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对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中心的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的野生种的分布、生长习性等现状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31种2变种,其中梵净山悬钩子为梵净山特有种;绵果悬钩子、五叶鸡爪茶、无刺掌叶悬钩子为梵净山的新记录种;三花悬钩子、山莓、宜昌悬钩子、尾叶悬钩子分布最为广泛;绵果悬钩子、红腺悬钩子、宜昌悬钩子、尾叶悬钩子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开发前景,并就该保护区悬钩子植物的开发利用潜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河南大别山区悬钩子属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琰  刘松虎  张鹏飞  张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713-3715
通过野外调查、采集标本、分类鉴定和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大别山区悬钩子属药用植物资源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该区有悬钩子属植物21种和5变种,其中16种5变种可以药用,且资源蕴藏量大,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该项研究有助于该区悬钩子属药用植物的开发和利用,对扩大该属植物药源和发展地方经济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及特有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采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分类鉴定研究与查阅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及特有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是贵州省珍稀濒危及特有药用植物重要的栖息地,其珍稀濒危特有药用植物较为丰富,共18科26属37种。其中,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共9科13属22种,特有药用植物共11科14属15种。优势现象较为明显,优势科和优势属构成该地区珍稀濒危及特有种药用植物的主体。对该区珍稀濒危及特有种药用植物资源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调查、采集标本、分类鉴定和查阅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省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悬钩子属植物资源状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公园有悬钩子属植物31种5变种,其中14种1变种可以入药,资源蕴藏量较大,具有很高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研究结果对玉舍国家森林公园的悬钩子属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扩大该属药源和发展地方经济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科学引种驯化和选育优质观果植物资源提供参考,比较了梵净山保护区和茂兰保护区秋、冬观果植物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和优质观果资源种类的异同。结果表明,梵净山和茂兰两个保护区秋、冬观果植物资源虽然有90.32%的科和82.61%的属组成相同,但种的组成差异较大,相同组占37.21%;在属的区系组成结构上也有较高的相似性,都有世界分布、热带分布、温带分布和东亚特有分布4种区系成分,但种的组成比重上有细微的差异,尤其是热带分布和温带分布种的比重差异较大;茂兰保护区观果植物热带分布种的组成比重较梵净山保护区观果植物热带分布种的组成比重提高10.6%;茂兰保护区观果植物温带分布种的组成比重较梵净山保护区的比重降低12.08%;优质观果植物种类组成差异较大,共有种为17种,梵净山特有种21种,茂兰特有种14种。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保护梵净山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按照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要求,采用实地调查、校对标本与查阅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梵净山及周边县水龙骨科植物资源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梵净山区水龙骨科植物资源丰富,有药用植物12属36种,其中,瓦韦属8种,占22.22%,石韦属5种,占13.88%;骨牌蕨属4种,占11.11%;鳞果星蕨为梵净山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7.
山西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菊科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敏丽 《河南农业科学》2012,41(1):134-136,141
历山自然保护区自然条件优越,菊科植物资源丰富。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标本采集,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菊科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有菊科野生药用植物41属、72种(包括变种),分别占该保护区菊科野生植物总属数的93.18%、总种数的92.31%,其中,寡种属优势最强,占该保护区菊科野生药用植物总种数的52.78%。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药用部位以全草入药的最多,药用功效以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类为最多,主要分布于蒿属、菊属、蒲公英属等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为保护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及其他调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黑龙江省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等文献资料,归类统计和分析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结果]经初步调查,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野生药用植物75科189属241种;优势科有菊科、毛茛科、蔷薇科、百合科等,优势属有蓼属和堇菜属等;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占有显著优势,其种类占保护区总药用植物的68.46%;在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中,清热类药用植物所占比例最大,为32.78%;保护区共含有7种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其中濒危类野生药用植物有人参,渐危类野生药用植物有刺五加、胡桃楸、黄芪、野大豆、水曲柳、黄檗。[结论]对保护区周边群众加强保护野生植物资源重要性的宣传,严禁进山乱砍、乱挖、乱踩及破坏植被等行为;对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药用植物需引种驯化和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罗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659-1661
悬钩子属植物是攀西地区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野生水果及药用植物资源之一。调查研究发现该属植物资源种类(含变种)68个,并对其利用价值、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概述,为综合开发利用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江西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和优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深入赣江源自然保护区实地考察,结合标本采集、物种鉴定和资料查阅整理,对赣江源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和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和分析,为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调查结果显示,赣江源自然保护区药用维管植物资源丰富,共计183科604属1398种,其中,蕨类植物33科55属82种;裸子植物8科13属13种;被子植物142科536属1303种.调查还发现,珍稀濒危药用植物23科28种,优势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并重点介绍极具开发价值的优势药用植物7科7种.  相似文献   

