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剑 《河南农业科学》2011,40(5):114-119
首先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我国各省区农药制造业的技术效率水平进行测算,然后运用Tobit回归模型,对影响2002-2007年间我国各省区农药制造业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2-2007年间,我国各省区农药制造业每年的平均技术效率都在0.75以上,呈波动上升趋势,但水平不高.各省份的技术效率差距...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我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现状及其形成机理,综合运用生产函数、GIS、泰尔指数等方法对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呈缓慢上升趋势,但总体仍然偏低,高效率省份上升幅度较小,低效率省份增长幅度较大。2)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区域差异明显,效率高值省份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和西部部分省份,而低效率省份则集中分布于华北平原地区,呈现由中部向南和向北增加的空间分布特征。3)由泰尔指数分析可知,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区域差异呈总体缩小态势,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影响较大。4)人均GDP对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大,而中、东部地区则更易受到劳动力素质的影响,农业科研投资和农作物受灾面积分别对东北和西部地区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最为强烈,农业政策的实施效果由东部向西部增强。  相似文献   

3.
选取1995、2000、2005、2010年4个代表年份浙江省69个县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截面数据对浙江省农民收入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县域尺度上的空间自相关分析,同时确定驱动农民收入分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1995~2010年,浙江省农民收入区域差异逐渐减少,空间自相关性逐渐增强,低收入县区和高收入县区均呈现出空间聚集态势。具体表现为低收入县区在浙江西南部聚集,而高收入县区在浙江东北部聚集。②自然环境、经济地理区位条件和对外开放程度是影响浙江农民收入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选取1995、2000、2005、2010年4个代表年份浙江省69个县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截面数据对浙江省农民收入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县域尺度上的空间自相关分析,同时确定驱动农民收入分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1995-2010年,浙江省农民收入区域差异逐渐减少,空间自相关性逐渐增强,低收入县区和高收入县区均呈现出空间聚集态势。具体表现为低收入县区在浙江西南部聚集,而高收入县区在浙江东北部聚集。②自然环境、经济地理区位条件和对外开放程度是影响浙江农民收入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潘经韬 《湖北农业科学》2016,(11):2943-2947
运用DEA测算了2003—2012年的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农业用水效率,并采用Tobit模型考察了农业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国农业用水效率比较低,但呈逐年上升趋势;农业用水效率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有效灌溉指数、节水灌溉指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与农业用水效率呈显著正相关,而农业用水比重和粮食播种面积比重对农业用水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提出了提高中国农业用水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农业》2020,(7)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者的行为和操作等都是决定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关键性因素,而农药是农业生产中较为常用的提高质量与产量的手段。如果对农药的选择、用法、用量等不能进行合理的把控,会对农作物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进一步规范农业生产者农药施用行为是保障农产品生产安全、提高产量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针对生产者农药施用行为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结合基尼系数构建了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变化的因素分解模型,将我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区域差异的变化分解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及转移性收入、家庭生产支出、其他支出5个因素的贡献程度,并对1990~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区域差异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区域差异总体上呈现扩大趋势,高收入地区工资性收入的提高是导致我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区域差异变化的最大因素,而低收入地区只能依赖减少家庭支出来换取纯收入区域差异的减少.因此提高低收入地区的工资性收入,且加大对低收入地区的支出补贴,应该成为我国减少农村收入区域差异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金融排斥现象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研究发现,人口规模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小、金融基础设施状况差的县域更易受到金融排斥。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地持续进行,我国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产品产量不断提升,但是伴随而来的农业问题也日趋严重,为了提高农产品产量、卖相,越来越多的农药被投入使用。农药的大量使用大大增加了农业碳排放,也造成了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受到威胁等问题。对江苏省部分地区农户的实际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以农户是否会减少使用农药作为被解释变量,农户的个人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农业生产经营特征和农户行为态度四组因素作为解释变量,运用Logistic模型对其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农业收入占比、是否参加过农药相关知识培训、购买农药所需费用、是否按标准施用农药、环境满意度对农户农药减量行为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城乡间、区域间居民收入水平存在差异的问题,采用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方法,对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城乡和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居民消费能有效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性支出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居民收入提高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提高约0.1个百分点。2)总人口抚养比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每提高1个百分点东中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下降0.25个百分点,西部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下降0.21个百分点。3)城乡收入差距对东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每提高1个百分点,东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下降0.5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居民消费、产业占比以及人口抚养比等因素显著影响居民收入水平,且影响存在明显的城乡和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1.
刘茜 《现代农业科技》2015,(12):343-344
研究影响汉中市茶农施用农药行为的因素。在对5个乡镇茶农进行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茶农年龄、农药培训情况、外出务工情况、茶农种茶时间、使用农药依据、农药检测以及国家绿色补贴7个因素影响显著,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有重点地选择了2000年以来54篇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化学农药的负面效应、农户施用农药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并结合我国的实际相关问题进行评论,为进一步开展降低农药负面效应最现实、最有效手段的研究开拓新视野。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不同区域粮食作物产量对有机肥施用的响应差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探明全国不同气候、土壤和作物类型条件下,化肥配施有机肥对产量的影响及其增产效果的主控因素,可为粮食增产和有机肥的合理施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收集109篇已公开发表的文献,建立了包含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和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处理的402组作物产量的数据库。采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方法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玉米和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下有机肥的增产差异;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方法量化土壤和气候因素对有机肥增产效果影响的重要度。全国来看,与NPK相比,NPKM处理下作物的产量平均增幅4.7%,其中小麦、玉米和水稻的增产率分别为5.6%、7.6%和4.5%;作物的平均增产率在西北地区最高,东北和华北地区次之,南方和华东地区较低。配施有机肥对产量的提升作用在我国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性气候区显著高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其中年降雨量是影响小麦和水稻产量对有机肥响应的主要因素,年均温和无霜期是影响玉米产量对有机肥响应的主要因素。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是土壤性状中影响有机肥增产效果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越低,配施有机肥后产量的增幅越高。总的来说,化肥配施有机肥可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尤其在低温少雨、土壤养分含量较低的地区,可通过化肥配施有机肥来进行增产促产。  相似文献   

