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三重营养关系中的化学信息联系,昆虫通过植物释放的挥发性化学物质来定位,植物在受到植食者危害后一方面产生生理和生物学的变化来抵御侵害,另一方面通过释放互益素吸引天敌来阻止植食者的继续危害。信息化学物质在三重营养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植物挥发物的收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挥发物对调节生态系统各级营养层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传粉昆虫和植食性昆虫可通过健康植物释放的挥发物来进行寄主定位,而被植食性昆虫为害诱导产生的挥发物则对植食性昆虫具有直接或间接的防御功能。对植物挥发物的收集和鉴定,继而筛选出吸引或者趋避害虫以及吸引天敌的有效成分,对害虫的生物防治、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简介了收集植物挥发物的几种方法,并对目前比较常用的萃取、蒸馏、吸附剂吸附、电子鼻等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3.
经过长期的协同进化,昆虫与植物间已形成各种各样的互作关系.其中植食性昆虫的食性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反应表达,昆虫对寄主植物的定向行为反应,是昆虫与植物关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钦俊德,1987).植食性昆虫在选择寄主的过程中,利用嗅觉、视觉、触觉和味觉等多种行为模式.寄主植物的挥发性物质通过昆虫的嗅觉感受器引诱昆虫到达植物,这是引导植食性昆虫寄主选择的主要因素.此外,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等视觉线索在植食性昆虫寄主定位中也起重要作用,二者协同作用引导昆虫到达寄主植物后,又有触觉、味觉等接触化学感受器的作用(赵冬香,2004).  相似文献   

4.
人工林物种多样性与害虫的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长维  李昆 《林业科学》2006,42(8):109-115
根据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从人工林害虫可持续控制的需求出发,对利用物种多样性与系统稳定性控制虫害的可能性、人工林物种多样性与害虫控制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天然林与人工林在抑制虫害能力上的差别进行综述,分析人工林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昆虫物种多样性对害虫控制的影响,认为植物物种多样性主要从植食性昆虫搜寻寄主植物,植物营养的差异对植食性昆虫取食和发育的影响,及种类组成不同的植物群落中植食性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3个方面影响害虫的发生;要通过调节植物群落中昆虫物种的多样性影响目标害虫的种群数量,既要维护其天敌类群的稳定,也要使与害虫处于同一营养层次的其他植食性昆虫有足够的多样性,甚至也要保护和利用中性、中位及顶位昆虫.对人工林害虫的控制,可借鉴天然林自控虫害的原理,采用生态育林、封山育林及生物技术措施,逐步调整林分的结构,提高其物种多样性,增强林分自身的抗虫能力.  相似文献   

5.
孙凡  鲁继红 《林业科学》2006,42(9):140-142
植物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会产生并释放具有种属特征的挥发性物质,这些物质形成了植物气味特征的主体,调控着昆虫的多种行为,诸如寄主定向、产卵、逃避、取食、聚集等(杜家纬,2001).植物一旦受到植食性昆虫侵袭,会释放一些特殊的化合物,这些气味往往具有信号功能,可以招引天敌昆虫(董文霞等,2000;Souissi etal.,1998)或是作为植食性昆虫的趋避物(Faeth,1986;Leather et al.1987).试验表明:人为造成的机械损伤能全部或部分地模拟昆虫取食(Baldwin et al.,1983;Lyytik,1999).因此,研究植物挥发物及创伤诱导挥发物可为利用天然活性化合物防治害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阿维菌素胁迫对西府海棠-苹果黄蚜-异色瓢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来,多营养层次尤其是植物、植食性昆虫及其天敌三营养层次相互关系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但研究多是以信息化合物为基本内容(陈法军等,2008)。同时,国内外对于环境胁迫下昆虫-植物相互关系方面的研究亦取得了显著成果,最为集中的研究是干旱、养分和污染的胁迫(康乐,1995),却很少涉及农药胁迫方面的研究;目前的研究常集中在某些环境因子对昆虫的直接影  相似文献   

7.
北京园林绿地昆虫群落功能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园林绿地昆虫群落的营养结构,将一些在取食行为及所处生境极为相似的种类划分为植食性、肉食性和腐食性昆虫3个营养层;植食性营养层又划分为咀嚼式、刺吸式.蛀食式.传粉和中性昆虫5个功能集团.肉食性营养层又划分为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2个功能集团.腐食性营养层又划分蚊蝇和蚂蚁两个功能团:每个功能团又分为若干类群。将属于不同功能集团不同类群的昆虫分别汇总后对其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功能集团各类群与原始数据的群落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指数之间相关关系十分显著,且功能集团多样性与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一致.因此在园林绿地昆虫群落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可以用功能集团的研究代替种的研究.从而简化物种间复杂的网络关系。  相似文献   

