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了探究不同繁殖性能种鸽的行为学差异,选取同一鸽舍的种鸽12对,根据实际生产记录数据分为2组,繁殖性能好组和繁殖性能差组,每组6对,以重复为单位统计种鸽各行为的总次数。结果显示:种鸽在8:00—9:00采食及啄保健砂行为次数显著多于其他时间段(P0.05),种鸽玩耍行为次数在8:00—9:00和13:00—14:00显著多于其他时间段(P0.05);繁殖性能好组种鸽玩耍行为、亲吻行为和相互梳羽行为次数显著多于繁殖性能差组(P0.05),繁殖性能差组种鸽间打斗行为次数显著多于繁殖性能好组(P0.05),2组间其他行为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可根据种鸽玩耍行为、亲吻行为、相互梳羽行为以及打斗行为初步判断种鸽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公母配对和双母配对模式下雌鸽繁殖期生殖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分别选择6对繁殖周期规律的美国白羽王鸽肉种鸽和蛋种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双母配对中的雌鸽产蛋当天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处于高峰期,并于产蛋后的第15天重新升高并到达峰值;雌二醇(E2)水平于产蛋后第15天升至峰值,随后降低,并于第35天显著升高;孕酮(P)水平于产蛋后第15天达到峰值,随后显著降低,并于第30~35天持续升高;血清中催乳素(PRL)水平较为平稳,试验全期无显著性变化。公母配对中的雌鸽血清中FSH和LH水平分别于第35和30天显著上升,E2和P水平分别于产蛋后第30和25天显著升高,PRL水平则于产蛋后第20天达到最大值。综上结果,雌鸽血清中FSH、LH、E2和P在繁殖期的变化规律均符合公母配对和双母配对方式下雌鸽的生产周期,研究结果为今后肉鸽和蛋鸽繁殖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白羽王鸽双雌配对的最佳效应时间及双雌配对下母鸽状态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白羽王鸽216只(种公鸽72只,种母鸽144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配对2、3、4、5个月后,双雌配对鸽与对应的公母配对鸽的母鸽进行置换),每组9对双雌配对种鸽、18对公母配对种鸽。试验记录不同配对周期下双雌配对鸽的产蛋间隔,达到配对周期后双雌拆对再公母配对的产蛋间隔,公母配对下种鸽产蛋的受精率、孵化率以及乳鸽0、7、14、21日龄体重。结果表明:配对周期对双雌配对种鸽的产蛋间隔无显著影响(P0.05),双雌配对4个月后产蛋间隔开始变长;双雌配对2个月后的种鸽进行拆对再公母配对后的产蛋间隔较之前有所缩短;随着配对周期的延长,母鸽进行再配对后其受精率、孵化率在4个月后明显降低;不同配对周期对乳鸽体重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双雌配对最佳配对周期为4个月。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季节和输精时间段进行人工输精操作对"京红1号"父母代蛋种鸡受精率和血蛋率的影响,试验选取23周龄"京红1号"父母代蛋种鸡15 960只,随机分为1、2、3、4、5、6、7组,每组2 280只。将春、夏、秋、冬四季人工输精时间划分为13∶31~14∶00、14∶01~14∶30、14∶31~15∶00、15∶01~15∶30、15∶31~16∶00、16∶01~16∶30和16∶31~17∶00七个时间段,且分别与七组鸡群对应。收集各组试验种蛋且每天每组入孵1 638个,记录各组受精率和血蛋率。结果表明:夏季,1组试验鸡群的受精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2组鸡群受精率显著低于3~7组(P0.05)。1组试验鸡群的血蛋率显著高于3~7组(P0.05),2组显著高于4~7组(P0.05);秋季,1组试验鸡群受精率显著低于6组、7组(P0.05),各组血蛋率差异不显著(P0.05)。冬季、春季,各组鸡群受精率和血蛋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根据本研究结果建议:"京红1号"父母代蛋种鸡夏季于14∶30后、秋季于14∶00后、冬季与春季于13∶30后进行人工输精操作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旨在通过调节蛋鸽饲粮中蛋白水平以探究在蛋鸽整个生长和产蛋阶段最适蛋白水平。试验设计5个不同蛋白水平,分别为:14%(Ⅰ组)、15%(Ⅱ组)、16%(Ⅲ组)、17%(Ⅳ组)和18%(Ⅴ组)。