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山东省某地区鸡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鸡群暴发马立克氏病(MD),为分离得到致病毒株,检测其致病性,采用琼脂扩散试验、细胞培养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等方法从发病鸡的血液及羽髓中分离到一株适应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生长的马立克氏病病毒。采用PCR方法扩增分离毒株的meq、pp38、132bp重复序列等病毒致病相关基因,所得序列用DNAStar软件与GenBank上登录的参考毒株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SDAU-1的pp38基因与标准强毒序列同源性为100%,132bp重复序列的拷贝数及meq基因的变异均符合MDV强毒株的序列特征。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国内鸡群马立克病毒(MDV)流行毒株的分子特征,采用细胞培养法对马立克病疑似病鸡抗凝血进行MDV分离,间接荧光法鉴定MDV血清型,PCR扩增分离病毒的meq和pp38两个主要致病基因,所得序列与MDV参考毒株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共分离鉴定出2株MDV I型毒株,分别命名为JS0316和JS0424。meq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结果显示,2个MDV分离株缺乏弱毒疫苗株的特征(A71S、P194-),具有MDV强毒分离株的分子特征(D80Y、V115A、T139A、P176R和P217A)。同时,JS0316 Meq蛋白出现Q93R和V123A突变,pp38蛋白出现L98I和F240S突变,而JS0424 Meq蛋白出现P217T突变,pp38蛋白出现W67G和V210A突变。因此,2株MDV均具有国内流行强毒株的分子特征,同时存在新的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研究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与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的流行趋势和致病机理,试验对三黄鸡疑似肿瘤样品中ALV-J的gp85基因和MDV的meq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GX15PP03-ALV的gp85基因与ALV-J英国原型株HPRS-103的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7.9%和96.8%,与其他8株国内外参考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7.9%~99.7%和83.7%~99.0%;GX15PP03-MDV的meq基因与8个MDV强毒参考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9.0%~99.8%和97.4%~99.4%,而且具有强毒株的序列特征。说明ALV-J和MDV混合感染是导致该鸡群临床爆发肿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国内鸡群马立克病(MD)毒株目前的流行情况,在我国3个已免疫MD疫苗的白羽肉种鸡场暴发MD的鸡群中,通过临床剖检,组织病理学变化,病毒分离,IFA检测从发病鸡的淋巴细胞中分离到3株马立克氏病毒(MDV),并分别命名为SDAU1501、SDAU1502和SDAU1503。采用PCR方法扩增3株MDV的vIL8、pp38、meq致病基因,所得氨基酸序列与已发表的参考毒株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SDAU1501和SDAU1502的致病基因与强毒株的同源性达到97%以上,具有强毒特征;而SDAU1503的meq基因在第194位具有与CVI988同样的缺失(P),但其没有CVI988中177个核苷酸的插入突变,其具有与弱毒疫苗株的特征。MDV新的变异在不断发生,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变异株,因此,对MD的流行情况与基因监测应当继续下去;同时,在MDV疫苗的研制更新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河南鸡群马立克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流行毒株,了解当前MDV分子进化特征并为鸡马立克病(MD)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根据MDV基因组设计了meq、gE、gI、gB、pp38以及132-bp重复序列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扩增和DNA测序分析对河南焦作土鸡群8份MD疑似病例进行了确诊,并通过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盲传培养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分离鉴定了3个流行毒株,分别命名为HNJZ101、HNJZ102和HNJZ103。