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为准确掌握贵州省耕地资源的现状和变化特征,通过2014-2015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耕地质量等别调查,对2011-2013年全省及其各市(州)耕地质量等别的变化进行更新评价.结果表明:2013年全省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11.29等,比2011年提高0.01等,与全国相比处于中等偏下水平.2012-2013年全省耕地面积共减少11696.48 hm2,高、中、低等地均减少,中等地减少量最大.全省耕地质量等别集中在7~15等(高、中等地),无优等地.高等地集中分布在遵义市,低等地集中分布在黔西南州和毕节市.  相似文献   

2.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要素支撑,耕地资源作为土地资源的精华,其质量变化将显著影响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基于阜平县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成果,使用耕地质量综合指数和等别模型、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研究阜平县耕地质量变化。结果表明:时间上,阜平县耕地数量呈增长趋势,等别构成稳定,耕地变化集中在自然等10等、利用等12等和经济等13等上,耕地整体质量向好但经济利用水平有待提升;空间上,阜平县耕地等别空间分布与地势变化高度契合,破碎化程度高,耕地空间整体由西北向东南移动。高等地、中等地主要分布在东南一侧,低等地分布在西北地区;减少耕地分布较为分散,东部地区减少耕地比西部地区数量较多,新增耕地相对集中在东南部。  相似文献   

3.
耕地资源作为农业生产中无可替代的重要资源,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基于耕地质量综合指数和等别模型方法,对枣强县2013—2016年四期耕地等别及数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县耕地平均自然等、平均利用等和平均经济等的等别分别由7.93、6.81、8.52等上升为7.89、6.78、8.49等;新增耕地质量逐步提升,应减少耕地向中低等别耕地过渡。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了解陕西省关中地区耕地资源在质量和数量上的时空变化特征,更好地保护耕地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本文基于关中地区2010年、2013年、2016年耕地数据,采用耕地数量变化强度、耕地利用动态度、耕地质量区位指数等4种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6年间,关中地区耕地数量整体上成减少趋势,通过对耕地资源多方位的保护,减少速度明显放缓;关中地区耕地以高等地和中等地为主,2016年综合质量等为9.68,整体质量较好,6a间耕地质量处于缓慢下降状态。本研究成果以期为关中地区土地整治、等耕地资源管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山西农业科学》2016,(2):260-265
依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采用土壤调查与3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基于补充耕地、质量建设耕地的质量评价体系,测算耕地的质量等别。结果表明:研究区2011—2013年,补充耕地的数量较占用耕地多21.65 hm~2,质量略有提高,较好地落实了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做到"数质并重"。其中,土地整治、农业结构调整补充的耕地质量等别较高。在质量建设耕地中,中低等别耕地建设后质量提升幅度大于高等别耕地。以耕地质量更新评价结果为基础,结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治规划等成果,将县域耕地划分为4类保护区,实现了耕地资源的分区保护。  相似文献   

6.
