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根据辽河流域(辽河)三级水生态功能分区结果 ,清河流域可划分为6个水生态功能区。对6个水生态功能区的产业结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构建清河流域产业准入制度模型,找出产业结构和布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清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区产业结构重新布局并进行优化调整,实现经济、环境、资源的空间均衡,对清河流域产业结构优化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按照我国的气候和地貌等自然条件,将全国陆地生态系统划分为3个生态大区,即西北内陆河流域属于西部干旱生态大区。根据《全国生态功能区划》,西北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空间特征属于荒漠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降水少、蒸发强烈、极端干旱地区,生态功能极为重要。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看,西北内陆河流域移民迁入区很大一部分属于限制开发区,也有一部分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主体功能是提供全国或区域性的生态功能区。  相似文献   

3.
生态功能分区是区域自然资源科学管理及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基础。基于生态功能分区原则,考虑流域——子流域完整性进行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分区。在综合分析巢湖流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确定生态功能分区原则、依据、方法及命名,基于遥感与GIS在数据采集方面及多层面叠加功能的优势,通过遥感数据对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以及利用DEM空间分析进行子流域划分等技术手段,探讨了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的研究区子流域生态功能划分方法,形成了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分区方案,将全流域分为5个生态功能区和12个生态功能亚区,并阐明了不同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保护重点与经济社会发展约束。对于新调整行政区划的巢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为流域产业布局、生态防灾减灾、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宏观层面构建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景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全国各地的经济、社会、景观生态环境状况,结合国家政策及相关规划,将全国划分为4个景观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区:优化建设与生态提升区、重点建设与生态发展区、适当建设与生态优先区、限制建设与生态保护区。针对不同功能区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5.
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城镇发展职能及方向,对流域主体发展功能进行划分,提出了分区管控的措施,以期为升金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新农业》2017,(15)
<正>凡河流域位在铁岭市境内,全长102公里,流域面积1180.5平方公里。依据流域完整性原则,在水生态功能分区技术规范指导下,划分4个三级水生态功能区,即凡河上游高功能区I V-5-1、凡河中游较高功能区I V-5-2、凡河中下游一般功能区I V-5-3、凡河下游人居保障与城市发展水生态功能区  相似文献   

7.
以滇东南典型岩溶湿地普者黑流域为研究对象,在确定区划目标前提下,在区域生态环境调查基础上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工具,从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区域发展优势度3个方面,明确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区域分异规律,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大区、6个亚区,并在此基础上划分普者黑流域的生态功能区,明确各个小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其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农林生态农业建设功能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低下,区域经济发展需以水源保护为前提;东部生态旅游功能区的生计模式搭配不合理,区域应将生态环保理念与经济发展结构相结合;南部湿地生态保护功能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突出,但工业污染严重,控制区域工业污染同时应采取相应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8.
西部县域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玲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4838-4840,4844
以西部甘肃省域崇信县为研究区域,根据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崇信县在甘肃省以及平凉市生态功能区划中的归属和其生态环境实际状况,将崇信县划分为3个主要生态功能区,分别为煤炭资源开发与植被恢复功能区、丘陵河谷农业生产功能区、残塬沟壑农林生产功能区.同时根据各区主要生态功能和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生态保护和建设方向,为各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西部同质县域的生态功能区划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建立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区划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受胁迫过程与效应、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特征的空间分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可为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对安徽省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区划的研究,分析在区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区划的新方法并建立了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区划模型。  相似文献   

10.
陈艳梅  戴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631-4633
根据河北省沙河市自然要素特征、社会经济条件的空间分异和生态功能区划原则,将沙河市域划分为3个生态功能区和8个生态功能亚区,然后确定各个生态亚区的主导功能及今后的建设、保护、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以三峡工程主体所在的重庆市三峡库区22个区县为评价单元,从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制度、生态文化5个方面选取20项指标建立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和多因子加权法计算各区县生态文明指数,并运用ArcGIS 10.5软件的自然断点分级法对各区县生态文明发展程度进行空间分级及可视化,分析近10年来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初步揭示库区各区县在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短板.研究发现:①2006-2016年,重庆市三峡库区各区县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整体提高,但各区县增速差距较大.生态文明指数均值由2006年的0.135增长到2016年的0.413,增幅为205.93%,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江北增幅为370.53%,最小的武隆增幅为150.49%.②2006-2016年,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高低集聚格局基本稳定,但以生态经济为主导优势的新型高值区正在形成.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以巫溪、巫山为集聚中心的库区东北部,以石柱、武隆为集聚中心的库区东南部,以及正在形成的以渝中为中心的主城区;而低值区则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大片区域.  相似文献   

