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单栋、联栋大棚栽培番茄的灰霉病发生与番茄生育期、环境温度、湿度间的关系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掌握了番茄灰霉病的发生规律。在此基础上,成功运用VB技术开发了番茄灰霉病预测与防治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2.
番茄灰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5年试验研究表明,番茄灰霉病是一种低温,高湿性真菌病害,以侵染番茄花器为主,重点危害第一果穗,据此提出了以控制棚室温,湿度为主,结合局部二期联防的防治措施,筛选出了防治灰霉病的理想农药速克灵,朴海因,保果灵及速克灵复合烟剂。  相似文献   

3.
于2011~2012年对福州地区设施茄科蔬菜灰霉病发生规律和危害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012年2月下旬至5月底是灰霉病发病高峰期;不同茄科作物发病程度存在差异,番茄和茄子发病较重,辣椒发病较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林芝地区番茄灰霉病的调查及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灰霉病在林芝地区日光温室中流行可分为3个时期,3月初至4月上旬为始发期,4月上旬至4月下旬为上升期,并表现出由下部叶向上部叶、由下层果向上层果发展的趋势,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该病的发生高峰期;病原菌在5~30℃均能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最佳温度为20℃、相对湿度RH≥80%、pH4.0~7.0、弱光环境下适宜病原菌生长;碳源以果糖对菌丝生长最佳,产孢以葡萄糖溶液中最快,氮源以天门冬酰胺对菌丝生长和产孢最佳,缺氮不产孢。  相似文献   

5.
1为害症状灰霉病在番茄上发生时,可为害花、果实、叶片及茎。果实染病时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面或果柄扩展。果皮染病多始自于叶尖,病斑呈“V”字形向内扩展,初水浸状、浅褐色,边缘不规则、具深浅相间轮纹。后干枯表面生有灰霉致叶片枯死。叶染病病斑也呈“V”字形,着生有霉层。茎染病开始亦呈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长椭圆形或长条形斑,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灰褐色霉层。严重时引起病部以上枯死。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春季大棚番茄灰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预测模型的构建,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开展灰霉病发生规律系统监测,并在系统监测基础上构建番茄灰霉病发病程度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灰霉病的发生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即4月中下旬的快速增长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的稳定增长期和7月上旬以后的缓慢下降期。通过研究番茄灰霉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温度﹑湿度情况,明确了番茄灰霉病与棚室温度及湿度等环境因子的关系,其与温度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并建立了温室大棚中番茄灰霉病流行趋势与温度、湿度间关系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灰霉病是棚室番茄的重要病害,尤其早春栽培,棚室常处在低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易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一般可减产 20%~ 30%,严重的可达 50%以上。第一穗果发病率高,严重影响了早期产量和经济效益。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和防治,就能有效的控制病害发  相似文献   

8.
一、灰霉病发生规律 发生情况大棚番茄从育苗到结果期,容易促发喜低温高湿的灰霉病发生。据调查,灰霉病主要侵染为害果实,病果率平均在0.8-37.4%,主要为害第一,二穗果,番茄前期产量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9.
棚室番茄灰霉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江苏省沿江及苏北地区棚室番茄灰霉病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主要危害番茄叶片和果实,以第一穗青果受害最重。发病盛期在11~12月和翌年的3~4月份。低温、高湿的环境是病害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在防治上采取农业生态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化学防治适期应在发病初期。  相似文献   

10.
<正>近几年天水市设施番茄灰霉病呈逐年加重趋势,造成番茄花、果、根、叶、茎腐烂及幼苗死亡,一般损失率10%~20%,严重时30%~50%;最高时可使全棚番茄损失殆尽。我们通过多年的调查与栽培实践,初步总结了一套预防和控制措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熙英  李烨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014-15017
[目的]系统研究人参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Per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在田间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人参灰霉病病组织,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菌,获得纯培养,研究培养基、温度、pH值、碳源、氮源对人参灰霉病菌孢子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人参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及产孢最适温度为25℃,分生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025℃;病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最适宜pH值为6.0。对碳源的利用以蔗糖最佳,其次为葡萄糖和果糖;氮源以蛋白胨最佳,其次为牛肉膏、酵母汁、丙氨酸、硝铵;在不同的培养基里以PDA培养基中培养的菌丝生长最快,产生灰色菌丝,菌落浓密。菌核、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60、55和50℃。[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人参灰霉病发病规律的研究和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丙烷脒(propamidine)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菌丝形态和细胞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丙烷脒不仅影响菌丝的生长,而且引起菌丝形态和细胞结构一系列的变化.丙烷脒处理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后,引起病菌菌丝形态和细胞结构的变化主要包括:菌丝分枝增多,并呈不规则的膨大和缢缩,细胞壁出现不规则的加厚,顶端加厚尤其严重,线粒体数目急剧增多且出现不规则的膨大现象,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出现空泡化和电子致密度增加现象.这些细胞学变化特征最终导致菌丝细胞解体死亡.  相似文献   

