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正> 蕾薹期是油菜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两旺时期,花蕾不断分化、发育长大,分枝不断抽生,短柄叶、无柄叶和分枝叶都在这时长出,叶面积迅速增大,根系继续扩展,叶片的同化作用和根系吸收能力显著增加。蕾薹期是油菜春发稳长,达到根强、秆壮、枝多,争取角多、粒多、粒重,奠定丰产基础的关键时期。在这个生育阶段,气温逐渐上升,光照时间逐渐增多,雨量充沛等自然 相似文献
4.
5.
6.
明确黔油31号在贵州省黔西市的适宜种植密度,为加快优质油菜品种黔油31号的种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在黔西市开展黔油31号不同种植密度的田间栽培试验,对黔油31号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的株高为190.6~199.8 cm;角粒数为21.25~18.10粒;单株有效角果数为335.3~625.5个;千粒重为3.86~4.26 g;产量为153.8~182.7 kg/667m2。处理5(种植密度为7 000株/667m2)的小区实收产量为5.48 kg,折合产量为182.7 kg/667m2,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建议次年在黔西市种植黔油31号的密度为7 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7.
8.
9.
10.
研究不同的栽培模式对双低油菜黔油28号产量的具体影响。在2011年9月~2012年5月期间,选择合适的研究田地,采用免耕移栽和翻耕移栽,以及免耕条播和免耕穴播4种方式种植同等面积的双低油菜黔油28号。记录并分析不同栽培模式下的各组油菜的农艺性状和具体油菜产量,并进行比较。经统计分析,在不同栽培模式下,双低油菜黔油28号的实际产量具有较大的差别,采用翻耕移栽的方式,最终的油菜产量最高,免耕条播方式最低,最终的实际产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栽培方式对黔油28号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不同种植方式与黔油28号产量及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以双低油菜黔油28号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免耕移栽、翻耕移栽、免耕穴播、免耕条播等4种不同种植方式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油菜的生育期存在差异,移栽比直播油菜生育期长;2)油菜的产量存在显著差异,翻耕移栽产量最高,免耕条播产量最低;3)油菜的经济效益存在差异,其中,免耕移栽、免耕条播和免耕穴播用工比翻耕移栽的用工少27~114个/hm2,总投入减少1 080~4 640yuan/hm2,油菜的纯利润从高到低依次为免耕穴播>免耕移栽>免耕条播>翻耕移栽。 相似文献
12.
不同配方施肥对黔油18号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氮、磷、钾的不同配方施用下种植黔油18号的产量及效益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黔油18号以氮、磷、钾的配合施用产量最高,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摸清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29号适宜的配套轻简高效种植方式及相应的技术措施,设置4种不同的种植方式对其产量及经济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黔油29号以传统育苗移栽种植产量最高(为191.89kg/667m2),投入成本最多(为793.0元/667m2),而以稻桩直播产量最低(为153.71kg/667m2),投入成本最少(为269.0元/667m2)。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及产投比从高到低依次均为稻桩直播>机械直播>免耕移栽>传统育苗移栽。 相似文献
14.
15.
黔油29号是贵州省油料作物研究所培育的优质杂交油菜品种,2008年通过贵州省审定,适宜于贵州省甘蓝型油菜区推广种植。为了明确黔油29号在贵州省黔西县谷里镇的适栽密度,进行了黔油29号不同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黔油29号在黔西县谷里镇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5 000~135 000株/hm2,该密度范围内,产量较高,综合农艺性状较优。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双低菜油两用油菜"宁油18"品种在贵池区不同采摘时期对菜籽和菜薹的产量、品质、效益的影响,特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处理2迟摘薹纯收益最高,为17 265元/h㎡,比对照效益增加150%,其综合效益十分突出。考虑到市场行情变化,建议在市场价格较高的早期以及产量较高的后期分批采摘,以结合市场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岑巩县氮、磷、钾肥施用量与油菜产量之间的关系,按照《岑巩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方案》建立油菜施肥模型,在思阳镇进行油菜"3414"肥料效应试验;经过回归和方差分析,得出肥料效应方程,并由此数学模型得出思阳镇坪坝村潮沙泥田土壤肥力下油菜相对产量及最佳施肥量;根据该地实际提出潮沙泥田油菜推荐施肥量为N=9~12kg/667m2,P2O5=6~8kg/667m2,K2O=7~9kg/667m2。 相似文献
18.