结果:生长阶段0~1月龄时,Ⅳ、Ⅴ组鸽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1~2月龄时,Ⅲ~Ⅴ组鸽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2~3月龄时,Ⅱ~Ⅴ组鸽成活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3~5月龄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对5~40月龄产蛋阶段产蛋性能统计发现:Ⅳ、Ⅴ组单对蛋鸽产蛋数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Ⅱ和Ⅲ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Ⅴ组蛋畸形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Ⅲ组蛋畸形率显著低于Ⅰ、Ⅱ组(P0.05);Ⅲ~Ⅴ组蛋破损率显著低于Ⅰ和Ⅱ组(P0.05);Ⅳ、Ⅴ组平均蛋重和蛋壳强度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Ⅳ、Ⅴ组料蛋比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Ⅲ组料蛋比显著低于Ⅰ、Ⅱ组(P0.05)。试验表明:蛋鸽生长发育阶段蛋白需求可慢慢减少,乳鸽阶段蛋白水平应不小于17%,1~2月龄蛋白水平应不小于16%,2~3月龄蛋白水平应不小于15%;蛋鸽产蛋阶段蛋白水平应不小于17%。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羽色、不同品种鸽交杂后的生产性能,选取白羽鸽(白羽王鸽W、白卡奴鸽Y和石歧鸽X)和有色羽鸽(灰羽王鸽B和黑卡奴鸽H)进行杂交。设计8个组合,每组80对,进行为期1年的生产性能测定。结果显示:BY组合产蛋数最高,为23.45个,显著高于XB、BX、BW组合(P0.05)。HY组合产蛋间隔最短,为28.15 d。BY组合出栏乳鸽数最高,为15.45只,极显著高于HY和HW组合(P0.01)。BY组合受精率最高,为92.04%;与XB无显著差异(P0.05),与其他组达到极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BX和XH组受精蛋孵化率最高,分别为87.95%和87.06%,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其中与BY组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HY乳鸽28日龄成活率最高,为98.83%,与BX组合无显著性差异(P0.05),显著高于HX组合(P0.05),极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1)。研究表明,灰羽与白羽的杂交后的生产性能优于黑羽与白羽的杂交,其中BY、HX杂交后的生产性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实践证明,每对种鸽一次可孵化3枚蛋,喂养3只乳鸽,但鸽子的自然本性是每次只产2枚蛋,哺育2只乳鸽,亲鸽的孵化、哺育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根据这一现象,人们摸索出了“并蛋孵鸽”方法,该法对那些没有掌握人工孵化和人工哺育技术的养殖场、户提高乳鸽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效果相当显著。1种鸽分组选出成果30%产蛋性能好、受精率高,但抱孵性差、喂仔劣的青年种鸽组成产蛋组,作为专门产蛋用鸽群。选出70%孵化好、喂仔佳的壮老年种鸽做为孵喂组,担任孵化喂仔任务。两组种鸽不用调动笼位,只要在其原位上作记号能区分即可。2…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白羽王鸽种鸽哺育前体重对哺育期减重和乳鸽生长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用120对健康种鸽,按哺育前体重由大到小分为A、B、C和D四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5对种鸽。采用"2+4"生产模式,饲喂全价颗粒饲料,预饲10 d,试验期20 d。结果显示:试验第1~10天,A组母鸽减重显著高于D组(P0.05),母鸽哺育前体重越大,减重越多;试验第11~20天,不同体重公鸽减重、母鸽减重和公母鸽总减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第1~20天,A组公鸽减重显著低于B组公鸽(P0.05),A、C组母鸽减重显著高于D组(P0.05),B组公母鸽总减重显著高于D组(P0.05)。