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黄鳝为什么会发病? 黄鳝在野生状态下极少生病,即使生病也会不治而愈,而人工养殖时如遇发病,则会出现大批死亡,主要原因是人工养殖密度高,病菌传播率高,人工养殖下的残饵、排泄物、病毒积累、环境恶化是滋生疾病的源头。有的养殖户只是简单地换一下水,却不知频繁换水会引起黄鳝的应激反应,增加发病机率,况且病菌也不可能通过换水就能换掉。只有通过人工调节水质,改良环境,预防疾病才是最主要的方法,要经常使用水体修复1号、底净灵调节水质排除毒素,经常使用特水肠鳃灵或水体消毒威进行水体消毒,  相似文献   

2.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养殖水体的环境修复更倾向于采用生物方法,尤其是微生物。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费用低、耗时短、不影响养殖功能、不易带入二次污染、不破坏生态平衡等优点,在养殖水体修复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老旧池塘进行改造,改善养殖水体环境,2012年我们在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呼和浩特试验站的指导下,采用微生态制剂对老旧池塘进行水质调节改良试验。一、试验的内容和地点1.试验内容利用微生态制剂EM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和肥水素,在高温季节施用于养殖池塘,改良池塘水质,降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的含量,促进鱼类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4.
几种有益微生物及其对水质的改良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其他化学药物防治养殖病害已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近年来,人们开始尝试在养殖水体中施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来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抑制病原微生物,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微生物制剂是由一些对人类和养殖对象无致病危害并能改良水质状况,能抑制水产病害的有益微生物制成。  相似文献   

5.
吴建军  赵宇江 《水产养殖》2011,32(12):38-39
大量的研究与生产实践表明,水体底质恶化不仅是造成整个养殖水体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造成疾病频发和池塘生产性能下降的罪魁祸首,因此底质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成败,要实现健康养殖就必须从改善底质开始。当前市面上已有了大量底质改良方面的产品,在为广大养殖户丰富产品的同时,也为广大养殖户的选择增加了难度,  相似文献   

6.
黄鳝在野生状态下极少生病,即使生病也会不治而愈,而人工养殖如遇发病,则会出现大批死亡,主要原因是人工养殖密度高,病菌传播率高。人工养殖下的残饵、排泄物、病毒积累、环境恶化是滋生疾病的源头,却得不到及时改善,这种环境会伴随黄鳝的一生。有的养殖户只是简单的换一下水,却不知频繁换水会引起黄鳝的应激反应,增加发病机率,况且病菌也不可能通过换水就能换掉,只有通过人工调节水质、改良环境、预防疾病才是最佳方法。要经常使用排毒绿水宝、益水素、底净灵调节水质、排除毒素,经常使用巨威碘或特水肠鲴灵进行水体消毒,防止病菌传播,在饵料中要经常拌服病毒星、菌克威、黄鳝多维、保肝利胆素、  相似文献   

7.
网箱养殖中,影响水体水质的因素主要是未食的饵料、养殖对象的排泄物以及化学药品等。未食的饵料散落在水体中,增加了营养盐和有机物,造成水体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养殖对象的排泄物排入水体造成网箱内氮、  相似文献   

8.
<正>鳜鱼养殖中疾病的发生与养殖环境、病原体数量及鱼的体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用药物控制病原,而忽视了对环境的改良和鱼体本身抗病能力的提高。故必须从改善环境、增强鱼体质和控制病原三个方面同时着手,才能科学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一、改善养殖环境养殖水体环境的优劣是导致鳜鱼养殖病害发生的  相似文献   

