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双孢蘑菇三种类型菌株的RAPD扩增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用72个随机引物,对三种类型双孢蘑菇菌株2796(杂交型),8211(优质型),01(高产型)等进行了RAPD扩增,发现26个引物均产生三种不同的带型。用该26个引物进一步作三种类型9株双孢蘑菇白色菌株的RAPD扩增,发现引物U16,U20,B1,H4,H5,M7能很好地区分三类菌株,尤以U20和H5为佳,其产生的三种带型稳定整齐,差异带明显,为双孢蘑菇菌株特性的早期预测提供了DNA水平的标记。  相似文献   

2.
用18个随机引物对3个双孢蘑菇生产菌株进行RAPD扩增,通过计算供试菌株遗传相似系数及聚类分析,构建供试双孢蘑菇菌株的系统树状图谱。结果表明,所用18个引物中有8个能对双孢蘑菇菌株扩增出清晰、稳定的DNA谱带。供试菌株2796与F56的相似程度较高,相似系数为0.8571,菌株2796、F56和菌株176的平均相似程度较低,平均相似系数只有0.4728。  相似文献   

3.
利用双孢蘑菇工厂化设施栽培姬松茸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设施,通过对环境条件的精确控制,进行了姬松茸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认为:姬松茸在利用草炭土作为覆土时易产生菌被,产量较常规栽培高,试验中的2号和3号菌株的表现较好,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以双孢蘑菇和姬松茸为亲本菌株,通过灭活原生质体融合,经过初筛和复筛,1株新的稳定的双孢蘑菇和姬松茸杂交高产菌株被选育出来。双孢蘑菇原生质体被热灭活(65%,30rain),姬松茸原生质体被紫外线灭活(30w,30cm,10min),双亲存活率为3.1×10^-7~3.3×10^-8。在聚乙二醇诱导下融合继续生存,亲本原生质体融合被实现,重组频率为4.8×10^-5。  相似文献   

5.
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在中波相互合作的基础上,从波兰引进了7株工厂化双孢蘑菇栽培菌株,通过小试、中试的筛选工作,获得了Ap2菌株,其工厂化栽培产量达到21.76kg/m2。现将结果汇报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菌株①小试菌株和常规栽培试验菌株:Ap1~Ap7共7个参试考察菌株和一个CK(F56)共8个菌株,从波兰蔬菜作物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引进。②中试菌株:Ap1、3、6、7、2共5个参试考察菌株和一个CK(F56)共6个菌株。从波兰蔬菜作物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引进(小试和中试在山东  相似文献   

6.
7.
8.
双孢蘑菇杂交菌株中病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被选作杂交亲本的双孢蘑菇菌株虽然感染病毒,但是其菌丝甚至子实体都基本正常。本研究表明感染病毒的亲本菌株可以通过其同核培养物与其他健康的同核培养物的配对杂交而传给杂种子代。用聚乙二醇沉淀病毒粒子,经磷钨酸负染后电子显微镜放大20万倍,可以观察到直径为25nm的球状病毒。病毒提取液的最大紫外吸收光谱为260nm,最小245nm,A260/280=1.83。SDS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银染,可以观察到该病毒核糖核酸(RNA)至少有三条主要的特征区带,能够作为早期鉴定感病毒株的指标之一。栽培中还观察到感染病毒杂种一般能较早结菇,有的表现出长菌柄或球状菌盖等不良性状。  相似文献   

9.
通过国内外引入的11个双孢蘑菇菌株的在菌丝生长状况、生育期、子实体经济性状等方面的研究比较,筛选出当家品种2796的替换菌种4580和4607。同时筛选了适合制罐的36002、36009两菌株。  相似文献   

10.
应用原生质体技术培育双孢蘑菇杂交新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原生质体技术从双孢蘑菇气生型与匍匐型二类品种中制备出原一质体同核本并进行杂交配对。结果表明,从16个组合中得到6个杂交菌株,其中2个不能结实,4个结实正常,且主要农艺性状明显优于双亲。  相似文献   

