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按照我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按照我国刑法对盗窃罪的有关规定进行惩罚,这属于法律拟制,能否构成盗窃罪应当有更为严格的标准.随着信用卡虚拟化日益盛行的趋势,窃取信用卡信息资料并使用逐渐将替代盗窃实体信用卡并使用的情形.盗窃信用卡并使用定盗窃罪应当符合其订立之初的意义,该规定与相关司法解释存在冲突...  相似文献   

2.
<正>贪污罪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窃取"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用秘密获取的方法,将自己主管、管理、经手的公共财物占为己有的行为。"骗取"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使用欺骗的方法,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其他手段"是指侵吞、窃取、骗取以外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手段。犯罪主体贪污罪的犯罪主体指的是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  相似文献   

3.
陷害教唆与一般教唆犯在主观故意和犯罪形态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陷害教唆"行为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于一般共犯的教唆之中。我国现行刑法对"陷害教唆"行为没有作出明文规定,但是,陷害教唆在客观行为与主观罪过都具有可谴责性和可罚性,应当以犯罪论处。  相似文献   

4.
田祚鹏 《中国农资》2013,(47):19-19
贪污罪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窃取”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用秘密获取的方法,将自己主管、管理、经手的公共财物占为己有的行为。“骗取”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使用欺骗的方法,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其他手段”是指侵吞、窃取、骗取以外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某村村民王某,平时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今年年初,趁家人不防备,把其父亲准备用于购买农用车的6万元人民币偷走,并将赃款挥霍4.5万余元。案发后.公安机关将其刑事拘留。4月3日,法院开庭审理认为:被告人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秘密手段窃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构成盗窃罪,鉴于王某所盗的是其家中的财物,可以减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相似文献   

6.
不能犯理论在刑法学界存在很大争议,在学术上形成了众家观点,尤其以德日纯粹主观说、具体危险说、抽象危险说、客观危险说为代表,他们所谓的不能犯不是未遂犯的一种,不具有可罚性。但是我国所谓的不能犯和德日不能犯是两个概念,确切地说,应定义为不能未遂犯。我国是以实行行为具有侵害法益的"危险性"为依据来认定未遂犯,又以实行行为是否具有实现犯罪的"现实可能性"为标准把未遂犯分为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不能未遂犯)。本文中把实行行为既没有侵害法益的"危险性",又没有实现犯罪的"现实可能性"认定为不可罚的不能犯,和德日两国的不能犯是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本文设计了一个安全有效的可公开验证的(t,n)多重秘密共享门限方案.该方案下的系统需要一个公告牌(bulletin board),只有秘密分发者(Dealer)可以修改和更新上面的数据,参与者只能下载或浏览.该方案的特点是,Dealer分发给参与者加密的秘密份额可以公开被验证,但是只有指定的参与者能够解密得到子秘密,且子秘密可以重复使用;由参与者提供的解密份额也可以公开验证,这两次公开都是非交互的验证,高效便捷,可以有效防止Dealer欺骗行为和参与者的欺骗行为.方案加密采用ElGamal公钥密码体制,计算的验证参数可以多次利用,Dealer要想共享新的秘密,只需要在公告牌上发布新的数据即可,Dealer的计算量较小,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刑法》第133条对交通肇事的"逃逸"做了规定。但是对于"逃逸"在实践中如何认定,理论界存在争议,是指离开事故现场还是无救助行为,对被害人有无救助义务。本文从司法解释出发阐述"逃逸"的含义,解决一些难以认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刑法中的身份是指刑法中对定罪、量刑具有影响的个人人身方面的客观要素。它具体包括行为人的身份、刑事被害人的身份和行为对象人的身份三种,其中后二者是交叉关系。在这些身份中,既包括刑法明文规定的身份,也包括虽然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但却对定罪、量刑有影响的身份;既包括自然人的身份,也包括单位的身份。刑法中的身份有五个方面的特征,即客观人身性、有效性、针对性、相对性和先在性。  相似文献   

