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配位催化液相沉淀法,研究了碱式氯化铜(Tribasic copper chloride,TBCC)的合成条件,采用X光衍射法、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分析了TBCC的分子结构和产品质量稳定性,试验了TBCC及饲料级硫酸铜(CuSO4·5H2O,以下简称CuSO4)在中性柠檬酸铵、2%柠檬酸、0.4%盐酸或水中的溶解度及吸水性4结果表明①TBCC的合成条件是pH值5.0~5.5、温度70~80℃;②TBCC的分子结构为Cu2(OH)3Cl;③TBCC和饲料级CuSO4的铜含量分别为59.9%和25.5%.TBCC含Cu量的6次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CV)仅为0.50%;④TBCC极难溶于水,而易溶于酸性溶液;⑤TBCC的吸水性远远小于饲料级CuSO4.本研究结果表明,TBCC的含Cu量约为饲料级CuSO4的2.3倍,且质量很稳定,其代替CuSO4用于畜禽饲料的Cu源添加剂,更有利于饲料的加工、贮存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玉米—豆粕型饲粮研究肉公雏对三碱基氯化铜(TBCC)、铜氨基酸螯合物(CuAA)、铜蛋白盐(CuPro)或硫酸铜(CuSO4)的生物利用率。在基础饲粮(Cu14mg/kg,DM基础 ,实测值)上 ,TBCC、CuAA、CuPro、CuSO4 的铜添加水平依次为150mg/kg、300mg/kg、450mg/kg,试验3周。结果表明 ,铜源和铜水平对试鸡体重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不显著。以CuSO4 为参比标准 ,铜添加水平或日粮铜摄入量为自变量 ,经对数转换后肝铜积累为因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按斜率法综合求测铜源生物利用率为 :CuSO4 100 % ;TBCC112.4 % ;CuAA127.7 %(P<0.01) ;CuPro99.3 %。结果表明TBCC或CuPro生物利用率与CuSO4同效 ,但CuAA生物利用率比CuSO4 高。该试验提供了评定肉鸡有机铜源生物利用率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刚  张开诚 《饲料工业》2007,28(16):1-3
以氯化锌和氧化锌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碱式氯化锌[Zn5(OH)8Cl2·H2O,TBZC]。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液pH值、干燥温度对TBZC合成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氯化锌和氧化锌摩尔比1:4、反应液pH值5.5、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2.5h、干燥温度80℃、干燥时间2h,产率可达88%。借助XRD、IR、DSC确定其结构。通过对TBZC的吸水性、溶解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TBZC具有不吸湿、不溶于水、易溶于酸性和中性盐溶液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挑选420只1日龄AA肉仔鸡研究碱式氯化铜(TBCC)对其生长性能及组织中维生素E氧化稳定性的影响。采用2×4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笼,每个重复笼10只鸡(公、母各半)。处理1组(对照组)饲喂添加需要量水平铜(源于硫酸铜)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含铜量为11.65 mg/kg,实测值),处理2~4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硫酸铜来源的铜150、300 mg/kg和450 mg/kg,处理5~7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TBCC来源的铜150、300 mg/kg和450 mg/kg,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TBCC的生物学有效性(是硫酸铜的107%)和生物安全性高于硫酸铜;TBCC组鸡的血浆和肝脏维生素E含量显著高于硫酸铜组(P0.0009)。由于TBCC的生物学有效性和生物安全性高于硫酸铜,且不易破坏饲料中的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所以TBCC可以作为硫酸铜的理想替代品。  相似文献   

