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促进农民增收又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本文以实证方式研究江西省财政支农支出对当地农民增收的作用,利用1982—2018年江西省农民收入有关的时间序列数据,选择财政支农支出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个指标进行分析,总结收入变动趋势,探究财政支农支出对于农民增收的影响作用大小,以期通过分析财政支农支出政策为农民收入的提高、“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增收之间的空间关系,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四川省财政支农支出、农民收入增加在市州间的空间关系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农民收入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空间依赖性与异质性有扩大的趋势,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增收效应由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转变为正向的空间溢出,农村经济增长以及农业发展带动农民收入增加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据此提出重视农民增收中空间溢出效应的积极作用,因地而异制定政策;加大财政支农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增强农业产值总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民增收问题做为"三农"问题核心所在,其有效地解决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政府财政支持正是现阶段农民增收的有力措施。本文通过运用福建省2001~2007年的相关数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对财政支农支出和农民增收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十五"以来福建省财政支持农民增收的成效与问题,最后提出优化财政支持农民增收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财政农业投入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程度,以1995-2013年重庆市财政支农资金和农民人均总收入的数据为支撑,运用协整模型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财政支农规模与农民人均总收入之间的关系不确定,财政支农的投入对农民转移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影响显著,总体上看,财政支农直接作用于农民增长的效应偏弱,重庆市财政支农需要在增加量的基础上,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加大对农民的转移性支出,对农民家庭经营提供全方位的帮助,支持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财政支农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省近20 a来财政支农资金中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对农业增长及农民增收的作用.认为非生产性支出增长过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应在保持财政支农资金增长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生产性支出的比重.  相似文献   

6.
农村产业融合是财政"造血式"支农方式,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路径,通过农村产业融合中介变量,阐释财政"造血式"支农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机制;综合运用控制变量回归分析和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实证分析财政"造血式"支农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性。结果表明,财政支持下,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促进效应。基于此,财政应完善支农体系,支持多元化的产业融合并构建利益联结机制,以促进农民收入的多渠道、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7.
刘耀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300-11302,11329
依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相关数据,选取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等7个指标,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我国“八五”“九五”和“十五”期间农民纯收入与各项收入、国家财政支农总支出与各项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纯收入与各项财政支农支出的灰色关联度变迁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各时期与家庭经营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度呈现下降的态势;从总体上看,国家财政支农总支出与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及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的灰色关联度有下降的趋势,财政支农总支出与农业科技3项费用和农村救济费的灰色关联度呈现上升的趋势;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呈现出下降趋势,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表现出增强的趋势,救济费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积极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农民收入的增长对农业科学技术的依赖性呈现出增强的态势。最后提出了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资金增长机制、坚持对财政支农资金结构实行动态调整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甘肃省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年鉴2013》等统计资料中的相关数据,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分析甘肃省财政支农与农民增收的影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对家庭经营性收入没有显著性影响;2农村基本建设支出和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对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有显著性影响。为此,给予一定的对策建议:1加大对农村的科技投入;2合理增加支援农业生产支出,试图通过增加农村基本建设只支出,科技三项费用支出来增加农民的家庭经营性收入。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家财政支农视角,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方法,通过对农民增收影响因子的灰色关联度的计算和排序,得出不同因子对提高农民收入影响的定量结果.结果表明,在国家财政的3项主要农业支出中,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对农民收入影响最大,其他依次为四项基本补贴和农业社会事业发展支出.  相似文献   