10.
胡静  胡海林 《甘肃农业》2005,(11):163-163
本文在对衣阿华州的刑法中财产犯罪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对它的抢劫罪进行分析。文章分为三部分:对衣阿华州刑法抢劫罪的通常理解,对通常理解进行理论分析和对衣阿华州刑法规定的抢劫罪要素进行重新界定。通过这三部分来完成一个从常规认识向重新界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在农村生活中多见且犯罪率极高的犯罪中,让人容易想到的就是盗窃罪和诈骗罪。在一般 情况下,这两种犯罪易被区分,但随着农村社会发展,被告人取得财产的手段多样且日趋复杂;当今理 论界对这两种犯罪行为的区分观点也不相同;刑法又不能包括所有犯罪行为;这使两罪间界限模糊。 因此,本文通过对盗窃罪与诈骗罪的界限评析,列举国内外专家、学者在理论、司法层面遇到的两罪间 的问题,通过分析比较,结合司法实践中的案例、判例,总结出解决两罪间界限问题的方法,希望在今 后实践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不能犯一直是刑法理论中争论不休的话题,其中,不能犯不为罪、不可罚与不能犯可罚是争议的焦点。各国立法的不同反映出各国刑法基本立场的不同。鉴于我国新刑法倾向于客观主义的立场,因此,我国应在立法上明确规定不能犯不具有可罚性。  相似文献   

13.
刑法第306条规定的辩护人伪证罪对刑事诉讼基本结构、回避制度和证明规则造成了很大冲击,使辩护人和所有受刑事追诉者的正当权利受到威胁,同时也是对辩护权的侵蚀。通过从刑事诉讼程序法及其相关制度的角度对该罪进行分析,笔者以为该罪名应当废除。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多发引起了学界对环境刑法变革的积极倡导,而对传统刑法的跃进式变革思路亦令人担忧。罚金刑作为刑法轻缓化趋势的集中表现,与环境犯罪的贪利性有着天然的契合,以完善环境犯罪罚金刑作为我国环境刑法变革的过渡不失为实现稳定性渐进式变革的一条可选之路。  相似文献   

15.
罗克辛教授将刑事政策置入刑法体系内,解决了刑法体系与刑法教义学、社会发展与立法相对滞后的矛盾,这对我国构建刑法体系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将少数民族刑事政策置于刑法体系内,在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和罪责中融入刑事政策,形成目的理性的犯罪论体系,能解决个案正义与刑法体系稳定性的冲突,兼顾刑法体系逻辑性与刑事政策价值性双重优点,防止刑法体系僵硬化之危险,发挥少数民族刑事政策灵活性之优势。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介入环境污染控制领域主要经历了起步、形成发展及逐步完善阶段.《刑法修正案(八)》第四十六条关于污染环境罪的规定存在立法体例不科学、罪名设置不合理、犯罪构成要件引争议以及刑罚措施适用不当等缺失.应重塑污染环境罪立法体例、细化污染环境罪罪名、完善污染环境罪构成要件,并且丰富污染环境罪刑罚体系.  相似文献   

17.
新的《公司法》设立的一人公司制度,引发了一人公司是否具有单位犯罪主体资格的争议。依法成立,有独立法人财产的一人公司具有独立的整体意志和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应当具有单位犯罪主体的资格。一人公司的法人财产与股东个人财产混同时,其缺少独立的整体意志和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不具有单位犯罪的主体资格,应当以自然人犯罪处理。  相似文献   

18.
原因自由行为是为给那些由于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使自己陷入无责任能力,然后在无责任能力状态下,实施犯罪行为提供处罚依据的一种理论。然而,这一理论从一引进来就引起了学者们的激烈争论。对于这一理论,如何认定其着手,学者们意见分歧,本文认为在解决着手的认定之前,首先应当明确原因自由行为的处罚对象。原因自由行为中原因行为的可罚性。能否可以通过立法的方式赋予原因行为具有实行行为性,这是解决原因自由行为着手认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社会危害性是不是犯罪的本质特征,有没有必要继续在犯罪概念中继续存在下去,受到许多学者的质疑。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社会危害性仍是犯罪的本质特征,认为从犯罪概念的历史发展和其功能上考察,社会危害性必须在犯罪概念中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20.
知识产权犯罪具有主体特征、主观特征、客体特征及客观特征。知识产权犯罪是伴随知识经济的到来所必然出现的社会问题。提高刑事司法效率,发挥刑法威慑功能是打击并有效控制知识产权犯罪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