5.
选用128头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CuSO4组、纳米蒙脱石(MMT)组和MMT-Cu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基础日粮+78 mg/kg Cu2+(CuSO4.5H2O,相当于MMT-Cu中Cu2+的量)、基础日粮+2.0 g/kgMMT、基础日粮+2.0 g/kgMMT-Cu。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MMT-Cu组能显著提高(P<0.05)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效率及小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显著降低(P<0.05)腹泻率及小肠、结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而MMT组也显著降低(P<0.05)仔猪腹泻率,提高(P<0.05)小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与MMT组或CuSO4组相比,MMT-Cu组能显著(P<0.05)提高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P<0.05),显著降低了(P<0.05)小肠和结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以酪蛋白为主要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添加两种不同形式的Cu盐(CuMet和CuSO4)对斑节对虾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饲料中添加两种不同形式的铜都能促进斑节对虾生长,但斑节对虾对氨基酸螯合态的微量元素的利用率比无机态的要高得多。本研究还表明,以酪蛋白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添加15mg/kg氨基酸螯合态的Cu(CuMet)足以满足斑节对虾生长的需要。但若以CuSO4·5H2O为铜源,需要量在30mg/kg以上。因此,饲料中使用氨基酸螯合态的Cu既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同时也能促进动物生长,减少元素之间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柠檬酸对草鱼生长性能、营养物质利用、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15%、0.30%和0.45%的柠檬酸,配制成4种等氮等脂饲料,饲养初始平均体重为(17.0±0.2) g的草鱼60 d。结果表明:0.30%柠檬酸组具有最高的增重率(432.8%)和最低的饲料系数(1.30),其增重率较对照组提高了11.37%(P0.05),饲料系数较对照组降低了10.34%(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15%~0.45%的柠檬酸显著提高了磷表观消化率与沉积率以及脂肪沉积率(P0.05),饲料中添加0.30%的柠檬酸还显著提高了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与沉积率以及干物质表观消化率(P0.05)。0.15%和0.30%柠檬酸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丙二醛含量则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0.30%和0.45%柠檬酸组的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0.15%~0.45%柠檬酸组的肠道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绒毛宽度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可知,饲料中添加柠檬酸能提高草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增强血清抗氧化能力,改善肠道组织形态;草鱼饲料中柠檬酸的适宜添加量为0.30%。  相似文献   

8.
不同含磷矿物质饲料中磷相对生物学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玉米—豆粕型日粮(表观代谢能12.21MJ/kg、粗蛋白质20 %、总钙1.0 %、非植酸磷0.21 %)为基础 ,采用斜率比法 ,以饲料级磷酸氢钙为参照物测定饲料级磷酸二氢钙、饲料级骨粉和自制脱氟磷酸钙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选择新生AA品种肉用仔鸡(公母各半)和伊萨褐蛋用仔公鸡各192只 ,各随机等分为12个处理组 ,每处理组设4个重复 ,随机给饲由4种参试物分别配制成非植酸磷水平各自为0.21 %、0.31 %、0.41 %的12种试验日粮 ,试验日粮除总磷和非植酸磷水平外 ,其它各项指标与基础日粮保持一致。试验结果表明 ,含磷矿物质饲料种类影响其相对生物学利用率 ,4种参试物中磷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以饲料级磷酸二氢钙最高 ,其次是饲料级磷酸氢钙、骨粉 ,脱氟磷酸钙最低 ,分别约为饲料磷酸氢钙的101.9 %~139.0 %、100 % ,75.7 %~106.7 %和69.9 %~89.1 % ;试验鸡类型(肉仔鸡或蛋用仔公鸡)不影响含磷矿物质饲料相对生物学利用率的测值 ;衡量指标不同导致含磷矿物质饲料相对生物学利用率的测值不同 ,其中以体增重最高 ,胫骨灰分含量最低 ,趾骨灰分含量居中。  相似文献   

9.
利用体外产气法评定反刍动物饲料的营养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利用体外产气法评定反刍动物饲料的营养价值.对花生藤、木薯渣、柠檬酸渣和甜叶菊渣4种原料进行体外发酵试验.通过测定各种原料的24 h累计产气量、干物质(DM)降解率和细菌氮含量来评定其对反刍动物的营养价值.试验结果表明,2 g花生藤、木薯渣、柠檬酸渣和甜叶菊渣样品的24 h累计产气量分别为93.50、106.25、117.25 mL和54.33 mL;DM降解率分别为34.76%、48.34%、24.66%和33.63%;细菌氯含量分别为1.48、1.10、1.54mol/(g·mL)和1.59 mol/(g·mL).总体来看,这几种饲料可以作为反刍动物的新型饲料资源加以推广利用,而且用体外产气法评定反刍动物饲料的营养价值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根据饲草、饲料缺硒状况和山羊营养需要 ,研制了不同含硒量颗粒料。选择海门山羊阉羊 70只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在每日每羊补喂 10 0 g颗粒料中以含硒量在 1 1~ 1 4mg综合效果显著。日增重增加 2 0 8 1%~ 2 11 4% (P <0 0 1) ;肝硒含量增加 10 0 0 %~ 10 7 7% ,肉硒含量增加 117 2 %~ 2 0 0 0 % ;血硒含量增加 9 3 %~ 13 7% ;屠宰率增加0 6%~ 1 9%。按海门传统方法加工红烧羊肉 ,试验组比对照组含硒量增加 2 0 1 0 %。试验说明 ,补硒对促进山羊生长、提高羊肉制品含硒量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铜(C u)是家畜和家禽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C u源的生物学有效性是选择C u源能否用于畜禽生产的关键,而其生物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动物和人类的健康。美国微量养分公司生产的碱式氯化铜(TribasicCopperChloride,TBCC)是一种新型的Cu源。国外研究表明,与硫酸铜(CuSO4)相比,饲粮中添加  相似文献   

