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比较发酵床牛舍与散放式牛舍对荷斯坦牛日产奶量、乳脂率、蛋白率和体细胞数的影响,该研究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江苏省A牧场散放式牛舍1 111头荷斯坦牛和B牧场发酵床牛舍886头荷斯坦牛的奶牛群体改良(Dairy Herd Improvement, DHI)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床牛舍和散放式牛舍对荷斯坦牛日产奶量、乳脂率、蛋白率和体细胞数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发酵床牛舍荷斯坦牛日均产奶量极显著高于散放式牛舍(P0.01);散放式牛舍荷斯坦牛乳脂率极显著高于发酵床牛舍(P0.01);发酵床牛舍荷斯坦牛第1胎乳蛋白率极显著高于散放式牛舍(P0.05),泌乳后期乳蛋白率极显著高于散放式牛舍(P0.01);发酵床牛舍荷斯坦牛3胎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 SCC)显著低于散放式牛舍(P0.05)。研究表明,使用发酵床牛舍可以提高荷斯坦牛日产奶量和乳蛋白率,降低牛奶中体细胞数和乳脂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肉牛生产中牛舍类型的选择及牛舍环境的控制提供参考,试验以棚式牛舍、半开放式牛舍、有窗牛舍为研究对象,对舍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氮气和风速等进行了测定,并对不同类型牛舍内上述环境指标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半开放式牛舍内相对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极显著高于棚式牛舍和有窗牛舍(P0.01);温湿指数及氨气浓度高低依次为半开放舍有窗舍棚舍,且半开放舍与棚舍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3种牛舍内的温度和风速指标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旨在分析华东地区冬季不同畜种有窗式畜舍内环境卫生状况。采集同一试验农牧场的有窗式猪、鸡、牛、羊舍内光照度、温湿度指数(THI)、噪声、空气中氨浓度、细菌数等环境卫生指标。结果表明,猪舍和羊舍的温湿度指数极显著高于鸡舍和牛舍(P0.01);鸡舍空气中氨浓度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畜舍(P0.01);猪、鸡舍空气中细菌数极显著高于牛、羊舍(P0.01)。不同畜禽舍的光照度和氨气浓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温湿度指数和氨气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和空气中细菌密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因此,同为华东地区冬季有窗式畜舍,猪、鸡舍空气状况更需要关注,适当降低环境湿度可以有效改善畜舍内的环境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4.
旨在了解北京市典型奶牛舍春季温热环境及空气质量状况,为奶牛正常健康生产提供环境依据。试验分别测定了奶牛场泌乳牛舍不同时间段(8:00~9:30、10:00~11:30、14:00~15:30、16:00~17:30、18:00~19:30)不同位置(向阳面、向阴面、饲喂通道)的温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结果表明:在测定的5个时间段内,泌乳牛舍内的温度呈规律性变动,先升高后降低(P0.01);相对湿度先降低后升高(P0.01),而且温热指数(THI)有极显著差异(P0.01),但均小于达到热应激的指标(THI≥72);早上的风速低于其他时间段(P0.05);白天的辐射热高于早上晚上,但差异不显著(P0.05);PM浓度在早晚相对较低(P0.05);氨气浓度在16:00~17:30和18:00~19:30高于其他时间段(P0.01);二氧化碳浓度在18:00~19:30这个时间段明显高于其它时间段(P0.01)。舍外风速极显著(P0.01)大于舍内,舍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极显著(P0.01)高于舍外。牛舍内向阳面、向阴面、饲喂通道三个不同位置的氨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向阴面氨气浓度大于其它两个位置;饲喂通道二氧化碳浓度大于其它两个位置。由此得出,北京市典型泌乳牛舍的春季温度、湿度较适合牛群生产;氨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符合生产标准,对奶牛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比较分析南方地区发酵床奶牛舍四个季节舍内环境卫生指标。主要测定了舍内温度、相对湿度、噪音、细菌密度、氨气浓度和温湿度指数等指标并分析了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温度在四季间差异显著(P<0.05),夏季高达32.43℃,冬季低至1.53℃;春季、夏季和秋季的相对湿度显著高于冬季(P<0.05);温湿度指数(THI)在四季间差异显著(P<0.05);夏季和冬季的噪音显著高于春季和秋季(P<0.05);春季和秋季的细菌密度显著高于夏季和冬季(P<0.05);夏季氨气浓度为3.92 mg/m^3,显著高于其他季节的(P<0.05)。相关分析表明,一年中,牛舍温度与THI呈正高度相关关系(P<0.01),其余指标间相关性不高(|r|<0.70)或不相关(P>0.05)。另外,季节内的环境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秋、冬季的温度和THI间皆呈正相关(P<0.01),冬季的温度与细菌密度呈正相关(P<0.05);春季的THI、噪音和细菌密度三者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秋季的氨气浓度与噪音高度也呈正相关关系(P<0.01)。