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调查了宁夏自治区红地球葡萄2001年贮藏保鲜概况。从气候、保鲜剂、综合管理技术等方面分析比较了影响红地球葡萄贮藏保鲜质量的因素,对宁夏自治区红地球葡萄贮藏保鲜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经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的红地球葡萄果实接种灰霉葡萄孢霉菌后发病率的调查与测定,结果表明,在各贮藏期间,红地球葡萄灰霉病发病率随着处理浓度加大和贮藏期延长而增加,乙烯利加速了红地球葡萄在贮藏保鲜过程中易受灰霉病菌侵染而腐烂霉变。  相似文献   

3.
红地球葡萄精细配方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经两年配方施肥生产试验基础上,本文着重从红地球葡萄大量元素精细配方施肥技术及红地球葡萄中微量元素的施用两个方面阐述了红地球葡萄精细配方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4.
介绍红地球品种葡萄的耐贮运特征特性,分析新疆伊犁河谷红地球品种葡萄贮藏保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新疆伊犁河谷红地球品种葡萄耐贮运能力的技术措施,并从我国农产品保鲜产业的战略高度,指出加快红地球品种葡萄等农产品物流保鲜技术产业化研发应用与联动升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巨峰与红地球葡萄贮藏特性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果实解剖结构、呼吸特性、采后主要理化指标以及果实对SO2的忍耐性等多方面,对巨峰和红地球葡萄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红地球葡萄与巨峰葡萄比较,前者角质层和表皮厚度大,亚表皮细胞和果肉细胞平均直径也大,微管束数量多,呼吸强度低;还原糖、粗纤维、总果胶含量和果柄耐拉力显著高于巨峰葡萄,但PG酶活性、果肉组织电导率、果实对SO2的忍耐力显著低于巨峰葡萄。室温下短期存放,红地球的耐藏性明显好于巨峰葡萄,但由于红地球生长期抗病性相对差,贮藏期对SO2很敏感,所以低温下长贮的效果并不一定优于巨峰。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通过在红地球葡萄上应用赚实乳油进行白粉病的防治,结果表明,在红地球葡萄白粉病发生时期,喷施赚实乳油2 5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红地球葡萄贮藏效果预测因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不同产地红地球葡萄品质指标及发病率的变化,明确影响红地球葡萄贮藏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方法】以5个不同产地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测定冷藏条件下果实的带菌率、果梗含水量、发病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多酚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不同产地红地球葡萄的贮藏特性不同,其中怀来葡萄的带菌率与发病率均较低,果梗含水量低且下降缓慢(下降率为5.6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多酚含量高,比其他产地葡萄有更好的抗病性。各指标与果粒发病率相关程度不同,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肉多酚含量变化与发病率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28;采收时红地球葡萄果肉多酚含量与贮藏80d后果粒发病率相关系数为0.885。【结论】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肉多酚含量变化可以较好的监测葡萄发病率的变化,采收时红地球葡萄果肉多酚含量能够作为大批量红地球葡萄贮藏效果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设施红地球葡萄春提早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地球葡萄适应性强,果皮中厚,暗紫红色,果肉硬、脆、甜,耐贮运,经济效益显著,在伊犁地区普遍种植。本文通过设施红地球葡萄春提早栽培技术,使红地球葡萄可于5月中下旬至6月初采收上市,比露地栽培模式提早近2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研究不同产地红地球葡萄品质指标及发病率的变化,明确影响红地球葡萄贮藏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方法】以5个不同产地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测定冷藏条件下果实的带菌率、果梗含水量、发病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多酚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不同产地红地球葡萄的贮藏特性不同,其中怀来葡萄的带菌率与发病率均较低,果梗含水量低且下降缓慢(下降率为5.6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多酚含量高,比其他产地葡萄有更好的抗病性。各指标与果粒发病率相关程度不同,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肉多酚含量变化与发病率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28;采收时红地球葡萄果肉多酚含量与贮藏80d后果粒发病率相关系数为0.885。【结论】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肉多酚含量变化可以较好的监测葡萄发病率的变化,采收时红地球葡萄果肉多酚含量能够作为大批量红地球葡萄贮藏效果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红地球葡萄日灼病与反光膜套袋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2年5~7月,用塑料反光膜作外袋、白色葡萄套袋为内袋制成双层反光葡萄套袋,进行红地球葡萄防日灼病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反光葡萄套袋内温度低于气温0~2℃,当气温为38℃时,该套袋内红地球幼果均未发现日灼现象,防日灼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红地球葡萄GLRaV-3的茎尖培养脱毒及RT-PCR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以带GLRaV-3病毒的红地球为试材,研究了6-BA、NAA、IBA、KT不同配组及茎尖大小对茎尖培养的影响,并利用RT-PCR技术对部分红地球组培苗进行了GLRaV-3病毒检测。研究结果表明:红地球葡萄茎尖培养脱毒最佳茎尖初始培养基为:1/2MS+6-BA 0.5 mg/L+KT 0.5 mg/L+NAA 0.2 mg/L,最佳茎尖分化培养基为:B5+KT 1.0 mg/L+NAA 0.2 mg/L;茎尖大小与成活率成正比,与脱毒率成反比;运用RT-PCR检测技术进行了脱毒后组培苗的检测,得到了GLRaV-3的特异片段为300 bp,获得了28株脱毒苗,平均脱毒率为43%。  相似文献   

12.