根据廊坊市农用地分等成果,分析了廊坊市耕地质量等别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县域尺度上的自然质量等方面:7~8等地呈现南北两极集中分布,9~10等地呈现东西两侧集中分布的格局,11~12等地主要分布在永定河流域;中等地分布范围远广于高等地;平均等别最高的三河市比平均等别最低的安次区高2.12个等别。四个指标区耕地自然质量等别优劣程度依次为:冀东燕山山前平原区>冀中洼地区>冀中南冲积平原区>永定河冲积平原区,但各指标区平均等别差异并不显著。本文通过分析其耕地质量结构特点,对廊坊市耕地质量的空间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能够为区域耕地数量~质量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持,对于制定适合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对策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廊坊市农用地分等成果,分析了廊坊市耕地质量等别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县域尺度上的自然质量等方面:7~8等地呈现南北两极集中分布,9~10等地呈现东西两侧集中分布的格局,11~12等地主要分布在永定河流域;中等地分布范围远广于高等地;平均等别最高的三河市比平均等别最低的安次区高2.12个等别。四个指标区耕地自然质量等别优劣程度依次为:冀东燕山山前平原区>冀中洼地区>冀中南冲积平原区>永定河冲积平原区,但各指标区平均等别差异并不显著。本文通过分析其耕地质量结构特点,对廊坊市耕地质量的空间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能够为区域耕地数量~质量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持,对于制定适合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对策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耕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科学判定耕地空间分布特征,对促进耕地保护及空间优化布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选用耕地质量的国家利用等别,应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来探究汉源县耕地利用等别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汉源县耕地质量状况较好,耕地利用等别主要分布在7~11等,7~8等为高等质量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0.27%;9~11等为中等质量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9.73%;高等地主要分布在唐家乡、富春乡、九襄镇等乡镇,中等地各个乡镇均有分布。②全局自相关结果显示,全局Moran’s I指数为0.648 947,汉源县耕地质量有显著空间集聚性,局部自相关结果显示汉源县中部有低—低的低值聚集区和四周有高—高的高值聚集区2个显著相关性区域,高—低聚集区和低—高聚集区零星分布区域。该研究结果可为调整和补划基本农田、评价更新耕地质量、管理土地资源及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田东县耕地情况,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通过补充调查,重新测算耕地质量等别,形成最新耕地质量等级成果,分析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田东县耕地质量利用等别分布在4~10等,耕地质量总体较好,高等地、中等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3.33%,主要分布在平马镇、祥周镇、林逢镇和思林镇,低等地主要分布在那拔镇、朔良镇、印茶镇和作登乡。该研究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可为国土资源管理及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耕地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出台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耕地占补平衡等政策以保障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对切实加强耕地数量和质量管理,保持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的现势性具有重要意义。以广东省博罗县为例,以2013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2012年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等材料为基础,利用Arc GIS,对2012—2013年耕地数量及质量变化进行分析评价,形成2013年博罗县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为当地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土地整治和耕地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东港市2011年耕地质量成果和2013年土地利用现状数,全面掌握2012和2013年耕地现状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利用GIS的数据处理和显示功能,将东港市耕地质量成果更新到2013年。基于GIS的耕地质量等别更新方法,提高了耕地质量等别更新的工作效率和数据精度,可以保持耕地质量数据的现势性,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程柱 《安徽农业科学》2015,(36):315-317
为保持现有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现势性,湖南省于2014年开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形成2013年度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该研究以湘潭县2013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及2010年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成果为基础,运用ArcGIS软件,对2011~2013年新增、减少的耕地及质量建设耕地做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形成2013年度湘潭县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并对年度内耕地的数量、质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湘潭县耕地总体质量与2010年基本持平,新增耕地506.68 hm2,减少耕地273.37 hm2,质量建设耕地面积10 513.30hm2.新增耕地质量等别相对偏低,减少耕地质量比新增耕地质量好,质量建设后耕地质量比建设前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3.
未来10年我国耕地数量质量变化对区域粮食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产量具有直接影响,分析预测粮食产能的变化对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政策制定具有指导意义.基于耕地数量质量的变化,通过定量分析与对比分析,预测未来10年我国耕地资源变化对区域粮食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域耕地质量存在差异,耕地面积仍将呈进一步减少趋势,集中分布于耕地质量等别与产能水平较高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将耕地统计面积按照国家最高等别1等与最低等别15等折算为标准面积后,耕地减少与增加的比例为0.25:1,标准粮产量减少与增加的比例为3.07:1,与占用低等别耕地相比,占用高等别耕地对粮食产能损失影响更大,因此各省应加大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力度,避免占用优质耕地.揭示全国及各省域耕地的变化趋势及对粮食产能的影响,有助于确定不同区域耕地资源变化格局与态势及预测粮食产能水平.  相似文献   

14.