8.
植物次生性物质对植食性昆虫的抗虫作用及其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次生物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抗虫物质,它对植食性昆虫具有驱避、抑食、毒害作用。此外还对昆虫的天敌具有引诱作用。在植物次生物质的分析手段方面,主要包括色谱法和波谱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二者常是结合在一起使用的,色谱-波谱联用技术在植物次生物质分离分析过程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从物种、营养层和功能集团三个水平上分析了枣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和各营养层多样性的时序动态,结果表明,在五种类型的枣园区,种的多样性>功能集团多样性>营养层多样性,种的多样性、功能集团的多样性与营养层的多样性间的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功能集团多样性与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较一致,营养层多样性在时间序列过程中波动性较小,所以,在群落研究中可以用对功能集团的研究代替对种的研究,从而简化物种间复杂的网络关系,营养层多样性可用于群落相似性和稳定性的分析。认为对于天敌作用的评价应以整个群落为基础,全面考虑天敌、害虫、以及中性昆虫的数量、丰盛度、空间时间生态位等信息。中性昆虫在害虫与天敌的营养链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前言在植物和植食性昆虫之间,由于昆虫对植物物理、化学的刺激,产生了一定的感受和代谢生理反应,因而相互间形成了具有种的特异性的寄主——寄生者的关系。可以认为这种关系是由昆虫的取食习性与植物反取食的防御结构所支配,并由双方基因系统的  相似文献   

11.
树木挥发物对植食性昆虫的诱导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木挥发物质对植食性昆虫取食,产卵所产生的诱导抗性是树木与昆虫的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的必然结果,树木与植食性昆虫之间发展了一套互相调节,自身开拓资源,产生生存对策的复杂相互关系,本文着重阐明了树木与植食性昆虫的互相策略,诱导抗性的生物化学基础以及诱导抗性在调节植食性昆虫种群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植物和植食性昆虫的协同进化已有数百万年,在这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植物与昆虫分别形成了多种防御机制来互相抑制对方。本文对植食性昆虫反防御过程中体内的解毒酶、保护酶的变化及对植物蛋白酶抑制剂产生的适应蛋白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昆虫反防御的生理生化适应机制,并对该领域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在昆虫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中 ,次生代谢物质被看作是植物对昆虫的化学防御机制之一。然而 ,植食性昆虫能够在寄主植物上完成生长发育过程 ,其重要原因就在于虫体自身具有相应的对寄主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的代谢适应能力 (钦俊德 ,1 995 ;1 987)。昆虫对待寄主植物中有毒的次生代谢物质可通过羧酸酯酶 (E .C .3 1 1 2 )、谷胱甘肽转移酶 (E .C .2 5 1 1 8)、多功能氧化酶 (E .C .1 1 4 1 4 1 )等解毒酶 (Dautermanetal.,1 988) ,将其转化为非毒性物质 ,从而使昆虫能够适应取食对象。在烟草夜蛾 (He liothi…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昆虫多样性对不同林型的生态响应,为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可持续发展规划、森林经营、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9月,每15天1次,采用扫网法并结合震落法和观察法对云杉人工林(YR)、白桦天然次生林(B)、红松人工林(HR)、椴树红松林(DY)、云杉红松林(YY)和枫桦红松林(FY)6种不同林型的昆虫多样性进行调查,通过昆虫群落结构分析、多样性特征指数及时间动态分析、稳定性分析、主分量分析、群落相似性分析等系统研究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昆虫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动态。【结果】共采集昆虫标本4 599号,隶属9目67科188种;各林型昆虫群落均以膜翅目和双翅目为优势类群;各林型昆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较高,其中云杉原始林和云杉人工林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相对较高,优势度均相对较低。各林型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随季节变化趋势均表现出显著一致性(0.708~0.955,P0.05),与优势度指数随季节变化趋势均表现出极显著负相关(-0.863~-0.983,P0.001),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变化趋势除YR外,均表现为较大的正相关,多样性指数与群落个体数量时间变化趋势仅在YY、DY和B林型中表现出较大的正相关。各林型昆虫群落的相对稳定性存在一定差异,S_t/S_i的比值序列为YYYRBFYDYHR,S_n/S_p的比值序列为YR=HRFYBYYDY,YY、YR的稳定性相对较好,森林环境质量相对较高,而DY、HR的稳定性相对较差,森林环境质量相对较低。全年各林型昆虫群落中不同营养类群物种数均表现为植食性类群最多,个体数量表现为YR中性昆虫类群最多,YY中植食性类群最多,其他林型均以捕食性类群最多。昆虫群落主分量分析结果表明,YY和YR昆虫群落中中性昆虫物种数是主导昆虫群落变化的最主要因子,在DY和HR昆虫群落中转变为植食性昆虫个体数和物种数。在稳定性居中的B和FY中,主导群落变化的最主要因子由中性昆虫个体数转变为植食性昆虫个体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度量值为10时,可将6种林型的昆虫群落分为2类:B、YY和YR聚为一类,HR、DY和FY聚为一类。【结论】虽然各林型昆虫多样性均较为丰富,且昆虫群落均较为稳定,反映出较好的生态环境质量,但是HR和DY稳定性相对较低,建议增加植物多样性以提升第一营养层昆虫个体数量;DY植食性昆虫比例较大,建议采取一定措施增加天敌昆虫丰富度,以提升昆虫群落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权园园  邓丽芳 《绿色科技》2019,(8):26-27,30
指出了热带雨林作为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有着复杂的物理结构和生物交互。林冠层和林下层由于接受光照等条件不同,造成了不同的微环境。在不同的微环境里,蚂蚁和鸟类等捕食者对植食性昆虫的捕食水平可能有所差异。利用绿色橡皮泥制作模拟自然状态下的毛毛虫,探究了其在热带雨林林冠和林下层的被捕食的水平的差异。结果显示:林下层的捕食水平显著高于林冠层,并且蚂蚁有着显著高于鸟类的捕食水平。这说明热带雨林的林冠层资源丰富、结构复杂,在为植食性昆虫提供大量食物资源的同时也能为其提供庇护从而躲避天敌,尤其是鸟类的捕食。  相似文献   

