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猪囊虫病(囊尾蚴病)是寄生于人体的有钩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寄生于猪体引起的一种绦虫幼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在公共卫生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蠕虫病之一,是肉品卫生检验中的重要一环。笔者就其防治技术结合屠宰检疫实践作简单概述,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寄生性蠕虫病包括线虫病、绦虫病和吸虫病三大类。少数蠕虫病可以引起畜禽大批死亡或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 ,如肝片吸虫病、血吸虫病、囊虫病、旋毛虫病、棘球蚴病、多头蚴病等 ;大多数蠕虫病患病动物既不大批死亡 ,也无特征性临床症状 ,而呈亚临床感染。如蛔虫病、捻转血矛线虫病、莫尼茨绦虫病等 ,其对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甚至超过了畜禽死亡的损失 ;有的蠕虫病是人畜共患病 ,互为中间宿主或终末宿主 ,且对人的危害超过对畜禽的影响 ,如人—猪囊虫病、人—猪旋毛虫病、人—畜血吸虫病 ,人—畜—兽棘球蚴病。蠕虫病不像细菌病…  相似文献   

3.
人猪共患传染性寄生虫病是指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人和猪的疾病。人猪共患的常发并且危害较大的猪传染性寄生虫病有6种,主要包括:弓形虫病、棘球蚴病、钩端螺旋体病、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猪肺丝虫病。笔者结合多年养猪实践经验,特将防治措施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绦虫感染在经济、公共卫生上的重要性,促进了寄生虫免疫学的广泛研究。六钩蚴体外短期培养所产生的代谢物,免疫牛、羊等带科绦虫病国外已进入实用阶段。但猪囊尾蚴匀浆直接免疫猪囊虫病尚未见报道。本试验以囊尾蚴(A)、囊液(B)、六钩蚴(C)为免疫原,处理各试验动物组,结合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检测了六钩蚴和猪体内发育至30日的囊尾蚴的18项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在六钩蚴阶段有部分生化指标未能检测到,而在猪体内发育30日龄的囊尾蚴则全部检测到,提示在六钩蚴阶段虫体处于休眠状态态,由六钩蚴到未成熟期囊尾蚴是各个生化代谢通路的激活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在云南省部分猪囊尾蚴感染较高的地区应用猪囊尾蚴病SPA-ELIA的方法。进行猪囊尾蚴病的血清学监测。改变了生前难以对猪囊尾蚴病的诊断,及时对猪囊尾蚴病采取药物防制。该方法简便,采血纸易行,检出率高,特异性强,在检猪囊尾蚴病病猪的同时,采纳国内应用丙硫苯咪唑预防和治疗猪囊尾蚴病的经验,在这些地区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6,(5):885-888
羊绦虫蚴病是以羊为中间宿主、犬为终末宿主的绦虫蚴病,常见的有羊棘球蚴病、羊囊尾蚴病、羊脑多头蚴病、羊细颈囊尾蚴病。这些羊绦虫蚴病免疫学诊断方面如ELISA取得一些进展,但仍然缺乏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诊断抗原,尸体剖检依然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8.
兔绦虫蚴病有豆状囊尾蚴、连续多头蚴病和棘球蚴病,是绦虫的幼虫阶段寄生在兔的体内引起的,兔是这些绦虫蚴的中间宿主。其成虫寄生在终末宿主犬、狐狸等食肉动物体内。兔绦虫蚴病的发生,大多与养犬有密切关系,发病兔一般是圈养或半笼养,而非完全封闭式笼养。搞好犬绦虫病的防治,不在同一场地养犬和养兔,对防止兔绦虫蚴病可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猪囊尾蚴病本病是由寄生在人小肠内的有钩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寄生于猪体内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寄生虫病。诊断要点:(1)流行特点。多见于猪只的散放、连茅圈和人的粪便管理不严的地区,猪吃了带节片或破裂后逸出的虫卵,在小肠内,虫卵里的幼虫(六钩蚴)逸出,钻入肠壁,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药杂志》2009,43(2):23-23
牛海绵状脑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炭疽、布鲁氏菌病、弓形虫病、棘球蚴病、钩端螺旋体病、沙门氏菌病、牛结核病、日本血吸虫病、猪乙型脑炎、猪Ⅱ型链球菌病、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马鼻疽、野兔热、  相似文献   

