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越年蚕种是指当年春季或秋季生产,供第二年春、夏以及早秋使用的蚕种.在蚕卵孵化前期卵期经过,春制种可达10~12个月,秋制种约6~9个月.其间,从产卵到12月份为越夏和秋冬保种阶级,蚕卵处于初步发育和滞育时期;12月及以后为蚕卵越冬及冷藏阶段,胚子处于逐步活性化及冷藏抑制时期.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分析和探讨,认为浴种后的保护温度不当、散卵浴消加速胚子活性化、不同蚕品种自身抵抗低温能力不同及蚕种保护阶段的温湿度和技术处理不当是影响春制越年蚕种孵化率的主要因素,加强蚕种的保护工作、适当推迟浴种时间、加强浴种后的蚕种冷藏保护工作、严格技术操作,减轻蚕卵摩擦、加强蚕种的出库技术处理等措施可以提高春制越年蚕卵的孵化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验证库外保护时间和冷藏时间对滞育卵冷藏浸酸种孵化率的影响程度,为今后做好蚕种保护冷藏浸酸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两广二号”正、反交一代杂交种为研究对象,将不同库外保护时间(5~60d,25℃)和不同内库冷藏时间(100~175 d,3~5℃)的滞育卵,在同一时间以标准浸酸处理后统计其实用孵化率和孵化整齐度.[结果]蚕种冷藏时间100~175 d、库外保护时间10~60 d时,蚕种实用孵化率为90 33%~97.33%,符合蚕种质量标准规定的实用孵化率在90.00%以上的要求.冷藏时间100~175 d、库外保护时间5~60d的蚕种孵化并不在同一日内完成,其中,库外保护5~10 d的蚕种孵化比库外护时间更长( 15~60 d)的蚕种孵化时间相对早且集中,即库外保护时间越长,孵化时间相差程度越明显.[结论]库外保护时间长短对滞育卵冷藏浸酸种实用孵化率影响不明显,但对蚕种的孵化整齐度有影响,尤其是库外保护时间在10 d以内的蚕种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蚕种催青就是把解除滞育后的蚕卵用人工的方法保护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照条件下,促使卵内胚子正常发育至孵化出蚁蚕的技术过程。这是养蚕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一项要求较高、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催青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蚕种的孵化齐一程度和蚁体强健度,进而影响蚕茧的产量高低和质量优劣,是  相似文献   

5.
蚕种浴消后,冷藏就成为蚕种保护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因越年蚕种入冬后接触一定程度的低温,蚕卵内的胚胎就会逐渐解除滞育成为活性卵,若活性蚕卵感受到10℃以上的温度,胚胎便会逐渐发育以至孵化.如果将越冬后的蚕种在自然温度中保护,而此时正是冬春之交,气温忽高忽低变化较大,最后导致胚胎发育极不整齐,甚至孵化较早,蚁蚕因没有适熟桑叶而遭受损失.为了避免越冬后的蚕种孵化过早,促使蚕卵孵化齐一;同时又能根据生产需要,准确预测催青后的收蚁日期,随时调节养蚕日期,从而能更好地加强生产的计划管理;因此,越冬后的蚕种必须要在适当的时期进行冷藏保护.  相似文献   

6.
家蚕滞育卵对低溫的抵抗性与卵内磷脂的代谢有一定关系。家蚕卵在5℃和1℃冷藏120天后,卵磷脂和脑磷脂的含量分别比冷藏前增加了50%左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热水浴法解除蚕卵滞育的处理条件,并测试以不同来源水处理蚕种的孵化效果,为热水浴法在蚕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探索出可替代传统盐酸孵化法且更安全环保、成本低廉的蚕种人工孵化方法。【方法】选用两广二号为供试蚕种,以卵龄(A)、处理时间(B)和处理温度(C)为变量,以蚕卵实用孵化率(Y)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热水浴法解除蚕卵滞育的处理条件;选择自来水、纯净水及矿泉水等不同来源的水,并选取萨尼斯、932、湘晖和春5等4个蚕种品种,分别采用优化后的条件对蚕卵进行热水浴处理,检验热水浴法解除蚕卵滞育的效果。【结果】蚕卵实用孵化率对3个变量因素的二项式拟合方程为:Y=91.03-2.01A-4.60B+22.89C+0.040AB+4.03AC+0.89BC-10.46A2+3.25B2-19.60C2,响应面设计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各因素对蚕卵实用孵化率的影响排序为处理温度(C)>处理时间(B)>卵龄(A),其中,处理温度影响极显著(P<0....  相似文献   

