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油菜的形态特征与产地分布 油菜是一种喜凉耐寒作物。其发芽、出苗的适宜温度为10℃~15℃.幼苗期抗寒能力特别强,能抵抗-10℃的低温,气温4℃以上开始现蕾。大于10℃迅速抽薹。甘蓝型油菜一般在14℃以上开花,花期为20~40天。根据这些特性,我国的油菜生产分为两大区域,即冬油菜区和春油菜区。  相似文献   

2.
油菜种子耐高温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种子含水量在10%以上时耐高温能力差;但含水量下降到6%~7%时,100℃~110℃高温条件下烘烤2.5h后仍有较高的发芽能力.  相似文献   

3.
巴里坤县海拔1600~1700米,年平均气温1℃,年日照时数3200小时,≥10℃的有效积温1794℃,属冷凉农作区,极适宜油菜的生长发育.为提高油菜单产、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引进川油16号、青油46号两个双低高油油菜新品种进行了试验,现将实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油菜菌核病俗称麻秆、烂杆,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冬、春油菜栽培区均有发生,以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的冬油菜区发病最严重,常年株发病率高达10%~30%,严重的达80%以上;油菜感病后一般减产10%~70%,含油量降低1%~5%。由于该病的发生发展又与多种条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油菜秋发栽培是提高油菜产量的重大技术改革,比冬发栽培增产35%以上.秋发栽培的指标为:11月底发棵,主茎绿叶9~10片,叶面积系数1.5以上;到越冬前(12月底)主茎绿叶12~13片,叶面积系数2.5以上.  相似文献   

6.
油菜菌核病综合防治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油菜菌核病俗称麻秆、烂杆,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冬、春油菜栽培区均有发生,以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的冬油菜区发病最严重,常年株发病率高达10%~30%,严重的达80%以上。油菜感病后一般减产10%  相似文献   

7.
从油菜远缘杂交后代F3群体中发现光温敏甘兰型油菜、芥菜型油菜雄性不育株,经套袋自交结合人工辅助授粉及异地繁殖选育等方法选育出甘兰型油菜光温敏雄性不育两用系501-8S和芥菜型油菜光温敏雄性不育两用系105-1S。多年的南北异地选育证明:在温度3~10℃,光照小于12h条件下表现为完全雄性可育;在温度为11~23℃,光照大于12h时转换为完全的雄性不育,该不育系可在南方繁殖,西北的青海进行夏季制种。  相似文献   

8.
油菜秋发栽培是提高油莱产量的重大技术改革,比冬发栽培增产35%以上.秋发栽培的指标为:11月底发棵,主茎绿叶9~10片,叶面积系数1.5以上;到越冬前(12月底)主茎绿叶12~13片,叶面积系数2.5以上.油菜秋发栽培的关键措施是:  相似文献   

9.
河西走廊高海拔地区气候变化复杂,对该地区种植春油菜进行区划有利于春油菜的高产和稳产,细化积温指标有利提高农业种植区划的科学性,对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区2009-2010年不同播种期种植的油菜生育期与积温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稳定通过0℃和5℃的积温与出苗期的相关系数达到0.900以上,抽薹期与稳定通过5℃积温的相关系数为0.994,开花期与稳定通过7℃积温的相关系也在0.900以上,均呈显著相关,成熟期与稳定通过5、7、10℃积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8、-0.783和-0.783.气温稳定通过0℃和5℃,5℃,7℃,5℃和7℃的积温可分别作为油菜出苗期、抽薹期、开花期、成熟期的热量指标.利用稳定通过0、5、7、10℃的积温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变化分布,对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区油菜种植区进行了区划.  相似文献   

10.
绿肥是中国传统的有机肥料之一,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证农作物稳产、高产、优质.文内综述了油菜生防、养地和作为饲料进行开发的作用,绿肥油菜的种植技术模式,天津市绿肥油菜发展现状和春油菜—青贮玉米复种技术模式.提出研究和推广的相关技术,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投入发展绿肥作物,建立新型生态高效耕作模式,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云南油菜资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美华  刘丽  符明联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056-17057
云南省有丰富的油菜种质资源,特别是芥菜型油菜资源中蕴藏着一些多分枝、多角果、多粒、抗(耐)菌核病等病害的特异种质材料。通过甘芥油菜种间杂交、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已创制了一批大籽粒、双主茎、抗(耐)旱、高油酸甘蓝型油菜材料,并育成油菜品种20余个应用于生产。随着劳动力转移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油菜产业向直播轻简化、机械化方向发展,要求品种具有突出的早熟性、适宜机械化生产、抗病抗逆能力强。利用包括转基因、小孢子培养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充分挖掘资源的利用潜力,将有效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油菜菌核病是油莱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常年株发病率高达10%~30%,严重的达80%以上:病株一般减产10%~70%.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铜陵市油菜函数效应配方施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油菜函数效应配方施肥试验,研究不同N、P、K用量与油菜产量间的关系, 试验表明:当土壤速效钾含量在90 mg/kg以上时,施钾对油菜增产无效果;磷素水平在80 mg/kg以上时依然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在铜陵圩区油菜的施肥配方建议为N 150~225 kg/hm2、P2O5105 kg/hm2;洲区的建议施肥配方为N 165 kg/hm2、P2O5 60~75 kg/hm2.  相似文献   

