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灰树花深层发酵及菌丝体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报道了灰树花菌丝体的深层发酵及有效成分提取和分析。分别从菌丝体及发酵清液中提取得到了灰树花多糖和胞外多糖 ,同时还测定了菌丝体成分 :灰树花多糖 7 82 % ,蛋白质 2 1 7% ,总糖 5 7 2 % ,灰分6 0 5 % ,其中菌丝体灰树花多糖及总糖含量明显多于子实体。  相似文献   

2.
灰树花菌丝体发酵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清华 《食用菌》2001,23(5):4-5
本文报道了灰树花菌丝体的深层发酵及有效成分提取和分析.分别从菌丝体及发酵清液中提取得到了灰树花多糖和胞外多糖,同时还测定了菌丝体成分灰树花多糖7.82%,蛋白质21.7%,总糖57.2%,灰分6.05%,其中菌丝体灰树花多糖及总糖含量明显高于子实体.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灰树花栽培与加工需求,提供特定优良灰树花菌株,本试验将收集的13个灰树花菌株进行人工栽培、摇瓶发酵培养,通过比较不同菌株子实体间、菌丝体间胞内多糖和粗蛋白含量,筛选出G5、G6菌株胞内多糖含量高,G5菌株适宜子实体提取胞内多糖,G6菌株适宜液体发酵菌丝体提取胞内多糖;G6、G7菌株粗蛋白含量高,G7菌株适宜子实体提取粗蛋白,G6菌株适宜液体发酵菌丝体提取粗蛋白。  相似文献   

4.
李政  王玉  郝利民 《北方园艺》2012,(11):113-116
为了提高灰树花胞外多糖的产量,应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灰树花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通过对模型方程的响应曲面图及其等高线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该菌发酵产糖的优化培养基(g/L):KH2PO42、MgSO41、VB10.02、麦麸50、葡萄糖20、玉米浆23.8、玉米粉19.7、豆饼粉5.2。在该培养基下胞外多糖产量为2.44g/L,比优化前的培养基产量提高了75.22%。  相似文献   

5.
以灵芝为试验材料,采用干质量法测定生物量,苯酚-硫酸法测定胞外多糖产量,研究了单色LED光照处理对灵芝菌丝体液体发酵合成胞外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μmol·m-2·s-1 LED光照12h条件下,不同LED光照处理均能促进细胞生长和胞外多糖合成,其中白光LED最有利于细胞生长,蓝光LED最有利于胞外多糖合成。综合考虑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以100μmol·m-2·s-1蓝光LED光照10h效果最佳,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分别为15.16g·L-1和3.102g·L-1,比黑暗处理提高了45.91%和109.74%。光照对灵芝细胞生长和胞外多糖合成具有调控作用,为灵芝液体发酵合成胞外多糖的高效定向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考察添加不同浓度的氧化铝(粒径为200~300目)对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发酵菌丝体生长及多糖(胞内和胞外粗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添加范围内,灰树花菌球直径随氧化铝添加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变小,当添加氧化铝浓度为20 g/L时,游离菌丝体明显增多,且菌球主要表现为S型(D<0.5 cm,D:菌体当量直径,与对象具有相等面积的圆形的直径),其中L(D≥1.5 cm)、M(0.5 cm≤ D<1.5 cm)和 S 型菌丝体的比例分别为4.9%、24.3%和70.8%;添加3 g/L氧化铝时灰树花菌丝体生物量最高,达到5.81 g/L,比空白组提高了2.7倍;添加20 g/L氧化铝时灰树花胞外多糖产量达到最大,为8.46 g/L,为空白组的1.7倍左右,而菌丝体多糖产量以添加0.1 g/L氧化铝时最高,为65.6 mg/g。  相似文献   