11.
姬松茸选育菌株的部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新选育4株姬松茸菌株的若干菌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差异性为0.05和0.01的两种水平下,AbML11菌丝长速与AbML2、AbMD3、AbML7、AbM9菌丝长速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AbML7长速最慢,长势最弱;4个菌株的最适温度均为28℃,其中AbML2、AbMD3耐受温度最高达36℃。在转管过程中,AbML11菌丝长速与长势稳定性最佳,其次AbML2、AbM9、AbMD3,AbML7最差;与出发菌株比较,AbML2、AbML11具有较强的抗青霉能力,AbMD3、AbML7抗霉力较差;在菌丝桔抗试验中,5个菌株之间均产生桔抗,说明菌株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性;RAPD图谱分析表明,当遗传相似系数达62%时,可以将5个菌株分成:AbML2、AbMD3,AbML7、AbM9和AbML11两类。由此可见,新选育的4株姬松茸菌性有别于AbM9,AbML11若干性状优于AbM9。  相似文献   

12.
双孢蘑菇不同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研究了13株双孢蘑菇菌株的菌丝生长势、出菇性状、菌丝拮抗性、酯酶同工酶酶谱等。结果表明,13个菌株中表现出一定的遗传差异性,部分菌株为同物异名。Ag-004菌株菌丝生长势最强,日平均生长速度0.54 cm·d~(-1),23d长满试管;出菇试验表明棕色蘑菇品种表现出比白色蘑菇品种产量高、较耐低温和抗逆性强的特性。大多数菌株之间表现出一定的拮抗反应,少部分菌株间拮抗现象不明显。酯酶同工酶酶谱出现3个区域,Rf=0.1758、0.2424、0.7697为所有菌株共有,可能为双孢蘑菇酯酶同工酶的特征谱带,Rf=0.8060为白色蘑菇品种的酯酶同工酶的特征条带,而Rf=0.7151为2个棕色蘑菇菌株所有,在所有的白色品种中几乎没有,Rf=0.7151可能为棕色蘑菇菌株的特征谱带。  相似文献   

13.
双孢蘑菇原生质体同核体及杂交异核体的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研究以双孢蘑菇原生质体同核体及杂交异核体为材料,用5对随机双引物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RAPD反应扩增出的特异DNA谱带能够将原生质体同核体与异核体出发菌株以及杂交异核体与同核体亲本明显区别开来。因此,RAPD分析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手段,能够在双孢蘑菇的遗传研究和菌种改良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主栽双孢蘑菇菌株的DNA多态性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本文以中国双孢蘑菇不同主栽产区的9个具代表性的双孢蘑菇菌株为材料,用20个随机引物对其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20个随机引物中,有15个随机引物的扩增产物DNA片段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其中每个引物对不同菌株扩增出的DNA片段数目各不相同,而且不同引物扩增出的DNA带谱也不同,差异较大。这15个引物对供试菌株总共扩增出168条DNA片段,其中最大的片段可达6.77kb,最小的DNA片段仪有0.31kb。同时,比较了供试菌株两两间的遗传相似性,发现它们之间的变化不大,其相似系数从0.6891到1.0000,而平均相似系数仅为0.8500,表明供试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变异不丰富。另外,采用系统聚类法中的类平均法,对供试菌株相似系数两两间进行聚类分析并生成树状图谱,直观准确地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当相似系数为77%时,所有供试菌株都被聚为一大类,说明我国主栽双孢蘑菇菌株的遗传基础较狭窄,可能来源于同一品系,这为进一步开展双孢蘑菇菌种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七个巴西蘑菇菌株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七个巴西蘑菇菌株生物学性状比较,筛选出A4为最优菌株。其特点为:菌丝生长速度较快、生物学效率较高、菇体较大且韧性好,适宜在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冰箱保藏双孢蘑菇菌株的遗传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DNA水平等方面研究双孢蘑菇菌株于4℃冰箱保存后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冰箱保存菌株的活力普遍下降;部分菌株的菌落形态发生变化,酯酶同工酶也存在一些差异;但RAPD分析表明,冰箱保存菌株与生产栽培菌株无明显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主栽双孢菇菌株的栽培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从美国、荷兰引进的8个优良双孢菇菌株(L901、XXX、2200、F5113、H901、F3F、HA15、HRLM)和国内主栽菌株(2796)为试材,研究了9个菌株的生物学性状、工厂化栽培性状、商品性状和子实体营养成分等指标,以筛选出优质高产的双孢菇菌株。结果表明:菌株L901产量最高,为21.27kg·m~(-2),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子实体大小和营养成分等各方面性状优良,可作为鲜食品种进行推广栽培。菌株HRLM子实体呈棕色,体积最大,如推广栽培可改变我国双孢菇产品均为白色的现状,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但产量较低,需进一步育种提高产量。菌株F5113蛋白质、多糖、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含量较高,粗纤维含量少,且产量较高,适于做双孢菇深加工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