14.
75团位于我区西北边陲,海拔1700~1800米,年平均气温23℃,生育期大于10℃积温1303.4℃,年平均降水量512.2毫米,无霜期85天左右,气候属温带山区半干旱半湿润冷凉气候。这种气候条件能够延长油菜角果成熟期,有利于油菜的稳产高产。油菜是昭苏垦区种植业的支柱产业,历年油菜  相似文献   

15.
油菜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居世界首位.油菜秸秆属于大宗的农业副产物资源,营养价值较好,除还田外,饲料化利用是降低环境污染和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径,应用前景广泛.本文重点论述了油菜秸秆的营养价值、饲料化利用、加工调制技术、在家畜中的饲用效果和饲用油菜利用现状方面的研究进展,还分析了油菜秸秆因其体积大、种植分散、含有芥酸等抗营养因子等因素,饲料化利用率不高,饲喂家畜种类和利用方法相对简单和单一的现状,表明对油菜在畜牧生产的长期应用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在反刍动物瘤胃健康、畜产品品质及母畜禽生产性能等方面.总之,油菜秸秆目前仍是一种新型饲料原料,仍存在很多未解决的难题,其产业化还需更多方面的关注与推动.  相似文献   

16.
油莱是我省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近年来杂草危害日趋严重。据初步调查,油菜田杂草约有10科。近20个种,其中以看麦娘、大巢菜、猪殃殃、繁缕等为主要优势种,分布在豫南、豫东及郑州等油菜主产区。一般杂草密度达每平方米540株以上的田块,减产10~30%,对油菜生产威胁很大。据两年的试验结果,采用丁草胺、氟乐灵、禾草克等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油菜种植历史较短,1943年开始引种种植,1968年培育出第一个低芥酸的品种。1974年曼尼托巴大学植物育种学家Ste-fansson成功选育出世界第一个双低油菜品种托尔(Tower),克服了油菜饼粕因硫贰含量过高而难以饲用的弊端,为双低菜饼的饲用展览展现了广阔的前景。90年代以来,种植面积持续扩大,1998年面积537万hm2,单产达1367kg/hm2,总产达734万t。在双低油菜的利用和加工方面也取得了成就。双低菜子油品质优良,芥酸含量很少,脂肪酸组成平衡合理,仅含7%左右的饱和脂肪…  相似文献   

18.
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6年在世界上率先实现甘蓝型油菜三系配套,推动了全球杂交油菜育种进程.1991年独家发现温敏核不育现象,创立了核不育两系法育种途径,展示了杂交油菜新的应用前景,近年筛选的杂交组合在产量、品质、抗性上不断取得突破,先后选育了优质、高产三系组合湘杂油2号、湘杂油4号及两系杂交组合湘杂油5号,对湖南乃至全国杂交油菜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油菜覆膜栽培的效应及其栽培技术,我们于2000~2001年进行了一组油菜覆膜与露地两种栽培方式、三种密度的裂区试验,同时还进行了一组覆膜与露地栽培同田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西藏海拔3 900~4 000 m区间的半高寒农区,年日照数达3 000 h以上,比同维度的其他地区高1倍。由于油菜从播种到成熟需要一定的积温,秋播油菜一般需0℃以上积温1 800~2 500℃,一年一熟春播油菜需1 000~2 000℃,因此利用西藏半高寒农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油分的累积等特点,通过在西藏半高寒典型生态农区设置不同的播期和密度,进行区域适应性鉴定同时根据品种特性和油菜自身的生育规律,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等情况下,配置优化措施来寻求适宜的栽培模式,来实现早熟甘蓝型油菜在半高寒农区的推广,并为后续研究选育早熟甘蓝型油菜在半高寒农区形成局部区域的品种替代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并增加优质油菜的覆盖率增加产量改善群众的食用油的品质,促使本区域油菜产业实现增产提质双重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