7.
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对灰树花液体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其胞外酶活性。结果表明:灰树花液体培养发酵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铵,磷酸二氢钾为其最佳矿质元素,最适初始pH 2~4。灰树花在PDA液体培养基中发酵培养时,淀粉酶、羧甲基纤维素酶、邻苯二酚氧化酶、愈创木酚氧化酶均有活性且活性变化较大。在整个发酵培养过程中,邻苯二酚氧化酶、愈创木酚氧化酶活性较低;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最高,且前期与后期酶活性较中期高;淀粉酶活性随培养时间波动上升。  相似文献   

8.
搅拌转速和通气量对灰树花多糖组成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搅拌转速和通气量对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菌丝体多糖和胞外多糖提取物中的单糖组成及糖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转速和通气量对灰树花胞外多糖提取物的单糖组成影响不大,其葡萄糖比例维持在95%以上;而对菌丝体多糖提取物的单糖组成及相关酶活力影响显著.4个搅拌转速梯度中,以60 r/min时,菌丝体多糖提取物中的甘露糖比例最大,为51.1%,GDP-甘露糖焦磷酸化酶(GMPPB)比酶活最高,为82 mU/mg;4个通气量梯度中,当通气量为0.50 vvm时,甘露糖比例最大(35.7%),磷酸葡萄糖异构酶(PGI)与GMPPB比酶活分别达到最高值,为547 mU/mg和67 mU/mg.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2017,(3)
以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深层发酵得胞外多糖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液态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适于灰树花发酵的碳源为马铃薯+葡萄糖,氮源为豆饼粉;得到最佳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25 g/L,葡萄糖25 g/L,豆饼粉6 g/L,麸皮20 g/L(浸提液),KH_2PO_41 g/L,CaCl_21 g/L,MgSO_4 2 g/L,VB_10.2 g/L,pH 6.5。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法选育灰树花多糖高产新菌株,经过大量的诱变筛选试验,获得一株灰树花新菌株,其液体摇甁发酵试验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内多糖产量分别达到1.15 g/100 m L和0.78 g/L,在同样条件下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0.2%和37.5%,且遗传性状稳定,有望作为优良菌种应用于液体深层发酵法制备灰树花多糖的工业化生产中。  相似文献   

11.
利用7 L发酵罐发酵桑黄(Phellinus linteus),研究不同温度对菌丝体生长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前期,26℃是菌丝体生长和胞外多糖生产的最适温度,而在发酵后期,23℃是产物积累的最适温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两阶段温度控制策略,在发酵过程中0~60 h发酵温度为26℃, 60~120 h发酵温度为23℃,得到的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最高,分别为(8.92±0.90) g/L和(95.25±4. 91) mg/L,比23℃恒温培养提高了58.8%和12.7%。根据发酵过程中还原糖的消耗情况,进一步对发酵培养基所含主要成分的比例进行调整,最终发酵培养基组成(g/L):27. 5葡萄糖、10玉米粉、5.0麸皮、2. 5豆饼粉、0.15 MgSO_4·7H_2O、3 KH_2PO_4,并用两阶段温度控制策略发酵桑黄,得到的最大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分别为(9.97±0.71) g/L和(94.03±5.33) mg/L。本实验结果可为工业化生产桑黄菌丝和胞外多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对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合成灵芝三萜动力学进行研究。通过检测发酵过程的菌丝体量、基质浓度和产物浓度,进行最优参数估计和非线性拟合。得到菌丝体生长、产物灵芝三萜生成和底物总糖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和模型参数。对动力学模型的拟合曲线进行分析,发酵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能较好地拟合,所建立的液态深层发酵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反应灵芝菌丝体发酵过程。  相似文献   

13.
灰树花多糖的生物活性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树花是一种常见的大型食用真菌,其主要功能性成分为多糖,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抗HIV等多种生物活性。从灰树花多糖的生物活性、多糖分子结构以及灰树花深层发酵现状等几方面论述了灰树花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为综合开发利用灰树花多糖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白灵菇多糖液体发酵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胞外多糖为指标,通过摇瓶培养的方式对白灵菇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灵菇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葡萄糖2%、蛋白胨0.75%、CaCl20.2%;白灵菇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起始pH值7.0,接种量20%,装液量120mL,培养天数6d。  相似文献   