结果显示,3个MDV分离株均为血清1型(MDV-1)毒株,未发生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共感染,并且132-bp重复序列基因均为双拷贝。meq、gE和gI基因核苷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临床病例样本及3个MDV新分离株的meq基因与国内外温和毒或疫苗毒株的meq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仅为64.7%~78.8%,但与MDV强毒株的同源性高达98.9%~100.0%;gE和gI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较高,分别为99.1%~99.9%和99.3%~100.0%。系统发生树分析结果表明,HNJZ101、HNJZ102和HNJZ103与绝大多数此前分离的河南毒株及国内MDV强毒株同处于一个大的进化分支。研究结果表明,3个分离株HNJZ101、HNJZ102和HNJZ103很可能是当前河南土鸡群中流行的致病性MDV-1毒株,其确切的致病型及导致免疫失败的原因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马立克氏病病毒不同致病型meq基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了研究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的meq基因与不同毒株致病性的关系,应用PCR技术扩增了不同致病型MDV毒株的meq基因,测定和比较了它们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这些毒株包括:国际通用Ⅰ型疫苗毒CV1988/Rispens株和中国特有的疫苗毒814株、强毒GA株(vMDV)、特超强毒648A株(vv MDV)以及6个广西分离到的野毒株。结果发现,MDV不同致病型的meq基因序列相对比较保守,它们相互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在95.6%-99.7%。但是,与所有测试的致病性MDV毒株相比,二个Ⅰ型疫苗毒CV1988/Rispens株和814株均在阅读框的核苷酸序列中缺失第575-577位3个碱基(CAC),导致一个氨基酸(脯氨酸)的缺失。该缺失性突变恰恰位于meq基因的多脯氨酸功能的一个重复序列(EELCAQLCSTPPPPI)之中。该缺失性突变与一个疫苗毒株失去致肿瘤性是否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利用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疫苗毒CVI988株pp38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域连续5个碱基的缺失(5′-AGCCG-3′),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能区分MDVCVI988株和MDV其他毒株的PCR诊断方法。该方法对8株MDV毒株(弱毒疫苗株CVI988和814,强毒参考株GA,超强毒参考株RB1B、Md5和Md11,特超强毒参考株648A及1个中国野毒株J-E)的PCR鉴定结果均与预期吻合。以16只疑为MDV感染鸡的脏器组织核酸提取物为模板,用所建立的PCR方法,能从其中7只鸡样品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其检测结果与细胞分离培养和单克隆抗体的检测结果一致。试验证实,本研究所建立的PCR诊断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一株鸡马立克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主要致病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某地区鸡马立克氏病(MD)疫苗免疫鸡群暴发MD,从发病鸡羽髓中分离到一株适应鸡胚成纤维细胞生长的马立克氏病毒(MDV)。该毒株感染无特定病原体(SPF)鸡可引起典型的MD临床症状:对非免疫鸡和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免疫鸡的致病率分别为76%和72%,二者无显著差异,表明HVT疫苗对该毒株不能提供有效保护。通过对该毒株病毒基因组中132bp重复序列、meq基因的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该毒株的132bp重复序列的拷贝数、meq基因的变异符合高毒力MDV毒株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正所有的马立克氏病毒分离株可根据生物特性分为三个不同的血清型:1)血清1型:包括所有的致病性或致瘤性MDV及相应的致弱株。根据血清I型MDV诱发免疫鸡群MD病变的能力可将血清1型之MDV进一步分为:温和马立克氏病病毒(m MDV),强毒马立克氏病病毒(VMDV),超强马立克氏病病毒(VVMDV),超超强马立克氏病病毒  相似文献   

10.
