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杀虫剂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及表面张力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采用国家标准GB 5 5 4 9 90的方法测定了 30种市售杀虫剂推荐剂量药液的表面张力值 ,用表面张力法测定了 30种杀虫剂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并测定了表面活性剂 885的临界胶束浓度及相同浓度不同气 液界面条件下表面张力的变化。结果表明 ,大多数杀虫剂常规使用剂量的药液中 ,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没有达到其本身的临界胶束浓度 (CMC) ,有些药剂的推荐浓度与表面活性剂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药液浓度相差 10倍以上。当气 液界面扩大到一定程度时 ,将改变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增加溶液的表面张力。为了充分发挥药剂对害虫的防治效果 ,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必须大于临界胶束浓度。 相似文献
2.
试验了十二烷基苯磺酸、OP - 1 5、AES 3种表面活性剂和其复配后组合物的表面张力及接触角的变化情况 ,通过表面张力法确定其临界胶束浓度CMC ,根据CMC值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并按一定浓度添加到百草枯药液中 ,对其进行田间除草试验。结果表明 :OP - 1 5分别与十二烷基苯磺酸和AES复配后对百草枯增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表面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基苯酚聚乙烯醚硫酸钠C8H17C6H4(OC2H4)9.6SO4Na(C8φe9.6S)溴化十二烷基三甲铵C12H25N(CH3)3Br(12NMe3),不仅能在水溶液中的形成秀明的均相溶液而且混体系的临界胶团浓度和γcmc比单一组份的cmc和γcmc低。C8φE9.6s-c12NMe3的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在混合比为1:1左右时达最大值。在C8φE9.6S中引入20%的C12NMe3后,C8 相似文献
4.
促进稻田农药利用效率的表面活性剂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从有机硅、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氮酮 3类10种表面活性剂中筛选出能促进稻田农药利用效率的表面活性剂。【方法】分别采用国家标准GB 5549-1990和表面张力法测定10种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及其对应的临界胶束浓度,并以表面张力降低的效率、初始接触角以及微量称重法测定的最大稳定持留量为依据筛选出适宜稻田喷雾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结果】PTS和NP-15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的溶液表面张力大于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初始接触角均大于100°,不能粘附和润湿稻叶;GSS、KNS和GJZ可在稻叶上润湿,但初始接触角均大于90°,难以瞬间地粘附稻叶,易滚落或流失;其余5种表面活性剂适宜浓度下均可在稻田喷雾使用,其中有机硅表面活性剂Silwet 408的粘附、润湿效果好,其在30°、45°和60°倾角稻叶上的流失点((14.33±0.27)、(12.44±0.58)和(10.27±0.40)mg•cm-2)和最大稳定持留量((7.98±0.37)、(6.84±0.40)和(5.23±0.23)mg•cm-2)的最大值均显著高于TX-10。在水和3种常用药剂(毒死蜱、井冈霉素和吡虫啉)推荐浓度的药液中添加质量浓度为125.0 mg•L-1的Silwet 408,均能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至20.77—23.12 mN•m-1,初始接触角降至28.4°—67.1°,除毒死蜱推荐浓度外最大稳定持留量均显著增加。【结论】10种供试表面活性剂中的5种适宜浓度下可用于稻田喷雾,其中以Silwet 408 最适宜用于稻田喷雾,其最佳添加浓度为125.0 mg•L-1。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一定条件下应用仿真微观模型进行了表面活性聚合物 SLH-Ⅲ溶液驱油试验。在驱油的过程中,由于润湿性的不同,显示出了不同的驱油机理。在亲水模型中,油的流动机理以剪切夹带为主,通过 SLH-Ⅲ溶液的增黏性和黏弹性可以提高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并且 SLH-Ⅲ溶液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使残余油滴易于变形、分散和乳化;在亲油模型中,油的流动机理以桥接、拉丝为主。同时,表面活性聚合物 SLH-Ⅲ溶液具有乳化性,乳化后的残余油在储层中的存在状态发生了变化,并且使各种作用力的相互关系发生了变化,使原来不能流动的残余油处于可流动的状态。试验结果表明,经过 SLH-Ⅲ溶液驱替后,水驱油形成的残余油减少了,采收率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6.
针对长庆油田王窑加密区长6油藏特征,开发出一种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有机溶剂乙醇复配而成的表面活性剂SAS体系,并从油水界面张力、热稳定性、静态吸附性能(吸附对界面张力的影响和吸附量的测定)、天然岩心进行驱油效率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55℃及50000mg/L矿化度的条件下,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在0.05%~0.4%的范围内,油水界面张力可在30min内快速降至10-3 mN/m;SAS体系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地层中能长期保持低界面张力,能够起到较好的驱油作用;SAS体系在吸附11次后界面张力仍然超低(小于10-2 mN/m),并且不同质量分数下的吸附损耗量均低于5mg/g,抗吸附性能优异;SAS体系在水驱基础上分别提高采收率4.5%、5.54%,有效提高驱油效果,满足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需要。 相似文献
7.