15.
采用5L搅拌式发酵罐进行灵芝(Ganoderma lucidum)液态深层发酵实验,考察通气量对灵芝菌丝体生长和胞内多糖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持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通气量9 L/min时菌丝体干重最高,达到15.42 g/L;通气量6 L/min时胞内多糖得率最高,为2.10 g/L。根据发酵过程中菌丝体生长的比生长速率、胞内多糖比合成速率,提出四阶段通气量控制策略:0~31.2 h通气量为6 L/min;31.2~43 h通气量为9 L/min;43~55 h通气量为6 L/min;55~96 h通气量为5 L/min。利用上述策略发酵得到的菌丝体干重为17.35 g/L,比9 L/min条件下提高了12.59%,胞内多糖得率为2.83 g/L,比6 L/min条件下提高了35.75%。研究结果可为规模化液态深层发酵生产灵芝胞内多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灰树花液体发酵及多糖提取相关工艺进行优化研究。试验优选后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豆饼粉0.75%,玉米粉2.5%,葡萄糖2.5%,蛋白胨1%,KH_2PO_40.1%,MgSO_4 0.05%,VB_1 0.001%,水1000 m L,p H自然。接种量10%,140 r/min,26℃培养,100 L罐发酵120 h,灰树花菌丝体生物量为21.97 g/L,灰树花粗多糖的总产率达到3.29 g/L。灰树花多糖提取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采取超声辅助结合水提法提取灰树花粗多糖,效果较好:在料液比1∶10,25℃超声提取30 min后,进行水提;温度100℃,提取1.5 h,浓缩后醇沉制备粗多糖提取物。试验中粗多糖的提取率达到85%,提取物中粗多糖纯度达到65%。  相似文献   

17.
灵芝胞外多糖高产菌株筛选及其深层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运用反馈抑制理论构建了耐灵芝胞外多糖 (EPS)反馈抑制的筛选模型。添加在筛选培养基中的其指示因子同源胞外多糖浓度为 2 .34g/L。将实验室保藏的 37株灵芝菌株输入该模型 ,即可检出耐灵芝胞外多糖反馈抑制作用最强、产胞外多糖能力最强的菌株GL0 2 9。然后在基础培养基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GL0 2 9深层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 ,组合碳源和组合氮源培养基最适合该菌株深层发酵生产灵芝胞外多糖。深层发酵培养基配方为 :蔗糖 10 g/L ,玉米粉15 g/L ,蛋白胨 2 g/L ,酵母膏 1g/L ,KCl 0 .5g/L ,KH2 PO4 ·7H2 O 0 .5 g/L ,pH自然。于 30℃、12 0r/min摇瓶培养 9d ,该菌株的胞外多糖产量高达 3.0 7g/L。  相似文献   

18.
灰树花深层发酵过程中菌丝球形态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灰树花深层发酵过程中不同时期菌丝球的形态结构和胞外多糖生产能力。菌丝球的形态结构与菌丝的活力和弹性有关。发酵早期,菌丝充满活力,富有弹性,不容易被剪切力刮落,即使被刮落也能迅速恢复生长,因此核占菌丝球体积的较小部分;发酵中期,菌丝生长速度下降,并开始分化,菌丝容易被刮落,菌丝弹性和长度下降,核占菌丝球的体积比上升;发酵后期,菌丝高度液泡化,弹性迅速下降,菌丝球变得非常光滑。  相似文献   

19.
以提高云芝胞外多糖含量为主要目的,通过单因素试验,对云芝摇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云芝胞外多糖发酵培养的最适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适宜碳氮比为20,最适宜的pH为5.0;优化后的云芝发酵生物量为12.14 g/L,较优化前提高了42.49%;胞外多糖含量为3.34 g/L,较优化前提高了20.58%。  相似文献   

20.
罗莹 《食用菌》2008,30(2):10-11
就灵芝液体菌种的培养时间对灵芝液体发酵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培养时间的液体菌种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菌丝量、胞外粗多糖量及pH变化均有不同。培养液体菌种的最佳时间长度为6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