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利用修正后的生态足迹模型分析广东省1997~2006年近10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广东省1997~2006年的人均生态赤字呈"W"变化趋势:即1997~1998年下降,1999~2001年上升,随后两年下降至2003年,然后又持续上升直到现在。总体而言,1997~2006年间,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是建立在对自然生态透支的基础之上,即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陈计兵  李玉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209-6211,6214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时间序列等研究方法,对2003~2009年邢台市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定量测算。结果表明,2003~2009年邢台市人均生态足迹需求增加,且能源用地递增幅度最明显,在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中所占比例最大;人均生态足迹供给不断下降,耕地提供的生态供给在人均生态承载力供给中所占比例最大,是决定邢台市生态承载力供给的主要因素;2003~2009年邢台市生态足迹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这说明邢台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以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为代价的,特别是对耕地和能源用地的过度开发程度已相当严重,邢台市的发展模式已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据此,对其未来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3.
生态足迹是评估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程度的重要方法.运用生态足迹方法,以重庆市1997-2013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对重庆市1997-201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时间序列的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自直辖以来,人均生态足迹呈递增趋势,由1997年人均0.715 9 hm2增至2013年人均1.6920 hm2;人均可利用生态承栽力总体呈递减趋势,2001年以前人均生态承载力逐年减少,由0.619 1hm2降至0.594 1 hm2,2007年降到最低点0.590 7 hm2,而后有所上升,从而导致生态赤字由1997年的0.096 9 hm2扩大至2013年的1.008 9 hm2.总体表明,该地区生态足迹超过其生态承载力,区域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另外,还分析论述了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加科技投入、引导人们健康合理消费和控制环境污染等方面减少生态赤字的措施,以寻求重庆市生态环境与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关劲峤  江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838-9839
介绍生态足迹分析法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利用此方法计算江西省2004年的生态足迹,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为给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分析了仁怀市2002—2011年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仁怀市人均生态足迹呈逐年增加趋势,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呈逐年递减趋势,生态赤字不断增加。反映出仁怀市的生产、生活强度已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6.
西安市2004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给西安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在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2005年西安市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对西安市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人均生态足迹为1.07 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3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84 hm2,较大的生态赤字反映出目前西安市对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的需求量已经严重超过区域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过度开发利用压力之下,其发展模式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最后提出了减缓西安市生态赤字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张晶晶  胡晓钧  杨继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07-16409,16494
生态足迹方法是定量测度区域发展可持续状态的一种简易方法。运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测算了1998~2007年辽宁省的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结果表明,辽宁省人均生态足迹总体上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由1998年的3.024hm2/人上升到2007年的4.738hm2/人;人均生态承载能力呈现缓慢的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4.8%;生态赤字逐渐增大,由1998年的2.342hm2/人上升到2007年的4.088hm2/人,生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万元GDP生态足迹整体呈下降趋势,从3.211hm2/万元下降到1.850hm2/万元,表明资源利用效率越来越高,经济发展能力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和计算方法,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及《陕西省统计年鉴》的自然资源生产与消费、人口、土地等数据,分析了1990~2008年陕西省生态足迹变化情况,提出了关于未来陕西省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1998~2005年金华市生态足迹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晔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954-6956,6959
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金华市域1998~2005年的生态足迹和承载力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5年金华市人均生态足迹呈逐年上升趋势,总生态承载力略有上升,人均生态赤字由1998年的0.414 14全球公顷增加至2005年的0.586 79全球公顷,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金华市的生态环境总体上处于非协调的不可持续状态。根据金华市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出了减小生态赤字、促进生态平衡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甘肃省1997-2009年人均生态足迹及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1997-2009年,人均生态足迹从1487 711 hm2·人-1增长到2658 701 hm2 ·人-1,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480 744 hm2·人-1下降到1459 763 hm2·人-1。甘肃省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的数量和强度呈增加趋势,目前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自然资源处于超负荷状态,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而且人口逐年增加,现有的资源利用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其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1.
关劲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563-9565
介绍了生态足迹理论的相关研究进展,根据江西省1995~2004年的相关数据,测算了该省10年来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供给量。结果表明:江西省生态赤字水平较低,但其呈逐年递增的态势。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近5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长盛  刘平辉  陈荣清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369-4370,4372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江西省2000~2004年生态足迹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在不断增加,其中耕地、草地、水域的比重不断减小,林地、化石能源地和建筑用地呈上升态势;人均生态承载力在逐渐下降,生态压力不断增大,生态赤字显著提高,耕地由盈余转为略有赤字,草地和水域处在赤字状态,且赤字量在逐年加大,林地处在剩余状态,但剩余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生态足迹是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增加,两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表明江西经济发展依赖于资源的耗竭,而资源利用效益又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李辉  李淑杰  姬冬梅  吴奇峰  宋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706-12707
为了了解吉林省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对吉林省1996~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5年,就吉林省整体而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已超过了它的承载力范围。在以后的生产生活中,吉林省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要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生物生产性土地的产出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李朋鲁  周立华  李永乐  杨国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412-10414,10441
运用“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对宁夏盐池县2008年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宁夏盐池县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基于“省公顷”分析的生态足迹计算得出2008年盐池县人均生态赤字高达1.6120hm^2。生态足迹用地为耕地〉建筑用地〉草地〉化石能源地〉水域。在计算生态足迹的基础上对盐池县生态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人12"增长快、居民消费方式不合理以及资源的剁用率低是产生生态失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钟小兰  彭文甫  黎秋阳  李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55-11858
基于成都市1998~2008年统计数据,运用生态足迹法、生态承载力以及GIS空间分析法,从时空两个尺度对成都市这10年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据此对2009~2019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8年成都市土地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数值逐年升高,区域差异显著;在其所辖的9区4市6县中,中心城区生态赤字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生态赤字增幅以双流县、崇州市、青羊区最为显著,且高生态赤字区域在空间上呈现扇状分布;成都市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处于非持续发展状态且生态足迹数值在空间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河南省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河南省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2004年人均生态赤字较2003年降低0.544 hm2,但生态赤字仍然较高,河南省的可持续发展状态仍存在不足之处。最后,基于现状提出了实现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楠  朴金星  程国玲  李永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768-12769,12789
根据1978~2011年黑龙江省人口、经济统计数据,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黑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78~2011年黑龙江省总生态足迹以年均440.2万hm^2/的速度增长,人均生态足迹从1.4832hm^2增加至2011年的5.0789hm^2。6大类型土地中,生态足迹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排序依次为:化石能源用地、耕地、建设用地、水域、草地、林地。总体来看,黑龙江省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定量分析江苏省的可持续发展情况。[方法]根据2006—2015年江苏省相关统计数据,研究江苏省的生态足迹总量动态变化、不同生态、生产性土地生态足迹、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生态赤字。[结果]2006—2015年江苏省总生态足迹以年均3 547.882万hm~2/a的速度增长,人均生态足迹从2006年的5.90 hm~2上涨为2015年的9.67 hm~2。不同类型土地生态足迹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建设用地、化石能源用地、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江苏省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但自2012年下降明显。[结论]整体看来,江苏省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