在模拟地层水条件下,通过“旋转液滴法”测定了不同分子结构的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与轮古混合油(稠油十稀油)间的界面张力,并系统考察了各种因素对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AN8-4-8与混合油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链长度相同时,连接基碳数增加,界面张力降低;连接基碳数相同时,界面张力随碳链长度增加也降低,但AN8-4-8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效率更高.AN8-4-8浓度升高,油水界面在浓度为1%时存在最低值;增加水相矿化度,界面张力下降,可知AN8-4-8抗高矿化度能力优越;钙盐的加入对界面活性影响不大;温度升高更利于AN8-4-8界面活性的发挥;体系的界面活性在pH=7时最好. 相似文献
8.
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C_8H_(17)C_6H_4(OC_2H_4)_(10)SO_4Na(C_8E_(10)S)和十二烷基7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钠C_(12)H_(25)(OC_2H_4)_7SO_4Na(C_(12)E_7S)与溴化十二烷基三甲铵C_12H_(25)N(CH_3)3Bk(C_(12)NM3)不仅能在水溶液中形成透明的均匀溶液,而且混合体系的临界胶团浓度(cmc)和γ_(cmc)比单一组份的低。在C_8E_(10)S中引入C_(12)NM_3的量小于10%时,C_8E_(10)S—C_12NM_3的润湿能力不变;大于10%时,润湿能力增加;超过20%时,润湿能力下降。润湿力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约1.3mM时,出现1个转折点。混合比改变时,C_8E_(10)S—C_(12)NM_3对煤油的乳化能力出现两个极大值1个极小值。乳化力随浓度的增力。而增加,在浓度为0.55mM时,体系的乳化明显增加而出现1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9.
10.
应用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方法,结合粒子群参数寻优(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技术,对分子结构参数与分子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来预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并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于相同的训练样本和检验样本,支持向量回归比BPNN模型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1.
常用农药在水稻叶片上的润湿能力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研究稻田常用农药大容量喷雾和弥雾浓度下药液在稻叶上的润湿性能。【方法】采用Zisman图法测定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并将其与采用国家标准GB 5549-90的方法测定的52种农药田间使用浓度下药液的表面张力值进行比较分析;采用表面张力法测定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并借助5种制剂来分析说明药液在稻叶上的润湿性。【结果】南粳44、南京11和武香糯8333 3种稻叶正、反面的临界表面张力估值介于29.90-32.88 mN•m-1。大容量喷雾和弥雾时,药液的表面张力小于稻叶临界表面张力的农药分别为21和23种,其中药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的农药分别为19和21种;其余农药的药液表面张力则大于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或药液中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低于临界胶束浓度。大容量喷雾和弥雾时,5%井冈霉素AS、70%吡虫啉WDG 2种农药药液的表面张力分别为46.84和46.53 mN•m-1、49.48和40.24 mN•m-1,在稻叶上的接触角均大于100°,润湿性差;50%甲基硫菌灵SC 药液的表面张力均为35.89 mN•m-1,在稻叶上的接触角介于98.59°-53.76°,润湿性较差至好;4%阿维菌素ME、1.8%阿维菌素EC 2种农药的药液表面张力分别为29.98和29.13 mN•m-1、27.67和27.67 mN•m-1,在稻叶上的接触角均小于60°,润湿性好。【结论】稻田常用农药中多数在大容量喷雾和弥雾浓度下药液的润湿性较差。 相似文献
12.
