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通过对中山全市各个定位土壤监测点的监测.分析了全市2004-2006年间耕地土壤肥力状况和"八五"以来各个阶段的耕地土壤肥力变化趋势,提出了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加强有机肥料建设工作、加快中低产耕地土壤改良、合理轮作、建立耕地土壤质量建设投入长效机制等提高耕地土壤肥力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广西耕地质量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对广西耕地数量与质量现状进行了概述,从人地矛盾突出、耕地资源重用轻养、土壤污染严重、农田撂荒与农业结构调整、耕地占优补劣、耕地补充重开发轻整理等方面分析了广西耕地质量降低的原因,并提出了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科学用肥用地,提高政策保障能力、科学配置耕地资源,完善耕地征用机制、增加高产田(地)征用成本,依靠科技开展耕地整理、加大中低产田改造整治力度等措施,以提高广西耕地质量,保障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7.
8.
1 控制耕地数量减少,保持耕地动态平衡、稳中有增
(1)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修编工作.
(2)在严格各级土地管理部门下达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基础上及土地用途管制的原则下,合理安排三项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宅基地标准,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和扩大村镇建设规模,如村镇建设确实需要占用耕地的,必须严格实施"占一补一”和"谁占用谁复垦”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河北省耕地资源的现状以及城市化对耕地保护造成的压力,提出了在河北省城市化进程中耕地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使用1949~2006年统计数据,求出耕地数量、GDP、人口和粮食产量逐年变化率,选择Morlet小波对其作多尺度分解。结果表明:各要素均存在多尺度波动周期;15年尺度为耕地数量、人口和粮食产量波动的主周期,5~10年尺度为GDP波动主周期;1978年以后耕地数量和人口数量波动呈负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后耕地数量和GDP表现出负相关,大量耕地被占用是启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确处理GDP增长和土地利用的关系,加快绿色GDP增长,进一步落实好国家的人口政策,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1.
耕地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耕地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因此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研究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山东省耕地资源在1987~2008年间的变化趋势,定量分析了建设用地、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三因素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影响,并提出了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13.
以四川盆地乐山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区域内7县、4区已经建立的土地利用数据库为主要信息来源,采用GIS分析工具,对土地利用中与耕地相关的大量数据进行了整理、统计和分析,并结合采集的相关文字资料和图件资料对区域内耕地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5年,区域内耕地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主要影响因子的作用顺序依次是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耕地、自然灾毁,它们在耕地减少中所占比例分别是83.5%、11.4%、4.6%和0.5%。针对区域耕地变化情况,提出了增加耕地的方式和可能途径,并对区域内耕地保护提出了建设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利用统计数据和普查资料,分析了辽宁省1949~2005年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耕地面积变化总体上呈现快速增长-逐年下降-波动下降的趋势;社会-经济-科技综合作用、自然灾害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等是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三大因素,为辽宁省耕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近60年来湖北省耕地资源变化特征。[方法]利用湖北省1949~2009年的历史文献、统计资料和普查数据,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深入分析了近60年来湖北省耕地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点。[结果]近60年来湖北省耕地资源的数量经历了一个由短期增长到持续减少然后又平稳增加的动态变化过程;由于省内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的不同,耕地资源变化的区域差异较明显;耕地资源总量和人均量的减少恶化了人地关系,加剧了人地矛盾,对湖北省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很大影响。[结论]为湖北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