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片形吸虫病和前后盘吸虫病是羊常发生的主要寄生虫病,片形科片形属的肝片吸虫寄生在羊的肝脏胆管中,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并发全身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前后盘吸虫寄生在羊的瘤胃、网胃、皱胃及小肠内。这两种病对羊危害相当严重,在流行地区单独发生还是混合发生都可以造成羊只的死亡。  相似文献   

2.
采用粪便学检查,对南京部分奶牛小区和农户散养的220头奶牛进行肝片吸虫和前后盘吸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肝片吸虫阳性57头,阳性率为25.91%(57/220),其中大厂的阳性率为30.77%(16/52),龙潭的阳性率为21.43%(3/14),谷里的阳性率为23.08%(21/91),麒麟的阳性率为39.39%(13/33),汤山的阳性率为11.76%(2/17),燕子玑的阳性率为15.38%(2/13);前后盘吸虫阳性106头,阳性率为48.18%(106/220),其中大厂的阳性率为42.31%(22/52),龙潭的阳性率为42.86%(6/14),谷里的阳性率为50.55%(46/91),麒麟的阳性率为45.45%(15/33),汤山的阳性率为47.06%(8/17),燕子玑的阳性率为69.23%(9/13)。经统计学分析,各区、各乡镇间的两种吸虫的感染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龄两种吸虫的感染亦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年龄的增加两种吸虫的感染率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介绍梅花鹿肝片吸虫病在衡水地区的发病情况,分析其病原和临床症状,提出防治措施,以指导该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正>牛羊前后盘吸虫病,也叫同盘吸虫病,它是一种在我国广泛分布的寄生虫病。近几年该病在我县部分地区夏秋两季时有发生,发病区域和牲畜数量呈逐年扩大趋势。由于牛羊感染该病与感染肝片吸虫、血吸虫病症状和季节相近,实践中人们往往误诊,虽然多次用药却没有任何疗效,进而导致大量牲畜死亡,严重影响了牛羊养殖业的稳定健康发展。现就本人几年来在治疗该病过程,汲取的几点经验和掌握的一些知识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何强 《现代农业科技》2014,(16):278-279
介绍一例养肝片吸虫病的诊治,包括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实验室检查、临床诊断、治疗方法,以为羊肝片吸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肝片形吸虫病是羊常发主要寄生虫病,是片形科片形属的肝片吸虫寄生在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中,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并发全身中毒和营养障碍。该病对幼畜危害相当严重,在流行地区可以造成大批死亡。2008年11月份.在讷漠尔河畔放牧的4群羊中爆发了肝片形吸虫病并引起羊的大量急性死亡。  相似文献   

8.
2013年12月20日我们诊治了一例波尔山羊下颌水肿、消瘦和呼吸困难而致羊死亡的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测确诊其病原为羊肝片吸虫和绵羊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现报道如下:1发病经过该养殖户有2年多养羊的历史,常年免疫山羊痘疫苗和口蹄疫疫苗,没有发生过疫情,至2013年初波尔山羊存栏已达270只。  相似文献   