8.
研究结果表明,春制越年家蚕卵丝乙胚子冷藏处理后,其实用孵化率〉92.3%蚁蚕绝食致半数时数≥110h,不良卵发生率〈10%,发病率〈8.6%,茧质优良,产量平稳,在有效冷藏期限内随时出库催青饲育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正>一、春制越年种的保护(一)产卵初期保护产卵后7~10 d,蚕卵产下后到形成胚子,经过一系列发育变化,约需7 d才能达到该品种的固有色。蚕卵初期的保护温湿度,以温度24℃、湿度75%~80%为标准,避免接触27℃以上高温。从胚子形态和生理角度来看,此时正值前滞育期。从卵外表看,卵色不断变化,即淡黄色-淡赤豆色-固有色。从生理上说,逐步进入滞育期。蚕卵产下2~3 s,精子才进入蚕卵。蚕卵产下5 min后进行第1次成熟分裂,60~80 min进行第2次成熟分裂,真正受精,即雄核、雌核的融合是在产卵后2 h,受精核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保护时间、冷藏时间和浸酸时间3个因素对两广二号原种短期冷藏浸酸及延期冷藏浸酸实用孵化率的影响,为调节蚕种供应期及广西家蚕原种短期冷藏浸酸处理过程中制定不同冷藏时间的蚕种入库和盐酸刺激量标准提供依据,也为改进当前的短期冷藏浸酸技术提供指导.[方法]以两广二号原种4个亲本(芙蓉×932、932×芙蓉、湘晖×7532和7532×湘晖)为试验材料,按入库前保护时间、冷藏时间及浸酸时间3个因素3水平设计正交试验,调查4个亲本各因素不同水平的实用孵化率,筛选提高实用孵化率的最佳组合,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孵化效果较好的亲本探讨延期冷藏适期.[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分析,4个亲本在不同冷藏天数中均可找到各因素条件较好的最高实用孵化率处理组合,其中,芙蓉×932为48 h-30 d-6 min,932×芙蓉为48 h-30 d-5 min,湘晖×7532为48 h-30 d-7 min,7532×湘晖为64 h-40 d-6 min.短期冷藏孵化效果较好的两个亲本(芙蓉×932和湘晖×7532)延期冷藏试验区与对照区的实用孵化差异不显著(F相似文献   

11.
桑蚕普种催青,是指经过了越年解除了滞育以后,或经人工孵化法处理的蚕种,保护在特定的环境下,使蚕卵胚子向着生产所需方向发育。经过催青的蚕种,能够预测其孵化日期,而且蚕卵孵化整齐,蚁体强健,桑蚕茧质优良,能够使广大养蚕农户丰产又丰收。  相似文献   

12.
对932品种在卵期发育和幼虫期饲养阶段实施温湿环境调控,让其产下滞育卵和非滞育卵。滞育卵经即时浸酸处理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卵壳的变化,可见卵壳表面比对照出现较多的裂痕。通过SDS-PAGE电泳技术,比较滞育卵、滞育卵经即时浸酸处理、非滞育卵的卵蛋白变化,发现滞育卵经浸酸处理后,20 ku以下的小分子量蛋白明显减少。利用shotgun技术对此类小分子量蛋白组分进行鉴定分析,发现在滞育卵和非滞育卵中都存在Er B.1、Er B.2、Er B.3、Hc-A和Hc-B卵壳蛋白,在经即时浸酸处理过的滞育卵中却未发现,由此推测蚕卵经浸酸处理后会引起这5种卵壳蛋白的降解。  相似文献   