参考GeneBank发表的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国际标准强毒株GA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分别以RBIB,814,GD2(广东分离株),J-1-E(北京分离株),Md11,Md5,CV1988等不同毒株的MDV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了预期大小的PCR产物。该产物经pGEM-T-easy克隆后测序,将所得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毒株间pp38基因的启动子和增强子序列间有缺失突变,序列的同源性大于95.9%,其中大多数的突变发生在MDV复制的原点附近。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黄羽肉鸡鸡群临床异常的发病原因,通过病理剖检、组织病理学观察、PCR检测、细胞培养、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mmunofluorescent assay,IFA)、序列测定进行病原分离鉴定。结果显示:病鸡心脏、肝脏等器官均有肿瘤样病变;常见肿瘤病病毒PCR检测呈现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阳性,细胞培养病毒分离及IFA鉴定结果表明成功分离一株MDV野毒株(命名为GX18NNM4);分离株meq基因的序列分析表明,GX18NNM4与vvMDV参考株GX0101的同源性最高,其核苷酸及氨基酸相似性分别高达99.8%和99.4%,且其突变位点符合国内强毒株的特征。通过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GX18NNM4的两个脯氨酸重复序列PPPP发生了突变,即PPPP→PNPP,且GX18NNM4与vvMDV/vv+MDV参考株RB1B、Md5、GX0101及648A的脯氨酸发生中断的数量同在0~3的范围内。结果表明该鸡群为MDV感染。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广西流行株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从广西发病鸡中分离鉴定了3株MDV。参照GenBank中MDV的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引物,利用PCR技术对分离毒株的Meq基因进行了克隆、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发表的国内外参考毒株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 Meq基因序列全长为1020 bp,编码一条由339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离株与国内外MDV参考毒株相比,不同MDV株的Meq基因序列相对较保守,它们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83.8%~99.9%,氨基酸同源性为88.4%~99.6%。3株MDV分离株Meq基因在相关报道中提到的与毒力相关的脯氨酸重复区存在点突变。3株分离株与国内参考株YL、GXY2关系较近,与参考株RB1B、GA、Md5、648A及疫苗株亲缘关系较远。该研究为中国MDV的流行、遗传变异及防控研究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13.
ALV与MDV混合感染造成鸡群临床肿瘤暴发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11月,广西某公司两个商品鸡群出现鸡只食欲不振、排绿色粪便症状。病鸡解剖发现内脏有肿瘤发生,采集肿瘤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病毒分离以及PCR鉴定,结果显示两批鸡均为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与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的混合感染。从每群发病鸡分别获得的2株ALV-J和2株MDV的基因序列测定与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4株ALV-Jgp85基因相似性为100%,均与广西分离株GX15MM6-2的亲缘关系最近,而与NX0101的距离相对较远。4株MDV之间meq基因相似性为99.0%~99.9%,其中1株与MDV标准强毒GA在同一个分支,另外3株与广西分离的MDV超强毒GXY2、GX0101距离最近且在同一个分支,都具有MDV-1型强毒株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广西某养殖场130日龄父母代种鸡发生临床肿瘤样病变和死亡,对病鸡采用病理解剖、组织病理学观察、PCR检测、病毒分离以及分离株重要基因的序列测定和病原鉴定。结果显示:病鸡的心脏、肝脏、脾脏等部位表现有肿瘤样病变; PCR检测及病毒分离培养有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和马立克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的感染; ALV-J分离株env基因的序列与10株ALV-J参考株的核苷酸相似性为87. 2%~97. 7%,与ALV A-E亚型参考株的相似性为53. 5%~54. 7%;与ALV-J英国原型株HPRS-103的env基因糖基化位点进行分析比较,部分糖基化位点发生了改变; MDV分离株meq基因序列与8株MDV参考株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8. 7%~99. 4%,分离株在第71~80位氨基酸发生突变,符合国内强毒分离株的特征。结果说明:该鸡群为ALV-J和MDV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5.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是一种能够引起鸡肿瘤的疱疹病毒,具有严格的细胞结合特性,对其基因组编辑较为困难。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中国MDV分离株基因组中的meq基因进行缺失。依据中国MDV分离株BS/15株的meq基因序列,设计了8条靶向meq基因的小向导RNA(sgRNA),分别克隆到pX330质粒中,构建表达靶向meq基因sgRNA的质粒pMeqsgRNA。通过pMeq-sgRNA转染、测序分析方法初步评价sgRNA切割效果,选择了两条适合的sgRNA。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同时转染上述筛选的2个pMeq-sgRNA质粒,接种MDV分离株BS/15株,通过PCR检测筛选meq基因缺失克隆株,成功克隆到一株meq基因缺失株。序列分析证明获得的MDV重组毒株确定meq基因序列已被敲除。体外试验证明该MDV重组毒株与亲本毒株在CEF上具有相似的复制能力。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快捷的编辑MDV基因的方法,为MDV功能基因、分子进化和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应用鸭胚成纤维细胞(DEF)从曾免疫过CVI988/Rispens株疫苗的患马立克氏病(MD)肿瘤的三黄鸡中分离到一株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命名为GXY2株。用禽肿瘤病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别诊断技术对患鸡的肿瘤组织病料及克隆纯化毒株的DEF培养物进行检测,结果均扩增到MDV-1强毒株的132-bpr特异性带和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长末端重复序列(LTR)。用基于抗MDV-1的gB蛋白单克隆抗体BA4、MEQ蛋白单克隆抗体3G12E6和抗REV的单克隆抗体11B118分别对毒株的培养物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结果样品只与抗MDV-1的单克隆抗体呈现阳性反应,而与抗REV的单克隆抗体呈现阴性反应。应用PCR技术扩增并测定了毒株的致瘤相关基因meq的核苷酸序列,并与其他MDV-1参考毒株的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其序列与我们之前分离鉴定的MDV-1野强毒株G2和YL040920高度同源。研究的结果表明,分离株GXY2为整合有REVLTR片段的重组MDV强毒株。  相似文献   

17.