9.
肝片吸虫病是牛羊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它是由寄生于各种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中的肝片形吸虫所引起。该病能引起急性或慢性的肝炎和胆管炎,并继发全身性的中毒和营养障碍,常引起幼畜的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0.
肝片吸虫病是牛羊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它是由寄生于黄牛、水牛、山羊、绵羊等各种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中的肝片形吸虫所引起。马属动物及野生动物也可寄生,并且可寄生于人,该病能引起急性或慢性的肝炎和胆管炎,并继发全身性的中毒和营养障碍,常引起幼畜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1.
牛肝片吸虫病是由于片形吸虫寄生于牛的肝胆管内引起机体一系列病变的一种“寄生虫病”,俗称“肝蛭”,羊、骆驼、鹿等反刍兽皆可发病.本病多呈地方性流行,一般呈慢性经过,患牛表现生长抑制,发育障碍,生产力下降,机体逐渐消瘦等;急性发病会出现肝炎、胆管炎,后期继发全身症状,幼畜常因全身性中毒及严重营养障碍而导致衰竭致死.临床实践中,多数兽医会误诊本病,导致防治效果打折扣,因此,笔者浅述本病病原特点及诊治方法,以资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2.
肝片吸虫病是牛、羊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它是由寄生于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中的肝片形吸虫所引起。该病能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并继发中毒和营养障碍,常引起幼畜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3.
前后盘吸虫病又名同盘吸虫病或双口吸虫病,是由前后盘科前后盘属吸虫引起的一种反刍动物的寄生虫病。临床以顽固性腹泻、极度消瘦、可视粘膜苍白、全身水肿和血液稀薄等症状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间接法检测了山羊和水牛人工感染肝片吸虫后外周血液中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自然杀伤(NK)活性和分泌白细胞介质-2(IL-2)的水平,结果表明两组山羊(分别一次感染200或500个囊蚴)感染后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或P<0.01),水牛(每头慢性感染1200个囊蚴)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未感染水牛的NK活性比山羊的高,感染水牛的NK活性无显著的变化,感染山羊的NK活性有两次高峰,未感染水牛的IL-2水平比山羊高,感染水牛和山羊的淋巴细胞分泌IL-2的水平都有所升高(P<0.05;或P<0.01),而感染水牛和山羊的淋巴细胞在体外对重组牛IL-2(r-IL-2)的增殖反应降低,这表明还存在某些因素影响着IL-2参与到TH1细胞群保护性免疫中来,总之,水牛比山羊对肝片吸虫的天然免疫力强,肝片吸虫的感染导致出山羊细胞免疫呈抑制状态,而水牛保持了较高水平的细胞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5.
1996年9月从发生于邵武市金坑乡某养羊场的发病死亡山羊病例中,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剖检和镜检,确诊用多种抗菌素,碘胺类等药物治疗无效的病症为感染了毛线虫和鹿前后盘吸虫。在邵武属首例发生,其中间宿主为淡水螺师。群羊用左咪唑10mg/kg体重灌服后2-3d虫体排出体外,再配合补液盐和肌注青霉素等治疗措施,羊群未见新发病例。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的牛肝,用人工分离的方式取出肝脏、胆囊中的虫卵及肝片吸虫子宫中的虫卵,分别在池塘水、无氯自来水和冷开水中进行人工培养观察。结果表明:在实验室室温下(15~21 ℃)虫卵发育较缓慢,至第31 d才孵出毛蚴。恒温条件(28 ℃)下只需10~13 d即可孵出毛蚴。用无氯自来水孵化较好,用椭圆萝卜螺(Radix swinhoei)进行感染并能在其中顺利发育。  相似文献   

17.
栾兴贵 《新农业》2011,(12):30-30
瓦房店市某养殖户饲养150只绒山羊,2009年3月15日,部分羊出现消瘦、腹泻等症状,使用肠道消炎药治疗3天不见效果,到20日共死亡13只羊,剖检诊断为肝片吸虫病,经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病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水牛急性感染肝片吸虫后血细胞免疫反应在抗感染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水牛感染后.WBC的总体水平在整个感染期高于对照组;DC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在第 2周即显著高于对照组直到 19周.以后下降并接近对照组;嗜中性粒细胞(%)在第5~16周低于或明显低于对照组.以后两组接近;淋巴细胞(%)在感染后的第2~5周低于或明显低于对照组.以后接近.至第14周又低于或明显低于对照组直至21周;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在整个实验期无显著差异;T-淋巴细胞(%)从第1周起显著下降,B-淋巴细胞(%)显著升高.11周后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RBC-CR1花环率在2~16周显著低于对照组.以后逐渐恢复接近对照组,而RBC-IC花环率在2~18周高于或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水牛在急性感染肝片吸虫后,血细胞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变化剧烈,共同参与抗肝片吸虫感染机制。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