9.
三、改水当养殖水体已经恶化,水质变差,或者有害藻类大量繁殖,影响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甚至引发疾病,就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改良水质,恢复藻相、菌相平衡,修复养殖水体环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饲料对养殖水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精确饲料配方设计,合理使用添加剂等改良养殖水体环境的营养调控措施,旨在为降低养殖水体污染,促进养殖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刘宗进 《内陆水产》2004,29(11):24-25
养殖水体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水体环境的优劣决定着养殖的成败、养殖产量的高低。目前虽然有一些先进的水质测定仪器,但是在生产实际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养殖生产者还是靠平时观察池塘水质的情况来了解和掌握养殖鱼类生存、生长状况,根据水体的颜色判定水质肥瘦,进而调整投饵次数和换水量等。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生物修复技术,促进C、N、P在养殖水体中循环,保持了水产环境的动态平衡,修复受损的养殖水体生态系统,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增加水体溶氧,减少水产养殖的污染,改善水质和养殖水体自净能力,提高水产养殖产量和品质,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耕水机和叶轮式增氧机在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池塘养殖中使用效果的对比试验,分析了使用耕水机对罗氏沼虾养殖水体环境和养殖产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耕水机使整个虾塘水体处于循环微流水状态,全面改善了养殖水体中溶氧分布,增加了虾塘中、下水层溶氧,保持了水体pH的稳定性,降低了水体中氨氮(NH4+-N)、硫化氢(H2S)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改善了底层水体和底质淤泥状况,为罗氏沼虾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增加了养殖产量,提高了经济效益,并且节能降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汪燕玲 《内陆水产》2004,29(9):25-25
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其他化学药物防治养殖病害已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近年来.人们开始尝试在养殖水体中施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来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抑制病原微生物.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微生物制剂是由一些对人类和养殖对象无致病危害并能改良水质、抑制水产病害的有益微生物制成,主要包括硝化细菌、光合细菌、枯草杆菌、放线菌、乳酸菌、酵母菌、链球菌和EM微生物菌群等。它具有改良水质、增加溶氧、降低氨氮、抑制致病菌生长、改善动物体内水环境生态平衡、提高动物抗病与免疫力,促进养殖对象生长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在养殖水体中经常会产生大量的青泥苔和水华,以往遇到这种情况养殖户通常采用泼洒硫酸铜的方法,而实践证明硫酸铜在杀灭青泥苔和水华的同时对养殖动物的伤害也很大,尤其是虾蟹类养殖动物,主要表现为影响摄食和破坏肝脏功能,同时硫酸铜的使用效果和毒性强弱受水体环境因子的影响很大,这就给养殖安全带来隐患。 螫合铜作为硫酸铜的替代品,不但保留了硫酸铜杀虫抑藻的优点,而且对水产养殖动物毒性远比硫酸铜小,使用效果不易受水体环境因子的影响。笔者经多次试验并在上海、江苏、安徽等地的一些养殖场试用,获得很好的评价,现简介如…  相似文献   

16.
左钢  杨辉 《水产养殖》2013,(11):47-47
水霉菌在养殖水体中普遍存在,对养殖水体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抗逆性强且能抵御不良环境,因而一般药物难以将其杀灭。鱼卵水霉病,尤其是鲤、鲫、团头鲂、黄颡鱼等黏性鱼卵水霉病,在整个人。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池塘养殖密度在不断地增大,对水体的投入也在增加,当水体超过负载能力时,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水体环境恶化,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发生了以甲藻和硅藻  相似文献   

18.
无公害黄鳝网箱养殖对水质要求比较高,水体溶氧量要求在5毫克/升以上,透明度在25-30厘米,盐度不高于2;对环境生态条件的要求是在网箱内种植一些水生植物,水位不能有太大的落差,水体最好是活动水和微流水。小体积网箱设置在池塘中和水生植物覆盖在网箱表面,不利于网箱内水体的交换和增加溶氧,如果采用传统的增氧方式增氧,噪音大、增氧面积小、不适宜在网箱养殖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二、养殖水体氨氮的调控氮是养殖水体中最主要的营养元素,适量施肥增加浓度,是培育浮游生物天然活饵、增加溶氧,保障健康高效养殖的便捷有效途径,符合生态养殖发展模式;若氨氮积累过多,会直接影响养殖生物的生长,甚至还会出现急性氨中毒等重度危害现象。目前降低养殖水体氨氮的方法有  相似文献   

20.
贾晓燕 《水产养殖》2006,27(2):26-27
养殖塘底质影响着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底质的改良是养殖水体水质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几种养殖塘底质改良的方法,供生产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