综上,南方地区发酵床奶牛舍内,四季的环境卫生指标均达到了卫生标准,但夏季THI较高为85.36,奶牛易处于中度热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钟楼式通风系统在冬季南方肉牛舍的应用效果,试验选择江西省高安市肉牛试验站建筑尺寸相近的钟楼式彩钢舍(A舍)以及双坡式卷帘舍(B舍)作为试验牛舍,选取肉牛舍的三个剖面,对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二氧化碳浓度、氨气浓度等环境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测定期间A舍日平均温度为(10.2±2.3)℃,显著低于B舍[(10.5±2.3)℃,P0.05];A、B舍日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90.2±14.2)%、(91.5±13.3)%,差异不显著(P0.05);A舍平均风速为(0.18±0.64)m/s,显著高于B舍[(0.14±0.52)m/s,P0.05];A舍内二氧化碳、氨气浓度均显著低于B舍(P0.05),日均二氧化碳浓度值分别为(1 185.50±76.82)、(1 260.41±64.58)mg/m~3,日均氨气浓度分别为(1.37±1.34)、(2.12±1.48)mg/m~3。说明钟楼式彩钢舍较双坡式卷帘舍通风状况好,空气质量优,温度适宜,有利于肉牛生长。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肉牛舍走向对舍内环境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2种不同走向的牛舍,测定夏季舍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以及二氧化碳、氨气浓度。结果表明:东西走向牛舍内的风速显著高于南北走向牛舍(P<0.05),有效温度及有害气体浓度极显著低于南北走向牛舍(P<0.01),2种牛舍内温度和相对湿度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北京市典型奶牛舍冬季温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状况,本试验分别测定了北京市郊区典型泌乳牛舍内不同时间段(08:0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不同位置(向阳面、背阴面、饲喂通道)的温热环境和空气质量指标。结果表明:泌乳牛舍内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先升高后降低,在08:00-09:00时间段最低;相对湿度先降低后升高;14:00-15:00和16:00-17:00时段风速较高;18:00-19:00时段PM 2.5、PM 10、NH_3和CO_2浓度较高。向阳面的温度极显著高于向阴面(P0.01),相对湿度显著低于其它位置(P0.05),风速、CO_2浓度极显著高于其它位置(P0.01);向阴面的NH_3浓度极显著高于其它位置(P0.01)。泌乳牛舍内外的PM 2.5、PM 10无显著性差异(P0.05);舍内的温度极显著高于舍外(P0.01)、舍内的相对湿度、NH_3、CO_2浓度显著高于舍外(P0.05);舍外的风速显著高于舍内(P0.05)。结论:该类型的牛舍在所测的时段里奶牛未处于冷应激状态;该牛舍内的粉尘、NH_3和CO_2的浓度符合生产标准,但18:00-19:00时间段牛舍内的空气质量比其它时段差。牛舍内温度高于舍外,表明该开放式牛舍在冬季具有一定的防寒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散栏奶牛舍沙土垫料微生物的年动态消长规律,试验对舍饲散栏奶牛舍双月份沙土垫料中的细菌和真菌(酵母和霉菌)数量进行连续1周的检测,并对沙土垫料中微生物数量与牛舍内温湿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沙土垫料细菌数量随沙土铺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第0天时8月份沙土垫料细菌数量最高,其次是6月份,2,4,10,12月份细菌数量差异不大,第7天时达到最高;6月份和8月份在垫料中真菌数量未表现出明显的消长规律,0~6 d均呈上升趋势,第6天达到峰值;垫料中细菌和真菌数量与牛舍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环境相对湿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相对湿度大于60%的2,10,12月份细菌增殖率高于相对湿度低于60%的4,6,8月份,真菌数量均值和增殖率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炎热的8月份和6月份。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北京市典型奶牛舍夏季温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状况,本试验分别测定了北京市郊区一典型泌乳牛舍内不同时间段(08:0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不同位置(向阳面,背阴面,饲喂通道)的温热环境因子和空气环境指标。结果表明:泌乳牛舍内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先升高后降低,相对湿度先降低后升高,不同时段温湿指数(THI)均使奶牛处于热应激的水平(THI≥72);14:00—15:00风速最高,18:00—19:00 PM 2.5、PM 10、NH_3、CO_2浓度最高;向阳面风速、背阴面NH_3浓度、饲喂通道CO_2浓度极显著大于其他位置(P0.01);舍外温度、THI、NH_3浓度极显著大于舍内(P0.01),舍内风速、CO_2浓度极显著大于舍外(P0.01)。