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双RNA病毒科,包括两个血清型。根据毒株的致病性,IBDV可分为无致病力(血清II型)、弱毒力(疫苗株)、经典强毒、变异株和超强毒株。血清II型株不引起鸡的法氏囊损伤和鸡只死亡。弱毒力株不引起死亡,但根据其毒力的差异对法氏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经典强毒株引起  相似文献   

2.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呼肠弧病毒引起的一种急形、高度传染性疾病。由于该病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率高,且可引起鸡体免疫抑制,目前仍然是白羽肉鸡主要传染病之一。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学及临床症状IBDV有两个血清型,鸡源性病毒为血清I型,能引起鸡发病;血清II型毒株来源于火鸡,对鸡和火鸡都无致病力。IBD出现的初期是以经典毒株  相似文献   

3.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sal 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以破坏幼鸡的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的急性、高度接触性、溶淋巴细胞性传染病,是世界各地危害养鸡业的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目前该病有两个血清型,血清1型和2型,研究表明法氏囊血清1型有致病力,法氏囊血清2型没有致病力。该病最早是1957年在美国发生,我国在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目前防治该病主要应用弱毒苗和灭活苗,但由于病毒变异和超强毒株的出现、病原体混合感染的增加以及其它疾病引起的免疫抑制等因素,常造成鸡传染性法氏囊疫苗免疫效果不佳甚至失败,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痫传染性法氏囊病强毒(vvIBDV)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导致雏鸡免疫抑制,严重影响禽病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其免疫抑制机理尚不十分清楚。Vasconcelos.A.C等(1994.1995)、Tham.K.M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幼鸡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1987年5月自驻金武警运东农场鸡场暴发流行以来,一直不断地在我县发生。1990年4月,金湖县种鹅场鸡场开始发现本病,通过对该场鸡群采用法氏囊弱毒疫苗、组织灭能苗和高免血清等方法进行实用性防制,取得了明显效果。一、免疫疫苗的准备 1、鸡传染性法氏囊弱毒疫苗的选择:目前,用于防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弱毒疫苗,市场上有近二十种,分冻干苗和水剂苗两类。根据法氏囊病毒毒株间的毒  相似文献   

7.
正(一)发病情况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于双RNA病毒科,包括两个血清型。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发病率高,几乎达100%,死亡率低,一般为5%~15%,是目前养  相似文献   

8.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于双RNA病毒科,包括两个血清型。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发病率高,几乎达到100%,死亡率低,一般为5%~15%,是目前养禽业最重要的疾病之  相似文献   

9.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甘波罗病,鸡传染性腔上囊炎,鸡传染性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由于该病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率高,且可引起鸡体免疫抑制,目前仍然被视为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自然条件下,本病只感染鸡,所有品种的鸡均可感染,根据品种不同,白来航鸡比重型品种的鸡敏感,肉鸡较蛋鸡敏感。本病仅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IBD病毒引起的一种破坏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的病毒性传染病,本病最早发生于美国甘波罗镇肉鸡,又称为甘波罗病。1病原本病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属双RNA病毒科双RNA病毒属,该病毒目前发现有两种血清型:I型和Ⅱ型,两种血清型的致病性不同。该病毒对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在pH2时对病毒没有影响,但pH达到12时容易失  相似文献   

11.
<正>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法氏囊病毒在环境中抵抗力强,耐酸、耐热,对胰蛋白酶、氯仿、乙醚溶剂均有抵抗力。一般的消毒剂对其消毒  相似文献   

12.
<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疾病,传播速度非常快。早期感染危害大,死亡率高。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继鸡新城疫、鸡法氏囊病和鸡大肠杆菌病之后对鸡危害比较严重的传染病。1病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原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目前研究报道的血清型有20种以上,我国该病的血清型主要是对呼吸系统有强致病性的马萨诸塞型。1990年出现了肾病变型毒株,其主要是对肾脏和输尿管产生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本病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严重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其发病率高,几乎达100%。死亡率在30%~50%之间。是目前养鸡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2010年5月  相似文献   

15.
用传染性法氏囊病强毒经滴鼻,点眼和口服对90日龄的青年鸡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感染鸡无任何异常表现,但剖检可见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变。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抗原或抗体检查为阳性,说明试验鸡呈亚临床感染。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活疫苗与鸡痘活疫苗通过颈部皮下注射途径,同时接种1日龄出雏鸡,检测2种活疫苗联合免疫的安全性和免疫效力。将2种活疫苗同时免疫SPF雏鸡,免疫后21天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强毒和鸡痘强毒进行攻毒,观察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攻毒保护情况。结果表明: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免疫后14天内观察所有鸡的精神、食欲和生长发育均正常;剖检所有试验鸡脏器均未见异常,说明2种活疫苗联合免疫SPF雏鸡后是安全的。效力检验结果显示:免疫后21天,分别用鸡痘强毒和法氏囊强毒进行免疫鸡和对照鸡攻毒,鸡痘部分:攻毒后,对照鸡均发痘,免疫鸡无不良反应,未引起全身痘,获得10/10保护;法氏囊部分:攻毒对照鸡法氏囊病变10/10,免疫鸡法氏囊无病变。研究表明2种活疫苗联合免疫雏鸡后,可同时抵御IBDV强毒与鸡痘强毒株的攻击,保护效果良好。结论:IBD与鸡痘活疫苗联合免疫,对雏鸡安全,免疫保护效果好,避免多次免疫对雏鸡带来的应激反应,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具有高度接触性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强毒株感染时死亡率可高达70%以上。本病发生无季节性,全年都可发病,多发生5~8月份,主要侵害3~6周的雏鸡,4周龄的鸡易感。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的广泛应用,逐渐向温和型、非典型转变。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本病发病率高,发生本病的鸡场,常常出现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等疫苗接种的免疫失败,这种免疫抑制现象常使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对正确诊断、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十分重要。本文将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常用的检测技术进行分类介绍。  相似文献   

19.
<正>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发病率高的病毒性传染病,这种疾病不仅导致鸡的生产性能下降,还可引发免疫抑制和缺陷,加大了鸡的淘汰率,给养殖场(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危害性极强。因此,对疾病进行鉴别与诊断,做好疫病的防控工作。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分析1.1法氏囊病毒的基本特征法氏囊病毒是一种引起鸡法氏囊病变的病原体,因其具有强烈的传染性也被叫做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该病毒属于双RNA类型的病毒,根据其颗粒大小可分两种,小颗粒的病毒约20nm,大颗粒的病毒可达60nm左右,两种病毒粒子都没有囊膜,且都是20面体立体对称的结构,组成结构仅有衣壳与核酸。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青年鸡的一种以免疫抑制为特征的疾病,它能引起法氏囊的严重病变。这种病是由双股双片段RNA病毒引起的,该病毒是双股RNA病毒科的一个成员。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控制途径主要是用减毒或灭活苗免疫鸡群。在美国和欧洲认为法氏囊病毒有两种血清型,但只有血清I型病毒用于制备商品性疫苗,血清Ⅱ型病毒无致病性。最近有报道,从患有法氏囊病且有高水平抗体的鸡中分离出一株血清I型法氏囊病病毒,这一株病毒是法氏囊病病毒的变异株。有人认为具有不同抗原性的法氏囊病病毒变异毒株的出现是疫苗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