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雪梅 《农村科技》2010,(9):117-117
<正>一、和谐社区建设的内容1.社区环境提倡人民社区人民建、人民社区人民管。采取民办公助、企民联办,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为社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为社区的企业商贸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2.
从农村居民视角诊断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为提高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构建了基于农村居民视角的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测度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IPA法与问卷调查法分析了江苏省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视角下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由生态环境满意度因子、景观环境满意度因子、居住环境满意度因子、自然环境满意度因子共同解释;江苏省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测度值达到3.393 2,绩效总体上处于“良好”水平;影响江苏省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高低的主要因子包括社区卫生厕所、防灾减灾设施、灾害应急设施、化肥污染治理、农药污染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排放管网、社区水系景观、绿色宜居农房、社区道路景观等。为了有效提高江苏省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绩效水平,应进一步完善农村社区环境建设投入机制,加强农村社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加强景观环境治理,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引导农村居民有效参与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等。  相似文献   

3.
生态道德,也称环境道德,是指人类生态文明的道德要求,即要求人们具有生态文明的普遍信念并对人们行为产生影响的基本道德规范。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等问题,亟待加强海洋生态道德建设。加强海洋生态道德建设,要大力宣传生态善恶观和生态良心,构建海洋生态道德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要以生态公正意识和互利原则为核心任务,提升海洋生态道德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要以培育自律精神为基础,做到海洋事业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经过通州区全区的共同努力,其城市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建设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通州区的社区建设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为加强通州区的城市社区建设,应加大宣传力度,为社区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为主线,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体制;积极推进"权力下沉、重心下移",强化街道办事处综合管理职能;加大社区建设投入和扶持力度,给社区建设以必要的财力、物力支持;整合社区资源,加快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及服务配套用房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道德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树立道德资源意识,合理配置道德资源,是提高公民道德建设效果的关键。道德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道德主体的自主配置方式;(2)道德主体的受动配置方式。两种方式相辅相成,共同为和谐社会造就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  相似文献   

6.
加强公务员道德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道德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尺。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加强公务员道德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课题。文章通过对我国公务员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加强我国公务员道德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而农村道德建设是我国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强农村道德建设是党在农村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应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将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和“五爱”的基本要求,贯彻和渗透到农村社会、职业、家庭的方方面面,构建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8.
精神文明建设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推手,也是推进乡村文明建设,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目的不仅在于改善生活环境,更在于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因此,将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入结合,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加强农村道德建设,还能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质量与社区群众的生活环境和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同时,社区群众文化的建设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社区群众文化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整个社会的精神生活质量,提升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当前,我国在社区群众文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本文对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要求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和社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着社区居民的主体意识不强,参与度不高,社区文化的功能弱化,社区文化建设中缺乏专业人才队伍,社区文...  相似文献   

11.
发展农村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要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通过实施人才战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要重视农村社区建设,提升农村社区文化知识氛围,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2.
基于高校图书馆为社区服务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阐述了高校图书馆为社区服务的意义.同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为社区服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农村社区建设具有能切实解决农村社区的各种问题、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各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以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推进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必须以村落为范围、以创新为动力、以村民自愿参与为前提、以服务村民为宗旨、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14.
对新农村社区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420-4421
新农村社区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应该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把握好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和谐”内涵,改革不适宜社区发展的阻碍因素,完善社区的管理与服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探索一套独立、完整的社区建设体制,努力建设一个环境优美、人文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社区。  相似文献   

15.
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一直游离于国家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之外,农民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新农村社区发展背景下,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设置应该以农民权益保护为原则,以农村社区为载体,构建新型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农村社区保障是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新导向,将成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最主要的形式。笔者从农民权益保护、社区发展和社区保障等方面论述了社区发展背景下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区经济发展中农村金融领域的多元化构成是极为重要的,可借鉴国外农村社区金融组织发展的经验,形成中国农村社区金融的新构成。以国家银行、农业开发银行为主体,大集体的农村信用社和小集体性农村合作银行为辅,发展农村的商业信用,引导农村民间借贷为手段,从而形成新的构局。  相似文献   

17.
范恒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371-5373
以广西北部湾为例,基于RMP分析方法,提出改进后的RMPP模式,对广西滨海旅游资源(R性)、市场(M)、产品(P性)、保护(P性)4个方面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了滨海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最后提出了广西北部湾滨海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的实施举措。强调在资源开发方面实现由资源规划型向生态保护型转变,在产品设计方面走创新发展之路,在市场开拓方面实现从3S到3N的转变,加强区域间协作,使政府主导与社区参与并存。旨在对滨海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模式提供新的思路,同时给广西北部湾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陕南地区大规模避灾移民搬迁的风险及其规避策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自然灾害引发我国大规模移民活动。本文在分析陕南地区避灾移民搬迁中生存环境重建、社会文化重构、发展能力重塑等三大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大规模避灾移民不仅仅是空间上的迁移,更是一次涉及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整合的过程。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促进移民规划与政策实践的更加协同;以治理提升为取向,促进社会文化认同和社区整合的显著提升;以人本发展为导向,促进移民可持续生计与产业发展布局的逐步优化,从而积极化解并超越避灾移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安徽淮北棉田捕食性天敌群落的动态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安徽省淮北棉田捕食性天敌群落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极点排序和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棉田捕食性天敌群落的动态分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棉田捕食性天敌群落在棉花生长发育过程中演变的主要阶段。结果表明,棉田捕食性天敌群落的时序动态可以分为7种类型;演变可以分为形成和发展阶段(棉花营养生长期)、鼎盛阶段(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衰退阶段(棉花生殖生长期)3个主要阶段。研究结果为科学制订棉花不同生育期害虫防治策略和综合治理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路径及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路径,研究该路径中的关键问题。【方法】运用灰色系统GM(1,N)模型,分析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驱动因素和影响因素。【结果】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驱动指数为负值,城镇化驱动指数最低,工业化驱动指数最高。【结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路径应以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并同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在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过程中应加强城镇化与产业集聚协同;保持适当的土地流转速度,合理分配收益;循序渐进城镇化,保障农户权益;整合各类资金,破解资金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