由此可得,该牛舍所测时段内奶牛均处于热应激,舍内空气流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奶牛的热应激;舍内粉尘、NH_3和CO_2浓度符合生产标准,且向阳面空气环境指标好于背阴面和饲喂通道;比较牛舍内外温度和THI,此开放式牛舍在夏季起到了一定的隔热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比较长三角地区冬季发酵床与栓系式饲养奶牛泌乳、健康性能和舒适度等差异。于2018年1月21—27日在长三角地区某规模化奶牛场选择发酵床牛舍与栓系式牛舍的健康的4岁、2胎次、泌乳天数150 d左右荷斯坦奶牛各10头,检测泌乳性能、血液生化指标、舒适度。结果表明:发酵床与栓系式饲养奶牛的产奶量、乳品质、血常规指标无显著差异;在血液生化指标上,发酵床饲养奶牛胆碱酯酶和总胆固醇含量极显著低于栓系饲养奶牛;在舒适度指标上,发酵床饲养奶牛卧床躺卧率(75.05%)显著高于栓系式饲养奶牛(64.74%),其牛舍相对湿度(70.63%)也显著高于栓系式牛舍(61.58%),但卧床站立率(7.89%)极显著低于栓系式饲养奶牛(35.26%)。综上,长三角地区冬季发酵床饲养奶牛能在保持泌乳性能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奶牛的躺卧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北京市郊区典型奶牛舍秋季温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状况,本试验分别测定了北京市郊区一典型泌乳牛舍内不同时间段(08:0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不同位置(向阳面,背阴面,饲喂通道)的温热环境和空气环境指标。结果表明,泌乳牛舍内的温度、THI、风速随测量时间的变化先升高后降低,相对湿度先降低后升高;PM2.5、PM10、NH3、CO2浓度,在18:00~19:00时段升至最高,是一天中最低值的2.5倍、2.9倍、1.7倍和1.2倍。饲喂通道CO_2浓度极显著高于其他位置(P0.01);舍内CO_2浓度极显著大于舍外(P0.01),风速极显著小于舍外(P0.01)。该类型的牛舍不同时间段不同位置的温度都在奶牛最适温度之内,牛舍内的空气质量指标测定值均符合畜禽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限值要求,说明北京市郊区典型半开放式牛舍秋季的温热环境和空气质量对奶牛影响很小,适合奶牛的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为缓解南方肉牛夏季生产中的热应激,在牛舍应用冷风机-纤维风管系统,结合两种不同的送风方式(上置置换通风和射流送风)来改善牛舍环境,并比较效果。以栓系饲养西门塔尔杂交牛为试验对象,对牛舍环境、肉牛生理指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测定期间,与舍外相比,上置置换通风舍和射流降温舍温度降幅分别为2.8℃和2.4℃,相对湿度分别升高13.9%和11.9%,两舍之间温湿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射流送风舍0.7m及1.4m风速较上置置换通风舍分别高0.19和0.26m/s(P0.01);射流送风舍试验牛体感温度比上置置换通风舍低0.9℃(P0.01);氨气浓度低1.67mg/m~3(P0.01);试验期间,头部射流舍试验牛的平均呼吸频率比上置置换通风舍低11次/分(P0.01),皮温低0.5℃(P0.01)。研究表明,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冷风机-风管结合射流送风降温可更好地改善牛舍环境,缓解肉牛的热应激。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奶牛舍环境参数的季节性变化及参数间的相关性。选择河北省寒区4种建筑形式的奶牛舍,对温湿度、粉尘浓度和气载细菌总数分别采用连续记录法、定点定时测定法以及培养计数法进行4个季节的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4个季节牛舍温度均表现出中午高、早晚低的规律性变化,而相对湿度则表现为相反的规律,夏季所有牛舍温湿指数均超过72,寒区奶牛舍的夏季防暑需重视。牛舍内粉尘PM10和PM2.5浓度分别达28.5~211.5和1.9~44.2μg·m-3,在任何季节4种牛舍的粉尘(PM10和PM2.5)浓度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PM10季节性明显,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且PM10与温度间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r=0.60),与相对湿度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4种牛舍的气载需氧菌总数达1 804~4 944CFU·m-3,在任何季节各舍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且与温度、相对湿度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温度r=0.49,相对湿度r=0.56)。从需氧菌与粉尘的相关性可知,需氧菌总数与PM10浓度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r=0.80)。可见,改善牛舍环境需综合考虑温湿度、粉尘和气载细菌等环境参数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小金县封闭式牦牛育肥舍内外冬季环境指标,采用常规检测方法,对拴系牦牛舍内外环境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早上8:00和19:00舍内外的温度差异显著(P<0.05),中午13:00的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舍内外的湿度差异不显著(P>0.05);舍外风速差异极显著(P<0.01);舍内外CO_2和NH3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舍内温度为4.38±0.76℃~13.65±1.36℃、湿度为47.23±6.43%~59.38±6.31%、风速为0.04±0.02m/s~0.07±0.05m/s、CO2浓度为825±70mg/m~3~982±65 mg/m~3、NH3浓度为0.46±0.11 mg/m3~0.81±0.09 mg/m~3。