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谷子是半干旱地区一个优势粮谷作物,在旱作农业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因此,分析我县气候条件对谷子产量的影响,对发展谷子生产具有实际意义。一、资料来源和处理谷子产量资料(1958~1985年)是县农业局提供的,系全县平均亩产;气候资料是县气象站同期记录。根据历年实际产量,通过正交多项式法计算,模拟出谷子的时间趋势产量为:  相似文献   

2.
1983年全县谷子播种60921亩,平均亩产186斤,比1982年亩产131斤,提高42%,其中石系谷播种4715亩,亩产612.6斤。事实说明,谷子并不是低产作物,只要水肥条件好,实行科学管理,也能获得较高的收成,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六方面经验。一、精细整地,防旱保墒俗话说:不怕谷粒小,就怕坷垃咬。谷子粒小,再加整地不细,种子或幼根就不易与土壤紧密结合,对出苗不利,坷垃越多、越大,土壤中空气流通量越大,土壤水分蒸发也越快。从我县气候特点来看,春季是跑墒最严重  相似文献   

3.
《河北农业科学》2010,(11):F0003-F0003
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属全国性粟类作物科研学术团体。挂靠单位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1986年2月24日经中国作物学会批复命名为“中国作物学会谷子专业委员会”,1987年5月3日批准更名为“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根据粟类作物科研、生产.购销以及人员变动等方面实际情况,共进行了6次换届选举,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是唐县实施"国家现代谷子产业体系建设项目"的第3年。根据保定市综合试验站工作方案和项目合作协议要求,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结合生产实际,认真筛选试验地点,严格操作规程,通过合理布置品种、优化施肥配方、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农技措施,大力示范推广适合本地生产的谷子新品种、新技术,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谷子是唐县旱地主要作物品种之一,2014年全县谷子种植面积4.3万亩,种植品种主要包括冀谷19、保谷19、张杂5、  相似文献   

5.
谷子是环县的主要杂粮作物,年播种面积稳定在0.7万hm^2,其产量的高低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全县农村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品种退化、投入不足、栽培管理粗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县谷子产量低而不稳,其平均产量只有1432.5kg/hm^2严重影响了我县谷子生产的发展。因此,认真分析环县谷子低产的制约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充分挖掘其增产潜力,对进行全县谷子产业化开发、商品化生产和繁荣经济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谷子是耐旱、耐脊作物,在水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发展谷子种植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在巨鹿培育出优质夏播杂交谷子新品种——张杂谷八号。该品种管理简便,产量高,米质好,一般亩产1000斤,最高亩产可达1500斤。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小杂粮需求增加,抗旱耐瘠作物谷子的种植面积日益增加。全县谷子常年种植面积在2000hm^2左右,2010年猛增到4666.7hm^2。为增加谷子种植科技含量,提高谷子产量和品质,洛宁县农业局在小界乡、河底镇建设两个谷子万亩高产示范方,引进高产品种,推广无公害优质高产标准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8.
谷子在我国已有7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辽宁省主要杂粮作物之一,在朝阳市种植面积最广。近年来随着种植技术的进步,新品种的投入使用,谷子的亩产不断提高。谷子的市场价格稳定,种植谷子的收入较好。随着农作物结构的调整,谷子已上升为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首选作物之一。本文简要总结了谷子的种植技术,帮助种植户增加种植产量,获得更高的收入。  相似文献   

9.
平泉具有悠久的谷子栽培历史,谷子一直为该县的主粮。20世纪70年代以来,谷子生产面积大幅下降,逐渐沦为粗粮、辅食、配角作物。近20年来,随着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受干旱等因素的影响,谷子生产又被提到粮食生产的重要日程。  相似文献   

10.
2016年在门头沟区林下谷子示范中,春播谷子张杂3产量表现最好,亩产484.3 kg,夏播谷子冀谷35产量表现最好,亩产440.8 kg。7月20日、21日连续大雨导致部分夏播谷子绝收。  相似文献   

11.
朝阳县春小麦等复种菜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朝阳县是传统农业大县,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适合发展农业生产。长期以来,全县农业生产以种植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等粮、棉、油作物和各种蔬菜类作物,而且大多以一季作物为主。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朝阳县从周边市(县)发展  相似文献   