16.
2010-2011年对浙江省松阳县5种不同经营方式下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cv.prevernalis)林昆虫群落进行调查,收集了4 978号标本,隶属于19目,94科,207种。对其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竹林中种类最丰富的是鳞翅目,其次为鞘翅目,种类最少的是竹节虫目、缨翅目等;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和夏季,相对丰度、多样性及优势集中性等指标均有所下降,高峰期都出现在每年的5月;从功能群看,植食性集团无论是种类或个体数都占有明显优势,其次是天敌集团,中性物种最少;植食性集团中昆虫种类多,但优势物种不突出;中性集团以蚊科和大蚊科为优势;天敌集团中以捕食性天敌(蜘蛛和捕食性昆虫)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昆虫取食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食性昆虫主要通过视觉、嗅觉和化学等感受器来寻找能够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的寄主食物,最后识别和接受该植物。完成生长发育。这是昆虫和植物在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适应和自然选择的结果。在取食过程中,昆虫的取食行为受其本身条件、寄主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综述了昆虫取食行为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昆虫取食行为机理、营养代谢及影响取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80年至1983年6月,我省进行了全面的森林病、虫和天敌的普查,参加普查人员818人,踏查面积占全省森林面积55%。这次调查发现种类繁多的植食性昆虫和丰富的天敌资源,采到标本的天敌昆虫包括12目1,015  相似文献   

19.
保护天敌防治害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害虫的天敌种类很多,包括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天敌昆虫(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和脊椎动物.在防治害虫上应用最多的是天敌昆虫.据统计,在昆虫纲100多万种昆虫中,害虫只占1%,其余99%都是无害或是有益的.并且,在自然界中几乎每种害虫都有一种或几种甚至几十种天敌昆虫.如危害大叶黄杨、月季、龙柏等植物的红蜡蚧的天敌是扁脚跳小蜂,山楂红蜘蛛的天敌则有小黑花蝽、小黑瓢虫等;而棉蛉虫的天敌有50种左右,粘虫的天敌有48种之多.不仅如此,一种天敌昆虫又能同时防治多种害虫.  相似文献   

20.
土壤微生物、植食性昆虫、土壤动物等通过植物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体,但目前研究多针对单个生物群体,对这些生物体的累积作用和相互作用的认识并不完善,同时微型土壤动物在根际中重要地位往往被忽视。文中结合根际微型土壤动物与植物及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阐述微型土壤动物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是如何发展和相互作用的。植物与根际微型动物间的相互作用显然不仅局限于微型动物的矿化活动,对植物造成的影响并不单一。相反,植物、共生菌群、土壤动物和土壤营养状况与微动物群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微型土壤动物影响植物并受植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