白羽王鸽种鸽体重对乳鸽5、10、15和20 d末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从数值上看以B组种鸽哺乳效果最好。公、母鸽初始体重与乳鸽5、10、15、20 d末重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公、母鸽减重与乳鸽平均日增重无显著相关性(P0.05)。综上所述,母鸽哺育前体重能影响母鸽哺育期减重,哺育前种鸽体重对公鸽减重和乳鸽生长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模拟夏季蛋鸡舍内的循环高温,研究不同温度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壳品质及钙磷代谢的影响。选取28周龄高产海兰褐蛋鸡288只,随机分为21℃适温组(自由采食)、27~30℃循环高温组(自由采食)、29~35℃循环高温组(自由采食)和21℃采食配对组(按前1 d 29~35℃循环高温组的采食量饲喂),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分别饲养于4个人工环境控制舱内,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与21℃适温组相比,27~30℃循环高温组蛋鸡平均日采食量、体增重和平均蛋重显著降低(P0.05),蛋壳强度显著降低(P0.05),蛋鸡钙、磷的代谢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钙、磷的吸收量显著降低(P0.05),除蛋黄颜色显著降低(P0.05)外,鸡蛋品质其他相关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而29~35℃循环高温组除平均日采食量、体增重和平均蛋重显著降低(P0.05)外,产蛋率同样显著降低(P0.05),蛋壳厚度和蛋壳强度均显著降低(P0.05),破蛋率显著升高(P0.05),蛋鸡钙、磷的代谢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钙、磷吸收量同样显著降低(P0.05),鸡蛋蛋白高度和蛋黄颜色均显著降低(P0.05)。与21℃采食配对组相比,29~35℃循环高温组平均蛋重显著降低(P0.05),料蛋比显著提高(P0.05),蛋壳强度显著降低(P0.05),钙、磷的代谢率和吸收量差异不显著(P0.05),鸡蛋品质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夏季鸡舍内温度在27~30℃波动即可显著降低蛋鸡的体增重、平均蛋重和蛋壳品质;而29~35℃不仅显著降低蛋鸡的体增重、产蛋率、平均蛋重以及蛋壳品质,还显著影响鸡蛋的蛋白高度和蛋黄颜色。高温对蛋鸡产蛋性能及蛋白高度和蛋黄颜色的影响可能与降低采食量有关;高温可能直接影响蛋壳的形成,也可能由于降低钙、磷吸收量影响蛋壳品质。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母鸽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谷氨酰胺(Gln)对母鸽月产蛋数、孵化率、乳鸽数的影响,并测定母鸽产蛋后不同时间段内血清中的Gln值。试验分为4组,每组100对种鸽,试验Ⅰ组、Ⅱ组、Ⅲ组每天分别饲喂0.1、0.2、0.3g/d的Gln,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生产模式各组均为自然孵化。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组不同产蛋时间段内,Ⅰ组母鸽血清Gln值产蛋后17d较产蛋后1d提高26.18%(P<0.01);Ⅱ组产蛋后17d较产蛋后8d降低18.01%(P<0.05);Ⅲ组和对照组产蛋后各时间段差异不显著(P>0.05)。其生产性能上,Ⅰ组母鸽月产蛋总数较对照组、Ⅱ组、Ⅲ组提高16.7%(P<0.01)、22.5%(P<0.01)、17.1%(P<0.01)。Ⅰ组母鸽月孵化率较对照组、Ⅱ组提高8.7%(P<0.01)、8.2%(P<0.01),Ⅲ组较对照组、Ⅱ组提高8.8%(P<0.01)、8.3%(P<0.01)。Ⅰ组母鸽月产乳鸽数较对照组、Ⅱ组、Ⅲ组提高25.9%(P<0.01)、32.7%(P<0.01)、17.3%(P<0.01),Ⅱ组较对照组、Ⅲ组降低4.9%(P<0.05)、11.4%(P<0.01);Ⅲ组较对照组提高了7.3%(P<0.01)。产双蛋、单蛋及间歇产蛋母鸽血清Gln值进行对比分析表明,母鸽只在产第1枚蛋后血清Gln与产蛋相关,产双蛋Gln值[(3.12±0.24)mmol/L]为正常生产值,Gln值高于2.89mmol/L(3.12-0.24=2.89mmol/L)的可以在48h内产第2枚蛋。综上,母鸽血清中Gln的含量与其生产性能有关,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Gln,可改善肉种鸽的生产性能,每只种鸽每日添加Gln0.1g最佳。  相似文献   

11.
