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施磷量对花生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生野生种Arachis correntina与栽培种桂花22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花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单株含磷量、磷素利用效率及干物质产量等相关指标,研究5个施磷量处理(0、75、150、225、300kg/hm2)对其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可显著提高桂花22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产量,而对A.correntina的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影响较小,5个施磷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施磷量处理的A.correntina单株含磷量和磷素利用效率变化幅度比桂花22小,即受施磷量影响小。试验结果可为A.correntina应用于花生的磷高效遗传改良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
钾肥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钾素吸收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贵州马铃薯高产栽培的钾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钾肥不同施用量(0、60、120、240、360 kg/hm2)马铃薯的干物质积累、钾素吸收及钾肥利用率。结果表明:1马铃薯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钾素积累量随马铃薯生长发育而增加,变化动态可以用Logistic方程拟合。2出苗60 d时,施钾120、240、360 kg/hm2处理较不施钾处理显著提高马铃薯干物质积累量和钾素积累量;70 d时,施钾处理马铃薯干物质积累量和钾素积累量开始降低,但均高于不施钾的处理。3施用钾肥延缓了马铃薯干物质最大积累率和钾素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施钾量越高延缓时间越长。4施钾量为120 kg/hm2时马铃薯增产效果最佳,产量达35 269 kg/hm2,钾肥农学效率、钾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高钾处理(240和360 kg/hm2)。  相似文献   

3.
施钾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吸钾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江中游水稻种植主产区,采用田间裂区试验,以湖北省主推水稻品种丰两优香1号和两优6326为试验材料,研究施钾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吸收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K_2O)(60~180 kg/hm~2)显著提高了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及稻谷产量;与不施钾处理相比,品种丰两优香1号和两优6326分别增产3.7%~12.8%和10.3%~16.9%;随施钾量增加,不同品种水稻产量均呈先升高后平台的趋势。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和钾素吸收均符合Logistic曲线增长规律(P0.01)。随施钾量增加,干物质快速积累始期(T1)、末期(T2)以及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T_(max))均有所提前、快速积累持续时间缩短(ΔT),最大积累速率显著提高(V_(max));相同施钾量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间T_1、T_2、T_(max)和ΔT均存在一定差异。钾素快速积累始期(T_1')、末期(T_2')及最大积累速率出现天数(T_(max)')以及快速积累持续时间(ΔT')均随施钾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施钾量(K_2O)在60~120 kg/hm2时达到最大。施钾也显著提高了水稻钾素吸收量,且随施钾量的增加呈逐渐升高趋势;生产100 kg稻谷的吸钾量随施钾量增加同样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综上所述,施用钾肥(K_2O)(120~180 kg/hm~2)可明显提高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和稻谷产量,缩短干物质和钾素快速积累持续时间和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在分蘖盛期至孕穗期之间补充钾肥有利于中后期养分供应及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水平对花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钾量不超过150 kg/hm~2时,增施钾肥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花生叶片以及籽仁中的干物质含量;但施钾量超过150 kg/hm~2后,继续增施钾肥并不能增加花生的干物质积累。由此说明,适当施钾能够促进干物质的积累,促进荚果的生长与充实,从而增加荚果的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5.
6.
以高产大花生品种花育2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密度下单粒精播对花生产量、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粒精播处理产量显著增加,与双粒播种相比,单粒播种处理分别增产12.6%、19.8%、13.0%、11.4%、9.9%和10.0%。百果质量、单株果数和饱果数表现出和产量基本相同的趋势。单粒精播花生单叶光合速率,群体光合速率(CAP),茎、叶和荚果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双粒播种,而群体呼吸速率(CR)表现为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群体呼吸速率占群体光合速率的比例(CR/TCAP)表现为D1、D2和D3处理显著低于双粒播种,单粒精播处理间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D2处理最低。可见,D2处理有利于减少花生植株呼吸消耗,更有利于花生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7.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马铃薯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设置7个钾肥处理(0、30、60、90、120、150、180 kg/hm2),测定分析不同施钾量对马铃薯干物质、养分含量、氮磷钾素积累、钾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可以提高马铃薯的干物质量,施钾量为90 kg/hm2时,马铃薯地上部干物质量、总产量达到最高,分别比不施钾处理高11.38%、10.80%.施钾使马铃薯地上部养分含量和养分累积量显著提高,对马铃薯块茎养分含量和养分累积量有着积极作用.合适的施钾量有效提高了农学利用效率、钾肥吸收利用率、钾肥生理利用率,促进马铃薯对钾肥的吸收和利用.在宁夏干旱地区,90 kg/hm2的施钾量可以促进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与积累,从而提高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及产量.  相似文献   

