控措施,加强疫苗免疫、免疫抗体水平检测、消毒灭源、流通环节监管等措施,确保了永靖县规模奶牛场没有发生奶牛A型口蹄疫疫情。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选取40日龄育肥猪30头,分为试验疫苗1头份组,试验疫苗2头份组,自购疫苗组2头份组。选取18~24月龄经产母猪30头,分为试验疫苗2头份组,试验疫苗4头份组,自购疫苗组4头份组。在接种前至接种后4个月分时间点采集血液样本,通过ELISA法和IHA法测定分离到的血清的抗体效价。结果表明,高剂量组的抗体水平曲线下降比较平缓,保持较高抗体水平的时间较长。试验用两种疫苗均能在短期内刺激机体产生猪瘟抗体,有效保护仔猪免受猪瘟病毒感染。ELISA法和IHA法均具有很好的特异性,适用于日常的猪群免疫抗体水平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为给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PR)免疫程序制定提供参考,在贵州省某规模猪场选取3组不同母源抗体背景仔猪群,按照不同的免疫程序进行PR疫苗免疫,然后设置不同的检测时间点,采集猪血清采用ELISA方法进行gE和gB抗体跟踪检测,初步探索仔猪群免疫抗体消长规律。结果显示:在母源gE和gB抗体均为阴性背景下,1日龄初生仔猪活疫苗滴鼻免疫对免疫抗体水平没有影响,15日龄基因缺失疫苗注射免疫后,免疫抗体水平逐渐升高,45日龄基因缺失疫苗加强免疫1个月后,免疫抗体水平达到顶峰,此后逐渐下降,到120日龄时,仍有50%的有效保护率;在gE母源抗体阴性背景下,产前40 d免疫母猪,55日龄进行基因缺失疫苗注射免疫后,仔猪免疫抗体水平持续升高,90日龄时再用基因缺失疫苗加强注射免疫1次,至120日龄免疫抗体水平达到顶峰,150日龄后开始下降,到185日龄时,仍有50%的有效保护率;在母源gE抗体阳性背景下,疫苗免疫不能使仔猪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抗体。结果表明,仔猪母源抗体背景对于仔猪免疫程序的制定具有较大影响,合理的免疫程序要结合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合理制定,并要及时淘汰gE阳性种猪。  相似文献   

12.
<正>口蹄疫是世界性的疾病,不管是哪个国家或地区发生口蹄疫,为防止传播与蔓延,就要屠宰并销毁(焚烧等措施)大批的动物及动物产品,从而给有关国家和地区带来惨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口蹄疫就成了畜牧业的头号杀手。在世界上发达国家实行扑杀政策维护无疫地位;发展中国家多实行免疫政策;我国目前实行强制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1999年我国将口蹄疫列为一类传染病之首;2001年采取强制免疫,免疫密度要求达100%;  相似文献   

13.
犬狂犬病免疫抗体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害被感染动物(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一旦发病,病程进展迅速,并表现出特有的"恐 水"症状.本病多见于犬、狼、猫等食肉动物,人狂犬病主要通过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 咬伤、抓伤或黏膜感染引起,死亡率几乎为100%.目前,整个医学界对此病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禽流感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重大疫病,尤其是高致病力的病毒感染可引起家禽极高的死亡率,是造成养禽业巨大经济损失的疫病。世界各国对禽流感的防控措施不尽相同。我国则采取以扑杀、强制免疫和生物安全相结合为主的防控措施。目前全球禽流感疫情呈扩散蔓延态势,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禽流感疫情频繁发生,人感染禽流感病例不断增加,禽流感再度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面对这严峻的禽流感防控形势,我们针对丹家家鸡饲养时间较长这一特点,按正常鸡免疫程序免疫,对其免疫抗体消长规律作了初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工作是预防禽流感发生的有效措施。全国各地根据农业部下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技术规范》,指导和规范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工作。河北省石家庄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更为科学的免疫程序,并与华牧集团公司联合进行  相似文献   

16.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其特征是在口、舌、唇、鼻、蹄、乳房等发生水泡,并溃痒形成烂斑。该病传播途径多、速度快,流行区域广,能造成巨大的政治、经济损失。FMD病毒归类为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dae)口疮病毒属(Aphthovirus)。  相似文献   

17.
商品蛋鸡禽流感免疫抗体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流感是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疾病综合征,该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划定为A类动物传染病,我国也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禽流感不仅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危害,同时也严重影响养禽业的健康发展.基于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表面抗原,可将病毒分成不同亚型,目前对上海地区具有潜在危险的是高致病性H5亚型、低致病性H9亚型两种.  相似文献   

18.
禽流感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重大疫病之一,可引起家禽的极高死亡率,是造成养禽业巨大经济损失的疫病之一.面对严峻的禽流感防控形势,我们根据丹家鸡--绍兴特有的地方良种,在竹园散养,饲养时间较长的特点,按正常免疫程序免疫,对其免疫抗体消长规律进行初步研究,现将简要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应用液相阻断ELISA试验方法对沈阳地区应用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对5个奶牛场进行了免疫抗体跟踪监测。结果显示,一免后A型口蹄疫抗体免疫合格率只有在14~28d之间能达到保护水平,抗体下降速度较快;二免后14dA型口蹄疫抗体平均合格率达到高峰,为97%,之后缓慢下降,直至二免后90d还能达到保护水平。表明对于A型口蹄疫疫苗的免疫,首免后1个月必须进行加强免疫,达到三次免疫的效果最好,以后4个月免疫1次。  相似文献   

20.
为降低口蹄疫病毒对种公牛健康造成威胁,影响正常生产,提高种公牛有效利用率,我站对国内已检测和局部发生过的三种口蹄疫疫病,用三价灭活疫苗免疫注射,并检测种公牛免疫抗体效价的消长,测定该疫苗对种公牛的保护周期;对全群,60头种公牛颈部深层肌肉注射口蹄疫三价灭活疫苗,分别在免疫后21d、60d、120d、172d随机选取15头种公牛采血分离血清,检测免疫抗体水平,疫苗注射后检测分析22头种公牛精液理化指标变化;结果注射疫苗后21d后抗体水平开始升高,达到有效保护水平,60d达到高峰,120d高峰持续,到150d后逐渐下降,172d免疫抗体仍处在保护区间内,注射该疫苗对种公牛未造成过敏反应,对精液理化指标和数量影响差异不显著;注射疫苗后检测对精液理化指标和数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免疫保护期的延长,为下一次免疫注射争取了安全期,经过临界期检测免疫抗体水平,能减少免疫注射次数,降低种公牛免疫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