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全省各主要种猪场送检的 39头种猪进行种猪性能测定和氟烷基因型检测 ,测定结果表明 ,测试期平均日增重、平均校正背膘厚、平均耗料指数分别为 90 5 .6克、1 5 .5毫米、2 .6 2 ,39头送检种猪中有 2头长白猪含有氟烷阳性杂合子 (HalNn)。经过四期种猪性能测定表明 ,我省种猪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部分种猪性能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
谈种猪的性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种猪测定的基本概念 1.1 种猪测定 按测定方案将种猪置于相对一致标准化环境条件下进行度量的全过程叫种猪测定。1.2 种猪测定制度 根据遗传学理论,按改良计划和育种目标设置标准,为准确度量和评定种猪,使种猪某些需要改良的性状得到最大遗传改进量,而制定的整套测定方案和技术规程,通常称为种猪测定制度。2 种猪测定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各国商品猪改良体系,都是把育种群划分为核心群、繁殖群和生产群,在核心群中着重进行测定和选择,然后把选择取得的优良品质,通过优化繁育体系和杂交方案,快速地把这些品质传递到商品群中,从而提高…  相似文献   

3.
喻林 《畜牧与兽医》1991,23(6):255-256
<正> 加拿大进行有组织的猪遗传改良已有将近60年的历史,第一个猪性能测定站建立于1935年。目前这种测定站已遍布全国各地,其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测定站测定(station test),一种是家庭测定(Home  相似文献   

4.
简述种猪生产性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种猪测定的基本概念1.1种猪测定按测定方案将种猪置于相对一致标准化环境条件下进行度量的全过程叫种猪测定。  相似文献   

5.
为推动我区种猪性能测定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了解我区种猪群体性能状况,2001年由自治区水产畜牧局组织开展了我区首次种猪性能现场测定工作,结果表明我区种猪群体性能相互间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建立健全种猪性能测定体系,加强种猪选育工作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国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技术发展较快,为了提高商品猪品质,我国许多省份纷纷从种猪的选育入手。目前,在我国多个省份已经先后建立了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站,为我国培育优良的商品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广西近十年来规模化猪场发展较快,现有年出栏商品猪5000头以上的200多个场,万头以上的30多个场。近三年来,西江农场、区畜牧所、区外贸屯里猪场、金光农场、良析农场、博白食品、供销、外贸系统等单位又先后办起种猪场,主要饲养长白、大约克和杜洛克品种,建立系谱档案,开展选育工作。从今年起,一些种猪场又开始建立种猪性能测定站,进行种猪性能测定工作。种猪性能测定是选种的基础,测定结果是评定种猪的客观依据。目前多数猪场只依表型外貌选种,是不会有良好效果的。我们必须对核心群内种猪进行性能测定,找出优秀个体,并坚持持…  相似文献   

8.
《中国猪业》2011,(12):37-37
本刊记者报道为了贯彻落实《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和《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实施方案》精神,统一种猪性能测定方法,培养种猪性能测定人才,促进全国种猪联合育种工作,全国畜牧总站于2011年10月21~23日在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举办了2011年第三期种猪性能测定员培训班。全国畜牧总站郑友民  相似文献   

9.
种猪性能测定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测定环境的相对一致性、测定设备的一致性、收测种猪流程控制、性能测定流程控制、饲料一致性、测定人员和测定方法的一致性等方面介绍了如何控制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条件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外种猪遗传进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仰双 《四川畜牧兽医》2003,30(10):23-23,25
采用种猪性能测定技术和多性状动物模型BLUP法,连续3年对四川3个外种猪(长白、大约克夏、杜洛克)100kg体重活体背膘厚和日龄两个性状进行了性能测定和遗传进展研究。经过2年的选育,长白、大约克夏、杜洛克活体背膘厚分别下降0.86mm、0.49mm、-1.52mm,其遗传改进量分别为-0.27mm、-0.03mm、0.04mm;日龄分别降低0d、-5d、-17d,其遗传改进量分别为-0.05d、-1.60d、0.00d。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适合四川省实际的种猪测定饲料配方及适宜的饲喂方式,本试验采用了两因子重复设计,即三种不同营养浓度的饲料、自由采食和定量给食两种饲喂方式,对48头杜长仔猪进行试验,测定猪在30~100千克体重阶段的日增重和耗料指数,并观察不同钙、磷水平对猪四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三种不同营养浓度的饲料和饲喂方式对猪日增重和耗料指数均无显著影响,但营养浓度略低的饲料成本较低.为便于管理,采食方式建议采用定量给食的饲喂方式,对试猪四肢观察结果表明,钙、磷水平最高的一种饲料,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生长过快造成的四肢病症.  相似文献   

