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研究山东地区狐狸传染性脑炎流行情况的过程中,从潍坊某养狐场送检的9份疑似狐狸传染性脑炎病死狐脏器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对所分离到的病毒进行形态学观察、病毒核酸型鉴定、特异性试验、PCR检测及动物感染试验的系统鉴定,并通过耐热性试验,耐酸性试验,脂溶剂敏感试验,血凝实验对其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该病毒能在DK细胞中生长,引起"葡萄串样"细胞病变效应(CPE),抗犬Ⅰ型腺病毒抗体能够特异性地抑制所分离病毒在DK细胞内的增殖。形态为20面体立体对称、直径约80nm的腺病毒样粒子,对5-IUDR敏感,对56℃、pH3.0的酸、氯仿有一定抵抗力,能凝集鸡、豚鼠和人O型红细胞,用E3区特异性引物能扩增出CAV-1特异性核酸片段,能感染狐狸引起狐狸传染性脑炎症状。结果表明所分离到的病毒为犬Ⅰ型腺病毒(Canine adenovirus type 1,CAV-1),将其命名为CAV-1-FOX/WF株。  相似文献   

2.
采用细胞培养法对疑似犬细小病毒的粪便和内脏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并对分离到的病毒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共分离到3株CPV,分离株在猫肾细胞F81产生明显细胞病变,血凝效价达1∶27~1∶210,细胞病变能被犬细小病毒阳性血清所抑制,接种幼犬后,分离株3可以引起试验犬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3.
将麝病变肺脏处理后,非同步接种于Veto细胞上进行麝肺炎和化脓性疾病病毒的分离,并对分离病毒进行了理化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病变肺脏接种Vero细胞后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该病毒的核酸类型为RNA,对氯仿不敏感,具有一定的耐酸性,对1%的胰蛋白酶的作用和热不敏感。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犬细小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进化情况,从湖北馨爱宠物医院有限公司收集疑似病犬的粪便,无菌处理病料后接种猫肾细胞(CRFK)进行病毒的培养,至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通过PCR扩增、电镜形态学观察、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血凝试验等进行病毒鉴定,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出一株犬细小病毒,并命名为CPV-JZ2021.该病毒的血凝效...  相似文献   

5.
犬瘟热病毒水貂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疑似犬瘟热病死水貂的肝脏中分离出1株病毒,并进行了系统的鉴定。结果表明:该毒株接种于Vero传代细胞后,出现了典型而有规律的病变;其病毒理化特性与犬瘟热病毒相同;致细胞病变作用可被兔抗CDV阳性血清阻断;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接种病毒的BHK-21细胞出现特异性的亮绿色荧光,而正常细胞则未见绿色荧光;对提取接种病料后的Vero细胞培养物中的总RNA进行RT-PCR扩增,得到了324bp和1053bp的目的片段,证明该毒株为CDV。  相似文献   

6.
张立媛  高旭  陈海迪  于清洋  方爽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370-9372,9401
[目的]为分离犬细小病毒(CPV).[方法]采集疑似CPV感染病死犬的组织病料,用胎猫肾细胞(F81)进行病毒分离,并对分离的病毒进行回归动物试验、间接免疫荧光(IFA)及VP2基因PCR扩增鉴定.[结果]经盲传3代后FS1出现明显细胞病变(CPE),分离病毒可导致2~3月龄犬出现典型犬细小病毒病(CP)的临床症状和特征性病理变化,通过IFA观察到特异性的绿色荧光,PCR扩增到VP2基因全长为1 755 bp,编码584个氨基酸.它与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18株CPVVP2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0% ~ 99.8%,氨基酸同源性为96.1% ~99.8%.[结论]用F81细胞成功分离到1株强毒CPV,命名为YBYJ株.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肠炎型犬细小病毒分离株,采集犬细小病毒胶体金初检阳性的3份粪便,采用同步接毒法分别接种猫肾细胞(F81)和犬肾细胞(MDCK)进行分离培养,F81盲传至第2代出现细胞病变,MDCK盲传至第3代出现细胞病变,2种细胞均仅从病料3中分离出1株病毒。采用PCR方法鉴定该分离株为犬细小病毒并命名为CPV3。根据VP2基因核苷酸序列绘制的系统进化树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分析,确定CPV3属于CPV-2a亚型。测定CPV3在MDCK中72 h时的组织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第5代次(CPV-M-5)和第10代次(CPV-M-10)的TCID50数值分别为10-4. 83/0. 1 mL和10-5. 50/0. 1 mL,这为后续测定重组犬干扰素活性试验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8.
鸽冠状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有呼吸道症状、有胰脏充出血、肺脏肉样病变的肉鸽中,通过鸡胚接种、电镜观察和反转录套式PCR分析,证实分离的病毒为冠状病毒;经过动物试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标准毒株(IBV M41)不引起试验鸽感染,而本次分离株对试验鸽具有一定的致病性,表明该分离株与IBV有较大差异,暂命名为鸽冠状病毒(PSH).  相似文献   

