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腐蹄病是奶牛四肢及蹄部疾病,是奶牛3大常见病之一,常以变形蹄和腐蹄为多见[1]。该病主要是由坏死杆菌感染蹄部趾间皮肤和深层软组织引起的以蹄部组织化脓、坏死、腐败和角质层破坏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奶牛常见病。腐蹄病的发病原因与牧场管理、奶牛的生活环境及奶牛自身因素密切相关,奶牛腐蹄病占奶牛疾病的40%以上,患腐蹄病奶  相似文献   

2.
正每年要给羊进行一次修蹄工作。过长的蹄甲不仅对羊无用,反而使羊行走困难,影响羊只的采食,对其生长发育和健康极为不利。如果长期不修,还会引起腐蹄病、四肢变形等疾病。特别是种公羊,可直接影响配种工作的正常进行,有的甚至失去配种能力。修蹄最好在多雨潮湿的季节进行,因雨水多,草地和牧场潮湿,其蹄甲也变得较柔软,有  相似文献   

3.
如炎热的夏季,圈舍潮湿泥泞,易患腐蹄病,被石子、铁屑、玻璃碴等刺伤蹄部均能致病。也有因蹄冠与角质层裂缝而感染病菌,致使化脓,不能行走。  相似文献   

4.
一、病因 秋末冬初或春末夏初因运动场泥泞,牛舍潮湿,奶牛蹄部尤其是后肢蹄部长期泡在粪尿中并与水泥床粗糙面摩擦,使角质软化破损,小石子、泥块、草秆等坚硬物刺伤软组织及而修削蹄不当,感染化脓菌所引起。另外饲料营养不全,维生素A、D、微量元素、钙镁、磷等矿物质不足或不平衡,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蹄质疏松而诱发。本病的发病特征为后蹄多于前蹄,成年牛多于犊牛,潮湿季节多于旱季。  相似文献   

5.
腐蹄病是反应动物牛、羊常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蹄间皮肤和软组织腐烂,散发出恶臭气味为主要特征。发病率为8%-20%,有的高达30%-50%。1病因饲养管理不善,草料中钙、磷不平衡,致角质蹄疏松,蹄变形扭曲;牛舍不洁、潮湿,运动场泥泞,蹄部常被粪尿、泥浆浸泡,使蹄局部组织软化,多发生在雨季潮湿季节;被石子、铁屑、草木、玻璃碴等坚硬之物刺伤蹄软组织而引起蹄部发炎。感染节瘤拟杆菌也引发本病。节瘤拟杆菌又称K微生物。虽然本菌引起的炎性损害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6.
一、外伤性跛行 指羊被石子、铁屑、玻璃碴等刺伤蹄部,或因蹄冠 与角质层裂缝感染病菌,致使化脓,不能行走,或因环境潮湿,引发腐蹄病.治疗:要及时修整蹄部,尽快把刺入蹄部的异物清除.若蹄叉已腐烂化脓,可用1%~2%的高锰酸钾水清洗,再涂10%的碘酊液.  相似文献   

7.
<正>牛羊腐蹄病是由于蹄部软组织被尖锐异物刺伤感染而引起的局部炎症,该病多发于雨季尤其是在雨天放牧的牛羊,一般成牛较犊牛多发、奶牛较耕牛多发。1病因1.1致发性病因蹄部软组织被尖锐异物如铁钉、碎玻璃、石子、坚硬的草木、冰块等刺伤后又感染坏死杆菌等厌氧菌而引起的。1.2促发性病因饲料营养不全,缺乏钙、磷或钙磷比例失衡,缺乏铜、锌等引起蹄角  相似文献   

8.
牛腐蹄病是由于异物刺激牛的蹄部,牛栏潮湿,使牛蹄部受细菌感染而发生的一种烂蹄现象。病初趾间皮肤潮红、肿胀,知觉过敏,走路跛行,有痛感,喜卧地,站立时患肢不愿着地,严重侵害真皮,蹄边出现“倒坎”,有的蹄壳部分脱掉即“脱爪”。如果不及时护理治疗,患牛会卧地不起,最后衰弱死亡。治疗牛腐蹄病时需要保持牛舍清洁、干燥,并经常增加牛的放牧运动和日照时间,使蹄匣干燥,并注意防止蹄部被异物刺伤,以减少感染机会。现介绍几种治疗方法供选择:1.轻症药物治疗每天用10%硫酸铜溶液浸蹄即可,若有异物刺入,则一定要先取出异物。当皮肤化脓坏死时,…  相似文献   

9.
奶牛肢蹄病会对牧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能够预防肢蹄病以及瘫痪的发生,本文介绍了奶牛肢蹄健康等级评分方法,以及奶牛肢蹄健康管理的要点。  相似文献   

10.
康志国  赵伟 《河南农业》2002,(11):27-27
羊腐蹄病是养羊中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其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圈舍泥泞不洁,蹄部长时间被粪尿侵蚀,指(趾)间隙被目物刺伤或被寄生虫叮咬等。病初跛行,患蹄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不久在指(趾)间或蹄冠部位发生溃烂,挤压患部有发臭脓样液体流出,严重时可造成蹄甲脱落,甚至引发转移性坏死灶。  相似文献   