12.
<正> 配合鱼粉(formula fishmeal)系沈阳市光辉饲料科学研究所所长著名动物营养学家胡振声高级畜牧师,经多年试验,研制出的高级鱼粉代用品。它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种,特级相当于进口鱼粉,其余三级分別为国产一、二、三级鱼粉的代用品。配合鱼粉由多种动植物蛋白质、合成氨基酸、维生素与多种微量元素组成。特级者含粗蛋白质58.5%~60%;一级含55%;二级含50%;三级含45%(详见表1)。配合鱼粉因补充了足量的合成氨基酸而与进口鱼粉和国产鱼粉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柠檬酸和乙酸铜为原料,通过微波固相反应合成了新型饲料添加剂柠檬酸铜螯合物,用EDTA配位滴定、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热分析等方法对螯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柠檬酸铜的组成为[Cu(H2cit)(H2O)3]·2H2O;铜离子与柠檬酸中脱质子的羧基氧原子及羟基氧原子和配位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XRD分析表明所合成的螯合物为单一物相;热分析结果证实螯合物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残余物为氧化铜。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通过固定配合饲料配方和预混料中其它成分,研究饲料中分别添加2、4、6、8、10mg/kg的Cu对异育银鲫生理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Cu的补充对血清溶菌酶活力有一定的影响,饲料中补充6mg/kg的Cu血清溶菌酶活力最高;随饲料中Cu补充量的增加,肝脏中释放入血的GPT活力先下降后上升,当补充量达到10mg/kg时,鱼体血清GPT活力最高,与8mg/kg组差异显著(P<0.05);随饲料中Cu补充量的增加鱼体肝胰脏GOT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补充量达到10mg/kg时,肝胰脏中GOT活力最低;饲料中Cu的补充量高于4mg/kg时,鱼体全血血红蛋白含量随饲料中Cu补充量的增加而下降,添加量达到8mg/kg以上时出现明显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在异育银鲫饲料中Cu的添加量以6~8mg/kg为宜。  相似文献   

