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玉米芯颗粒度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不同玉米芯颗粒度对工厂化生产杏鲍菇菌丝生长速度、单产、生物学效率以及生长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玉米芯颗粒度试验中,随着玉米芯颗粒度的增大,菌丝生长速度与单产明显增加,X1配方单产为133.29±7.91 g,与对照相比,产量增加10.56%,而颗粒度过低则会导致生长周期延长.不同玉米芯颗粒度混合试验中,M3、M4配方单产分别为131.83±4.02 g、133.63±5.53 g,与对照相比,产量分别增加9.36%和10.85%.  相似文献   

2.
母种培养基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了不同母种培养基对杏鲍菇菌丝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在不同配方培养基上菌丝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配方B培养基的菌丝生长最旺盛,长势最强,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可以达到4.64 mm/d;其次是配方C、配方A、配方D;添加麦粒的配方E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仅为1.23 mm/d,但其菌丝长势较强。  相似文献   

3.
杏鲍菇菌糠对鸡腿菇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综合利用食用菌菌糠,以杏鲍菇菌糠为试验材料,研究菌糠及其提取液对鸡腿菇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板培养基上,用60%、80%菌糠提取液代替PDA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汁,菌丝生长速度比对照(PDA培养基)提高22.0%、25.2%(P<0.05),并可增强菌丝长势。用20%、40%、60%、80%菌糠代替栽培料中的玉米芯,菌丝满袋时间和第1茬菇采收时间分别比对照(80%玉米芯)提前0、2、4、6d和2、4、5、7d。配方③(40%菌糠+40%玉米芯)前3茬产量最高,为233.4kg(培养料干质量200kg),比对照(80%玉米芯)提高10.5%(P<0.05),配方②(60%菌糠+20%玉米芯)、配方①(80%菌糠)前3茬产量分别比对照(80%玉米芯)降低4.2%、13.6%(P<0.01)。在发酵料栽培鸡腿菇时可以用杏鲍菇菌糠代替部分玉米芯,其最佳配方为40%菌糠+40%玉米芯。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玉米芯代替棉籽壳栽培杏鲍菇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用玉米芯栽培的杏鲍菇形态与棉籽壳栽培的无大区别。品质方面,除含钙量低以外,其它营养成分与用棉籽壳栽培的杏鲍菇相当或略高于后者,且可以检测出维生素E。用玉米芯代替棉籽壳栽培杏鲍菇生物转化率低2.9个百分点,但成本降低,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杏鲍菇高产栽培技术,用玉米芯进行了不同配方栽培杏鲍菇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芯占75%和85%的配方具有发菌快、菌丝长势好,子实体质量、产量和生物效率高等优点,是栽培杏鲍菇的适宜配方。  相似文献   

6.
利用农业生产废弃物玉米芯为主要原料,添加合适比例的辅料如豆饼粉、麸皮、玉米面等进行杏鲍菇栽培试验研究,探求利用玉米芯栽培杏鲍菇的高产优质配方,结果表明玉米芯77%,麸皮15%,豆饼粉2%,玉米面4%配方和玉米芯73%,麸皮20%,豆饼粉1%,玉米面4%配方,杏鲍菇出菇整齐,质量好,产量高,生物学效率达到90%以上,可作为栽培杏鲍菇的高产栽培配方。  相似文献   

7.
以甘肃省丰富的玉米芯和玉米芯发酵料为栽培主料,以玉米面、麦麸、高粱壳等为辅料,探索不同主料以及不同基质配比对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Quel.)产量及生物学转化率的影响,结合经济效益分析,筛选出了适合杏鲍菇生产的最佳培养料配方。结果表明,利用玉米芯为主料或以玉米芯添加高粱壳的培养基均可以获得杏鲍菇较好的出菇特性,而其中以配方Ⅴ处理(玉米芯40%、高粱壳48%、玉米面10%、石膏粉2%、基质含水量65%)为最佳栽培基质配方,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可达到0.48 cm/d,子实体产量高,生物转化率可达93.82%。  相似文献   

8.
栽培基质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5,(11):1447-1449
通过调整麸皮和杂木屑的比例,比较不同栽培基质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产量的影响,筛选最佳基质,为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种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5个栽培基质间产量比较差异显著;麸皮25%、杂木屑35%、棉籽壳20%、玉米芯18%、碳酸钙2%、蔗糖0.05%、基质含水量65%为最佳栽培种基质配方,菌丝生长速度快,可达到0.6 cm/d,子实体产量最高,可达0.3 kg/袋,生物转化率可达75%。  相似文献   