11.
无论绵羊还是山羊,常年放牧游走,对蹄的保护十分重要。如不及时修整,形成畸形蹄,羊只行走困难,不能随群放牧,影响羊只健康及抓膘。公早不及时修蹄,会由于行走困难,导致运动不足而降低  相似文献   

12.
黄胜义 《农技服务》2014,(2):113-113
<正>猪传染性水泡病是由一种猪的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蹄部皮肤发生水泡为主要特征,口部、鼻端和腹部乳头周围偶有发生水泡。其症状与口蹄疫极为相似,但不感染牛、羊等偶蹄家畜。猪传染性水泡病是由一种肠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临床特征是在蹄部皮肤和口粘膜发生水泡。本病病状虽与口蹄疫相似,但并不感染牛、羊等家畜。一、临床症状三天前就已经发病,有的体温升高达41~42℃,前两天发病的已经降至正常。发热的时候于蹄冠、蹄叉、蹄底或副蹄等部位出现一个或数个黄豆大的水泡;病猪表现跛行,蹄部敏感,弓背和行动困难,有一定的食欲。猪只患病时间稍微长一点的,水泡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钙(Ca)、磷(p) 营养失衡对乳牛蹄病的影响, 我们对太原A牧场(蹄病多发场) 与太原B牧场(蹄病少发场) 的健康牛与蹄病牛的血清、日粮及牧场的土壤、水源中Ca、p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Ca、p比例失调, 环境土壤中钙含量偏高, 饮用水水质过硬是乳牛蹄病的诱因。因此合理搭配日粮, 调整日粮中Ca、P比, 改善环境土壤及水源状况对本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夏秋季是羊腐蹄病、眼病、中暑、蓝舌病的高发期。本人从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一些经验,特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腐蹄病病因:炎热雨季,圈舍潮湿泥泞,易患此病诱因则是草中钙、磷不平衡,致使蹄部角质疏松粪尿浸泡后,局部组织软化以及被石子、铁屑、碎玻璃等刺伤蹄部,均能致病。也有因蹄冠与角质层裂缝而感染病菌的。治疗:病羊应及时修整蹄部,如蹄叉腐烂,可用5% ̄10%的浓碘酊或1% ̄2%的高锰酸钾溶液涂洗,若是蹄底软组织腐烂,要彻底扩创清洗,然后在蹄底孔或洞内用5%硫酸铜粉或5%水杨酸粉填塞包扎,外面再涂上松馏油,借以防腐防酸,也可用碘胺或…  相似文献   

15.
奶牛跛行广泛存在于养殖场中。它不仅影响奶牛的正常生理活动,使得奶牛淘汰率升高,而且人工检测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研究中,提出利用地面三维应力测试系统对行走奶牛的支撑相自动识别,同时进行处理判断,从而获取前后蹄部各自完整的支撑相。所用的方法是基于时间和空间,并且结合四肢动物行走动力学支撑相的逻辑顺序收集压力中心(COP)轨迹点。这些COP的簇被识别为完整的或不完整的,且分别被分离为前蹄或后蹄。通过计算机自动识别程序获得前后蹄部完整的支撑相,并且提取主要的6个特征值。样本试验数据显示,该设计可用于奶牛的步态分析、跛行判断。这将实现牧场自动收集数据进行无人监督步态分析。  相似文献   

16.
奶牛蹄病又称“肢蹄病”,是危害奶牛的“三大疾病”之一,由于各个牧场的具体情况不同,蹄病的发病率为5%~40%。蹄病不但影响奶牛的正常生活,而且还会导致奶牛生产性能下降,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导致奶牛淘汰,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因蹄病淘汰牛占淘汰牛总数的15%~50%。  相似文献   

17.
张仕权  张闯 《农家致富》2011,(11):44-45
三、奶牛肢蹄病1.症状夏季高温高湿,奶牛肢蹄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很容易感染发炎。病牛不愿站立和运动,喜躺卧,运动时出现跛行症状,体温升高、呼吸加快、采食减少、泌乳量下降。2.防治措施蹄部外用药物治疗时,首先要对患病蹄部进行清洗和消  相似文献   

18.
羊传染性脓疱又名羊口疮、羊传染性脓疱皮炎,是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绵羊、山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以口唇粘膜、蹄部、乳房等处皮肤上,形成丘疹、水疱、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为特征。羔羊、幼羊易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秋两季较多,常为群发性流行。病羊、带毒羊污染饲草、饮水、羊舍、用具或牧场,通过皮肤的擦伤传染健羊。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奶牛养殖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奶牛疾病是阻碍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奶牛腐蹄病是世界范围内奶牛三大疾病之一的肢蹄病中的高发病,主要是由坏死杆菌感染蹄部趾间皮肤和深层软组织引起的以蹄部组织化脓、坏死、  相似文献   

20.
一、病因饲料中钙磷缺乏或维生素A、维生素D不足,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骨质疏松易发肢蹄病;牛舍卫生较差,粪便和污水侵蚀,易引发腐蹄病;蹄部护理不当引起感染。二、症状病牛蹄部红肿、热痛,严重时出现全身症状,体温升高,呼吸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