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栽培技术是将原3条小垄改为两条大垄种植8行。收获株数由原来30万株/hm2,增加到40万株/hm2;增加株数33,提高土地利用率33。由于垄距的改变,种植行数增加,保苗由30万株/hm2增加到40万株/hm2,  相似文献   

2.
3.
选用半矮秆大豆绥农22,采用大区对比试验,重点分析大垄平台增密保墒技术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容重、叶面积指数、消光系数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垄平台技术全生育期的土壤含水量平均保持在28.34%~34.18%,比常规垄作高出0.62%~2.16%,土壤容重全生育期平均比常规垄作低0.374g/cm3;开花期大垄平台叶面积指数比常规垄作大1.066、结荚期大2.377、鼓粒期大1.261;在开花期大垄平台消光系数变化为0.55~1.26、常规垄作为0.97~1.1,在结荚期消光系数变化分别为0.73~1.14和0.71~1.14,在鼓粒期消光系数变化分别为0.77~1.12和0.97~1.0,而在3个时期的最大顶角时大垄平台消光系数大于常规垄作;大垄平台和常规垄作收获时密度分别为35株/m2和28株/m2,单株粒数分别为61.8粒和71.0粒,百粒重分别为15.6g和16.0g,产量分别为239.40kg/m2和212.06kg/667m2,大垄平台比常规垄作增产27.34kg,增产幅度为12.89%。  相似文献   

4.
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红 《科学种养》2010,(1):14-14
<正>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可分为以下3种模式:一是大垄密植通透栽培技术模式即将原来的两条宽为65厘米的小垄改为畦面宽为130厘米的1条大垄,在大垄上种植两行玉米,小行距40厘米,大行距90厘米,垄间形成自然通风透光的通道,这样不仅能有效解决田间郁闭的问题,而且还  相似文献   

5.
张素梅 《种子科技》2023,(12):67-69
大豆在我国是比较重要的农作物品种,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在种植技术上有了很大改变。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1种新型的种植方式,对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产品品质都有着很大帮助,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对病虫害防治要求高。文章分析了大豆种植过程中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方式的要点,为提高大豆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栽培技术与现代栽培技术相互融合在一起。本文是通过对多年多点试验研究结果的总结和集成,改变过去荞麦传统种植栽培为大垄双行栽培种植。该栽培技术从播前准备、选地、整地、合理施肥、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机械化收获、包装、运输及贮藏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7.
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及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的特点、优势、条件及作业方法,充分理解合体密植的新形式。根据其科学原理,从根本着手,探讨采用此技术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且能为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的大规模推广提供一定程度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胡景峰 《种子科技》2019,(1):48-48,50
对近年来逐渐推广应用的马铃薯大垄高台栽培技术模式进行了介绍,旨在提高一些地区的马铃薯生产水平,加快该技术模式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高粱丰产潜力大,稳产性强,并具有独特的多重抗逆性(抗旱、耐涝、耐瘠薄、耐盐碱、耐高温和耐寒),所以适应性强,表现为高度的稳产性,被广大农民亲切地誉为铁杆庄稼,也常常用来作为拓荒的先锋作物。高粱的根系非常发达,所以高粱吸肥、吸水能力强(包括吸收土壤深层次水分),消耗地力较大,易造成土壤缺水板结,所以群众称其为拔地作物或叫硬茬。另外,高粱茬地下害虫也较重。  相似文献   

10.
于海林 《作物杂志》1997,13(4):28-28
寒地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于海林(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嫩江农科所齐齐哈尔市161041)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是针对北方寒地气温低、气候干旱、无霜期短等特点,在总结国内玉米耕作栽培方法的基础上探索出的栽培技术。依安县1995年大垄双行覆膜栽培面积发展到……  相似文献   

11.
张敬涛 《中国种业》2022,(2):128-129
佳密豆9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以哈北46-1为母本、Apex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耐密植专用大豆品种。该品种节间短、秆强、抗倒伏、适于窄行密植栽培,粗蛋白平均含量42.98%、蛋脂总和62.81%,中抗大豆灰斑病,2年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3429.6kg,比对照品种合农60增产14.1%,由于品质及产量性状突出,202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省定委员会审定。大面积推广佳密豆9号集成配套窄行密植技术,可显著提升黑龙江大豆单产水平,解决当前大豆单产水平低的问题,推动大豆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赤峰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玉米主产区之一,2008年玉米播种面积达到38.7万hm2,占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8%.多年来,由于当地农民受"稀植结大穗,一穗顶两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选用的玉米品种以稀植高秆大穗品种为主,667m2留苗一般为3000~3500株.密度普遍偏低.大量研究结果和生产实践表明:改种耐密型品种、增加种植密度是当前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途径,667m2增苗500株,产量可增加50kg左右.  相似文献   

13.
丰收24大豆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密植栽培是目前大豆栽培应用面积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一项先进栽培技术。密植栽培技术具有四大优点。一是密植栽培增加密度,扩大了绿色面积,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从而实现个体与群体合理配置,达到高产。二是适合机械化管理。三是封垄早,宜控制草荒,便于生产管理。四是增产幅度大,比常规垄作栽培一般增产达8%~10%,高达23%。  相似文献   

14.
孙慧杰 《种子世界》2014,(12):44-45
<正>采用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是玉米制种的成功经验。从1998年开始在甘南县良种场进行覆膜制种,制种产量与未覆膜相比,成倍增产。大垄覆膜主要功能就是增温、保水、增产。选茬整地,改垄夹肥玉米的适应性较强,对土壤和轮作的要求不十分严格,从茬口的选择上,除甜菜茬、向日葵外均可种植,这两个作物的茬口属硬瘦茬,不适于种玉米。选地要选择排水良好,不积水的地块种植。要求做到伏秋整地,规方连  相似文献   

15.
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是近年来在黑龙江省推广的一项新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技术核心是选用半矮秆品种,缩小种植行距,增加群体密度,使植株在田间分布更均匀,以提高光能利用率.靠群体增加大豆单产。该技术667m2平均产量200~250kg,较常规垄作平均增产15%~20%。1993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开始引进美国大豆窄行密植技术.  相似文献   

16.
1脱毒种薯尤金885品种特性尤金885由辽宁省本溪市马铃薯研究所杂交选育而成,1996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相似文献   

17.
优质高蛋白大豆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口市位于黄淮海平原,是河南省夏大豆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在10万hm~2左右。自国家实施“大豆振兴计划”以来,为加快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大豆的生产发展,我市开展了“优质高蛋白大豆品种推广与技术研究”,豫豆19、豫豆21、豫豆22、豫豆24、豫豆25、豫豆26等一批高蛋白大豆品种得到大面积示范和推广。自2001年,全市累计示范推广种植9.66万hm~2,平均单产2439kg/hm~2(最高单产3930kg/hm~2)。  相似文献   

18.
根据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肥、气、热等自然条件,其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以高产品种为核心,以改善土壤耕作为基础,以平衡施肥、防治病虫草害为保证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王军  姜芸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19):134-142
为给大豆科学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利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数据实现对大豆叶面积指数(LAI)的反演估值.从多种光谱植被指数中选出与LAI相关性较好的5种指数,分析探讨在田块尺度上,适用于东北地区的大豆叶面积指数的低空无人机遥感反演模型.结合田间实测LAI数据及模型精度及拟合效果,NDVI模型精度较好,但拟合效果较差,其余4种植...  相似文献   

20.
张静  郭立艳 《种子世界》2011,(12):42-42
黑农5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育出的大豆品种。2007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