8.
在田间条件下,以花育36号为供试品种,设置不施氮肥(N0)和施纯氮75(N1)、112.5(N2)、150kg/hm~2(N3) 4个施氮量水平,研究氮肥用量对花生光合产物积累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在结荚期达峰值,荚果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期的推进而增加。与N0相比,N1处理荚果最大生长速率出现时间滞后7.91 d,N2处理则提前4.87 d; N1、N2和N3处理产量分别提高13.48%、7.80%和13.83%,N1与N3处理无显著差异;单株果数分别增加15.99%、17.79%和17.37%。N1处理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N3处理。综合考虑花生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本试验条件下适宜施氮量为75 kg/hm~2。  相似文献   

9.
采用田间试验与生化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施氮量与花生产量和碳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适宜的施氮量可使花生叶片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较强的净光合速率,同时也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在施氮量135kg/hm2范围内,经济系数降低的幅度较小,但在施氮量180kg/hm2时经济系数降幅较大,表明过多的施氮量不利于光合产物向荚果内运转分配。  相似文献   

10.
为马铃薯育种及丰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以不同基因型马铃薯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施钾量对马铃薯块茎钾素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块茎钾素的含量,东农308全生育期各处理为13.25~16.88mg/g,依次为T5T4T3T2T1;东农310全生育期各处理钾素含量为12.56~16.80mg/g,T1、T2和T4全生育期呈W形曲线变化;东农311全生育期各处理钾素含量为11.88~16.38mg/g,依次为T5T4T3T2T1。全株块茎钾素积累量,东农310,8月17日前各处理无明显差异,收获期全株块茎钾素积累量依次为T4T3T2T5T1;东农311,8月24日后各处理钾素积累量较多,收获期全株块茎钾素积累量依次为T5T4T3T2T1;东农308,8月10日至8月24日各处理钾素积累量较多,各处理全株块茎钾素积累量依次为T4T5T3T2T1。块茎平均吸钾量和吸钾速率,东农311全生育期T5平均吸钾量和吸钾速率最高,分别为441.57mg/株和49.55mg/(株·d);东农310全生育期钾素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均呈升高→降低→升高的S形曲线变化;东农308全生育期钾素的吸收和吸收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呈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施用钾肥有利于马铃薯块茎钾素的吸收积累,且氮磷钾配施对马铃薯块茎钾素的吸收积累优于氮磷配施。  相似文献   

