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布票     
《新农村》1999,(2)
自我记事起,就领略到了布票的重要性。那年头,买什么东西都要凭票,每家的抽屉里都少不了有煤油票、肥皂票、棉票、糖票、粮票……而对农家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布票了,人要穿衣呀。我记得当时每个户口领到的布票是壹丈肆尺肆寸,票面有陆尺、壹尺、伍寸、壹寸等几种。这能抵多大用场呢?做一件棉袄,里外两层就要壹丈多,另外,还得穿单衣、夹衣,就算你会算计,也怕是无济于事的。于是,就要买,在一些或秘密或公开的场合,就有了买卖布票的交易,壹尺布票好则卖个3角、4角,  相似文献   

2.
收藏粮票要注意十大类票粮票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据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发行到90年代退出流通领域的40多年时间里,我国共发行全国通用粮票、地方粮票及各类粮票约2000多种,有上万个版本。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各类粮票纷纷退出了历史舞台,其收藏  相似文献   

3.
一直到老     
《新农业》2019,(4)
正和老公回家吃饭,老爸掌厨老妈打下手,两个人不时地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我在后面羡慕地看着一把年纪还恩爱的爸妈对老公说:"我们以后老了也要像这样好不好?说不完的情话!"老公看了看我犹豫地说:"我刚听到他们在说你都嫁人了,回来也不知道搭把手,越来越懒了,也不知道我怎么受得了你的……"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要找到市场、商机,关键是要找到顾客的需要,但有时候,"需要"这东西是很朦胧、很模糊的,而"不需要"却是那么明显、那么突出、那么显而易见。其实,很多人都忽略了有一种"需要"叫做"不需要",为此我们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从"不需要"中找到"需要"。  相似文献   

5.
粮票的广泛使用始于1955年岁末,是城乡粮食计划供应步入管理制度化轨道的重要标志之一。按使用流通区域的不同,粮票大致可分为全国通用粮票和地方粮票,同时以全国通用粮票管理办法为蓝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地方粮票管理办法。在经历了1956年迅即展开的调整和改进工作后,粮票使用与管理的制度化安排基本已完成:粮票管理视同现金,收有凭证、付有单据、日清月结、票帐相符。制度化初始所呈现的管理控制之严格、执行之标准化和强制化,从湖北同时期的相关规章制度和票证册籍中可以得到实证。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前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一八七团,干部职工年平均工资仅为713.14元,同时各类生活物资也极度匮乏,清油、口粮和布匹等一些生活必需品均按人头实施票证定量供应。国家每年年初发一次布票,最多年份人均4米,最少的年份人均仅1.3米;单位给发糖票、煤油票、烟票;需领粮票的要从口粮定量中扣除,烟票按吸烟者每天一包烟配给。红糖要凭产妇的证明才能卖给两千克。商店进了几辆自行车,  相似文献   

7.
正老爸和老妈从乡下搬到城里,跟我一起生活。老妈很快就适应了城里的生活,她跟着小区里的老太太一起跳广场舞、打扑克,生活很丰富,还交了几个不错的朋友。而老爸,性格内向,不喜欢出门,每天就是靠一台电视机和一份报纸打发日子。那天,老爸有些苦闷地说:"现在吃饭觉得没滋没味的,好像啥都不香。"我看得出来,老爸的  相似文献   

8.
偶然的机会,我到食用菌栽培基地参观,看到蘑菇种植户的村边、庭院、大棚旁堆满了出完蘑菇以后的菌棒,环境十分杂乱。我问农民伯伯这些东西有什么用途,他们告诉我,这些东西属于废弃物,又轻又硬,很不容易破碎,烧火火力小,作肥料不爱腐烂,特别是随着食用菌种植规模的扩大,这些东西越来越多,又没有合适的办法处理,白送都没人要,只好乱堆乱放,很令人头疼。  相似文献   

9.
一个城里人和一个乡下人同坐火车。城里人说:“咱们打赌吧。谁问一样东西,对方不知道,就付一块钱。”乡下人说:“你们城里人比我们乡下人聪明,这样赌我要吃亏。这样吧,要是我问,你不知道,你输给我一块钱;你问,我不知道,我输给你半块钱。”城里人自恃见多识广,觉得吃不了亏,就答  相似文献   

10.
一个城里人与一个乡下人同坐火车。城里人说:“咱们打赌吧!谁问一样东西,对方不知道,就付1块钱。”乡下人说:“你们城里人比我们乡下人聪明,这样赌我要吃亏。这样吧。要是我问,你不知道,你输给我1块钱。你问,我不知道,我输给你5角钱。”城里人自恃见多识广,觉得吃不了亏,就答应了。乡下人问:“什么东西3条腿在天上飞?”城里人答不上来,输了1块钱。之后,城里人向乡下人问了同样的问题。“我也不知道。”乡下人老实地承认,“这5角钱给你。”  相似文献   