采用0.01%和0.1%(V/V)两种浓度葡萄柚提取物(GSE)对红地球葡萄进行处理,低温贮藏60天,对其保鲜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红地球葡萄经GSE处理可延缓相关微生物病害的发生,抑制霉菌在果实表面蔓延,同时减少水分蒸发,与对照相比明显地延长了贮藏期,其中0.1%(V/V)GSE保鲜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露地栽培的2年生晚红葡萄为试材,通过饲喂果枝上不同节位的叶片以及环割处理,对树体光合产物14C分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叶片的相对位置影响同化产物向果实的运输和分配,果穗同侧叶片是果实着色期主要源,而异侧叶片尤其是果穗上部的叶片是所在枝条以下的枝蔓的主要源叶,且分配率与器官的重量有关。环割处理后,消除叶片相对位置对果实及其它器官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蛇龙珠葡萄品种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4个酿酒葡萄品种和11个鲜食葡萄品种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从3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个扩多态性引物,用于15个样品的正式扩增。共扩增出134条DNA带,其中多态性扩增带99条,占73.9%。根据DNA扩增结果计算出品种的遗传距离,并构建聚类树状图。分析结果表明,红地球、瑞必尔与其它13个品种的遗传距离最远,巨峰系列的葡萄品种间遗传距离值较小,蛇龙珠品种与其它3个酿酒葡萄品种在遗传基因上存在差异,与品丽珠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酚类物质含量高且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的酿酒葡萄种质资源,分别以4个红色和4个白色酿酒葡萄成熟果实为材料,比色法测定果皮、果肉和种子中的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原花色素和黄烷醇含量,以总还原力、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各品种果皮、果肉和种子中各酚类物质含量具有明显差异,但均以果肉中含量最低。红色品种果皮和种子中酚类物质含量均高于白色品种(‘小白玫瑰455’除外),其中以‘黑比诺667’中总酚、单宁和总类黄酮含量最高,而果皮原花色素和黄烷醇含量以‘蛇龙珠’最高,种子原花色素含量以‘法国蓝’最高。白色品种中,‘小芒森’果皮各酚类物质含量均最低,而种子中含量以‘小白玫瑰455’最高。各葡萄品种果皮和种子的抗氧化能力和其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原花色素和黄烷醇含量之间均为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8383~0.9983,而果肉中的相关性较弱。选用的3种方法对葡萄果实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时,测定结果在不同方法间存在协同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以红地球葡萄果实为试料,采用质构分析法(TPA)研究了不同高度跌落机械损伤对葡萄果粒感官品质及质地变化的影响,并分析各指标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葡萄果实经不同高度机械跌落后,随着跌落高度的增加,其感官品质发生很大变化;当跌落高度小于60 cm时,外观观察无明显差异,当跌落高度≥80 cm后,外观差异明显,损伤的果粒数量和损伤级数均增加明显;损伤指数与跌落高度回归拟合度高(R2=0.985),100 cm和160 cm高度跌落时,损伤指数分别是60 cm处理的4倍和8倍之多;随跌落高度的增加,果实硬度和咀嚼性值呈下降趋势,80~160 cm处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其他处理;果实弹性、凝聚性和回复性呈增加趋势,80~160 cm处理均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P<0.01),100 cm和160 cm处理凝聚性分别增加了24.5%和31.0%,回复性大于其他3个处理;机械损伤指数与硬度、咀嚼性、胶黏性呈负相关性,与凝聚性和弹性、回复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针对设施葡萄生产中光温逆境导致果实品质欠佳(着色差)的问题,对2个葡萄园转色期的‘巨峰’和‘巨玫瑰’葡萄进行每日补光试验处理(4:00—5:00和19:00—22:00),观察处理前后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每日补光4 h处理后‘巨峰’和‘巨玫瑰’着色更深、更均匀,且补光处理能显著提高葡萄果实的颜色指数,补光处理后葡萄果皮的花色苷含量提高了5.00~19.42 µg/g;葡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了0.5~1.7 °Brix,葡萄糖含量增加了0.42~3.43 mg/g,最终成熟期提早了5~7天。综合试验结果可知,在葡萄转色期进行补光处理,可以明显改善红色系葡萄的着色问题,提高葡萄品质,对优质葡萄生产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