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业工程学科是我国林业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本科生是林业工程人才储备的重要生力军,因此,加强对林业工程学科本科生的科学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学生培养的有效体制,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提升学科的教学成效。在分析了我国林业工程学科本科生的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对林业工程学科引入本科生导师制提出了建议:首先应增强教学硬实力,改善本科生导师制在林业工程学科实施的基础条件;其次要挖掘教学软资源,扩大本科生导师制在林业工程学科的覆盖范围;第三,要不断创新教学思维,摸索适应林业工程学科本科生导师制的新思路。同时指出以学生为中心是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核心教育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在2017年第4轮学科评估中,高等农林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评估结果排名均属于B类和C类,与综合性大学和工科高校的同类学科相比,整体上有一定差距。从办学特色、师资队伍、科研平台和社会声誉等角度分析,高等农林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学科专业发展缺乏特色,无法与综合性大学和工科高校抗衡;缺乏具有工程技术背景的学科领军人才和师资;在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领域的尖端试验条件和技术手段方面与综合性大学和工科大学有较大差距;在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领域的行业认可度较低,难以通过获得社会资源提高学科实力,等等。因此,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高等农林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在生物学、生态学和土壤学等特色学科上的优势,以长板补短板,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开拓具有农林特色的学科发展之路。一是要发展与农学大类相关的有高等农林院校自身特色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方向;二是要依靠高等农林院校优势学科专业的领军人才提升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核心竞争力;三是要充分利用高等农林院校农林和生命科学等学科领域的尖端技术手段和先进仪器设备;四是要开拓具有高等农林院校特色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领域,在环境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等方向开展深入研究,占据先发优势。  相似文献   

3.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结合学科发展的现状,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的发展建设进行了探索与思考:一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发展与建设要特色化,既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又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二是人才培养要国际化,应进一步加强中外合作办学,促进国际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个人素质;三是科研成果要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将学科建设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相融合,用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为社会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服务;四是学科建设应着眼于全球化,搭建全球化的学科交流平台,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全民健康优先,建设健康中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了实现全民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高等林业院校应积极回应社会需求,把握机遇,找准全民健康与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契合点,利用自身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播等方面的优势,投身大健康产业,从健康知识传播、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健康生活生产环境建设、健康森林食品和药品供给、森林康养等方面向学校所在地区乃至全国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服务;同时,以服务社会促进自身的发展,在建设健康中国的道路上作生态文明的传播者、健康环境的建设者、健康生活的倡导者、健康产业的直接参与者。为此,北京林业大学通过知识传播和专家服务2种形式,切实履行服务社会职能。在知识传播方面,主要以学院路共同体为依托,开设与健康相关的生物、食品及生态环境类课程;响应北京市教委的要求,承担北京市中学生课外实践项目,传播食品安全健康理念;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和职业技能培训。在专家服务方面,通过为北京市播草盖沙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提供咨询服务以及为首都增彩延绿科技示范工程和圃林一体化及林木种苗产业提升科技项目提供技术支持,积极参与首都健康环境建设:以北京林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平台、以健康产品和服务为抓手推动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以北京林业大学设立中国首个生态与健康研究院为契机夯实森林康养的基础,积极发展林业大健康产业;以及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服务社会中的引领作用,大力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林业金融学是金融学与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交叉派生出来的一个新兴学科。在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新形势下,加强林业金融学科建设不仅有利于解决林业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而且可以为林业和林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林业金融学科专业人才。当前,林业金融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林业金融学科定位模糊,学科的核心内容和体系架构需要凝练;林业金融研究存在偏差,研究思路、重点和方法需要明确;林业金融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不够,需要进行跨学科的融合;对林业金融学科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科研平台和教材的建设有待加强。为此,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提出了林业金融学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具体采取的措施包括明确学科发展的思路,确定阶段发展的目标;突出学科发展的特色,选准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提升学科综合实力,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提高林业金融人才的培养质量;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搭建学科科学研究平台等,以促进林业金融学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等林业院校“211工程”建设──北京林业大学建设目标与发展思路高双林,王艳青“211工程”是国家批准的高等院校重点建设项目,是出人才、出成果、促改革、增效益、上水平的教育工程。面向21世纪,我国林业建设及林业产业的发展对高等林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室内装饰工程”课程以培养从事装饰设计、装饰施工、工程管理、装饰预算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随着住宅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行业对室内装饰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需求旺盛,针对目前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创新潜力不足、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基于教育部新工科“六卓越一拔尖”2.0计划、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体系和“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定位,从创新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推动优质教学实践资源平台共享以及发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较好教学成效,对复合应用型室内装饰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新时代教育发展与改革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课程思政的实施,就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强化价值、理想、信念、道德的教育,助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课程思政是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的重要手段和根本保障。