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陈璐  王运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31-631,633
介绍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并阐述了这种光学仪器在土壤地质、物种、食品科学及水族科学等农业相关科学领域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了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农业科学发展的贡献,指出其在农业院校的特色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地位。  相似文献   

2.
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也是农业的主要研究方向,从精准农业的管理思想为入口,重点介绍了3S技术支持体系: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浅谈GIS在农业和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功能和特征以及GIS的发展过程、应用领域,讨论了GIS在农业资源调查与管理、农业区划、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农业生态环境研究、农业灾害预防、农作物估产及精确农业等方面的应用现状,阐述了GIS在农业领域应用研究的重要性及在推广应用中的限制因素,并对GIS在农业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印度的农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及成功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春红 《世界农业》2003,(11):33-35
印度的农业信息是在研究和应用领域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的目标是在相关的农业院所之间有效地利用新的信息通信技术(ICT)来增加农业产值、产量和服务。印度的农业信息化也包括利用新的信息通信技术来寻找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印度农业信息的发展历程包括:农业研究中电子数据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农业研究信息系统(ARIS)的建立,互联网的使用,在农业研究、教育和农业推广中新的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的研究。一、印度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背景印度政府认为,农产品市场化是印度农业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农业信息化的第一步。印度现…  相似文献   

5.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及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地理信息系统(G IS)的概念、功能和特征以及G IS的发展过程和应用领域。深入讨论了G IS在农业资源调查与管理、农业区划、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农业生态环境研究、农业灾害预防、农作物估产及精确农业等方面的应用现状。阐述了G IS在农业领域应用研究的重要性及在推广应用中的限制因素,并对G IS在农业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论农业生态学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物与农业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和变化规律的农业应用学科。它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着基础作用、综合作用、带动作用、关键作用和渗透作用。农业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产生期、发展期 ,目前已迈入完善期。新世纪农业生态学应朝着以下方面发展 :(1 )研究方法上 ,加强实验研究 ;(2 )实践应用上 ,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 )理论研究上 ,深化农业应用基础研究 ;(4 )技术体系上 ,突出系统性、完整性和创新性 ;(5 )硬件建设上 ,加大投入力度 ;(6)软件环境上 ,加强农业生态教育、增强生态意识、提高生态素质 ;(7)人才培养上 ,大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人才。  相似文献   

7.
综述地理信息系统(G IS)的概念、功能和特征以及G IS的发展过程和应用领域。深入讨论了G IS在农业资源调查与管理、农业区划、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农业生态环境研究、农业灾害预防、农作物估产及精确农业等方面的应用现状。阐述了G IS在农业领域应用研究的重要性及在推广应用中的限制因素,并对G IS在农业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虚拟农业的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虚拟农业是以农业领域研究对象(农作物、畜、禽、鱼、农产品市场、资源高效利用等)为核心,采用先进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以计算机为平台的研究对象与环境因子交互作用,以品种改良、增产为目的农业生产方式。笔者研究了“虚拟农业”的理论框架体系(以作物为例)、虚拟农业与虚拟现实的联系与区别、虚拟农业的应用设想与发展、虚拟植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和虚拟植物(农作物)模型在农业生产上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虚拟植物生长技术及其农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30年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虚拟植物的研究也取得很大进展,已成为现代精细农业技术的核心部分之一,在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方面应用前景广阔.介绍了虚拟植物的3种研究方法:分形(Fractal)方法、L-系统和基于随机过程的数学方法(以AMAP方法为代表),探讨了虚拟植物在国内外农业领域的研究应用现状和若干策略问题,包括:建立植物拓扑结构的快速生成算法,植物生长可视化的进一步研究,软件开发及其应用,展望了虚拟植物在农业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如建立虚拟实验室、虚拟农场进行农业教育和农技推广.  相似文献   

10.
数字农业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目的】数字农业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方法】文章概括了数字农业的内涵,系统梳理和总结了国内外数字农业研究进展,探讨数字农业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未来数字农业研究重点任务进行了展望。【结果】(1)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数字农业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已形成了科学的理论和技术体系;(2)国内数字农业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快,在农业数据信息资源建设、"3S"技术、农业模拟模型与专家系统、智能装备与自动控制以及数字农业成果的普及与应用等方面已有突破。【结论】新时代下,我国未来数字农业研究重点是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数字农业观测系统、加强数字农业关键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建设数字农业技术系统集成与平台、加强数字农业技术应用示范、创新数字农业信息服务模式以及农业标准规范研制。  相似文献   

11.
从人才培养模式五大基本要素,即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制度、培养过程和教育评价之间的关系出发,探讨我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措施,并重点针对培养过程这一关键环节提出具体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丰富与发展,是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是发展理论的与时俱进,是党执政理念的一大飞跃。它体现了我们党在改革和发展理论上的进一步成熟。深刻了解、把握科学的发展观,对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林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观光林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模式。本文分析了我国发展观光林业的基础、必要条件,通过建阳和小九寨发展观光林业的案例,肯定了发展观光林业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同时针对性地提出发展观光林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关于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目前农产品品牌建设薄弱的问题,分析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必然性,构建农产品品牌的结构模型,介绍影响农产品品牌竞争力的6个因素,并结合该模型,探讨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把世界发展的先进理论与我国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的我国新世纪发展战略的主导思想,它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纲领,它是发展的主旨、主题和主线。准确理解和把握什么是以人为本,为什么要以人为本,怎样实现以人为本,对于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端正发展方向,增强发展动力,提高发展成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天津现代农业发展现状,进一步比较了天津与北京、上海的现代农业发展状况,指出天津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不足。最后,从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科技研究与农民素质培养等角度,提出了实施现代农业的发展对策,旨在为推动天津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就西南地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了西南地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三种经营模式,提出了今后发展观光农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国内森林空气负离子资源开发为视角,介绍了空气负离子在森林旅游中的重要作用,并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小陇山林区现有旅游资源的开发状况和深度开发空气负离子旅游资源的可能性和重要意义,认为深度开发森林旅游资源是小陇山林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面向对象方法与结构化方法是两种主要的软件开发方法。但这两种方法不仅表现为程序语言上的差异,还表现在开发思想和开发视角上的差异。本文从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两个方面分析了他们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对策及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天津市人文景观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特点及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当前天津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旅游资源系列开发的对策,并重点阐述在开发有形旅游资源的同时,应充分挖掘无形旅游资源的潜力,展望了天津市旅游资源开发的趋向-型观光休闲农业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