12.
依托“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框架模型,建立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东莞市为例,研究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发展变化过程,揭示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安全发展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1988、1997和2005年东莞市的平均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分别为0.497、0.436和0.395,区域总体生态安全从中高安全状态逐步降低到中低安全状态;生态中低安全的区域空间上从“市中心-镇中心”沿“市中心-镇中心-道路”不断扩张.采用以像元为中心的公里网格滑动模板的指标作为像元的评价指标,可以有效解决景观结构指数等指标的计算,在生态安全等级划分时边界过度很平滑,景观尺度的生态安全评价可以为生态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淮河流域的自然禀赋、治理历史以及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证明了法治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淮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最终依赖于法律的指引、规范与保障。然而淮河流域生态环保法治中存在的立法滞后、执法不力、司法薄弱等问题成为制约淮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障碍。为此,有必要从立法、执法、司法与守法等路径完善淮河流域生态环保法治,构建以淮河流域专门立法为核心的法治体系,完善执法体制以落实严格执法,加强生态环保司法保护力度,以公众参与制为基础促进全民守法,最终落脚于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共建幸福淮河。  相似文献   

14.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昆明市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科学合理的确定生态保护红线并有效识别影响昆明市生态保护重要性的关键指标,本研究在分析昆明市自然禀赋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脆弱性评价,构建昆明市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要素空间叠置制图和极大值法对昆明市2017年生态保护重要性进行分类定量评价及分等定级。结果表明:1)昆明市生态保护重要性等级高和较高的面积为6 324.96km2,所占比例30.1%,重要性等级中的面积为9 962.04km2,所占比例47.41%,重要性等级较低的面积为4 690km2,所占比例22.32%;2)昆明市生态保护重要性空间分异明显表现在:高和较高重要性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滇池流域和石林石漠化地区,较低重要性区主要分布于安宁市、呈贡区和晋宁区等南部地区;3)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性是构成昆明市生态重要性贡献最大的因子,说明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性保护在昆明市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昆明市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开展分区分类生态保护,构建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屏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对成都市2000-2015年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历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值在2000-2012年呈上升趋势,受成都市节水政策和产业转型影响, 2013年相对降低, 2014年和2015年趋于平缓;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952,旱情灾害影响成都市生态承载力水平, 2006年与2009年的干旱使成都市水资源产生生态赤字;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值逐年下降,成都市水资源利用效率16年间增长6.8倍;成都市各区县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分布不均且在2013-2015年变化较大,成都市规划发展的工业城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值高,各区县处于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状态,但数值逐年下降,水生态安全保障降低;改变产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强水利设施对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是成都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和专家经验法从系统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响应3个方面构建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模糊物元分析法对河南省2008年各地市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并运用SPSS17.0对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河南省各地市生态安全指数在0.452476~0.586619之间,均处于临界安全状态,且有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以CNKI平台中的文献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文献的增长趋势及期刊分布进行分析,并基于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的聚类知识图谱及突变检测等方法,探究我国长江流域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主题的研究热点及其研究前沿。研究表明:研究文献总体上呈递增趋势,2016年开始呈现激增态势;作者、机构间的交流合作较少,作者间合作大部分局限在机构内部的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合作相对活跃的机构主要有长江科学院、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及长江水利委员会等;其优势学科领域主要为环境科学、区域经济学、水利工程学、农业经济等。当前我国长江流域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研究领域有5个方向:(1)开展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生态环境评价与保护、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绿色发展等研究;(2)开展长江三峡与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森林资源养护、水土保持与流失、资源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及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研究;(3)开展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生态保护红线及其生物资源养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研究;(4)在长江大保护背景下,开展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流域综合治理,以及水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的研究;(5)开展长江源区水电资源开发、水环境保护及其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等研究。为科学管理和保护长江流域的重要生物资源,提出建立基于科学设计的全流域生物资源和环境监测系统,建立全流域的生物资源及生态系统的生物数据模型,发展长江流域渔业资源养护与开发的风险评估决策系统,发展长江流域科学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技术体系,发展基于GIS的长江全流域的渔业资源与环境监测和管理决策信息服务系统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艾比湖流域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艾比湖流域1990年至2008年土地利用转换的时空格局、艾比湖流域生态系统价值和土地利用转换方式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的定量分析,阐述和分析艾比湖流域1990-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效应.结果表明,艾比湖流域总体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出恶化的趋势;区域各类具有高生态价值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的扩大有利于...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洞庭湖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生态战略地位出发,分析了洞庭湖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指出实施《洞庭湖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是综合治理洞庭湖,恢复洞庭湖的生态功能,确保长江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并提出了实施《规划》的预期效果以及落实《规划》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长期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导致流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环境风险隐患突出。巢湖流域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近年来,巢湖流域生态风险值逐步减小,其风险级别从2017年的中风险下降至2019年的中低风险;这一进步主要源自近年来政府部门对巢湖流域污染治理和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设;巢湖流域潜在的生态风险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流域富营养化指标和入湖河流水质指标对生态风险的贡献度居高不下。建议在聚焦重点任务、做好"五长"联治、强化科技支撑、推进信息共享上下功夫,确保巢湖流域的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