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悬崖体盆景的数量在树木盆景中的比例还不到百分之一,究其原因,一是素材少,较理想材料更是难得一见;二是成型时间慢,要求高,在形式和意境方面不易突破。  相似文献   

2.
92年4月中旬的一天,笔者在花卉市的根坯堆中寻得一桩坯,基部干径粗20厘米,在15厘米处开始一分为三,是较为理想的一本三干素材。时值清明节已过,地温已回升,树木大都萌发新叶,此桩坯不但没带胎土,且根部须根较少。但用指甲掐一下树皮,从色泽手感上判断,是刚挖下山的新鲜树根,故而购进。经过5年养坯定型蟠扎,蓄枝修剪,已初步成景(见彩页),具体做法如下。 (一)养坯 4月中旬江淮地区地温回升较快,西北风吹来的干  相似文献   

3.
艺术创作主张“立意在先”。盆景艺术作品由于受到自身材料的限制,比起其它艺术作品来说,其运用这一创作手法的自由度相对要小得多。特别是用下山树桩创作成单体树桩盆景,常常运用“因材施艺”的创作手法。如《丛林深处有人家》原素材枝丫四出,杂乱无序。同行人认为无可取之处,不值得留下。理由是乱七八糟一大蓬。但本人觉得  相似文献   

4.
并不是每件树桩都适合制作盆景,所以要选桩。选桩就是在众多树桩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基本符合盆景造型形式的或具有异态美的特别怪异的桩材。然后再因材立意,进行造型创作。因材立意就是依据桩材的个性、态势、特征、气质,确定今后作品的主题,赋予其人格化、艺术化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我认为,传统的大小悬崖式划分理论并不却当,亟待修改。我们知道,同一景物用中深盆时,飘垂枝超过盆底,这时常借助高架来体现悬崖的高度;而用千筒盆时,盆的高度直接代替悬崖之高,飘垂枝一般不超过盆底,常用矮几作架。试想怎能以盆底线作尺度呢? 悬崖上的树是自然界中的一种体态,而不是形式。形式是可以改变的,也可增加或删减,体态则不能改变。悬崖体与悬崖式是二个不同概念。所以,通常把悬崖体称作悬崖式是不正确的。悬崖上的树是自然界  相似文献   

6.
<正>水旱盆景、山水盆景是中国盆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较之树木盆景,更具有中国盆景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诗情画意。但近几年水旱盆景和山水盆景发展缓慢,有新意的作品不多,这一方面是受盆、石料和树木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缺少突破。艺术创作初期效仿别人的模式是必须的,但我们不能被模式束缚了头脑。一旦被模式困住,跳不出它的框框,在选材、构  相似文献   

7.
培育悬崖盆景不论什么式、什么树种,最主要一条是自始至终要牢牢记住植物是求向上生长的,而栽培悬崖树却是须要倒悬。因此,首先应研究山上天然的悬崖树是怎样形成的。倒挂的悬崖树原来是生长在峭立于地面80至100度左右的崖壁上,或是斜上生或斜下悬,经过一段时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盆景的分类,习惯以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树桩与山水两大类。而通常我们所见到的水旱式、附石式等盆景,是以树、石两种材料组合而成的,有时在树与石的体量上很难分辨出谁主谁次。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组合所表达的审美内涵,已不再是树或石这一单体了,而是组合后的艺术客体所表现出来的新的立意、艺相和意蕴。如果此时仍把它划入山石类或树桩类,显然是不够严谨也不够科学的。在盆景艺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在多种材料,多种艺术互相妙用、互相补充的情况下,使用“树石盆景”这一新名词,无论在理念和实用上都是合理和必要的,这对科学、严谨地划分盆景类别,不仅是一种创新,也是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盆景艺术始创国,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代。宋、元文人以诗情画意开创古典园林造景,从而运用缩龙成寸的艺术手法,特殊精巧的园林栽培技术,将树木、山石加工造型,在咫尺盆中,再现千年老树和万里山河的神貌,成为具有诗情画意的盆景艺术。  相似文献   