<正>1种用肉鸽的饲养技术1.1产蛋孵化期的饲养肉鸽的扩群速度是规模化养殖禽类中最慢的,因其繁殖主要依靠种鸽自孵。一般情况下每对种鸽年产蛋14~16枚,正常孵出12~14只乳鸽,其中符合留种条件的只有20%~30%。种鸽存栏量扩大需要近2年时间。因此,加强种鸽产蛋孵化期的饲养至关重要。在孵化期间,还应注意以下要点。(1)准备巢盆:种鸽配对交配几天后,应及时在合适的地方安放巢盆,铺以柔软的垫料,引诱其产蛋和孵化。笼养鸽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束缚方式对新扬州鸡行为、产蛋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健康的36周龄新扬州鸡7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3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单翅束缚组和全身束缚组,室外饲养,每个重复随机选取1只鸡用于行为观察。然后将试验鸡进行单笼饲养,以重复为单位,统计采食量和产蛋数。随后,另选同类同批次试验鸡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3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单翅束缚组和全身束缚组,处理1 h后,采用翅静脉采血,测定血清相关指标。结果表明:1单翅束缚组与对照组各行为次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全身束缚组修饰行为和反抗行为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被攻击行为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全身束缚组刻板行为和反抗行为次数显著高于单翅束缚组(P0.05)。全身束缚组摄取行为、觅食行为和修饰行为次数显著低于单翅束缚组(P0.05)。2单翅束缚组和对照组间每天采食量、周采食量和周产蛋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全身束缚组周采食量和周产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全身束缚组周采食量和周产蛋数显著低于单翅束缚组(P0.05)。3束缚方式对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由此可知,束缚翅膀不影响新扬州鸡行为表达、采食、产蛋和血清生化指标,束缚全身影响新扬州鸡行为表达,降低了新扬州鸡采食量和产蛋数。因此,束缚翅膀可应用于果林下养鸡。  相似文献   

13.
黄峰 《中国家禽》2001,23(9):45-45
产鸽的孵化为自然孵化,孵化效果由鸽自身状况及外界条件影响决定。在产鸽的孵化过程中,应依据影响孵化效果的条件,采取如下相应的措施来提高产鸽的孵化率。1 确保品种优良及产鸽群的健康应挑选优良的青年鸽培育为种鸽,并定时预防疾病,减少产鸽的发病率。此外,淘汰孵化性能差的鸽。2 满足鸽的营养需要饲料新鲜可口,品质好、多样化,颗粒适中,各种营养成分能满足鸽的需要,特别是对B族维生素要求更高,在笼养鸽中需补喂多种维生素。喂料定时定量,防止产鸽过肥而影响产蛋受精。3 提供合适的养鸽设备鸽笼设计合理,蛋巢离笼底的高度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峪口京红1号"及"峪口京粉1号"B段不同蛋重范围种蛋进行孵化,对比受精率、1~15 d死胚率、16~21 d死胚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健母雏率等指标,比较两个品种不同蛋重种蛋的孵化效果。种蛋蛋重分51~54.9 g、55~63.9 g、64~67.9 g三组。结果表明,峪口京红1号蛋重在55~63.9 g时,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健母雏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峪口京粉1号蛋重在64~67.9 g时,受精率、16~21 d死胚率显著高于51~54.9组(P0.05),1~15 d死胚率显著高于55~63.9组(P0.05);蛋重在51~54.9 g时,受精蛋健母雏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白羽王鸽为研究对象,选取配对经产种鸽33对,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真1仿真蛋组、2仿真蛋组),每组11对,开展孵化试验,研究其对亲鸽及乳鸽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亲鸽孵化仿真蛋对亲鸽和乳鸽的体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乳鸽日龄的增长,亲鸽体重均呈现下降趋势,到乳鸽28日龄时,亲鸽体重降幅1真1仿真蛋组2仿真蛋组对照组,而带雏亲鸽采食量的增幅2仿真蛋组1真1仿真蛋组对照组。就乳鸽而言,1真1仿真蛋组乳鸽体重高于同期孵化2枚仿真蛋组,但2枚仿真蛋组的28日龄乳鸽成活率分别比全真蛋组、1真1仿真蛋组高12%、14%。综合亲鸽和乳鸽生产性能,孵化2枚仿真蛋对亲鸽和乳鸽并无显著不利影响(P0.05),且可以提高乳鸽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温岭市鸽业有限公司养鸽场是一个初具规模的肉鸽繁育场 ,现存栏种肉鸽 115 0对。为增加种鸽年繁殖乳鸽的数量 ,研制了仿真鸽蛋代替种鸽蛋使亲鸽保持自然孵化和“出雏” (人工孵化的出雏鸽替换出仿真蛋 )后产生嗉囊乳的生理习性 ,取其真蛋进行人工孵化取得成功 ,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具体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一定规模的配对种鸽群 ;制作、备好仿真鸽蛋 ;人工孵化器 (电孵箱 )。1 2 试验鸽 :选同等饲养条件下处于同 1~ 2d内产蛋的种鸽 12 0对 ,取60对在每对产完 2只蛋后 1h内及时替换入仿真蛋取出真蛋 ;…  相似文献   

17.