9.
水貂源犬瘟热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Vero传代细胞从病死水貂肝脏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该毒株可使培养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CPE)。以提取病毒感染细胞总RNA为模板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结果扩增出的基因片段大小与预期值相符。根据病毒的致细胞病变特征和RT-PCR鉴定结果,确证该毒株为犬瘟热病毒。  相似文献   

10.
为丰富我国犬瘟热病(CD)的流行病学资料,同时为CDV贵州分离株主要抗原基因及结构研究奠定基础,对贵阳市某宠物医院犬瘟热病毒金标卡检测呈阳性病死犬的肝脏、肺脏、淋巴结等组织,取适量经混合研磨过滤后,同步接种于Vero传代细胞上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并对该分离毒株进行理化特性、电镜形态、血清学和核酸检测等系列鉴定。结果表明:在Vero细胞上盲传至第6代时稳定出现特征性的CPE,该毒株为RNA囊膜病毒,电镜下可见胞浆包涵体、病毒粒子呈晶格状排列,病毒可被犬瘟热阳性血清中和,分离病毒为犬瘟热病毒并被命名为CDV-GZ1株。  相似文献   

11.
根据 Gen Bank中 Barrett报道的犬瘟热病毒弱毒株 Onderstepoort的血凝蛋白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了一对能扩增 76 0 bp基因片段的引物。用异硫氰酸胍 -酚 -仿一步抽提法提取细胞总 RNA进行反转录 ,再以此产物为模板进行 PCR扩增 ,筛选出最佳扩增条件。结果以此对引物进行 PCR扩增能得到与设计片段大小相同的产物 ,并且不扩增犬细小病毒、犬 I型腺病毒、犬冠状病毒、狂犬病病毒的核酸。敏感性试验证实 ,此法能扩增出稀释 1 0 0 0倍的 CDV强毒细胞培养物 ( 1 0 5 .1 TCID5 0 /0 .1 ml)的反转录产物 ,其敏感性远高于电镜负染和荧光抗体染色法。经初步应用表明 ,此法可用于犬瘟热的临床诊断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貉犬瘟热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临床疑似犬瘟热的貉肺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形态特征、理化特性、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分离病毒为犬瘟热病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离与鉴定犬瘟热病毒(CDV)的石河子流行株。[方法]对临床症状疑似犬瘟热和血清学(ELISA)检测为阳性的自然发病犬,取其淋巴结为病料,接种于非洲绿猴肾细胞系(Vero),进行病毒的分离;用RT-PCR检测感染CDV分离株特异性核酸。[结果]病料接种Vero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用RT-PCR技术可扩增出CDV特异性核酸,扩增出的基因片段与预期设计的长度相同,所扩增的CDV分离株H基因片段与CDV C54标准强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8.4%。[结论]该研究成功分离并鉴定了CDV石河子流行株,为犬瘟热(CD)的确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疑似CD的贵宾犬病料进行了CDV的分离和初步鉴定以及H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以探讨不同分离株之间H基因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同步接种的方法,分离到1株犬瘟热病毒(CDV GZ2),并以其RNA为模板,扩增克隆了该病毒血凝素(H)基因,进而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H。该毒株H基因ORF大小为1 824bp,可编码607个氨基酸;与国内分离株氨基酸一致性为97.4%~98.5%,与国外分离株为89.6%~95.6%,与疫苗株在89.6%~91.6%。进化分析表明:CDV的分布具有一定地域性,CDV GZ2与国内东北地区分离株亲缘关系近,而与国外分离株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15.
牛冠状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腹泻犊牛粪样上清接种于HCT-8细胞,出现CPE后收集病毒。提取病毒RNA后,巢氏反转录PCR扩增出冠状病毒N基因全长1437bp和N基因内部355bp片断,基因测序结果与Mebus株冠状病毒的同源性在98.3%,结果表明从腹泻的新生犊牛粪样中分离出的病毒确系牛冠状病毒。  相似文献   

16.
首次对犬冠状病毒V1野毒株核蛋白(N)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根据GenBank中报道的CCV Insavc-1株N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对分离的CCV V1野毒株进行了RT—PCR扩增;将扩增得到的阳性PCR片段经纯化后与pGEM—T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TN1,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CCV标准毒株Insavrc—1 N基因进行了比较。结果该基因全长为1146bp,编码382个氨基酸,两者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1.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0.2%,显示出较高的保守性。在V1野毒株推导的N蛋白N端156-179位存在一个SRXX富集区,与小鼠肝炎病毒相应区域相同,推测可能是RNA结合区。另外,推导的该蛋白氨基酸序列其疏水性和抗原表位与标准毒株Insavc-1 N蛋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氨基酸组成上,该蛋白丝氨酸和赖氨酸含量高达9.84%,提示该蛋白具有高度螺旋和缠绕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