(续第8期第35页)1.蕾薹期的生理特性 油菜从现蕾到始花称为蕾薹期.油菜一般是先现蕾后抽薹,但有些品种在一定栽培条件下,会先抽薹后现蕾,或现蕾、抽薹同时进行.蕾薹期是油菜生长最快的时期,此时营养生长最为旺盛,营养器官大量形成,主茎迅速伸长增粗,短柄叶、无柄叶快速出生,叶面积迅速扩大,短柄叶的功能逐渐加强,花蕾不断地分化发育长大,花芽数迅速增加.长江流域甘蓝型冬油菜品种蕾薹期一般为25~30天,处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 相似文献
19.
干旱胁迫对油菜蕾薹期生理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针对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上游近几年春季降水偏少易导致干旱的特点,研究水分胁迫对油菜蕾薹期生理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为揭示油菜蕾薹期抗旱机制及抗旱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的方式,在遮雨网室对两种抗旱性不同的油菜品种中双10号(抗旱性弱)和94005(抗旱性强)蕾薹期进行干旱胁迫,以各性状的抗旱系数研究油菜相关生理指标及农艺性状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适用于该区域油菜蕾薹期抗旱性鉴定的指标。【结果】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两种油菜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RWC、叶绿素含量、RuBP羧化酶活性、株高、茎粗、一次分枝数以及单株产量抗旱系数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与胁迫时间成正相关。其中,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抗旱系数下降幅度与材料抗旱性成正相关,其余指标则与材料抗旱性成负相关。抗旱性弱的材料气孔限制值、水分利用率抗旱系数分别呈现出上升-下降与一直下降的趋势,抗旱性强的材料则均为上升趋势。POD、SOD、CAT活性、可溶性糖以及可溶性蛋白相对值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下降,抗旱性强的材料增加幅度高于抗旱性弱的材料;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脯氨酸相对值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对干旱胁迫下的油菜蕾薹期和复水后的成熟期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表明,干旱胁迫下,产量与净光合速率、RWC、叶绿素含量和一次分枝数抗旱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细胞膜透性、MDA含量抗旱系数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将单株产量、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限制值、水分利用率、RWC、叶绿素、RuBP羧化酶、SOD、POD、CAT、细胞膜透性、MDA、可溶性糖、株高、茎粗及一次分枝数划分为第一主成分;将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划分为第二主成分。【结论】第一主成分的各指标(单株产量、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限制值、水分利用率、RWC、叶绿素、RuBP羧化酶、SOD、POD、CAT、细胞膜透性、MDA、可溶性糖、株高、茎粗及一次分枝数)变化与品种抗旱性密切相关,在油菜抗旱品种选育时可作为油菜蕾薹期抗旱性鉴定的主要指标,第二主成分的各指标(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则是次要鉴选指标。 相似文献
20.
黔苦7号是以威宁地方品种冷饭团为亲本,采用单株选择法系统选育而成的苦荞新品种,综合抗性和适应性强。探明黔苦7号在威宁地区的合理播期,为完善黔苦7号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提供支撑,进行黔苦7号不同播期(4月20号、4月27日、5月4日、5月11日、5月18日、5月25日)的种植试验,考察不同播期黔苦7号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黔苦7号不同播期的生育期为68~84 d,并随播期的延后而缩短;株高为87.6~111.4 cm,处理4(5月11日播种)最高,处理5(5月18日播种)最低;分枝数为2.6~3.2个,处理5最多(5月18日播种);节数为10.2~13.8节,处理4最多(5月11日播种),处理1(4月20日播种)最少。产量为73.37~226.78 kg/667m2,处理2(4月27日播种)最高,处理6(5月25日播种)最低,处理2至处理6(4月27日及之后播种)的产量依次减少。黔苦7号在威宁县地区的合理播期为4月20日至5月4日,即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可实现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