11.
冉辉  梅杰  禹真  张雷  梁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240-5242
2011年7月16~22日,在贵州省佛顶山自然保护区进行蛇类动物资源调查时,共采集到12条标本,经鉴定为8种,隶属游蛇科的8个属。其中,龙胜小头蛇(Oligodon lungshenensis)和山溪后棱蛇(Opisthotropis latouchii)为佛顶山蛇类新纪录。结合以往文献记载,现已发现佛顶山蛇类共29种,隶属3科、20属。佛顶山自然保护区蛇类比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少4种,这2个保护区蛇类动物区系具有明显的东洋界特色,佛顶山蛇类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华南区物种(占种数的17.24%)以及华中区和华南区共有种(占种数的58.62%)为主,而梵净山蛇类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华中区物种(占种数的18.18%)以及华中区和华南区共有种(占种数的57.58%)为主。  相似文献   

12.
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深入研究云南东南部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和多样性,对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作了系统调查.保护区有药用植物资源205科、792属、1 607种,分别占大围山植物资源科、属、种数的86.1%,67.0%和41.3%.药用植物资源中,有26种是国家级的稀有濒危保护植物,占国家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种数的15.4%;云南省级重点保护的药用植物9种.全株和根及根状茎的药用植物最多,占75.5%,提醒我们采挖时必须兼顾到资源的更新,保护好资源的再生性,做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龙底自然保护区药用种子植物种类、药用功效与采摘部位组成特征,并进行了资源评价。结果表明,龙底自然保护区有药用种子植物174科579属879种,分别占该区植物区系的92.55%、66.63%和40.43%,占全国药用种子植物种类的16.16%。879种药用植物中,木本占47.90%。药用功效覆盖了21大类疾病的防治领域;平均每种植物具有5.31类药用功效;药用植物既具专用性,也具广谱性。植物的枝、叶等10种植物器官都可以作为药用材料,以根及根皮和全株的植物种类所占比例最大。药用植物资源具有丰富的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药用功效多样性和植物器官利用的多样性,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它既是中药材泡制的重要原料,又是医学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同时,提出了药用植物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摸清崆峒山自然保护区百合科药用植物资源状况,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资料、路线、样地和补查相结合方法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以崆峒山后山百合科药用植物的丰富度(2.74)与多样性指数(0.41)最高,共有18属37种,分别占本区百合科植物资源总属数的78.26%和82.22%,主要以多年生草本为主; 地理分布以温带分布为主,占本区总属数的33.33%; 中国特有种占到总种数的54.05%; 药用部位以根状茎类入药的最多; 药用功效主要有解表药、清热药、补益药、化痰止咳等; 并参照国家药典药用价值综合评价标准对37种百合科药用植物进行了评价。崆峒山自然保护区百合科药用植物具有生物多样性特点,总体药用价值较高,极具开发与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贵州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药用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共分布药用种子植物110科298属622种。科、属分布区类型分析结果表明:110科可划分为9个分布区类型和8个变型,其中热带性质的科占52.81%;温带性质的科占42.7%;中国特有分布科占4.49%。东亚特有科5科,占中国东亚特有科的27.8%。298属划分为13个分布区类型和变型。热带分布属共99属,占总属数的36.94%,其中泛热带分布41属,占总属数的15.3%,占热带属的41.41%(除世界分布);温带分布属159属,占总属数59.33%,东亚分布及其变型有42属,占该区总属数的15.67%,占温带分布属的26.42%;中国特有属10属,占总属数3.73%。该区区系成分较复杂,与其他植物区系联系较广泛,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古老区系成分较多。  相似文献   

16.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药用种子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冬梅  郭雨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337-16340
从数量、生活型、药用部位、地理成分等方面对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种子植物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的药用植物资源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共有野生药用种子植物86科312属598种(含变种),分别占该区种子植物科、属、种数的96.63%、88.63%、76.28%。其中珍稀濒危药用种子植物13种,华北道地药材25种;多年生草本类332种,占该区药用种子植物总数的55.43%;全草类和根类药用植物最多,分别占该区药用种子植物总数的50.84%和21.40%,43.27%的种类属于北温带分布区类型;优势科主要有菊科、蔷薇科、毛茛科和豆科,优势属主要有蒿属和委陵菜属。并提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次对星斗山自然保护区的陆栖寡毛类进行了报道。根据我们的初步调查,星斗山自然保护区的环毛类蚯蚓已知种类为21种,并且发现3个新种(亚种):Metaphire extraopapillae sp.nov.、Amynthas xingdoumontis sp.nov.。文中列出了星斗山的环毛类蚯蚓目录,并对几种蚯蚓作了补充记述和讨论。同时通过与梵净山、金佛山、峨嵋山环毛类资源的比较,分析了星斗山环毛类蚯蚓种类组成和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采用野外调查、收集标本鉴定和查阅文献方法,对鸡公山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分布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鸡公山有野生木本药用植物41科138种,并提出资源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9.
胡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028-1031
通过调查统计得知,南通军山南麓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共有100多种,隶属于60科。数量多、分布广,开发潜力巨大。文章讨论了军山南麓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研究现状,并根据当前的形势提出了加强野生资源保护的对策和研发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