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减排和有机碳固定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以及氮肥消耗国,我国农业生产过程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因此,减少农田土壤CH4和N2O排放以及提高土壤碳库储量(简称“固碳减排”)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以及确保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近20年来,我国在农田土壤固碳减排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固碳减排措施。本文综述了我国目前针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减排以及土壤有机碳固定的有效措施,并对未来农田土壤固碳减排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温室气体排放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国内外研究温室气体的献资料,综合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对3种主要温室气体(CO2,CH4,N2O)排放影响的研究进展情况。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土壤理化性质主要是土壤有机质、质地、温度、湿度或Eh、pH。因此,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土壤CO2、CH4、N2O排放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尤其是与土壤基础物质之间的关系,估计土壤CO2、CH4、N2O的排放总量,初步提出区域性的温室气体减排方案是将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陆地碳源和碳汇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该研究根据国内外文献资料,探讨分析新疆农业土地利用管理对土壤碳汇功能及其土壤固碳减排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新疆地区宜农后备土地的开发,增加新疆农田面积并控制土地荒漠化可以有效地缓解我国土壤有机碳损失;加强灌溉、施肥和翻耕等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大气CO2交换产生重要影响;新疆地区土壤对大气CH4吸收和N2O排放也不容忽视;后两者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养殖-沼气”生态模式温室气体减排潜力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而温室气体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态农业生产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重要意义。为估算"养殖-沼气"生态模式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笔者研究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域,通过调查与模型分析,预测分析该区"养殖-沼气"生态模式下沼气未来产量,进而估算"养殖-沼气"生态模式的使用在陕西省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力的提升,预计到2020年、2030年、2040年和2050年沼气产气量分别增加66.97%、149.69%、224.72%和311.28%;沼气池数量分别增加36.58%、102.39%、168.20%和234.02%。沼气使用后,通过能源结构与管理方式改变,预计陕西省到2020年、2030年、2040年和2050年年温室气体减排量达1.30~3.84×10~6、1.90~5.71×10~6、2.50~7.43×10~6和3.13~9.41×10~6t CO_(2e);因节约原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分别约为0.54亿~0.55亿、0.80亿~0.81亿、1.04亿~1.06亿和1.31亿~1.34亿元。 相似文献
5.
好氧堆肥是禽畜粪便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手段,堆肥过程中,随着有机质降解,腐殖质形成,会释放出大量的CO2、CH4、N2O等气体,不仅会造成堆肥肥效下降,还会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如何在堆肥过程中保留住碳氮元素,增强肥效,保护环境,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综述了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CO2、CH4、N2O的排放规律,总结了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减排的措施,并对堆肥中温室气体减排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周转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田管理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影响显著,进而制约土壤肥力、农业生产及粮食安全,影响气候变化和环境健康。本文综述了不同农田管理措施(施肥方式、种植制度、耕作模式)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含碳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发现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情景下土壤有机碳增速最快,且施肥量与土壤碳库存在阈值效应;有机肥的施用增加了土壤中CO2排放通量,磷、钾两种肥料的施用与施用氮肥相比更能降低农田土壤排放温室气体产生的全球增温潜势;提高有机肥和磷肥的施用比例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丰富度的提高和微生物量碳的积累。种植结构和种植密度均会影响农田土壤的碳储量,种植结构对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影响显著,轮作和间作的种植模式与传统单一作物种植相比可有效减少农田含碳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轮作与连作相比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增加。保护性耕作措施有利于农田土壤固碳效率的提高,可降低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且对微生物活性、多样性、群落结构以及碳源利用情况均有积极影响。最后总结了国际主流碳模型在农田生态系统的应用概况,并提出了未来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7.
农业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所占比重较大,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可忽视。探索减少农田系统中温室气体(GHGs)释放的方法,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必要手段。本文综述了当前主流的气候变化模型、农田GHGs释放机理,进而剖析了气候变化对农田GHGs释放的影响以及相关模型研究。研究表明,大气温度(T)和CO2浓度升高都会影响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及活性导致农田GHGs释放量增加。为减少气候变化对农田GHGs释放的影响,可通过改变农艺措施(如覆膜、干湿交替灌溉频率、耕作方式等)以减少农田GHGs释放。本研究可为减少农田GHGs释放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9.
妙峰山要地CO2释放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京妙峰山地区3种不同林地类型的土壤CO2释放量的动态研究表明,未成林林地的CO2释放量明显高于有林地;林地CO2释放量与土壤表层或亚表层的温度、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正相关,而与光照度无关;CO2释放量昼夜变化也有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10.
稻田是温室气体CH4的主要排放源,随着气候变化逐渐成为威胁农业生产的全球性问题,如何降低CH4排放已经成为农业关注的焦点。文章基于Meta分析方法,对我国公开发表的相关定位试验数据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冬闲田相比,填闲种植使水稻季CH4排放显著提高了25.81%;与常规模式相比,稻田复合种养模式(稻田养鸭、养鱼等)可以显著降低12.15%的CH4排放;有机肥还田显著提高了82.39%的CH4排放;有机肥经腐熟或发酵(堆肥、制沼气)后还田增加的CH4排放的增量(26.17%)低于直接还田;与常规灌溉相比,节水灌溉可以减少61.1%的CH4排放,其中控制灌溉减排77.01%,其效果显著优于间歇性灌溉(55.35%);与不施氮相比,施用氮肥整体上会显著增加稻田的CH4排放量,其效果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免耕或少耕等可以降低12.74%的CH4排放;控释肥或施肥时配... 相似文献
11.
结合自然光、人造光的光影变化特点,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光影对园林空间的影响,结合大量具体案例,认为光影能够以虚空间丰富空间层次、增添园林空间的色彩魅力、使园林空间具有动态感、强化空间的引导性和序列感、有助于2个不同空间的连接与渗透。旨在为景观设计师进行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实地调查分析了成都市关注度极高的两大历史街区锦里古街与宽窄巷子,从空间格局,建筑风貌,文化活动,景观特征4方面对比了其街道空间形态,就两者是否真正代表了成都市地域文化的精神作出了深层次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以苦荞麦产业为例,针对凉山彝族地区突出的资源优势,核心竟争力和扶贫问题,论述了要实现特色农业与民营企业共赢,需构建"四大模块",围绕"三条主线",打造"两大基石",实现"一个主题"。 相似文献
16.
17.
介绍了日本园林植物的种类、造景方法、植物景观特色、园林植物的应用,并探讨了日本园林对我国园林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上海辰山植物园植物系统园分类系统的选择与植物配置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植物园系统园和分类系统的分析,提出了辰山植物园植物系统园的系统选择依据、植物展示原则和总体布局形式,介绍了植物选择与配置的具体方式,并提出调整意见。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要求,结合三峡库区(重庆段)的资源、环境实际,分析加快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必要性和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5种发展三峡库区农业循环经济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园林景观规划原则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良好的农村园林景观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笔者介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园林景观规划的3种主要模式,并着重探讨了规划中应遵循的原则,以期为新农村园林景观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