14.
将技术要素作为内生变量纳入随机前沿模型,对2003~2011年中国不同区域的技术效率水平进行测度,并重点分析造成区域技术效率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整体来看,我国平均技术效率水平稳步上升;从区域角度来看,东部地区平均技术效率水平最高,高出中部地区约3.04%,高出西部地区约7.87%,且三大地区之间的技术效率差异呈现收敛趋势;科技投入、高科技产业规模、人口素质、经济外向度和地方保护是当前导致区域技术效率差异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陈衍俊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5):196-199+209
基于2004—2018年三大玉米种植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BM模型方向性距离函数中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和以产量为导向的DEA-malmquist指数,实证研究我国玉米种区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以及在环境制约下我国玉米不同种区的真实生产状况。随后通过Tobit面板模型,分析不同玉米种区的生态效率和生产效率指数在相同影响因素下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玉米种区整体为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北部种区整体生态效率较高,生产方式较为低碳;中部种区的平均生态效率较高,但技术效率退步明显;西部种区的生态效率增长缓慢,技术投入不足。受灾率、生态治理水平和环保投入因素对各玉米种区的生态效率和传统M指数存在趋同的影响作用,但不同种植区域还是存在较大的影响差异。  相似文献   

16.
针对提高渔业碳生产率的问题,测算1978—2011年我国沿海11个省市的渔业碳生产率,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渔业碳生产率整体在逐年提高,但各省市间的渔业碳生产率水平差异较大。天津、江苏和山东的渔业碳生产率排名前3位,广西、海南和浙江排在最后;从海域视角看,呈现出由渤海、黄海和东海到南海渔业碳生产率逐渐降低的趋势。对我国沿海渔业碳生产率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效应的因素主要有渔业发展水平(0.023)、产业结构(0.438)、对外开放度(0.044)和技术进步(0.760)。从低碳渔业经济模范市、渔业科技进步和渔业外贸3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我国沿海渔业碳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药施用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1—2015年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农药施用量数据,研究我国农药空间使用水平及时空演变特征。运用ArcGIS软件和Slope分析、空间自相关、空间冷热点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我国农药施用的空间自相关性、施用量变化的区域迁移和空间冷热点情况。结果表明:(1)1991—2015年,27个省份农药施用量呈现出增长的态势,由1991年的76.5万t增长至2015年的178.3万t,年均增速3.44%,远远快于在此期间我国粮食产量年均1.4%的增幅;(2)1991—2015年,我国农药施用的空间自相关性逐年减弱,农药施用空间分布由东部沿海的高聚集区向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离散化演变。农药施用增量的空间演变特征表现为东南沿海地区→中部地区→东北、西南地区;(3)东北地区取代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农药施用的热点地区,农药施用的冷点地区由东南沿海向中部地区迁移。根据我国农药施用量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特征,应采用不同的农药减量化措施,对东部沿海和东北地区农业生产适宜采用统防统治的规模化病虫害防治方式,生态脆弱的西部地区应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重心施用低毒、高效的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我国肉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基于2006—2012年肉羊生产相关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河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和新疆的肉羊散养成本效率进行测算,分析其变化趋势,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和新疆的肉羊散养成本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存在不同程度的成本非效率情况,距离最优效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料肉比与成本效率呈负相关,降低料肉比能够提高成本效率;疫病是导致成本效率低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分散农户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从分散农户的视角,以中国江苏省为例,分析了分散农户农药施用的主要行为,并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研究了影响农药施用行为的分散农户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受教育年限对分散农户农药施用行为影响呈显著正相关,而其它特征对不同的农药施用阶段的分散农户行为影响显著性各不相同。研究认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土地流转、增加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投入,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升农业生产者素质在江苏等中国工业化发达地区已显得非常迫切。  相似文献   

20.
蔬菜种植不仅关系国家经济发展,而且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做好蔬菜种植中农药施用行为控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则能够保证蔬菜种植质量基础上,提升蔬菜的种植效能。也正是因为此,对蔬菜种植户农药施用行为进行分析,并就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则能够为蔬菜种植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