然而,当前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主要以散点式形式开展,缺乏完整、清晰、明确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思路和方案,系统性、整体性的课程思政育人格局尚未形成。针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问题,以北京林业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为例,从课程思政的多元主体融合、课程内及课程间的思政要素融合、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等角度,对融合性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进行了探讨和实践,并提出以下建议。首先,通过党支部专题活动,推动党员教师带头开展课程思政研究;通过定期邀请思政课教师开展辅导和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和水平;通过强调和突出学生的地位和作用,推动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的整体评估和动态调整。其次,从系统梳理课程内思政要素的"融入点"、积极吸收相关研究的前沿性成果、及时将课程思政要素加入教学大纲、有针对性地开展配套教材和在线课程建设等入手,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具有内在结构的课程思政体系。最后,通过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研讨,强化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搭建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的"红色"专业实践平台,促进课程思政理论的落地与转化。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是我国高等教育为适应社会需求而出台的一项重大举措,是高等教育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根据林业行业特点,对林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进行了建设:通过确定培养定位、加强普及宣传、完善课程体系、创新课程内容、采取专题讲座的授课方式、实行双导师制、进行产学研联合培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等途径,使林业硕士生源逐年增加,报考率不断上升。同时,建设了一支高水平的导师团队,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产学研联合培养和实践基地建设初见成效,林业硕士社会服务功能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0.
基于工程制图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的现状,分析了少学时"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课程特点,提出了三维环境下少学时"工程制图"课程改革的方法。首先,在教学安排方面,优化调整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授课效率,节省了学时;在开课时间方面,合理安排理论课与上机练习课的时间,并将"工程制图"课程与"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合理衔接,保持上机操作的连续性。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将二维图形的绘制融入到三维造型的教学中,图纸、比例知识可以在视图生成的操作过程中进行讲解,将螺纹知识的讲授放在零件图的介绍前,零件图只需略讲即可。最后,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通过实体投影引入点线面的投影,使用面编辑介绍特殊位置面的特点与投影规律,利用三维造型与投影介绍截交与相贯线的特点与投影规律,利用视图导入三维空间进行读图与造型。同时,在考核方面对考试题型与分值进行了优化。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林业工程及其二级学科在国内外设置情况的研究,分析了林业工程一级学科下新设林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二级学科的必要性,并提出北京林业大学新设林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二级学科的建设方案。一是明确林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二级学科的定位及内涵,即作为以林业工程为基础的多学科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定位于电气化与自动化在林业工程中的应用。二是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包括注重学科人才的培养和学科队伍结构的优化;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学科团队的科研创新意识,引导学科团队成员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健全学科团队内部的传帮带机制等。三是确定学科研究领域,包括林区微电网及电气化、林业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城市园林环境自动监测与控制等研究方向。四是制定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包括明确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模式、完善课程体系、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等。  相似文献   

12.
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不仅是培养一流人才的关键,也是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重要途径。“森林土壤学”是江西农业大学林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针对“森林土壤学”课程教学存在的课程内容与知识体系陈旧、教学方法落后、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等问题,教学团队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一流课程建设理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实训、考核评价”4个维度对“森林土壤学”课程进行了实践探索。首先,打造“知识要点、科技前沿、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的优质教学内容,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同行同向;其次,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优化课程实验和实习教学设计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竞赛,实现理论教学与创新创业等实践环节的有效贯通;最后,建立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相配套的多元化、过程化、能力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以保障一流课程改革的成效。实践表明,以一流课程建设理念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后,在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农林高等院校林学专业“...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课程是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宗旨的一种新式教学模式。植物学是北京林业大学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但该课程由于学时少、辅助教学手段不够丰富等问题限制了课程的发展,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植物学课程的数字化建设得以实现。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是一种将线下课堂学习与线上自主学习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它可以对学生的线上测试情况和学习行为等进行分析,弥补了MOOC的不足。因此,基于SPOC的优势,探讨了北京林业大学植物学课程数字化建设的途径:首先应明确植物学课程数字化建设的思路;其次,应从教学内容与手段方面加强课程数字化的建设;最后,应搭建在线教学资源平台。植物学课程的数字化建设给学生提供了不限时间和空间的在线学习机会,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提高了教学效果的同时,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4.