因此,这些牦牛短期育肥圈舍内外环境指标对牦牛育肥生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高寒地区奶牛舍和犊牛舍冬季有害气体的含量变化,选取河北省坝上高原具有代表性的3种奶牛舍和4种犊牛舍,检测冬季不同时间段牛舍内外空气中氨气(NH3)和二氧化碳(CO2)的含量。结果显示,不设舍外运动场的奶牛舍中CO2含量极显著高于带舍外运动场的奶牛舍(P < 0.01),且晚上CO2含量高于早上和中午,最高达4 481.7 mg/m3(奶牛舍1)。所有犊牛舍CO2含量均表现为早晚高、中午低的规律性,所有奶牛舍和犊牛舍内CO2含量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净道或运动场(P < 0.01;P < 0.05)。3种奶牛舍19:00后NH3含量出现急剧升高的趋势。奶牛舍3只检测到低浓度的NH3,波动范围为0~0.36 mg/m3,犊牛舍的NH3含量介于0.71~5.28 mg/m3。综上所述,奶牛舍和犊牛舍有害气体含量与牛舍建筑类型和结构相关,密闭性好的牛舍CO2和NH3含量均较高,甚至出现CO2含量严重超标的现象。为降低舍内的有害气体含量,寒冷地区应在考虑牛舍保温设计的同时,兼顾通风换气的设计,以改善牛舍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7.
发酵床奶牛舍垫料理化性状和霉菌毒素的季节与方位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旨在研究发酵床饲养模式奶牛垫床垫料的理化和霉菌毒素指标的季节变化与方位差异.试验采集某发酵床奶牛舍不同季节和不同方位的垫床垫料,并进行理化指标和霉菌毒素的测定.结果表明:秋(554.14 g)冬(516.26 g)季节垫料的容重显著高于春夏季节(P<0.05);春(36.67 cm)夏(37.50 cm)垫床的深度...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与兽医》2016,(10):51-54
旨在比较夏季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内外气载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变化。选择3种建筑类型的奶牛舍,采用定点采样和平板计数法对舍内、运动场、净道以及场外上风向和下风向处的气载微生物进行同期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建筑类型和不同时间段牛舍内微生物数量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气载细菌和真菌总数范围分别为1.7×103~6.9×103和175~483 cfu/m3,通风好的牛舍细菌和真菌总数均较低,且一天中中午的细菌和真菌总数最高。此外,舍内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净道和运动场(P0.05),但舍内真菌总数与净道之间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仅显著高于运动场;多数牛场外下风向5~50 m处的细菌和真菌总数显著高于上风向处(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奶牛舍环境改善和疾病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奶牛舍空气环境因素进行为期1年的检测,结合相应时期舍内奶牛乳腺炎发病状况,确定了奶牛舍空气环境因素与乳腺炎发病率的相关回归关系。结果表明:奶牛乳腺炎发病率与温度、湿度、氨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和粉尘数量等各空气环境因素的表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13,-0.397,0.311,-0.297和0.702,其中与温度有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粉尘数量有显著的正相关(0.010.05),温度和粉尘数量是影响奶牛乳腺炎发病率的重要因素。由奶牛舍空气环境因素与奶牛乳腺炎发病率建立的回归方程可为工作中预测、预防乳腺炎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功能性寡糖配合复合益生菌在娟姗奶牛上的应用效果,试验将处于泌乳初期产奶量相近的健康娟姗奶牛32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饲喂正常的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添加了功能性寡糖(甘露寡糖和果寡糖)配合复合益生菌的日粮,进行为期60 d的饲喂试验,测定了奶牛的产奶量、奶品质和血清免疫指标,并分析了各养分消化率和牛舍中氨气的浓度。结果表明:饲喂功能性寡糖配合复合益生菌60 d后奶牛的平均日产奶量及乳脂率显著提高(P0.05),但乳蛋白含量和非脂乳固体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饲喂功能性寡糖配合复合益生菌可显著提高娟姗奶牛血清中总免疫球蛋白(TIg)、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此外,添加功能性寡糖配合复合益生菌后可提高粗蛋白及粗脂肪的消化率(P0.05),且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降低了牛舍中氨气的浓度。说明饲喂功能性寡糖配合复合益生菌可提高娟姗奶牛的产奶性能和免疫功能,并可改善牛舍的养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