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出最佳公母比例和改善本交笼养殖工艺,试验研究了不同公母比例对本交笼养种鸡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羽毛覆盖和抗体水平的影响。1 500只27周龄体重相近的海兰褐父母代种鸡饲喂于全封闭式鸡舍四层层叠式本交笼,试验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3笼。试验1组每笼饲喂11只公鸡和89只母鸡(用11♂+89♀表示),试验2组10♂+90♀,试验3组9♂+91♀,试验4组8♂+92♀,试验5组7♂+93♀。试验期间测定各组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羽毛覆盖和抗体水平。结果显示:不同公母比例对种鸡产蛋率有显著影响(P0.05),特别是试验2组产蛋率最高,对其他指标包括种鸡死淘率、破蛋率、孵化性能、蛋品质(除蛋黄颜色外)、血液生化指标、羽毛覆盖和抗体水平均没有影响。研究表明产蛋高峰期海兰褐父母代种鸡的公母比例1∶9较佳。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20,(2):23-26
为了研究本交笼对肉种鸡生产性能、种蛋品质及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组选择108只29周龄的健康罗斯308肉种鸡,公母比例1∶8,随机分为6笼,每组16只母鸡、2只公鸡,以同舍内"两高一低"平养模式大群为对照组,比较种鸡产蛋性能、种蛋品质、孵化性能及行为差异。结果显示:本交笼养模式下种鸡产蛋率、破蛋率有升高趋势,料蛋比呈下降趋势;与平养模式相比,本交笼养模式下肉种鸡种蛋的平均蛋重极显著提高(P<0.01),蛋形指数显著增加(P<0.05),蛋壳厚度显著增加(P<0.05),蛋壳亮度L值极显著降低(P<0.01);2种饲养模式下,肉种鸡种蛋的受精率、种蛋的孵化率及后代健雏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本交笼饲养肉种鸡后代雏鸡初生重显著增大(P<0.01);动物行为观察发现,种鸡在本交笼内自由舒适,分布均匀,饮水采食频率增加,不存在扎堆现象,几乎没有打斗行为,说明本交笼内动物福利水平更高。提示:肉种鸡本交笼养模式可以应用于肉种鸡生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本交笼养模式下产蛋后期蛋种鸡羽毛损伤度与鸡体血液生化指标、生产性能的相关性,试验选取54周龄本交笼养海兰褐蛋种鸡231只,其中210只母鸡,21只公鸡,依据羽毛损伤程度分为3组,羽毛评分1为羽毛完整组(试验Ⅰ组),羽毛评分0.5为轻微损伤组(试验Ⅱ组),羽毛评分0为损伤严重组(试验Ⅲ组),每组设7个重复,每个重复11只。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羽毛损伤度与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啄羽、走动、饮水行为,试验Ⅲ组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血清色氨酸(Trp)、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犬尿氨酸-3-单氧化酶(KMO)、5-羟色胺(5-HT)水平,试验Ⅲ组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而皮质酮(CORT)水平,试验Ⅲ组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平均日采食量和产蛋率,试验Ⅲ组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研究表明:本交笼养条件下,产蛋后期蛋种鸡羽毛损伤度与血清Trp、KMO、IDO、5-HT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采食量及CORT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本交笼养模式中与公鸡遗传贡献率相关指标的特性及公母配比,本实验选取2种本交笼模式,一种为大型本交笼(Ⅰ型),单笼饲养100只种鸡,公母配比为1:9;一种为小型本交笼(Ⅱ型),单笼饲养50只种鸡,公母配比为1:9。其中Ⅰ型本交笼选取2笼作为重复,Ⅱ型本交笼选取4笼作为重复。通过基于28个微卫星遗传标记的亲缘鉴定技术度量本交笼中种公鸡遗传贡献率并对公母配比进行研究,同时检测公鸡血清激素水平及精液品质。结果表明:在2种本交笼中,各组内公鸡间遗传贡献率差异显著;在Ⅱ型本交笼中,剔除1只低遗传贡献率的公鸡,公母配比由1:9提高到1:11,种蛋受精率差异不显著;公鸡遗传贡献率与公鸡精液品质、血清中促卵泡素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8与-0.8。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7,(11):16-19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配种模式对慢羽系淮南麻黄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福利水平的影响。360只196日龄慢羽系淮南麻黄鸡母鸡和40只公鸡等分为本交笼组和人工授精组,测定两组的产蛋性能、死亡率、蛋品质和福利水平。结果显示:与人工授精组相比,本交笼组试验鸡的开产日龄较早,产蛋率、受精率和母鸡死亡率较低,蛋黄颜色显著较深,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福利水平测定结果表明:本交笼组淮南麻黄鸡各个部位脱羽评分与人工授精组差异不显著,但全身脱羽评分显著低于人工授精组。此外,本交笼组鸡群的惊恐程度显著高于人工授精组。结果提示:配种模式是影响淮南麻黄鸡部分产蛋性能、蛋品质以及福利水平的重要因素,建议应用人工授精模式。  相似文献   

6.