11.
对40头感染了猪囊尾蚴的猪、5头感染了细颈囊尾蚴的猪、5头棘球蚴患猪以及15头健康猪,用对流免疫电泳(亦称免疫电离子透入法)作检查,所用抗原为猪囊尾蚴原头节水提出物或原头节及其包囊壁,而对照抗血清则是高免兔血清。制备凝胶使用了硼酸盐缓冲液(pH—8.2)和巴比妥缓冲液(pH—8.4或8.6),免疫电泳按Qoke.Howe(1970)的方法操作,历时90分钟,在凝胶中抗原在阴极小圆窝,抗血清在阳极小圆窝。上述猪囊虫病感染猪的抗血清作了免疫电泳为阳性结果者,即形成薄厚不等的沉淀弧的有39例(97.5%),另两种绦虫蚴感染猪的抗血清未见有假阳性或交叉反应,当使用pH—8.6的巴比妥缓冲剂并且电极小圆窝间的距离为6毫米时沉淀反应最明显,从猪囊尾蚴原头节中提出的抗原活性较强,在少数检样中免疫电泳开始后60分钟即出现沉淀弧,因此,免疫电泳法是诊断猪囊尾蚴病的特异性较高而又快速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绵羊常见的寄生虫病种类很多,概括起来有蠕虫病、蜘蛛昆虫病和原虫病三大类。其中蠕虫病有:捻转胃虫病、钩虫病、阔口线虫病、结节虫病、鞭虫病、肺丝虫病、肝片形吸虫病、前后盘吸虫病、莫尼茨绦虫病、细颈囊尾蚴病,多头蚴(脑包虫病)。蜘蛛昆虫病有:疥癣病、羊鼻蝇蛆病、伤口蛆病和羊虱、蜱病。原虫病一般少见。绵羊患寄生虫病,往往造成绵羊发育不良,生产能力降低,羊只因瘦弱而造成抵抗力下降,容易继发其他疾病而造成死亡,给养  相似文献   

13.
猪细颈囊尾蚴病是寄生于猪的浆膜、网膜、肠系膜和肝等内脏器官的细颈囊尾蚴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临术症状常不明显,仅见屠宰后内脏上附着囊泡状的细颈囊尾蚴,俗称为“水铃铛”。但细颈囊尾蚴引起仔猪急性发病,以致死亡的病例还属罕见,现将发生在泰兴市的病例诊疗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泰兴市十里甸乡某养猪户1998年2月从靖江购回6头约15kg重的仔猪,购进时猪体健康状况、食欲均正常。饲养10d后6头猪陆续发病。病猪起初表现为少食,后期停食,可视粘膜、皮肤苍白。先后用磺胺6甲氧嘧啶、青霉素等药治疗无效,到发病…  相似文献   

14.
猪囊尾蚴病病原入侵与免疫机理以及免疫预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囊尾蚴病是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其病原是复杂的真核生物,有猪带绦虫成虫、六钩蚴、囊尾蚴等多个发育阶段,在人猪之间循环感染寄生发育。目前国内外已在病原和宿主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猪囊尾蚴入侵与免疫、免疫与免疫逃避以及免疫预防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初步明确了虫体的组成成分与结构形态以及发育形式,与病原入侵和免疫的关系,为免疫预防控制,特别是分子免疫预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要完全控制和消灭该病,要走的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15.
猪囊尾蚴病的检验是猪屠宰检疫的必检项目之一。从我市猪肉的检疫结果看,猪囊尾蚴的感染率已由1983年的10.2%和1996年的0.61%下降到1999年的0.5%,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1科学养猪技术的推广应用规模饲养场、专业大户的蓬勃兴起,“标准化”猪舍的推广应用,使养猪的条件得到了改善和提高,既卫生又适宜猪的生长,切断了猪囊尾蚴生活史中虫卵发育成蚴虫的阶段。2肉品卫生检疫工作的加强《动物防疫法》颁布实施后,特别是定点屠宰由农牧部门检疫,对检出的猪囊尾蚴病的猪肉严格把关处理,切断了猪囊尾…  相似文献   

16.
I—ELISA特异诊断棘球蚴(包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亲和层析技术纯化的兔抗棘球蚴抗体,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抑制试验(I—ELISA)。取代反应和阻断反应均无非特异反应;检测健康对照血清126份(人36,猪90),均为阴性;与猪囊尾蚴病血清136份(人46,猪90)、细颈囊尾蚴病血清38份(羊22、猪16)无交叉反应;对棘球蚴病血清183份(人61、羊71、猪51)进行检测,其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8.5%(54/61)、98.6%(70/71)、96.1%(49/51)。  相似文献   

17.
<正> 前言猪肉绦虫囊尾蚴虫病是东南亚和拉丁美洲许多国家的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Pathak等人在1983年报道,有18%的猪流行此病。由于感染此病,致使许多猪肉被废弃。有效药物对治疗感染猪肉绦虫成虫是可行的,但对预防该病却无实际意义。本研究报道了接种六钩蚴的试管培养抗原后的猪对抗猪肉绦虫的免疫效力。  相似文献   

18.
狗除了能引起人畜共患的棘球蚴病外,还能引起家畜(主要是牛、羊)的细颈囊尾蚴病、脑多头蚴病(此病除感染家畜外、人也偶尔感染此病)、羊尾蚴病、山羊的斯氏多头蚴病以及人的裂头蚴病。  相似文献   

19.
猪细颈囊尾蚴病和棘球蚴病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细颈囊尾蚴与棘球蚴病对猪的侵害十分严重,不但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和增重而且导致受害的许多脏器废弃,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低估,为了摸清底数,引起有关部门及兽医工作者的重1.宰后检验棘球蚴的寄生情况:  相似文献   

20.
研究通过测定猪囊尾蚴发育过程中多种糖代谢酶活性,研究猪囊尾蚴的糖代谢基本规律,为猪囊尾蚴病的科学防治提供重要的实验和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选题中尾蚴存在类似于其它蠕虫的糖代谢通路,并且随着虫体生产发育,由Glc进入分解代谢的通路逐渐活跃,由PEP经PK、LDH催化生长LAC的支路和经MDH等催化进入逆向三羟酸循环的支路均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