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泰州地区乡村旅游营销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09-21112
针对泰州地区乡村旅游的现状,运用4P理论分析了目前制约泰州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若干问题,如乡村旅游产品单一、价格定位不当、促销手段简单、销售渠道狭隘等,并且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泰州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是我国广大乡村地区实现脱贫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现有旅游产品营销方式直接关系到旅游市场状况,是影响一个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状况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具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为例,探讨具体局部地区营销问题,得出的相关结果对该地的乡村旅游发展有一定...  相似文献   

3.
杨帆 《乡村科技》2020,(2):51-52
发展乡村旅游是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方式,本文梳理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宁夏回族自治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营销路径,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品牌化营销——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走势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品牌化营销是近年来国内外市场营销领域新的发展趋势。针对我国乡村旅游普遍存在的目标市场及其产品雷同、经营分散、缺乏发展后劲等问题,走品牌化营销之路是必然选择。在营销中,针对目标市场实施科学的品牌定位,坚持整体联合推进,深挖乡村旅游文化内涵与发展特色,综合运用网络、公关、广告等营销手段,以提高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23-13025,13079
分析了浙江省乡村旅游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所经历的产业萌芽发展、产业快速扩张和产业质量提升3个发展阶段,突出了浙江省乡村旅游在拉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经验,主要在于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风貌建设、推动农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和保障农村民生、促进区域和城乡统筹发展、保护农村自然生态环境、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总结了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在领导、制度、产品、标准化和营销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即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推进制度创新和标准化管理、各级地方政府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推动乡村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化战略、强化旅游产品的营销推广。在此基础上,深化了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给其他地区带来的启示,主要在于创新乡村旅游组织领导体制、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加大乡村旅游发展扶持力度、实施乡村旅游强力营销工程、引导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发展5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904-19906
湖州利用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成为长三角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典型示范,不过湖州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通过阐述湖州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现状条件,从规划引领、完善产品体系、延伸产业链、规模化发展和联动营销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湖州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乡村旅游与体验营销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乡村旅游中体验营销的需求特点和体验营销经济时代下乡村旅游的市场定位进行了阐述,并对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乡村旅游的体验营销策略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居民越来越渴望能够放松精神、回归自然,导致乡村旅游发展需求变得愈来愈旺盛,乡村旅游显现出非常强大的生命力。在开发乡村旅游时,如何实施农产品营销也成为了十分重要的课题之一。以乡村旅游业发展为基础开展农产品营销,能够很好地控制农产品成本,并提高其附加值,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阐述了乡村旅游发展中农产品营销的基本特征,剖析了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农产品营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基于乡村旅游发展推动农产品营销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9.
扩大乡村旅游中的文化消费探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历经十几年的发展,现阶段产品同质化严重,已进入发展的瓶颈期。而对乡村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入挖掘、相关文化产品设计,可使得乡村旅游重新焕发生命力。笔者以长三角地区乡村旅游为例,通过对乡村旅游形式的研究,总结出当前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以提升乡村旅游中的文化内涵为切入点,提出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及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0.