我国肉用种鸡人工授精比蛋鸡晚,受精率比较低,一般80—90%。通过大群笼养肉用种鸡在饲养管理、营养需要和人工授精技术的不断研究改进,取得了较高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据本所宋庄种鸡场3800套艾维菌父母代统计,1988年12月~1989年5月入孵167404枚种蛋,平均受精率97.10%,受精蛋孵化率88.71%,单批最高受精率98.2%,受精蛋孵化率94.9%。一、饲养方法种公鸡和母鸡均采用开放式鸡舍二阶梯笼养,公鸡单鸡单笼,长31.5×宽39.5×高50cm,笼底用宽2.5~3 cm竹板组成,间隙2—2.5cm,顶门长31.5×宽19.5cm。母鸡采用二阶梯中型蛋鸡笼,每笼养肉鸡2只,长46×宽36×前高53cm,母鸡限饲,日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种公鸡饲喂母鸡料对受精率等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25周龄健康的S08公鸡60只,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饲喂母鸡料和公鸡料,28周龄随机选取同舍母鸡2列,每列400只,分别与试验组、对照组公鸡进行人工授精,分别测定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雏率。结果表明:试验组在产蛋前期的受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在产蛋中期与后期试验组与对照组结果相近;孵化率的趋势与受精率一致;健雏率整个阶段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说明种公鸡饲喂母鸡料对产蛋前期受精率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实际生产影响并不大,考虑实际因素种公鸡可以饲喂母鸡料。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通过在种鸡的基础饲粮中加入肌苷酸(IMP)来研究其对种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种蛋孵化性能的影响。选择遗传背景相同、体重相近,产蛋率达到5%的20周龄健康AA种鸡864羽,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0.5%肌苷酸),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2羽,试验期30 d。测定试验期间所有种蛋的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合格蛋率;每组随机选取部分种蛋进行蛋品质测定;于孵化开始第17天,通过照蛋处理统计种蛋受精率,第21天出雏时,计算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和健雏率。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种鸡的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合格蛋率均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蛋形指数显著升高(P<0.05),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和蛋黄颜色显著降低(P<0.05);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显著升高(P<0.05),健雏率和雏鸡体重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0.5%外源肌苷酸对种鸡的产蛋性能和种蛋孵化性能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通过对美国七彩山鸡种鸡产蛋规律进行观察,研究并探索美国七彩山鸡的蛋形指数、蛋重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公母性别比例为1∶6时,种蛋蛋形指数在1.20~1.30,受精率与孵化率最高;蛋重为31.91~32.05g时,受精率及孵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生物素(VH)在生物体内参与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促进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促进鸡胚发育。蛋种鸡缺乏生物素时,种蛋的孵化率降低,胚胎发育过程中可发生骨畸形。为了提高种蛋的受精率和出雏率,进行了在饲料中添加生物素饲喂蛋种鸡的试验。试验选用我局良繁场同批次、产蛋率一致的京白“939”父母代种鸡1204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2只。根据京白“939”蛋种鸡的营养需要配制基础日粮,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按每天每只鸡添加2%的华罗生物素0.7mg。两组都采用三阶梯笼养,每笼4只,人工授精,日喂4次,自…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通过在种鸡的基础饲粮中加入肌苷酸(IMP)来研究其对种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种蛋孵化性能的影响。选择遗传背景相同、体重相近,产蛋率达到5%的20周龄健康AA种鸡864羽,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0.5%肌苷酸),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2羽,试验期30 d。测定试验期间所有种蛋的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合格蛋率;每组随机选取部分种蛋进行蛋品质测定;于孵化开始第17天,通过照蛋处理统计种蛋受精率,第21天出雏时,计算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和健雏率。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种鸡的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合格蛋率均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蛋形指数显著升高(P<0.05),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和蛋黄颜色显著降低(P<0.05);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显著升高(P<0.05),健雏率和雏鸡体重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0.5%外源肌苷酸对种鸡的产蛋性能和种蛋孵化性能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β-1,3/1,6葡聚糖对海东鸡种鸡生产性能、肠道形态学和组织学的影响,本试验选取220只海东鸡种鸡(公母比例1∶10)随机分为5组,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中分别添加0.5%、1.0%、2.0%β-1,3/1,6葡聚糖,试验4组添加0.02%泰乐菌素作阳性对照,试验5组不添加β-1,3/1,6葡聚糖和泰乐菌素作为阴性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β-1,3/1,6葡聚糖后成年鸡的生产性能有明显的提高,其中1%β-1,3/1,6葡聚糖组蛋鸡的产蛋数、产蛋重、种蛋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明显提高,耗料量和料蛋比显著降低;添加1%和2%β-1,3/1,6葡聚糖组肠壁厚度、肌层厚度、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减少养鸡生产成本和保证较高的种蛋受精率 ,确定合适的公母比例极为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对罗曼蛋鸡C系公鸡和D系母鸡的人工授精配比试验 ,来确定罗曼种鸡比较合理的公母比例 ,为蛋鸡饲养者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取自华申曾祖代蛋鸡场的某一批曾祖代种鸡中C系公鸡和D系母鸡。1.2 方法1.2 .1 饲养方式 :种公鸡及种母鸡均采用全密闭式三层半阶梯式单鸡单笼同舍饲养 ,种公鸡的饲料采用母鸡的饲料进行饲喂 ,并定期添加多维及微量元素 ,光照同产蛋鸡的光照。1.2 .2 试验日期 :试验从 1999年 8月~ 2 0 0 0年 3月 ,即鸡群2 …  相似文献   

14.