11.
《农家科技》2011,(2):31
<正>丈夫:亲爱的,明晚我要请一位同事来吃晚饭。妻子:什么?!你疯了吗?房子已经很久没有打扫过了,我也很久没有去超市买东西了,家里的三十个碟子都还没有洗,我也不愿意下厨房去做点什么像样的晚餐!丈夫:我知道,亲爱的。  相似文献   

12.
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过去一些不起眼的东西逐渐成了现在一些人争相收藏的对象,如邮票、电话卡、像章、粮票、钱币等等,都成了不少人的收藏目标.  相似文献   

13.
最好新秋时     
<正>处暑一大早,"胖头"在同学群里发"彩蛋"——"35岁总算办了件大事!"原来,在他35岁生日这天,他和他心爱的姑娘领证了。我赶紧送出"恭喜恭喜",并抢了他发的微信红包,招呼老妈快来看。一来老妈知道我这位老同学,二来也是侧面宽慰她为老弟未婚的焦虑。前不久,老妈、我和我的女儿三人结伴,来北京探亲旅行。  相似文献   

14.
老妈的心思     
<正>昨天接到老妈电话,告诉我她又和老姐妹们相约到外地旅游去了!电话那头,妈妈的嗓门很大,听得出她很开心:"我现在长沙,已经在宾馆住下了,这次我们一共来了12个人呢,可热闹了……"老妈性格开朗、心地善良,为人大气、心态阳光,70来岁的人了,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很多,亲戚朋友、街坊邻居都很喜欢她。老爸去世多年,坚强的她拒绝和儿女们一起生活,一个  相似文献   

15.
倒霉的礼物     
何如平 《百姓》2004,(10):37
我大学毕业后进了政府机关,成了一名让人羡慕的公务员,老妈高兴得不得了,说她的女儿我以后肯定前途无量.我刚到单位,处长说我现在对一切都不熟悉,要我多向同事请教.处长每天都按时下班,极少应酬,据说是因为家里有个厉害的老婆,对处长大人看得挺紧.  相似文献   

16.
<正>阿里巴巴公司不承诺任何人加入阿里巴巴会升官发财,因为升官发财、股票这些东西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但是我会承诺你在我们公司一定会很倒霉,很冤枉,干得很好领导还是不喜欢你,这些东西我都能承诺,但是你经历这些后出去一定满怀信心,可以自己创业,可以在任何一家公司做好,你会想:"因为我阿里巴巴都待过,还怕你这样的公司?"*我们家保姆,我给她1200元,杭州市场价800元。她做得很开心,因为她觉得得到了尊重。而那些  相似文献   

17.
偏心的姥姥     
<正>我一直觉得姥姥偏心——袒护二姨家的哥,向着大姨家的姐,凡事儿都罩着大舅家的妹妹和小舅家的弟弟——就是不待见我。每次去她家,脸上没个晴朗不说,还总对我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东西用完必须放回原处;看完电视必须要把插头拔掉,即使大冬天看得昏昏欲睡,我也得哆哆嗦嗦地钻出被窝去拔插头;吃饭不能剩饭粒,写作业擦出的橡皮末不能往桌上吹,用过的水必须马上端出去倒了……时间一长,弄得我见她时都不知道手和脚咋放了。  相似文献   

18.
老妈摇红包     
正我小时候,无论家里有多困难,老妈总会在春节这一天,给我和弟弟换上新衣服,做我们最喜欢吃的饭菜,度过一个快乐的节日。如今我老爸已经不在了,我要让60多岁的老妈不感觉孤单寂寞,过一个快乐的春节。春节前夕,我给老妈的平板电脑安装了微信,把家里的亲戚添加成她的好友,建立了一个家庭群,并教老妈怎样发语音和视频。微信群里立刻热闹起  相似文献   

19.
《河南农业》2004,(5):45
我那时以为这一生大概只会做一件事儿:离开村庄。我并非在村庄里过得不愉快,那里的水土很适合我,只不过村里人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把离开村庄当做有出息,我只能有出息点。我选择一个夏天离开,那是一个炎热的晌午,人们都在打瞌睡,我神不知鬼不觉地走了,不要让他们以为我有什么留恋,以为我带走了村庄的什么东西,我走得要有出息,能留给他们的全留给了他们。  相似文献   

20.
<正>老爸今年85岁,老妈82岁,身体还算硬朗。二老一辈子操劳,总是闲不住,在房前屋后开垦了一片菜地,一年四季新鲜蔬菜不断。我们姊妹五个人,有的家在城里,有的住在场部,老家就成了我们的绿色蔬菜基地。"园子里结了不少长豆角,来拿点,过几天就老了。""菜地里的嫩黄瓜好吃得很,来摘些,过几天就老了。"隔段时间就会接到老妈老爸打来的电话。我知道,老爸老妈想我们了。周末带孩子回家,大门开着,老爸老妈却不在屋里。转到屋后菜园,老人正在园里忙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