旅游营销策略是旅游企业将产品推出市场的必要手段,西方旅游企业有财力独立自主进行市场营销。而我国旅游企业规模小,这使得传统的4P理论在理解中国旅游企业运营机制和模式上常常存在重大偏差。本文结合中国特色体制及传统的4P理论,突出政府营销作用,构建了"G+4P"旅游营销概念模型,并以南京市"乡村旅游消费券"为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乡村旅游消费券实际有效使用率为66%;"G+4P"旅游营销概念模型强调政府与中小型旅游企业的有机联合,在理解和推动社会特色体制下的旅游营销机制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市旅游总收入为指标,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首位度以及对数回归分析,探究了2008—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的旅游经济差异和位序规模演变状况。研究发现,旅游经济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总体下降;首位城市稳定,首位度呈现下降趋势,旅游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市极化效应在减弱;旅游收入位序规模双对数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发展态势由首位型转化为集中型;旅游资源吸引力、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旅游接待能力等因素是形成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张佑印  顾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711-18714
在分析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阶段特征及其动力机制的基础上,以长三角经济区内部的溧阳市为例,通过项目组的实地调研及深入访谈,分析了我国经济发达区域乡村旅游业发展成功的内、外部动力机制及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思路。最后,从国内外乡村旅游市场动向和乡村旅游企业相关诉求两个方面着手,提出未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及趋势,以期为区域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最美休闲乡村时空演化规律及成因,促进休闲乡村空间布局优化,助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本研究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分形维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了休闲乡村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休闲乡村呈现凝聚型分布态势,主要形成了以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为高密度核心的“双核结构”,以川渝、闽东南、青海东部等地为次核心的“点状散射”分布特征;休闲乡村在空间上分形特征明显,呈现出不等概率分布状态,分形结构较为复杂;休闲乡村热点区呈现出从长三角地区逐渐向东北部和西南部省份迁移扩大态势,冷点区呈现出向我国西南部省份收缩态势;政策导向、客源市场、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因素和自然因素是影响休闲乡村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且影响强度呈现依次递减的变化规律。综上,加大对休闲乡村的政策支持力度,提升其交通可达性,构建区域差异化的旅游产品体系,有助于休闲乡村的集群化、联动化、特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皖江城市带现代服务业总体规模偏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投资主体之间均存在程度不等的发展不平衡。因此,应强化承接以长三角为重点的国内外高端服务业,形成“一核(以合肥为核心),双轴(沿铁路干线、长江岸线的现代物流轴),多个综合商务功能集聚区和开放的皖江城市旅游带”“点—线—面”式的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逐步形成省、地、县、乡、村多层次共同推进的格局,但其项目功能单一、形式雷同、景观单调逐渐成为行业发展中的普遍问题。通过介绍卡通文化的概念和特征,举例分析其在长三角地区休闲观光农业园中的应用,归纳总结了卡通文化运营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卡通形象应用于休闲观光农业园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下,我国的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现场调研考察和文献研究,归纳总结乡村聚落景观的构成要素,即建筑景观、公共节点、户外小品、道路铺装、植物景观和滨水景观,以及主要特征,主要是地域性、乡村性、乡土性、生态性、文化性、传承性和协调性;并从提高乡村旅游吸引力的角度,提出了打造田园景观风貌,建设特色乡旅项目,打造特色农业景观,创意嫁接时尚景观等营造具有吸引力的乡村聚落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杜华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69-11573
以2008年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及其结构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因子分析,得出该地区16个城市在7项指标上的因子得分及城市排名;再运用K-Means聚类分析,将长三角地区分为3个层次,分析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消费支出及其结构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优化农村消费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和水稻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摘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和水稻重金属污染特征。[方法]测定长江三角洲地区150多个采样点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并研究重金属元素在不同区域和植物不同部位的含量分布以及转换和分配特征。[结果]长江三角洲地区受Cd、Pb、Cr、Cu、Zn的污染,其中Cd污染最严重,Pb、Cu和Zn次之,Cr最轻,几乎不受Hg和As的污染,内梅罗污染指数为0.880,属于警戒级;水稻果实中Cd、Cr、Cu、Hg和Zn超过其背景值。按区域划分,土壤污染程度依次为:环太湖地区〉浙江南部地区〉沿江地区,城市直辖区〉县级城镇及农村;按迁移转化规律划分,根际土壤〉水稻根茎〉水稻果实;转换系数Cd〉Cu〉Zn〉As〉Hg〉Pb〉Cr,分配系数Zn〉Cr〉Cd〉Cu〉Hg〉Pb〉As。[结论]长江三角洲地区污染元素的数值范围较大,个别样本污染严重,应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与预防。  相似文献   

19.
何晓  余德贵  胡以涛  茆意宏  欧阳辰晨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210-11212,11214
长三角地区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科技工作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将农村科技服务与信息化手段相融合。为有效解决长三角地区农村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从已有的研究入手,分析了高校开展农村科技服务工作的现状与问题,并借鉴已有的大学开展农村科技服务的经验,提出南京农业大学“1+N”农村科技服务信息化模式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