选择190日龄健康开产贵州黄母鸡96只,公鸡12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母鸡48只,公鸡6只),组1为对照组,饲以基础日粮;组2为试验组,饲以含有机硒基础日粮(含硒量为0.5mg/kg)。试验结果表明:含硒日粮对种鸡的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早期死胚率和健雏率均有所改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后期死胚率组2极显著低于组1(P<0.05);试验组蛋重和哈氏单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5.
肉种鸡育雏育成期和开产期间的管理工作没有做好,会导致开产后产蛋上升期间种蛋受精率不高。这时,很多人会认为是种公鸡的管理工作没有做好。但事实上,种蛋受精率高低受很多因素影响,与肉种鸡育雏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公鸡饲喂要求、光照计划、公母比例、公鸡体重与体况、疾病控制和用药管理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对京海黄鸡配套系繁殖性能进行选择育种,对京海黄鸡杂交配套系(B♂×(F♂×J♀)简称:FBJ)繁殖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数据来自连续四个世代配套系孵化成绩数据记录,对产蛋周、种蛋合格率、毛蛋率、种蛋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等孵化性能进行了相关分析,同时对后4个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建立了种蛋受精率对孵化率、健雏率等的回归方程6个,结果表明:杂交配套系FBJ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与受精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0.918,且相关极显著;入孵蛋孵化率与受精蛋孵化率之间相关系数为0.938,相关极显著;产蛋周与种蛋合格率、受精蛋孵化率之间为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9、-0.398,且相关显著,研究结果为京海黄鸡繁殖性能测定和育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验证新培育的慢速型优质麻羽种鸡的生产性能,选取1日龄新培育的麻羽种鸡MR和现有麻羽种鸡WM各3 000只,各自随机分为2个重复,每个重复1 500只。从1周龄到56周龄,饲喂相同饲粮,统计各自育雏期、育成期和产蛋期的死淘率、均匀度、56周龄平均产蛋数、受精率、孵化率、出苗率、健雏率等数据。结果表明,在鸡的死淘率方面,MR的56周死淘率较WM低5.3个百分点,育雏期和育成期的均匀度分别高3.3个百分点和5.6个百分点;在产蛋性能方面,MR的56周龄产蛋数比WM高12.9个/只(p0.05),高峰期产蛋率高3.3个百分点(p0.05);不合格蛋数低8.9个/只(p0.05),料重比低0.17(p0.05);在孵化性能方面,MR的入孵蛋孵化率比WM高1.6个百分点(p0.05),受精率高1.3个百分点(p0.05),受精蛋孵化率高1.5个百分点(p0.05),健雏率高1.7个百分点(p0.05)。结果表明,新培育的种鸡较原种鸡的各项生产性能均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将3150只矮小型肉用种母鸡和630只公鸡随机分为7个组,20周以后,从各组挑出192只母鸡和16只公鸡放入笼养,挑出180只母鸡和16只公鸡放在地面平养。在地面平养组,使用不同高度的饲糟,以便公、母鸡能分别采食。对笼养组每周进行输精。饲养效果:笼养母鸡平均产157枚蛋,平养母鸡产153枚蛋;笼养鸡蛋重为62.8克,平养鸡为61.8克,笼养鸡死亡率6.8%,平养鸡为4.2%;笼养鸡种蛋受精率86%,平养鸡为93.3%;64周龄之后笼养母鸡体重比地面乎养鸡重2.9%,而二种不同饲养方式的公鸡体重相同;地面平养的公鸡由于活动量较大因而能暈消耗较笼养公鸡高。  相似文献   

19.
最近在路易斯安那州大学一项肉用种鸡试验表明,饲喂合成的铝硅酸钠水合物能降低饲料消耗,而不影响体重、蛋重或蛋的孵化率。试验采用1320只AA肉用种鸡,其中1220只为母鸡,120只为公鸡。24周龄时将鸡分成30组,每组4只公鸡和40只母鸡。每  相似文献   

20.
种蛋受精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种鸡场的信誉和经济利益,而影响种蛋受精率的因素很多,笔者根据实践体会,现将影响种蛋受精率的因素及对策介绍如下,供参考。1种鸡方面的因素1.1遗传因素不同品种类型的种鸡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某些品种鸡所产的蛋,其蛋壳质量较差,或蛋内异物率较高,其种蛋受精率较低;在饲养后期,肉用种公鸡的精液质量比蛋用种公鸡的精液质量差,重型种公鸡比轻型种公鸡差。1.2公母比例自然交配情况下,公母比例一般蛋用型1∶10~12,肉用型1∶8~10。人工授精,公母比例一般以1∶25~30为宜。比例过小,影响受精率和交配率;过大,造成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