脂肪酸二乙醇酰胺类表面活性剂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四酸、十六酸、硬脂酸和二乙醇胺为原料,NaOH为催化剂,经酯化和水解二步法合成C14、C16、C18脂肪酸二乙醇酰胺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研究了各类脂肪酸二乙醇酰胺合成条件。测定了产物表面张力并确定了3种产物的临界胶团浓度(cmc),考察了无机盐对系列产物表面张力的影响,并测试了产物的起泡能力。结果表明,C14、C16、C18脂肪酸二乙醇酰胺形成临界胶团的浓度(cmc)分别为10、5、1mg/L,对应的表面张力分别为28.91、27.57、26.15mN/m。无机电解质浓度越高,产物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得越多,阳离子价态数的高低对产物表面张力影响不大。合成产物的起泡能力不强,但其消泡速率比较小,在0.37~0.6ml/min之间,说明合成产物的稳泡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研究表面活性剂对PCBs的解吸效果的强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研究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Tween 80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TAB)三种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多氯联苯(PCBs)解吸效果及其本身在水和土壤中的分配,并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在水和土壤中的定量分配对PCBs的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单种表面活性剂对PCBs的解吸效果的强化作用为:Tween 80〉SDBS〉HTAB;3种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上都有较大的吸附,吸附作用大小为:HTAB〉Tween 80〉SDBS;表面活性剂对PCBs解吸效果的强化作用主要由表面活性剂水相胶束浓度贡献,且PCBs的解吸率同水相胶束浓度正线性相关。[结论]得到了3种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的PCBs的解吸效果的强化作用,为进一步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C_8H_(17)C_6H_4(OC_2H_4)_(l0)SO_4Na(C_8E_(10)S)和十二烷基7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钠C_(12)H_(25)(OC_2H_4)_7SO_4Na(C_(12)E_7S)与溴化十二烷基三甲铵C_(12)H_(25)(CH_3)_3Br(C_(12)NM_3),不仅能在水溶液中形成透明的均匀溶液,而且混合体系的临界胶团浓度和γcmc比单一组分的低。C_(12)E_7S-C_(12)NM_3和C_8E_(10)S-C_(12)NM_3对极性物的加溶,随混合比的变化呈“V”型,而对非极性物的加溶呈“”型。混合比改变时,C_(12)E_7S-C_(12)NM_3和C_8E_(10)S-C_(12)NM_3溶液的粘度出现1个极大值(在1:1附近)。在C_8E_(10)S中引入C_(12)NM_3的量小于10%时,C_8E_(10)S-C_(12)NM_3的润湿能力不变;大于10%时,润湿能力增加,超过20%时,润湿能力下降。混合比改变时,C_8E_(10)S-C_(12)NM_3对煤油的乳化能力出现两个极大值和1个极小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研究表面活性剂对PCBs的解吸效果的强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研究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Tween80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TAB)3种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多氯联苯(PCBs)解吸效果及其本身在水和土壤中的分配,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在水和土壤中的定量分配对PCBs的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单种表面活性剂对PCBs的解吸效果的强化作用为:Tween80SDBSHTAB;3种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上都有较大的吸附,吸附作用大小为:HTABTween80SDBS;表面活性剂对PCBs解吸效果的强化作用主要由表面活性剂水相胶束浓度贡献,且PCBs的解吸率同水相胶束浓度正线性相关。在土壤修复过程中,为使土壤中PCBs达到较大的解吸,必须使用较高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使水相表面活性剂对PCBs的解吸强化作用大于吸附态表面活性剂的PCBs解吸的抑制作用。[结论]得到了3种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的PCBs的解吸效果的强化作用,为进一步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溴化十二烷基三甲铵(C12NM3)与肌酸激酶(C.K.)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当SDS为0.05mM时,SDS开始“明显”和C.K.结合。在溶液的pH<6.0(C.K.的等电点)时,于0.2~1.2mM的浓度范围内,SDS可引起C.K.的沉淀。在溶液的pH>8.0时,于0.6~4.5mM的浓度范围内,C12NM3可引起C.K.沉淀。C.K.和SDS的结合量随溶液pH和SDS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高温低渗油藏开发效果,开展了表面活性剂驱影响因素研究。通过在114℃条件下,对亲水、亲油低渗岩心进行表面活性剂驱油实验,考察了界面张力、乳化作用、润湿反转以及注入时机对注入压力、驱油效率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体系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越低,提高驱油效率和降低注入压力的幅度越大。表面活性剂的乳化速率越高,原油采收率越高;乳化降黏能力越强,降压效果越好;同时,适当降低乳状液稳定性也对驱油有利。表面活性剂的润湿反转作用使其能在较高界面张力下有效驱油,并在亲油岩心中获得较亲水岩心更好的增油降压效果。此外,在中等含水阶段进行表面活性剂驱,能够利用最低的投入获得最高的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流变和荧光等方法研究了季铵盐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C12-2-C12.2Br(S2)与水溶性高分子羟丙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cellulose HPC)质量分数1%的水溶液的相互作用。HPC/S2水溶液在剪切速率r=0~700s-1内均表现为牛顿型。混合溶液η0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开始升高,在表面活性剂浓度约2.0mmol·L-1时出现峰值,然后呈缓慢下降趋势。稳态荧光测定I1/I3及电导测定电导率随S2浓度变化的结果表明:HPC/S2水溶液中两者相互作用,S2在HPC分子上形成了聚集体,临界聚集浓度为0.7mmol·L-1,到2.0mmol·L-1时溶液中自由胶团生成。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