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起鳗鱼烂鳃病的病源很多。因此,病源不同,防治方法也不相同,且常常多种病源共同危害,成为并发性感染(寄生虫、粘细菌和霉菌)。 一、病源:我国常见的烂鳃病病源有寄生虫、粘细菌和霉菌三大类型。 1、寄生虫引起的病源有:车轮虫、指环虫、斜管虫、三代虫、锚头鳋、杯体虫、两极虫等引起烂鳃病,主要寄生或附着在鳃上,刺激粘液增多,引起鳃组织的鳃丝红肿张大,有的吞食鳃上皮细胞,有的用齿环破坏鳃组织,影响鳃的呼吸功能。还有大量固着  相似文献   

2.
技术交流     
《海洋与渔业》2012,(12):55-55
生态防治鳗鱼烂鳃病 鳗鱼烂鳃病分为细菌性烂鳃、寄生虫烂鳃和霉菌性烂鳃,但为害最为严重的主要是细菌性烂鳃和细菌、寄生虫混合感染的烂鳃,为害的规格大多数是中成鳗。  相似文献   

3.
三代虫、拟指环虫病是整个鳗鲡养殖过程中最常见而又最麻烦的寄生虫性疾病,它主要寄生在鳗鱼的鳃部,引起鳗鱼鳃部损伤、出血、粘液分泌增多,导致鳗鲡呼吸困难,离群独游,挂台无活力,食欲不 振,烂鳃,若不及时治疗将造成大批量死亡。 在目前整个的鳗鲡养殖过程中,患三代史、拟指 环虫的日本鳗鲡主要外用有机磷杀虫药,如敌百虫、 美舒添等以及一些针对性的杀虫药(灭虫清2号、杀 虫灵、鳗虫清等);患三代虫、拟指环虫病的欧洲鳗主 要外用甲苯咪唑原粉、复方甲苯咪唑颗粒剂及片剂 等,刚开始几年用甲苯咪唑原粉0.8ppm或复方甲 …  相似文献   

4.
《海洋与渔业》2009,(5):37-37
4月病害发生情况 根据广东各测报点本月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4月份主要病害有鱼类出血病、烂鳃病、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溃疡病、纤毛虫、指环虫、车轮虫、锚头鳋病、海水鱼刺激隐核虫、对虾白斑病和桃拉病等。发病种类5种以上的养殖品种有草鱼、鳗鱼、罗非鱼、鳜鱼、加州鲈、长吻能、鳖、南美白对虾共8种。局部地区养殖草鱼烂鳃病发病率达到65%、死亡率达到40%,叉尾鲴细菌性败血症病发病率达到50%、死亡率达到45%,南美白对虾白斑病发病率达到60%、  相似文献   

5.
一、1月病害发生情况 根据广东各测报点本月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1月份监测种类病害的发病范围、发病率与死亡率总体相对比较低,对虾、罗非鱼和鳜鱼的病害仍比较严重。主要病害有鱼类烂鳃病、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水霉病、纤毛虫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小瓜虫病、罗氏沼虾白浊病、对虾白斑病、红体病等。发病种类5种以上的养殖品种有草鱼、鳗鱼、鳜鱼、鳖、南美白对虾共4种。在局部地区养殖鳜鱼车轮虫病发病率达到70%、指环虫病死亡率达到84%,  相似文献   

6.
《水产科技情报》1996,23(4):182-183
鳗鱼主要疾病之防治三、烂鳃、烂尾病(柱状病)病症1.此类鳗病对中成鳗多感染于鳃部;幼鳗及鳗腺多感染于尾部及鳍上。2.鳃部受感染之鳗鱼,呈现呼吸困难、鳃盖张合之幅度加大、游动无力、常靠岸。捉起后以手指轻压鳃盖会有淤血流出,剪开鳃盖可见鳃瓣有缺损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1 症状 金鱼无食欲,体消瘦,活动呆滞,体表无明显症状。翻开鳃盖,可见鳃盖内表皮有轻度充血,鳃丝末端浮肿、粘液增多,粘附有污物,鳃丝间偶有发现白点,呈淡红色。剖检时,除肠内无食物外,各内脏器官基本正常。镜检一个视野有4个小瓜虫或幼体,两个视野有3只指环虫,且鳃丝上皮细胞脱落,血管有血窦,严重时呈坏死性烂鳃。所检查的5尾金鱼4尾都是如此,另一尾病症较轻。因此,诊断为金鱼小瓜虫病、指环虫病和烂鳃病并发。2 发生原因2.1 进货时金鱼在产地就有虫卵和孢子,至水温、环境适宜时,虫、菌即大量繁殖,感染金鱼。2…  相似文献   