13.
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春制越年家蚕卵乙胚子冷藏处理后的F1杂交家蚕种,其实用孵化率>923%,蚁蚕绝食致死半数时数≥110h,不良卵发生率<10%,发病率<86%,茧质优良,产量平稳。在有效冷藏期限内随时出库催青饲育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从二化性品种获得优质的非滞育蚕卵作为显微注射受体,一直是家蚕转基因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目前家蚕转基因技术中非滞育蚕卵主要是通过完全低温暗催青、早浸酸2种方法得到,但这2种方法分别存在催青 时间长、浸酸时间难以把握的局限.对完全低温暗催青技术进行了改进,即在家蚕胚胎发育至温度敏感的缩短期 (戊3 期)后再对蚕卵低温黑暗处理直至孵化,结果表明:后期低暗组能有效地获得非滞育蚕卵并且较完全低暗组催 青时间缩短3~4天.并进一步分析了后期低暗组、完全低暗组以及早浸酸组3种处理得到的非滞育卵的健康性, 结果表明后期低暗组和完全低暗组健康性差异不大,均明显优于早浸酸组;后期低温暗催青在蚕卵孵化所需时间 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且获得的非滞育卵健康性亦可得到保证,有望成为人们获得非滞育卵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蚕种催青是把通过冷藏已活化(即解除滞育)的越年种保护在合理的环璄条件下,促使胚胎顺利发育,直至预定的日期孵化。由于蚕种在孵化前1 d卵色变青,因此叫催青,它是养蚕过程的重要起点。孵  相似文献   

16.
桑蚕普种催青,是指经过了越年解除了滞育以后,或经人工孵化法处理的蚕种,保护在特定的环境下,使蚕卵胚子向着生产所需方向发育.……  相似文献   

17.
<正>在实际生产中,蚕种出库催青后,往往会发生延迟收蚁的情况,例如春期催青中遇到晚霜、冰雹、干旱等,使桑树生长缓慢,需要延迟收蚁。可通过适当降低催青温度,或将蚕种冷藏抑制,以达到延迟收蚁的目的。但蚕种耐冷藏的时间因胚子发育的不同时期而异,一般来讲,活性化了的蚕种最耐长期冷藏的时期是在还没有完全开始发育的甲胚子时期,以后随着胚子发育的进展变得不耐冷藏,尤其是过了丙2以后的胚子格外弱。现将催青期蚕卵及蚁蚕冷藏的时期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小分子热激蛋白(small heat shock proteins, sHsps)是细胞抵御压力首先反应的蛋白,目前家蚕卵滞育相关的sHsps研究较少.为了更好地了解sHsps在滞育过程中的作用,以转录组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BmHsp19.1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克隆、 PCR等方法对其进行克隆鉴定及在滞育卵、非滞育卵等蚕卵中的表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BmHsp19.1基因ORF框全长507 bp,编码168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19.06 kDa,有典型的Hsp20结构域,属于sHsps家族;qRT-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滞育卵3~7 d表达量上调,而在非滞育卵中仅在第7 d上调表达,且滞育卵中表达量显著高于非滞育卵,暗示BmHsp19.1基因在蚕卵进入滞育时可能发挥作用,起到了保护机体免受损伤的抗逆作用.结果为解析BmHsp19.1基因功能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也为其他昆虫的sHsps研究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同的保护温度,研究南岭天蚕种卵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孵卵与孵化。结果表明:不同保护温度、孵化温度下的孵化率略有差异;孵卵时间与孵化历期长短,与种卵保护温度无相关性,孵卵和孵化期间的温度低,孵卵和孵化期的时间长,反之则短。同时可确定南岭天蚕卵的有效积温,不但高于柞蚕卵的有效积温,同时也高于长白山天蚕卵的有效积温。种卵在-15~-10℃条件下保护,对饲养效果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春制越年家蚕卵乙胚子冷藏处理后的F1杂交家蚕种,其实用孵化率>92.3%,蚁蚕绝食致死半数时数≥110h,不良卵发生率<10%,发病率<8.6%,茧质优良,产量平稳。在有效冷藏期限内随时出库催青饲育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