13.
2001年从四川省9个市13个种猪场采集种猪血清样本1084份,用HA和ELISA检测猪瘟抗体。结果表明,HA平均免疫合格率为82.56%,最高的达100%,最低的为38.77%,ELISA野毒感染抗体阳性率平均为21.86%,最高的达63.81%,ELISA野毒感染抗体阳性场占84.6%(11/13)。  相似文献   

14.
四川白猪Ⅱ系选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白猪Ⅱ系是在四川省第一个专门化母本新品系四川白猪I系的基础上,采用不完全群体继代选育法,育成的瘦肉猪专门化母本新品系。4年来,本课题在种猪选育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示范推广效果显著。新品系猪产仔数13.3头,日增重732 g,耗料指数2.81,胴体瘦肉率58.2%,氟烷应激基因频率为0。示范推广原种猪1500头,父母代30000头,配套生产商品杂优猪54万头。  相似文献   

15.
猪种是影响养猪生产最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针对四川省目前养猪生产存在的问题 ,在对目前和未来市场需求、四川实际情况以及国内外养猪生产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对全省猪种的品种选择、规划、布局等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提出了不同生态环境与经济条件下的适宜品种组合。通过建立全省人工授精网络、完善种猪性能测定体系等关键技术措施 ,提高四川省养猪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种公猪的优质选育能得到更好的品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种公猪的选育成为了种猪选育的一大重要项目。本文概述了我国种公猪选育的一般原则与方法,指出了种公猪性能测定的现状,表述了种猪选育的新技术,详细介绍了种猪选育性能测定过程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提出了一些提高种猪选育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IGF-Ⅰ基因作为松辽黑猪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30头松辽黑猪IGF-Ⅰ基因外显子4(179 bp)的多态性,对该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与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GF-Ⅰ基因的2个等位基因和3种基因型在松辽黑猪中均有不同频率的分布,遗传多态性较高; IGF-Ⅰ不同基因型对断奶后日增重有显著影响,AA型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P<0.01)。AA型猪的瘦肉率显著低于AB型和BB型(P<0.01),而AA型猪的平均背膘厚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P<0.01),对其它性状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因此,IGF-Ⅰ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说明该基因对松辽黑猪的平均日增重、瘦肉率和平均背膘厚等3个性状有显著的遗传影响,可以初步推断IGF-Ⅰ基因可能是影响猪生长和胴体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一个与影响猪生长和胴体性状的QTL连锁的基因。  相似文献   

18.
长毛兔选育测定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德系安哥拉兔为试验材料,研究设计了一套适用于基础育种场细毛型长毛兔选育测定的模式。该模式主要分产毛测定和繁殖测定两大阶段。通过模式在种兔场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种兔选育测定实行模式化,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外界因素对种兔选育的干扰和影响。提高种兔选育效率,增强选育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并可促进种兔场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猪精液在疫病传播中的作用,应用PCR和RT-PCR技术分别从发病猪场和未发病猪场采集种公猪精液进行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检测。结果发现,发病猪场的种公猪精液中CSFV、PRRSV、PRV、PCV-2的感染率分别为30.0%、50.0%、4.0%和30.0%,而未发病猪场的感染率分别为4.0%、20.0%、0.0%和8.0%,这表明精液是多种猪病原传播的良好媒介,提示种公猪对于疫病的发生和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信阳地区种猪群衣原体病流行情况,笔者于2013年3月—2015年10月,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对信阳市65家猪场的1 324份猪血清样品进行了衣原体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猪衣原体抗体阳性猪场有27个,占检测猪场的41.5%,抗体阳性率为11.3%;2013年—2015年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1%、11.4%和12.1%;不同季节抗体阳性率有变化,夏季最高,为13.1%,冬季最低,为9.6%;不同性别间抗体阳性率,母猪为11.7%,公猪为11.0%;1岁以内抗体阳性率最低,为8.0%,3岁以上最高,达到16.8%;不同年龄间猪衣原体抗体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且随年龄增长阳性率有增长的趋势,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不同性别间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鉴于猪衣原体病的流行状况,建议有关部门要做好该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