13.
选用 4种低毒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2 5 %使百克 1 0 0 0倍液、 80 %大生—M 80 0倍液对葡萄灰霉病防治效果最好 ,3 2 5 %丰收纯 80 0倍液次之 ,其它供试药剂防效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灰霉病菌对乙霉威的抗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离到的188个灰霉病菌菌株[BotrytiscinereaPers.]进行了乙霉威的抗性监测。用MIC法测出乙霉威敏感菌株114个,抗性菌株74个,并测定了4地区的抗性频率。毒力测定结果显示:敏感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0 0085μg·mL-1,EC90值为0 2596μg·mL-1;抗性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1 5563μg·mL-1,EC90值为3 0512μg·mL-1;抗性菌株的抗性倍数为183 09倍。晋北、晋中、晋东南和晋南的抗性频率分别为0%、26 0%、51 6%和52 3%。从山西省四大地区抗性监测结果看,晋南和晋东南抗性较强,晋中和晋北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5.
蒜薹灰霉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已分离的蒜薹灰霉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蒜薹灰霉菌对碳源的利用以果糖、葡萄糖为最佳;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0℃,最适为25℃;光暗交替对菌落生长有促进作用;生长的适宜pH值为2.5~12.5,最适为6。该菌在葡萄糖中最宜产孢;产孢的适宜温度是10~28℃,最适为20℃;光暗交替对灰霉菌产孢有促进作用;产孢初始适宜pH值为3.5~12.5,最适为6。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山西主要蔬菜种植区黄瓜灰霉病菌对乙霉威的敏感性,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罹病黄瓜上得到176株灰霉病菌菌株(Botrytis cinerea Pers.),并采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C)和菌落直径生长法分别测定了176株菌株的抗性频率和抗性水平。结果表明:来自8个市区的176株黄瓜灰霉病菌菌株对乙霉威的抗性频率为77.84%,平均抗性水平为312.1倍,其中,敏感菌株39株,低抗菌株46株,中抗菌株28株,高抗菌株50株,特高抗菌株13株。表明山西黄瓜灰霉病菌对乙霉威的抗性程度增强,建议在生产中减少乙霉威的使用或与其他药剂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7.
苍耳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抑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番茄灰霉病菌为供试材料,对苍耳提取物的抑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苍耳提取物对番茄灰霉菌的菌丝生长、分生孢子的形成和萌发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当处理浓度为30 mg/mL时,苍耳提取物对番茄灰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78.1%,对分生孢子形成和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85.1%和77.4%.苍耳提取物能引起番茄灰霉菌菌丝细胞膜透性发生变化,造成菌丝体内含物的渗漏,从而导致液体培养基电导率增加.用苍耳提取物处理番茄灰霉病菌后,可使菌丝体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8.
抗速克灵灰霉病菌菌株电导率变化及对渗透压的敏感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比较了灰霉病菌高抗速克灵菌株和敏感菌株电导率变化及对渗透压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敏感菌株在葡萄糖浓度80g/L或NaCl浓度5g/L之前,菌落直径随渗透压提高而增大,超过此浓度界线随渗透压提高而减小;抗药菌株在本试验的浓度范围内,在两种培养基上的菌落直径均随渗透压提高而减小,且小于同等条件下敏感菌株的菌落直径。表明敏感菌株对低渗透压和高渗透压表现敏感,抗药菌株仅对高渗透压表现敏感,且抗药菌株与敏感菌株相比,对渗透压更敏感。抗药菌株的相对电导率值大于敏感菌株,说明抗药菌株膜透性比敏感菌株大。  相似文献   

19.
保护地辣椒灰霉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灰霉病在淮安市发病高峰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辣椒品种苏椒5号、宁椒5号、洛椒7号的抗病性比其他品种稍强一些;温暖高湿的气候条件易导致辣椒灰霉病的流行;辣椒灰霉病露地栽培比棚内栽培发病轻,具滴灌设备的棚内栽培比漫灌的棚内栽培发病轻;每公顷栽4.5万株辣椒灰霉病发生轻;药效试验表明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500~800倍液对辣椒灰霉病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灰霉病原菌对速克灵的抗性监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从山西晋中、晋南、晋东南、晋北4地区22个市县采集分离到的188个灰霉病菌菌株[BotrytiscinereaPers.]对速克灵的抗性鉴定,得到速克灵敏感菌株76个,抗性菌株112个;并对4地区的抗性频率进行了测定。毒力测定结果显示:敏感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0 2307μg·mL-1,EC90值为3 1898μg·mL-1;抗性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2 7921μg·mL-1,EC90值为16 7015μg·mL-1,抗性倍数为12 10倍。结果表明,灰霉病菌对速克灵的抗性表现为低水平抗性。且MIC的室内测定表明,速克灵抗性菌的MIC值均小于25μg·mL-1,这与生产中灰霉病菌对速克灵的低水平抗性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