15.
试验利用体外产气法评定反刍动物饲料的营养价值。对花生藤、木薯渣、柠檬酸渣和甜叶菊渣4种原料进行体外发酵试验,通过测定各种原料的24h累计产气量、干物质(DM)降解率和细菌氮含量来评定其对反刍动物的营养价值。试验结果表明:花生藤、木薯渣、柠檬酸渣和甜叶菊渣的24h累计产气量分别为93.50、106.25、117.25和54.33ml;DM降解率分别为34.76%、48.34%、24.66%和33.63%;细菌氮含量分别为1.48、1.10、1.54和1.59mol/(g·ml)。总体来看,这几种饲料可以作为反刍动物的新型饲料资源加以推广利用,而且用体外产气法评定反刍动物饲料的营养价值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幼鱼阶段团头鲂对饲料中铜(Cu)的需要量,以体重50 g左右的团头鲂为试验对象,以五水硫酸铜(Cu SO4·5H2O)为Cu源配制5种半纯化饲料。5种半纯化饲料中Cu的添加量分别为0、5、10、15、20 mg/kg,实测饲料中Cu含量分别为16.73、21.11、25.24、29.87、34.58 mg/kg。将400尾试验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每组饲喂1种半纯化饲料,在池塘网箱中养殖43 d。结果表明:团头鲂的特定生长率随着饲料中Cu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Cu添加量为10 mg/kg的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而饲料系数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经回归分析,具有最大特定生长率时饲料中Cu添加量为9.94 mg/kg,此时饲料中Cu含量为25.45 mg/kg;具有最小饲料系数时饲料中Cu添加量为10.16 mg/kg,此时饲料中Cu含量为25.65 mg/kg。饲料中添加Cu后团头鲂的脊椎骨长/体长、脊椎骨重/体重均有所增加,其中Cu添加量为20 mg/kg的组脊椎骨长/体长较未添加Cu的组显著增加(P<0.05),Cu添加量为5、15、20 mg/kg的组脊椎骨重/体重较未添加Cu的组显著增加(P<0.05);随着饲料中Cu添加量的增加,内脏指数呈下降趋势,并在Cu添加量为20 mg/kg的组达到最小值,显著低于未添加Cu的组(P<0.05)。随着饲料中Cu添加量的增加,团头鲂的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Cu添加量为10 mg/kg的组的脂肪沉积率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且该组的蛋白质沉积率显著高于未添加Cu和Cu添加量为20 mg/kg的组(P<0.05)。经回归分析,具有最大蛋白质沉积率时饲料中Cu的添加量为9.62 mg/kg,此时饲料中Cu含量为25.17 mg/kg;具有最大脂肪沉积率时饲料中Cu的添加量为10.15 mg/kg,此时饲料中Cu含量为25.64 mg/kg。综合考虑团头鲂的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得到幼鱼阶段团头鲂对饲料中Cu的需要量为25.17~25.65 mg/kg。  相似文献   

17.
饲料防霉剂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饲料工业普遍采用化学防霉法。联合国FAO WHO对防霉剂有严格的要求 :1 )防霉剂添加量应很小 ,无毒性和无刺激性 ;2 )能溶解达到有效的浓度 ;3)性质稳定 ,贮存时不发生变化 ,也不与饲料或原料中其他成分起反应 ;4)无异味、臭味 ;5)有较广的抑菌谱。1 目前我国饲料生产应用的防霉剂1 1 苯甲酸及其钠盐 苯甲酸又名安息香酸 ,无色或白色针状或鳞片状结晶 ,稍溶于水 ,水中溶解度为 0 2 9% ,易溶于乙醇 ,在乙醇中溶解度为43 0 % (均为 2 0℃ ) ,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防霉剂之一 ,有着价廉、供应充足、毒性较低、应用效果较好的优…  相似文献   

18.
针对饲料中大量添加无机微量元素造成黄曲霉毒素B1检测结果假阳性的问题,在样品提取液中添加一定量的3种金属离子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Ⅰ)、柠檬酸铵(Ⅱ)和二异丁基二硫代磷酸钾(Ⅲ)],分别讨论其对4种金属离子(Cu2+、Fe2+、Mn2+和Zn2+)的消除能力及处理后对EusA检测体系的影响.研究表明,3种螯合剂的作用离子效果依次为IⅡ>I>Ⅱ,并且3种螯合剂对ELISA测定的影响小,在(2~8)×103 mg/kg浓度下,无显著差异;3种螯合剂混合进行样品提取时,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7.8%;使用该方法测定30份不同饲料样品,阳性率仅为6.67%.  相似文献   

19.
《当代畜牧》2013,(17):52
杨福有等为验证青贮苹果酸可否替代柠檬酸在断奶仔猪饲粮中起酸化剂作用,选用64头35~40日龄长大杂种断奶仔猪,分为4组,对照组饲粮中含1.5%柠檬酸,3个处理组饲粮分别含2%、4%和6%青贮干苹果渣(pH在3~4之间,含有乳酸、柠檬酸、苹果酸、乙酸等多种有机酸),每组2个重复,每个  相似文献   

20.
低胆固醇鸡蛋复合饲料添加剂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Cu、植物固醇、红花籽油、益生素4种添加物。益生素按0.1%的比例添加,其它根据以往研究结果设计为Cu(120~130mg/kg)、植物固醇(2%~3%)、红花籽油(3.5%~4.5%)3个水平。筛选试验设计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A),试验鸡选择52周龄商品代海兰白蛋鸡150只,随机均分为15组,试验进行30d。结果表明:Cu水平145mg/kg,植物固醇2.5%,红花籽油4.03%,添加到饲料中,鸡蛋蛋黄中胆固醇含量可降至13.71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