将36对塔里木鸽种鸽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对种鸽,每对种鸽哺育2只乳鸽。处理1(试验组Ⅰ)饲喂CP=14%粗蛋白的混合日粮,处理2(试验组Ⅱ)饲喂CP=16%粗蛋白的混合日粮,处理3(试验组Ⅲ)饲喂CP=18%粗蛋白的混合日粮,试验期28d。结果显示:试验组Ⅰ种鸽平均日采食量比试验组Ⅱ、试验组Ⅲ分别高4.3%(P 0.05)和6.3%(P 0.05);试验组Ⅱ乳鸽平均日增重和平均体重均比试验组Ⅰ、试验组Ⅲ高,但差异不显著,试验组Ⅱ种鸽产蛋间隔最短,乳鸽死亡率最低。以上结果说明,16%日粮粗蛋白水平基本可以满足集约化生产模式下塔里木鸽的蛋白需要。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大豆黄酮对产蛋后期海兰褐蛋种鸡生产性能、血清激素水平、卵泡发育和种蛋孵化性能的影响。选取体重、产蛋率相近的55周龄海兰褐蛋种鸡270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分别添加30、60 mg/kg大豆黄酮的基础饲粮,试验期12周(57~68周龄)。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30 mg/kg的大豆黄酮显著提高了产蛋后期蛋种鸡产蛋率和平均产蛋量(P0.05);各试验组死亡率、平均蛋重、平均采食量和料蛋比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饲粮添加30 mg/kg的大豆黄酮显著提高了产蛋后期蛋种鸡血清中促黄体生成素含量(P0.05),对促卵泡生成素、雌激素、孕酮等激素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3)试验第12周末,各试验组输卵管长度和各级卵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4)试验第13~14周,各试验组受精蛋孵化率、孵化率、出雏率、健雏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30 mg/kg大豆黄酮能显著提高产蛋后期海兰褐蛋种鸡的产蛋性能。  相似文献   

19.
采用美国白羽王种鸽分组观察比较其超常并孵和免孵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每对亲鸽并孵3枚蛋的效果与正常孵化无显著差异;并孵4枚蛋则破蛋率显著上升,受精蛋孵化率比正常孵化和3蛋并孵低约11个百分点;连续免孵的亲鸽表现正常,其平均产蛋周期为11.63天,比正常孵化兼育雏的亲鸽缩短约26天。在集约化肉鸽生产中实施超常并孵可显著地提高乳鸽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缓解肉鸽夏季养殖过程中的热应激,本试验研究了进行自动化喷雾对封闭式鸽舍的降温效果。以美国白羽王种鸽为试验对象,测定了舍内最高最低温度、湿度、风速、粉尘及生产性能等指标。结果显示,自动化喷雾降温处理可使舍内最高温度降低3℃,相对湿度增加10%,粉尘降低20%(P0.01);极显著缩短肉种亲鸽产蛋间隔(5.14 d)(P0.01),显著提高新生乳鸽7日龄体重(25 g)(P0.05),极显著提高新生乳鸽14日龄体重(32 g)、21日龄体重(47 g)及28日龄体重(33 g)(P0.01)。研究表明,封闭式鸽舍应用自动化喷雾能显著改善夏季空气质量,提高种鸽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