根据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国际参考强毒CA株pp24基因序列,设计和合成了一对引物,其两端分别含SalI和EcoRI的酶切位点,以CV1988株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扩增其pp24基因。PCR产物经纯化后,按正确的阅读框架定向克隆到表达性载体pGEX-6P-1中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的下游,并用序列测定验证。将重组质粒转化的大肠杆菌BL21,在1.0mMIPTG和37℃条件下诱导,GST-pp24基因获得了表达。诱导菌体的裂解物经12%的SDS聚丙烯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mblot试验验证。得到大小为43kD的融合蛋白,与预期大小一致。将该融合蛋白的凝胶带切下研碎后免疫小鼠三次后,其血清与MDV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中呈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
meq是鸡马立克病病毒(MDV)最重要的致瘤基因,在马立克病(MD)肿瘤发生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它在疫苗株和强毒株之间具有明显的序列差异性。本文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以MDV疫苗株CVI988/Rispens meq基因为靶点,设计合成gRNA,克隆构建pX459-gRNA质粒,转染CEF并感染CVI988/Rispens,然后对meq基因编辑的病毒噬斑进行克隆纯化,经过PCR扩增、测序分析及IFA鉴定,成功构建1株meq基因编辑的缺失毒株CVI988Δmeq-C7,为后续筛选和鉴定抗MD疫苗株MEQ单抗及鉴别诊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兽医学报》2017,(5):804-810
分析缺失meq基因的重组马立克病病毒SC9-1原代、10代及40代主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提取缺失meq基因的重组马立克病病毒SC9-1原代、10代及40代DNA,设计引物PCR扩增其与致瘤相关pp38基因、缺失meq基因后残余的FRT位点序列及囊膜蛋白基因gB、gC、gD、gE、gH、gI、gK,连接pMD18-T载体,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挑取阳性克隆进行测序,DNAStar软件对3代次各基因片段进行同源性比对。不同代次SC9-1病毒株的致瘤相关pp38基因、残留FRT位点序列及囊膜蛋白基因gB、gC、gD、gE、gH、gI、gK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为100%,核苷酸序列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序列完全一致,无位点上的变化。缺失meq基因的重组马立克病病毒SC9-1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的传代过程中其致瘤相关pp38基因、残留FRT位点序列及囊膜蛋白基因gB、gC、gD、gE、gH、gI、gK没有发生变异,侧面反映了SC9-1在CEF细胞传代过程中具有很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企业     
正大华农取得一项疫苗发明专利证书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8月21日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一项发明专利证书,发明名称为"一株马立克氏病病毒疫苗株及其分离鉴定和应用"。大华农称,该发明在健康鸡场中分离到一株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命名为CVTR株。MDV CVTR株不会诱发鸡的肿瘤,对鸡群也没有免疫抑制作用。CVTR株病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或鸡体内比目前广泛使用的CVI988/Rispens疫苗株增殖更迅速。将CVTR株用作马立克氏病活疫苗的生产毒株所制备的疫苗,预防超强毒MDV诱发的鸡马立克氏病,其保护力优于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