10.
新疆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新疆制定和调整财政支农政策提供参考,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新疆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模型,测算新疆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结论:新疆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总产值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效益,财政支农支出每增加1%,农业总产值增加0.29%,贡献率仅次于农民的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现阶段应增加财政支农支出水平,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并加强农业直接补贴,实现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结构优化,促进农业产值增长。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阶段我国的财政支农投资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仍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资金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财政资金管理体制不完善等方面展开分析,提出了建立国家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调整和优化支农资金支出结构和完善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等相关的改革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我国28个省市(不包括上海市、辽宁省和西藏自治区)1995-2013年财政支农支出和农村居民消费的面板数据资料,建立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区域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浙江省除外),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的省市要多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各省市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挤入效应"的弹性系数大于东部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保经济稳定增长,近几年,国务院实施了以政府为主导、扩大内需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这项财政政策是我国建国以来实施力度最大的一项短期公共投资政策,是对当前经济增长最具有影响力的经济政策。因此,农业财政要通过支农支出管理改革,逐步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下的支出管理新体系,这不仅对发展地方经济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为地方经济增长、农民增收和财政增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界定支出范围,明确投入重点 ——按照我国目前公共财政要求,逐步界定支农支出范围。公共财政就是对社会的公共事业,以及那些企业、个人不愿投资的非盈利性产业和…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8—2014年北京、上海、天津和广州4市统计数据,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被解释变量,以经济增长率、财政支农支出增长率、城镇化率和农民受教育水平为解释变量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率、财政支农支出增长率和城镇化率3个变量均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因此,加快经济发展、加强财政支农支出投入力度和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成为新时期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张倩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497-4500
农业发展离不开财政支持.采用1990 ~2012年间江苏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数据,运用R软件,通过函数lm建立财政支农支出与江苏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关系的线性回归模型,利用函数summary得出概要统计数据,并从图像指令plot、方差分析表等方面对回归模型进行诊断检验,最后从继续加大财政支农支出、优化支出结构、平衡各区域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民增收的效应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文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88-15990
在介绍国家财政在农业中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从财政支农规模不足和财政支农结构不合理2个方面介绍了我国财政支农现状。在介绍我国农民收入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财政农业支出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关数据,探讨了财政农业支出总量和财政支出结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计量回归方程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反映了国家财政农业支出对增加农民收入的积极作用;我国现行财政农业支出结构比重由高到低的序列为生产性支出和事业费、基本建设支出、农村救济费支出和科技三项费用,这与财政农业支出的边际产出效应高低和农民收入关联度大小正好相反,财政农业支出结构严重不合理。基于此,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一方面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形成稳定的增长机制;另一方面,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农结构,明确资金投放重点。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公共投资作为财政支农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愈加凸显。基于2003—2016年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农田水利专项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控制相关影响因素条件下,农田水利投资的增收效应主要体现在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增长,而难以成为拉动农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有利因素。(2)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了财政对农民的补贴性或转移性支出,产生了收入“替代效应”。(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田水利专项投资的农业生产增收效应具有收入递增性和地区差异性。一方面,增收表现出边际递增态势,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越高,农田水利投资的增收效果越强。另一方面,更依赖农业收入的地区,农田水利投资的增收效应越显著。依据本文得出结论,农田水利投资的增收效应还未趋于饱和,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并优化农田水利支农资金结构,有助于深化财政支农改革,促进各地区农村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农民农业收入为因变量,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增加值为自变量,建立计量模型研究三者间数量关系;并引入支农支出各项目,研究其对农民农业收入变动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支农支出和农业增加值都对农民农业收入的变动虽然有着正向的影响,但是所起的贡献还很小。各支出项目按其贡献度排序为:其他项目支出、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农业科技三项费。  相似文献   

19.
去年以来,山东省宁阳县庄严承诺"推进科学发展、造福宁阳人民,首先要造福宁阳农民",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县级财政支农投入,五条途径倾斜"三农",实现了农业增收农民增效。  相似文献   

20.
农业前沿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技术进步可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不同技术来源的选择可能对农民增收产生异质性影响。本文将农业前沿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与农民增收纳入统一分析框架,运用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克服内生性问题的计量模型展开分析。研究表明,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农业技术效率对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明显大于前沿技术进步;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农民增收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东中部省份的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西部地区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不显著,技术效率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显著为正。本文的研究为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实施科技富农战略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