8.
《海洋与渔业》2011,(1):49-49
12月病害发生情况 根据我省各测报点本月上报的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12月份的病害主要有鱼类水霉病、烂鳃病、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溃疡病、指环虫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斜管虫、对虾白斑病和红腿病等。  相似文献   

9.
自今年3月份以来,福建省福清、仙游等地的欧鳗养殖场送检的病鳗中陆续发现有两极虫的感染。这些两极虫多寄生于鳗鱼的鳃丝内,引起鳗鱼鳃部红肿出血,粘液增多、食欲不振等病症。1、发病情况病鳗多为3月龄以下的幼鳗,发病初期体表无明显病症,鳃丝鲜红、出血,有的有增生或溃烂,粘液明显增多。内脏器官无明显病变,细菌检查多为阴性。临床表现呼吸困难、食欲减退。发病后期出现体表出血、破损等病症,常有一些幼鳗死亡。2、病原本病的病原体是原生动物、粘泡子虫类、两极虫科的一种两极虫(MyXidiumSpp)。寄生于鳗鱼鳃中的抱子呈纺睡…  相似文献   

10.
一、11月病害发生情况 根据我省各测报点本月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11月份监测到的主要病害有鱼类出血病、烂鳃病、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水霉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海水鱼本尼登虫病和刺激隐核虫病、鲍苗脱板症、对虾白斑病、红体病和桃拉病等。局部地区养殖的黄鳍鲷指环虫发病率65%,  相似文献   

11.
一、病害预测 根据全国各地提供的近三年水产养殖病情测报数据和资料,现对6月份重要养殖品种、主要易发疾病、重点关注区域预测预报如下: 草鱼:易发生草鱼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锚头鳋病等. 鲤、鲫:易发生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竖鳞病、孢子虫病、指环虫病、锚头鳋病等.异育银鲫要继续警惕“鳃出血”病的发生. 罗非鱼:易发生链球菌病、车轮虫病等,重点关注区域为华南养殖地区.  相似文献   

12.
拟指环虫病是欧洲鳗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寄生虫性疾病,它主要寄生在鳗鱼的鳃部,引起鳗鱼鳃部损伤、出血、粘液增多,致使呼吸困难不摄食,离群独游,若治疗不及时常造成大批死亡。 目前,欧洲鳗养殖过程中,对患有拟指环虫的欧鳗,主要延用泼洒甲苯咪唑原粉和复方甲苯咪唑片的方法来驱除拟指环虫,数年前起初运用甲苯咪唑原粉0.6~0.8ppm或复方甲苯咪唑片1.2~1.5ppm的方法来控制拟指环虫病时,发现疗效良好。但近一年来,各主要养鳗地区(如福建三明、沼安、东山、长乐、福清、仙游及广东顺德、江苏如东)普遍反映甲苯…  相似文献   

13.
根据广东各测报点本月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5月份监测种类病害的发病范围和疾病种类、发病率与死亡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主要病害有鱼类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溃疡病、细菌性败血症、细菌幽勿炎病、指环虫、车轮虫、海水鱼本尼登虫、虾类白斑病、红体病、红腿病、桃拉病等。发病种类5种以上的养殖品种有草鱼、鳗鱼、鳜鱼、罗非鱼、鲈鱼、又尾鲴、鳖、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共9种。在局部地区养殖草鱼出血病和又尾鲴细菌性败血症发病率达到50%,  相似文献   

