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 解放三十多年来,我省蚕桑生产的恢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蚕桑生产几乎遍及全省。桑园面积由1949年的46万亩发展到1984的126.50万亩;蚕茧产量1949年为6.85万公担,1984年为64.95万公担;张种产茧  相似文献   

2.
江苏是一个老蚕区,据历史资料记载,全省蚕桑生产最盛时期——1929年至1931年,有桑田面积108万亩,年产茧656500担。但由于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严重摧残以及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蚕桑生产每况愈下,截至解放前夕,全省仅残留桑田40余万亩,年产茧下降到仅只13万多担。建国以后,江苏蚕桑生产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  相似文献   

3.
<正> 近十年来,尤其自1980年到1985年的五年间,南通市蚕桑生产发展较快,全市1980年桑园面积13.85万亩,年发种量30.8万张,总产茧8785吨,到1985年桑园面积达36,75万亩,年发种量66.24万张,总产茧18230吨。在五年中桑园面积增长了1.65倍,产茧量增长了1.13倍。1986年总产茧又获20775吨,连续六年蚕茧总产蝉联全省第一名。南通市近年蚕桑生产发展较快,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蚕桑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稳产性好。南通市是一个农业自然灾害多发地区,而蚕桑生产的抗灾能力较强。蚕桑生产包含着两个生产环节:一是培桑。桑树是多年生  相似文献   

4.
丽水地区地处浙西南山区、土地面积2591.35万亩,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蚕桑生产是个新区,近几年在各级政府的发动和支持下,通过农业综合开发,蚕桑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区现有桑园6.7万亩,1992年产茧2240吨,投放茧款2046.2万元,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我区亩桑产茧量和蚕茧质量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不利于蚕桑生产的巩  相似文献   

5.
<正> 近几年来,我省蚕区的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关方针政策,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蚕桑生产。79年全省产茧4.6万担;80年桑园面积发展到30多万亩,产茧5.8万担,比79年增长二成多,是建国来的最高水平。同时还出现了一批高速度发展蚕桑生产的县社队,安康县80年蚕茧达到220万斤,石泉县80年比79  相似文献   

6.
7月 2~ 3日 ,省蚕桑办、省经作局组织全省主产蚕桑市、县蚕桑办 (茧丝绸公司、蚕桑公司 )主任 (经理 ) ,共 30余人 ,对龙南、崇义两县的蚕桑生产暨综合效益开发开展了一次观摩活动。期间 ,参观了龙南、崇义两县推广省力化养蚕新技术暨综合效益开发现场 ,了解了全省蚕桑生产情况 ,分析了当前茧丝产销形势 ,商议了新形势下稳定我省蚕桑生产发展的具体对策。据观摩活动期间统计 :全省现有桑园面积 2 0万亩左右 ,比上年新增 5万亩上下 ,由于 2 0 0 2年茧价下滑的信息传播较快 ,导致了今年春期发种量较上年下降 1 0 %。虽然 2 0 0 2年的茧价下跌…  相似文献   

7.
<正> 1989年我省蚕桑生产又创新纪录,共生产桑蚕茧8424吨,比1988年的7382吨增长14.12%。其中安康地区产茧7299吨,汉中地区570吨,商洛地区318吨。陕南蚕茧生产量占全省97.2%。全省现有桑园50.73万亩,其中1989年新增8.28万亩。丝绸外贸出口  相似文献   

8.
<正> 今年五月中旬,我随省委书记张勃兴同志到安康地区调查农桑业生产,在石泉县听取了发展蚕桑的汇报。对石泉这个仅有30.4万亩耕地、15.5万农业人口的小县,现已有桑园面积3.8万亩,1989年发种4.18万张、产茧125万公斤,桑苗、蚕茧、生丝总产值达2300万元的巨大成就,并跃居全省第二的事实,说明发展蚕桑事  相似文献   

9.
<正> 省蚕桑生产座谈会于1980年12月2日到5日在省蚕桑研究所召开。全省八个地市三十个县和省级有关业务部门的代表85人参加了会议。 80年我省蚕桑生产形势很好,新栽成片桑园六万四千多亩,零星栽桑二千余万株,嫁接出圃良桑苗八千余万株,育实生桑苗一万四千余亩;蚕茧获得了丰收,产茧580万斤,比去年增长百分之二十六,净增120万斤。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我省蚕桑生产迅速发展,蚕种需求量逐年上升,由八十年代末年发种量700万张增到现在900余万张。四川人多地少,蚕区大部分是方山丘陵,要拿出大量土地栽桑建蚕种场是困难的,原蚕区收茧制种是一条蚕种生产的重要途径。全省110余个蚕种场,仅有47个蚕种场有自有桑园1万余亩,其中一半左右集中在省属场,除满足原原种、原种生产用桑外,余桑生产的普种远远不能满足蚕桑生产的需要,全省85%的蚕种生产量靠原蚕区收茧制种。原蚕区是四川蚕种生产的  相似文献   

11.
(一) 茂名市是省内大蚕区之一,早在三、四十年代,这里的高州县、化州县就有蚕桑生产。七十年代后期以来,茂名市的蚕桑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茂名市所屑的高州、化州、电白、信宜四县及茂南区都有蚕桑生产。一九九○年全市桑园总面积为38428亩(历史最高水平的一九八五年为41000亩),产茧3790吨(历史最高水平的一九八三年为4250吨)。两项均约占全省的1/5。化州县是全国蚕茧基地县,一九七六年产茧超万担,一九九○年产茧超  相似文献   