11.
施钙对花生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花生高产栽培,在大田高产条件下,以珍珠豆型花生唐A8252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钙量对花生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饱果数、单株干重、出仁率、荚果产量等均随着施钙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施钙量超过150kg·hm~(-2)时,继续增加施钙量产量反而下降。主茎高、侧枝长等植株性状随着施钙量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在施钙量150kg·hm~(-2)时可获得最优农艺性状指数和最高产量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匀播方式和施氮量对冬小麦群体、光合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选用'新冬22号'('XD 22')和'新冬46号'('XD 46')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播种方式设匀播(UN)和常规条播(DR)2个处理,副区施氮量设0(N0)、150(N150)、300(N300)、450(N450)和600(N600)kg/h...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松嫩西部平原半干旱区绿豆栽培科学合理施用氮肥,采用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分析不同施氮水平的绿豆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及氮磷钾吸收利用状况对绿豆产量的影响,探究了植株磷钾积累量与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绿豆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氮磷钾总积累量均呈增长趋势;大田试验中,中氮的处理(N=38 k...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施钾量对北疆陆地棉棉花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效应.[方法]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设6个施钾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不同施钾量处理棉株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规律可用“S”曲线方程拟合,且干物质积累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出苗后约105 d左右;其中,中等施钾量的K4处理,棉株地上部总干物质、茎叶干物质和蕾铃干物质生长的最快时期提前,关键时期持续期长,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增加.不同施钾处理下陆地棉氮、磷、钾的吸收符合Logistic生长函数模型.各处理棉花钾素的吸收集中在出苗后的25~90 d,其中65 d左右吸钾量占生育期总吸收量的近60;.[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钾肥的用量可以促进棉株对氮、磷养分的吸收.增施钾肥使陆地棉的单株铃数和单铃重显著增加,中等施钾量的K4处理皮棉产量达到1 785.88 kg/hm2,比未施肥处理提高了52.20;.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施钾量对春玉米产量及植株、不同器官钾素吸收积累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分别施07、51、502、25、300 kg/hm2钾肥。[结果]适量施用钾肥能明显提高春玉米的产量。当施钾225 kg/hm2时玉米产量最高,为15 531.0 kg/hm2,与对照相比增产24.73%;随生育时期的进展,春玉米钾素积累量前期缓慢增长,在灌浆期达到最大值,而后钾素积累量下降;春玉米各器官钾素积累量变化有所不同,叶片、叶鞘和穗部均呈单峰曲线,而茎秆钾素吸收规律呈"N"形曲线。[结论]不同施钾量产量、植株钾素积累量和不同器官钾素积累量均表现为处理③>处理④>处理②>处理①>对照(CK)。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褐土区不同施钾量对烤烟植物学性状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肥施用量大小对烤烟植物学性状总体上无明显的影响;在移栽后30~60 d期间,烟株根和茎的干物质重总体上均随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移栽后45 d和60 d时,均以施钾量为7.5 g/株处理的叶片干物质重最大。因此,最适宜的钾肥施用量为7.5g/株。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钾量对潮土夏玉米产量、钾素积累及钾肥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潮土上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夏玉米产量、钾素积累量和钾肥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适量的钾肥能明显提高夏玉米产量,增产率为4.68%-14.35%;夏玉米植株钾素积累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拔节到灌浆期植株钾积累量持续增加;钾生理效率、钾素吸收效率、钾肥效率和钾肥当季回收率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减少。从钾肥增产增收和钾素利用效率方面综合考虑,以施钾量150 kg·hm^-2效果相对最佳,与不施钾处理相比可增产1080 kg·hm^-2,增收949元·hm^-2,产投比为2.76,每公斤K2O增产7.09 kg夏玉米,钾肥当季回收率为37.26%。  相似文献   

18.
为寻找延边晒红烟的最佳施氮量,以8804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处理对晒红烟的生理特性、于物质积累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135 kg/hm2时,会显著增加单株光合叶面积,提高Pn、E、C等生理指标,而施氮量为180 kg/hm2时,单株光合叶面积减少,光合生理指标下降.在移栽后30和45d,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施氮量为135 kg/hm2时达到最大;而移栽后60和80 d,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持续增加,但高氮处理(180 kg/hm2)导致烟株贪青晚熟.随施氮水平的提高,总糖、还原糖、钾离子、糖/碱含量逐渐降低,而总氮、蛋白质和烟碱含量有所提高,氮/碱变化不显著,内在化学成分最协调的施氮处理为45和90 kg/hm2,其次是135 kg/hm2.综合分析表明,135 kg/hm2施氮量处理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施氮量对烤烟钾素积累、分配及利用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于烤烟钾积累、分配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于黑钙土设3个施氮处理分别为0、52.5和67.5 kg·hm-2,磷钾肥用量分别为90 kg·hm-2 P2O5和157.5 kg·hm-2 K2O,研究了钾在生长期内积累,分配以及钾肥利用率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生育期延长烤烟钾积累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施氮处理钾积累量明显高于对照,而施氮量不同钾积累量差异不大;根茎内钾的分配比例随烟株生长逐渐增加,而叶片内钾分配比例随生育期增加逐渐降低;钾肥利用率随生育期逐渐增加,钾的利用率在27.24%~30.63%之间。  相似文献   

20.
施氮量对绿豆生长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对绿豆株高以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的氮肥施用量并未对绿豆株高产生显著影响,施氮52.5 kg/hm2时,在花荚期和鼓粒期显著提高了绿豆株高,但成熟期并未对株高产生显著影响。增加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从绿豆荚和粒干重变化看,施氮37.5 kg/hm2时干物质积累量最高,此时籽粒干物质积累量较不施氮肥提高58.74%,较施氮22.5、52.5 kg/gm2分别显著提高35.20%、14.49%。综合分析认为,37.5 kg/hm2为当地绿豆最适宜的施氮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