在"双一流"背景下,高等农林院校数理基础学科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及学校长远发展的支撑作用尤为重要。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对学科建设和发展又起着基础性支撑作用。为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以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为突破口,针对基层教学组织建设面临的组织内部管理条块分割导致资源配置及运行的效率低下、基于教研室构建的教学团队功能单一且发展缓慢导致团队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基层教学组织的功能不健全导致对一流学科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等的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加强和完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建议措施:一是优化基层教学组织结构,强化教学平台建设,突出教学中心地位;二是创新教学团队组建模式,促进数理基础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完善基层教学组织内部管理机制,提高组织运行效率。通过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改革实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初步建成了运转高效、结构合理的新的基层教学组织体系,在教学任务的落实、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教学团队的优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基层教学组织在学校"双一流"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学课程是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面向全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微生物,并将其应用在食品、抗生素、酶制剂等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路,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高等林业院校要结合不同专业的需求设置不同类型(包括内容和课时)的课程,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发掘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以期有效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进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化人才。  相似文献   

16.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程是法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教学呈现出种种问题。基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多元学科交叉属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教学进行了以下改革:第一,以“问题”为导向,采用专题教学,打破学科藩篱;第二,强化学生法学思维训练,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进行授课;第三,坚持实践教学理念,采用实地调研与法律咨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第四,因材施教,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类型进行区分式的教学。北京林业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程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法律实践能力,实现了教与学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培养高质量研究生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能。世界一流的大学需要培养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人才,包括世界一流的研究生。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实践,勇于创新,取得了明显实效。在培养目标和标准上,以学科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高标准严要求;在学科和师资水平上,凝炼学科方向,注重学科交叉,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在硬件支撑上,依托校内学习平台,开拓校外科研基地,保障科研需求;在培养方式上,建立导师队伍团队,开展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在制度保障上,以人为本,建立了完备的培养制度。  相似文献   

18.
分子生态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多学科知识交叉的自然科学,对解决宏观森林生态学的微观机制问题,探索林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具有重要作用。以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的分子生态学课程为例,探讨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课程改革的途径。分子生态学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缺乏实验教学环节;二是教学学时偏少。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课程改革应该首先增设实验课程,并安排充足的学时;其次,按照本科人才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合理规划教学内容;第三,加强教材建设,以满足林业院校教学的需要;第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新性,培养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林科高等教育是高等农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服务重大国家战略、草原与林业工作深度融合、推进教育现代化、适应全球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等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和使命。"新林科"建设既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高等教育和林草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新林科"建设的愿景目标包括推进林业草原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整体构建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林业草原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学科和专业体系。劳动教育是林科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要求。文中在分析林草高校劳动教育存在的课程体系单一且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内容浅显且教育形式窄化、课程效果有限且考核机制功利化等问题的基础上,以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为例,提出"新林科"背景下林草高校劳动教育可通过构建"劳动教育+"四维培养体系,即"思政劳育" "专业劳育" "实践教育""课程劳育"的多样化组合方式,不断深化大学生劳动认知,提高大学生劳动素养,切实培养出符合"新林科"要求的高素质复合人才。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劳动教育培养模式创新,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专业情怀日趋坚定,就业竞争力逐渐增强,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20.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高等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继"211工程""985工程"后又一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在此背景下,"种苗学"课程教学若还采取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仅靠死记硬背和模仿,很难达到"双一流"的教学目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种苗学"课程为例,分析了"种苗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针对性较差,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滞后,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从优化、重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采取讨论式、现场式、提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结合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料辅助教学等方面,对"种苗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该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锻炼了学生综合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种苗学"课程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