10.
所谓龟纹石单体盆景,是指由龟纹石为实体,水为虚景,有机统一地组成于盆盎之中,再现自然意趣的山水景观。它不用植物和土壤作陪衬。我爱好这类盆景,还得从一个“懒”字说起。起初,我看到什么样的山水盆景都痴迷,都想学着制作。有一次用六月雪和硬石制作了一个中型山水盆景,郁郁葱葱,勃勃生机,展示出生命力之美。但由于自已赖着管理,好景不长,几个月后上面的植物枯死了。由此引起我的思考:怎样才能使盆景长久不衰呢?有一个偶然去青岛出差的机会,我看到海边的礁石成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就喜欢上了盆景,而且特别钟情悬崖式盆景。由于植物习性之故,总是向上生长,除了一些生长在悬崖绝壁之上的松柏之外,通常情况下很难见到向下生长的植物,所以很长时间一直没有找到适合作悬崖式盆景的桩材。虽然每年春天都在花市里寻寻觅觅,但一直没有心仪的对象。直到1988年初春的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一棵柞木树桩,才算如愿以偿,从此开始了长达24年的悬崖式柞木盆景的创作历程。  相似文献   

12.
水旱盆景是将两种不同的素材——树与石,经过穿插、拼合、组织于一盆中,相依造景,树石交融,表现出富于天然野趣、饱含诗情画意的一种“大景域”盆景表现形式。画面中有天有地,有山有水,有树有石,有景有情。  相似文献   

13.
14.
本期彩页上发表了我的拙作《展望》,它是由两株合植的榆树和一块近似云盆的石笋石组成,其间点缀了一位手握草帽正在憩息的农夫。近几年来,我常去山野采觅树桩,和农友的交往自然也就多了起来,有时我们就在山坡上席地而坐,当谈起党的富民政策,使他们盖起了新楼,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日子时,欣喜的表情是那样的甜蜜,对未来是那样的自信。此刻此景,一种发自内心的创作欲望便暗暗地拨动我的心弦;我要创作一盆表现这方面题材的盆景。 94年春我将两株已经培育两年的榆树从盆中取出,高株主干虬曲富有变化,矮株上部有一横出飘  相似文献   

15.
这个作品是用普通枣苗嫁接龙枣枝而育成的。龙枣在盆景制作中不多见。笔者也是初次尝试。龙枣因它的枝干如龙形而出名。笔者借用龙枣这一自身特点在制作时重修剪,少拉扎,随时注意出枝角度及枝干过渡的自然流畅。创作中重点是借势取势及重心安排。  相似文献   

16.
多年前,文者选用了一株六月雪桩材,前后做过两次不同的造形,缘由何在?下面,将三帧图照展示如下,述说一下个中的情况。图照一其造形源于文者所在城市的几处湖塘周边垂柳景色的启示,尝试选用了一株放养有时的六月雪桩材。为了便于造形,做了一些疏理。清晰以后,依照距况枝条的多少,或三或五的将其瓣织在一起,并逐一用细金属丝缠绕定型呈垂柳状。  相似文献   

17.
拜读了《中国花卉盆景》2007年第4期43页胡庆魁先生的《松韵》一文后,想谈点不同看法,不妥之处请胡先生及广大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18.
19.
穿崖隐谷涉清溪,叠势攲斜造化奇。咫尺得观天地大,箇中感悟把诗题。  相似文献   

20.
附石榕盆景《峰头望故乡》的石料是一方高55厘米的钟乳石,树种为小叶榕。作品经育桩、附石、蓄根、造型四阶段培育,历时8年。 1.育桩选榕桩截干后的桩尾作扦插苗,92年春栽在河沙与园士比为7:3的苗床里。当年入秋移植进大号陶质花盆,让枝条疯长,春夏两季适当扣水,盆土宜干不宜湿,防止烂根,以便培育出长根。盆栽两年不换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