14.
一、4月病害发生情况 根据广东各测报点本月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随着水温的上升,水霉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有大幅的下降,但其它病害的发病范围、发病率与死亡率较上月有所上升。主要病害有鱼类出血病、烂鳃病、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纤毛虫、指环虫、车轮虫、海水鱼刺激隐核虫、对虾白斑病和红体病等。发病种类5种以上的养殖品种有草鱼、鳗鱼、鳜鱼、鲫鱼、鲈鱼、鳙鱼、鳖、南美白对虾共8种。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与渔业》2007,(12):44
一、11月病害发生情况 根据广东各测报点本月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11月份监测种类病害的发病范围、发病率与死亡率较上月有所下降.主要病害有鱼类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水霉病、溃疡病、纤毛虫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海水鱼本尼登虫病、扇贝不明病因病、鲍苗脱板症、对虾白斑病、红体病、红腿病和桃拉病等.发病种类5种以上的养殖品种有草鱼、鳗鱼、鳜鱼、罗非鱼、鲈鱼、鳖、南美白对虾共7种.  相似文献   

16.
一、9月病害发生情况   根据广东各测报点本月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9月份监测种类病害的发病范围和疾病种类、发病率与死亡率与上月差不多,仍处于高发期.主要病害有鱼类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病、溃疡病、纤毛虫病、孢子虫病、鳜鱼指环虫病、本尼登虫病和蟹弧菌病、褐斑病、鲍苗脱板病、虾类白斑病、红体病、红腿病、桃拉病及病因不明病等,发病种类5种以上的养殖品种有草鱼、鳗鱼、鳜鱼、鲮鱼、罗非鱼、鲫鱼、鲈鱼、鲢鱼、鳙鱼、鳖、对虾、罗氏沼虾共12种;在局部地区养殖黄鳍鲷指环虫病、斑节对虾白斑病、鲍苗脱板症发病率高于50%,红鳍笛鲷本尼登虫发病率达到100%;卵形鲳够烂鳃病死亡率20%、对虾红体病死亡率31%、鲍苗脱板病死亡率75%、斑节对虾白斑病死亡率88%.……  相似文献   

17.
一、2009年12月病害发生情况 根据我省各测报点本月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2009年12月份监测到的病害主要有鱼类水霉病、烂鳃病、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指环虫病、小瓜虫病、海水鱼本尼登虫病、对虾托拉病和红体病等。  相似文献   

18.
一、6月病害发生情况
  根据我省各测报点本月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6月份主要的病害有鱼类出血病、烂鳃病、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病、溃疡病、链球菌病、指环虫病、锚头鳋病、车轮虫病、斜管虫病、孢子虫病、海水鱼刺激隐核虫病和弧菌病、甲鱼红底板病和鳃腺炎、罗氏沼虾白尾病和固着类纤毛虫病、对虾白斑病和不明病因病等。  相似文献   

19.
林延川 《内陆水产》1998,23(6):26-26
烂鳃病是由粘球细菌侵入鱼的鳃部所致,特别是锚头鳝、指环虫、王代虫等寄生虫刺伤或拉网等机械损伤后,细菌感染而引起。其症状及病变表现为:病鱼鳃丝腐烂,末端软骨外露;鳃瓣变灰白色,边缘附着污染物或大量粘液;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的表次常被腐蚀成~个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洞,俗称“开天窗”。患此病的鱼,在池中常离群独游,行动缓慢,渐渐失去活动能力而停止援食,体色变得暗黑,头部颜色特别明显,故又称“乌头瘟”。烂鳃病对家鱼感染影响较重,以l-2龄草鱼的危害最严重,并经常与肠炎、赤皮、寄生虫等疾病并发,…  相似文献   

20.
8月份,我国大部分地区将持续高温,水生动物的细菌病、寄生虫病将可能继续加重,病毒病也仍将在部分地区流行.预测鱼类的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甲壳类的白斑综合征、桃拉综合征、红体病、弧菌病、纤毛虫病,爬行类(中华鳖)的红底板病、白底板病、腐皮病等水生动物疾病的危害将可能进一步扩大. 一、易发疾病 (一)东北地区 根据辽宁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提供的资料和往年监测数据,东北地区8月份易发疾病主要有: 1.鱼类:鲤易发生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草鱼易发生烂鳃病、赤皮病和肠炎病的并发症;团头鲂易发生细菌性败血症、车轮虫病;大菱鲆易发生肠炎病、弧菌病;虹鳟易发生肠炎病、烂鳃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