12.
<正> 海安县现有桑园12.49万亩,1991年养蚕39.5万张,产茧12358.4吨,连续十年名列全省第一;亩产茧98.9公斤,养蚕户平均茧款收入1200多元,占养蚕户农业收入部分的50%以上。尽管我县蚕桑生产已达一定规模,并具一定水平。但低产桑园的存在,制约着桑叶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重视、农工贸组织蚕桑生产大合唱,我市蚕桑生产有了新的恢复和发展,1990年全市桑园已达8148亩,产茧5.3万公斤。为了使这项利国利民的农村副业有组织,有计划的健康发展,在“八五”期间,特提出如下规划: 一、全市“八五”末桑园面积要求达到2.5万亩,产茧500吨。其中宝鸡县、千阳县各1万亩,产茧200吨和300吨;岐山县2千亩,陇县、扶风县、眉县各1千亩。  相似文献   

14.
<正> 略阳县是省、地蚕桑基地县之一。1990年有桑园1.47万亩,其中成片桑园6000多亩,全年养蚕8396张,产茧23.56万公斤。为了进一步加快蚕桑基地建设步伐,根据省、地要求,全县规划到2000年,桑树要达到6000万株,面积6万亩,养蚕4万张,年产茧100万公斤;“八五”末,累计栽桑达到3万亩,养蚕2万张,产茧50万公斤。为了实现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县政府制定10条优惠政策,鼓励发展蚕桑生产。一、允许农民个体户或联户在不破坏山林的原则下,利用荒山荒坡营造成片桑园,谁栽谁有,20年不变。  相似文献   

15.
<正>一、蚕桑生产的现状 吴县市的经济比较发达,已连续多年挤身“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的前列;与此同时,全市的蚕桑生产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具体表现在: 1.重点蚕桑基地基本形成。到1994年底全市桑田面积已发展到4万亩,产茧2750吨,比1990年翻了一番多,全市形成了9个蚕桑重点乡(镇),区域相对集中,横泾镇现有桑田1.1万亩,并且已连续三年产茧超过一千吨,成为全省产茧量超千吨的重点乡(镇)之一。就地理分布来讲,全市4万亩桑田基本集中在沿太湖的横泾、浦庄、渡村、越溪、胥口、光福、藏书及沿澄湖的甪直、车坊等乡(镇),由于90%都是80年代后期的粮改桑,  相似文献   

16.
周帅 《四川蚕业》2010,38(1):10-11
<正>射阳县是全国优质无病桑苗和蚕茧生产基地县,茧丝绸特色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一定的盛誉。目前,全县桑园总面积5.5万亩,年发种量15万张,年产茧11.5万担,实现蚕桑产值1.5亿元。全县拥有桑园达千亩以上的村有16个,其养蚕农户1.3万户,桑园面积4.8万亩,分别占全县的82%和86.2%;桑园面积3亩以上的农户7780户,其桑园面积3.4万亩,分别占全县的51%和62%。蚕桑业已逐步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一大优势产业,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亦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17.
蚕桑珍闻     
<正> 安康地区蚕桑生产形势好安康地区80年栽植成片桑园60737亩,栽零星桑1352万株;育良桑苗7691亩,育实生苗9677亩;总产茧达到35万担,占全省产茧量的86.2%。7个基地县产茧量都超过了30万斤。产茧10万斤以上的区有18个,3万斤以上的公社39个,户均工张蚕的生产队164个。该区今年共发种105700张,发种量比去年增长了39.5%,蚕茧净增110万斤,比  相似文献   

18.
<正> 大竹县高穴区从实际出发,以“三高”为导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狠抓蚕桑基地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到1993年底,全区已建成蚕桑基地社27个,密植桑园8360亩,四边桑27万株,产茧达3800担。蚕桑生产连续三年居全县领先地位。今年初,该区又根据发展蚕桑生产的总体思路,制定了今年的“一三六六”工程计划,即新栽密植桑5300亩,使密植桑面积达到1.3万亩;新栽大行桑6000亩,产茧达到6000担。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19.
2006年,东台市的蚕茧生产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富东镇又是江苏民星公司辖区范围内的第二蚕桑大镇,桑园面积2万亩,产茧250万kg,蚕茧收入7 000万元。单蚕茧这一项,户平增收3 800元,人平增收超千元。从调查的情况看,该镇原来7 000亩低产桑园也同样实现了亩亩高产、户户增收的阶段性目标。笔者根据该镇蚕桑产业的具体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20.
<正> 陕北境内栽桑面积曾达32万多亩。然而,目前陕北的蚕桑生产及经济效益状况究竟如何?以吴堡县为例,七五期间全县桑园面积为8000亩左右,五年累计养蚕3015张,产茧101850公斤。平均张产33.78公斤(高出全省平均的19%),但亩桑产茧3公斤(不足全省平均的10%),亩桑产值70元左右。与众多经济作物相比,效益优势并未发挥。其主要原因是: 蚕农文化素质太差,推广技术困难;重产出、轻投入;管理不善的“靠边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