12.
昭乌达盟地区谷子播种面积在400万亩以上,占粮豆总播种面积的30~40%,因此,谷子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过去由于耕作粗放,十年九旱,病虫、草危害严重,致使谷子历年单产只有百斤上下。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后,由于实行了生产责任制,谷田面积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产量也有提高。昭盟农科所1981年15亩谷子丰产田,平均亩产882.57斤;1982年10亩谷子丰产田,亩产880斤。国营乃林农场平庄分场自建场至1979年的二十余年间,谷子单产一直在200斤左右,在昭盟农科所帮助下,1980年200余亩谷子单产达到399斤;1981年337亩单产710.4斤,1982年,在400亩地力不均、土层薄的田块上,平均亩产超过了650斤。1981年昭盟科委在翁牛特旗桥头公社组织谷子开发试验,面积为11142亩,在前三年亩产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杂交谷子生产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0年全国杂交谷子推广面积达200多万亩,一般增产量在30%~50%。目前,"张杂谷"在京津及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15个省市、自治区都已有种植,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400万亩,平均每亩增产200 kg,为我国增产粮食8亿kg。从目前生产状况看,杂交谷子最高亩产达843 kg,一直被视为低产作物谷子的历史将被改写。文章以详实的数据阐述了我国杂交谷子的研发历程及生产现状,以及总结在多年各地种植经验基础上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新农业》2020,(16)
正自2015年以来阜蒙县农作物连续遇到"伏旱"和"秋吊",农作物连年减产。和玉米比较起来,谷子减产幅度较小,大灾之年凸显出其抗旱的优良性状。谷子对水分的利用率高,适应性广,稳定性强,化肥、农药用量少,是典型的环境友好作物。谷子在辽宁以辽西北种植居多,尤其是朝阳、阜新地区。谷子是阜蒙县主要的、传统的杂粮作物,具有多方面的生产优势。  相似文献   

15.
《新农业》2020,(11)
正建平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产粮大县,素有"杂粮之乡"的美誉。2019年通过实施杂粮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在全县建立攻关试验区1个、核心示范区24个、辐射带动区24个,"三区"即创建区总面积16.17万亩,实现项目区谷子平均亩产411.8公斤,高粱平均亩产774.5公斤,亩均节本增效189.8元,全县总  相似文献   

16.
谷子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 《现代农业》2011,(11):12-13
谷子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谷子耐旱,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是很好的抗灾作物。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生产条件的改善,栽培技术的提高和品种的改良,谷子的产量不断提高,大量高产记录否定了“谷子低产”的错误认识。目前,锦州地区很多山区乡镇已经把谷子生产作为了主导产业,为了提高谷子的产量,下面对谷子的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安图县杂粮作物以谷子、红小豆、糜子、绿豆、芸豆、小粒黄豆、高粱等为主,是安图县当地有名的特色农副产品。目前,全县种植杂粮作物面积1800公顷,占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2%。种植生产的谷子、红小豆、芸豆、小粒黄豆远销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是农民致富增收的特色经济作物。随着国内外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杂粮作物种植生产还存在许多不足:生产投入不够,种植水平比较低;种植规模小,较分散未集中,没有形成种植规模化;产出效益差,品种优质率低,"名品"意识淡薄;杂粮作物深加工业比较滞后,加工转化率低;没有健全的营销体系,尚未形成产品优势和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18.
宁南山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力和水分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3个有代表性的气候年份(1981-1983年),6种地区类型,两种肥力条件下对宁夏南部山区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糜子和谷子的生产力和水分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当前粮食作物平均生产水平为亩产75公斤,蒸腾蒸发量(ET)280mm,水分利用率(WUE)0.27,作物对土壤储水利用程度为53.3%。提高土壤肥力可显著提高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和利用程度。根据试验资料,预测了该地区粮食作物的生产潜力,讨论了3种作物对气候、土地的适应能力及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9.
正1渗水地膜穴播谷子技术推广,带动贫困户增收明显忻州市耕地中约有三分之一是旱坡地,无霜期短、温度低、干旱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持续干旱,直接影响到了谷子的播种,影响了渗水地膜项目的实施进度;五台县渗水地膜覆盖与普通地膜相比,增产率为13~19%,今年渗水地膜谷子3万亩,受益贫困户9500户;代县全县地膜覆盖技术推广面积13万亩。主要推广了渗水地膜穴播谷子种植技术,示范地点胡峪乡望台村,面积150亩,平均亩产谷子310公斤,亩收入1240  相似文献   

20.
西吉县旱地谷子全膜双垄沟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吉县谷子种植面积2万亩,在全县19个乡镇均有分布。2009年从甘肃引进谷子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为一体,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其集雨、保墒、增温、增光、通风的作用。取得了较大的成效,谷子亩产在350~450kg,比传统种植方式增产28%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