基于重庆市年度更新评价数据,采用面积加权平均法、Arc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2015年全市及各区(县)3类耕地质量更新后等别的变化情况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全市耕地自然等、利用等和经济等平均等别分别为9.74、9.77和9.84,耕地质量为中等偏下。(2)重庆市西南部由于区域内自然条件较好,刺激农业发展的因素较多,社会经济发展较好,耕地质量整体相对较高;而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和东南部所处区域为中低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耕地质量较差,高等地匮乏。(3)重庆市2014—2015年耕地等别为6~12等,其中10~12等的耕地面积减少,而7~8等的耕地面积增加。重庆市区域内3类等别的耕地面积差异较大,导致耕地等别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整治项目等的实施;区域内需采取差异化管护,加强影响耕地的非地带性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贵州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的合理判断及耕地质量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依托GIS空间分析技术,基于贵州省1989—2010年耕地数据,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全省耕地质量进行空间全局和局域Global Moran’s I分析,以探明全省耕地质量空间差异分布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通过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贵州省总体上在1989—2010年优等地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差异,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的空间差异较小;通过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贵州省大部分区县耕地质量都表现为正的空间相关性,HH类型在毕节地区和遵义地区表现最为活跃,HL类型表现不显著,毕节的优等地及贵阳、贵定、凯里的高等地有此类型;LH类型分布较广且比较分散,主要分布于六盘水等地区,贵州的东部、中部、东北方向、东南方向及西南方向有此类型,全省耕地质量在局域空间自相关上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以广东省新兴县为例,基于2010~2013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数据,分析了新兴县耕地数量、质量及其空间变化特征和变化原因。结果表明,从数量上看,2010~2013年新兴县耕地数量呈现减少的趋势,耕地利用动态变化度相对较小,耕地增加主要来源于有林地,耕地减少以建设用地为主;从质量上看,2010~2013年新兴县耕地质量整体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区域耕地质量等别变化差异明显;从变化原因上看,土地开发、建设占用和耕地质量建设是耕地变化的3大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耕地等别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作为国家发展和农民生存之本,探讨耕地等别的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借助GIS空间分析法对比2010年和2015年全国耕地等别数据,得到结果:(1)2015年较2010年,耕地质量有所提升,其中1等地占比增加最多,增长1.91%。(2)2015年优等地面积5 960.63万亩,占比2.94%;高等地面积53 768.98万亩,占比26.53%;中等地面积107 077.80万亩,占比52.84%;低等地面积35 838.73万亩,占比17.69%。(3)2015年全国16个省份耕地平均等别值低于全国平均值(2010年为9.8),15个省份大于全国平均值,说明耕地质量有所好转。(4)分区结果显示,2015年中部地区耕地等别平均值为7.89,为最高地区;东部地区为8.19,位居第二;东北地区为11.25,位居第三;西部地区为11.33,位居第四。因此,后续应借助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措施,提高耕地质量,改善耕地条件,为现代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落地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8.
正本报讯我国耕地总体质量如何?优等耕地主要分布在哪里?国土资源部日前发布的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给出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面积为20.19亿亩,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全国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为9.96等,与2014年末的9.96等相比,全国耕地质量状况总体稳定。优、高、中、低等耕地面积比例分别为2.90%、26.59%、52.72%、17.79%。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对耕地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耕地质量等别监测的作用也越加明显,它能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耕地质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是耕地保护的重要措施。该文以灵川县为例,采用抽样监测渐变耕地的方法,全面掌握灵川县年度内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耕地等别变化情况,分析耕地等别和产能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阿勒泰地区耕地质量等级,引入障碍度模型诊断低等地障碍因素,为耕地的改良和建设提供数据支持。【方法】运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从立地条件、理化性质和耕地管理3个方面选取13个指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障碍度模型定量化对阿勒泰地区耕地质量和障碍因素进行分析和诊断。【结果】(1)阿勒泰地区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5.24等,优等地(一至三等)、中等地(四至六等)、低等地(七至十等)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12.30%、62.84%和24.86%,以中等地为主,阿勒泰地区耕地质量现状良好。(2)对阿勒泰地区低等地进行障碍因素诊断,发现评价指标中有机质、有效磷、灌溉能力和有效土层厚度的障碍度占比较高,分别为16.30%、13.41%、12.27%和8.32%,以轻、中度障碍为主,主要分布在布尔津县、福海县和青河县,富蕴县的耕地障碍因素不明显。【结论】阿勒泰地区耕地质量受海拔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从东北向西南方向递减的趋势,理清了低等地中障碍因素的种类、数量和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