9.
壳寡糖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菌丝满瓶时间和纤维素酶活力为指标探讨了壳寡糖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0001mg/g壳寡糖能明显提高杏鲍菇纤维素酶的酶活力,同时缩短了杏鲍菇的菌丝满瓶时间;而0.01mg/g壳寡糖对杏鲍菇纤维素酶的酶活力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杏鲍菇是中温偏低类型的食用菌,因其菌柄基部具有杏仁味而出名。杏鲍菇因具有丰富的营养,并有抗癌、降血脂、润肠胃、美容等功效,故获“平菇王”的美誉,是一种珍稀食用菌。现介绍一种将玉米芯粉碎后,在秋冬季节栽培杏鲍菇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工厂化袋栽杏鲍菇不同后熟期对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杏鲍菇菌丝色泽、长势和菌袋质地,培养料的含水量和重量、现蕾时间和产量进行试验比较,研究了工厂化袋栽杏鲍菇不同后熟期对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后熟期9~12d的菌丝长势最好,并且此时菌丝洁白,菌袋质地紧实,菌丝新陈代谢处于旺盛时期,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优化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栽培种的培养条件,为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提供更适合的栽培菌种。本试验选择16种不同来源的杏鲍菇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各品种的菌丝生长情况、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进行比较,研究不同杏鲍菇母种的菌丝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4号(‘农杏6号’)、8号(‘杏鲍菇79号’)、15号(‘奥坤’) 这3个品种的杏鲍菇菌丝均匀,浓密,长势好;平均生长速率快,达0.77 cm/d,极显著高于其他菌种;菌丝生长指数最大,达到3.86。因此,从菌丝生长特性方面考虑,4号(‘农杏6号’)、8号(‘杏鲍菇79号’)、15号(‘奥坤’)可作为杏鲍菇栽培时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白灵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对白灵菇菌丝生长所需的营养及环境条件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白灵菇菌丝生长最适宜的碳源是蔗糖,最适宜的氮源是蛋白胨,最适宜的碳氮比是40:1,最适宜的无机盐是硫酸镁,最适宜的温度是25℃,最适宜的含水量是60%,最适宜的pH值是5.0-8.0。  相似文献   

14.
魏原芝  陈书进  赵盼  陈砚秋  王世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179-14180,14205
[目的]探究几种植物激素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固体平板和液体摇瓶培养方法,研究赤霉素、2,4-D、吲哚乙酸和萘乙酸4种植物激素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吲哚乙酸虽然能提高发酵液胞外蛋白的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但对菌丝的生长起抑制作用。[结论]萘乙酸、2,4-D在低浓度时能提高纤维素酶活性,而在高浓度时则降低纤维素酶活性。[结论]萘乙酸、赤霉素能促进菌丝的快速伸长,这在发菌的早期是非常有利的。  相似文献   

15.
芦苇末栽培杏鲍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旭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397-6398
[目的]研究利用芦苇末栽培杏鲍菇技术。[方法]利用9种含有芦苇配方的培养料培养杏鲍菇,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生物转化率和营养成分等进行研究。[结果]采用芦苇末与棉籽壳进行优化组合,辅以麸皮、玉米粉等配料作为杏鲍菇的培养料,能够满足杏鲍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营养需求,且当培养料中芦苇末与棉籽壳之比在2∶1与1∶2之间时,栽培效果比对照组培养料配方的更具优势。[结论]芦苇末可以作为培养料原料用来栽培杏鲍菇。  相似文献   

16.
杏鲍菇高产菌株的紫外线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况丹  叶亚建  王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404-8405
[目的]获得杏鲍菇高产菌株。[方法]通过紫外诱变、单菌落分离、突变株选择、菌丝生长及出菇对比试验研究了杏鲍菇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技术。[结果]将经紫外线照射处理的孢子悬液稀释,涂在平板培养基上,7 d后分离单菌落并两两配对。取镜检有锁状联合的菌株菌落与原始菌株做拮抗试验,得到了11株突变株。7号和11号菌株与其他菌株间有极显著差异,5号和10号菌株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原始菌株,2号菌株与对照菌株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其余菌株与原始菌株之间无显著差异。9个菌株的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5号和10号菌株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35%和34%。它们被命名为PL-5和PL-10。[结论]经紫外线诱变选育的杏鲍菇菌株表现出良好的高产性能。  相似文献   

17.
研究结果表明,杏鲍菇栽培应以棉籽壳为主料熟料栽培;栽培料装量应以每袋干料350 g为宜;菌袋周边打孔的接种方式能显著提高其产量和出菇品质;最佳栽培模式为半脱袋竖向畦栽,覆土至菌棒3/4处。  相似文献   

18.
主要环境因子对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工厂化生产杏鲍菇期间主要环境因子(温度、湿度、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对杏鲍菇发菌速度、催蕾时间和菇体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杏鲍菇发菌期,可以将温度设置在24~26℃,空气相对湿度设置在60%~75%,CO2浓度设置在3000~4000 mg/L;在催蕾期,温度应保持在14~16℃,湿度应控制在80%~95%,CO2浓度可以设置在1000~1500 mg/L,光照强度可以设置在100 lx;在育菇阶段,温度应保持在14~16℃,湿度应控制在80%~90%,CO2浓度应控制在2000~2500 mg/L,光照强度应设置在100 lx。  相似文献   

19.
以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Quel.)出菇菌袋为材料,研究低温刺激对杏鲍菇出菇的影响,以建立一套出菇快速集中的高产出菇模式。结果表明,4~8℃下处理剥离塑料袋的菌袋2~3 d,可缩短菇原基形成时间,提高原基形成集中度与第一潮菇生物转化率;4~8℃下,菌丝4~6 d的后熟作用可使菇原基形成集中度提高至72.7%~76.3%,第一潮菇生物转化率提高至115.4%~121.4%;菌丝后熟作用4 d后,在低温处理前给予50~70 mg/L赤霉素(GA)处理对产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