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椒籽是花椒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其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花椒籽油和花椒籽蛋白等。花椒籽油的提取工艺包括传统工艺提取、超临界CO2萃取、微波提取、分子蒸馏、超声波提取、有机溶剂提取、水酶法等;花椒籽蛋白的提取工艺包括盐法、碱溶酸析法、Osborne法、酶法等。花椒籽中药用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多酚、多糖及生物碱等,主要具有抑菌、抗氧化、抗肿瘤、降低血清胆固醇等药理作用。目前对于花椒籽资源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将花椒籽作为部分基础饲料,以达到促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和生长性能的作用。今后,应充分挖掘花椒籽作为新型饲料的潜在价值,实现花椒籽资源的高效利用。本文对花椒籽中营养分析、提取工艺、药理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可为花椒籽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雏鸡肠炎沙门菌病是肠炎沙门菌及其内毒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研究白鸡屎藤挥发油抗肠炎沙门菌及其内毒素的作用,本试验测定了白鸡屎藤挥发油抗肠炎沙门菌的效果,进一步提取了肠炎沙门菌内毒素并测试了白鸡屎藤挥发油对肠炎沙门菌内毒素的体外灭活作用和对肠炎沙门菌内毒素致热的解热作用,同时本试验还对白鸡屎藤挥发油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测试了白鸡屎藤挥发油及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的药动学特征。结果显示,白鸡屎藤挥发油包括丁香酚、樟脑、龙脑、水杨酸甲酯等活性成分,在中剂量(100mL/L)、高剂量(150mL/L)均表现出较强的体外抑菌效果,25mL/L以上浓度即可表现出较强的灭活内毒素作用,并且2~4h大部活性成分进入血液循环,表现出显著的解热作用。结果表明,白鸡屎藤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菌、抗内毒素和解热作用,可以用于雏鸡肠炎沙门菌感染性发热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正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能,主要活性成分为绿原酸,另外还有黄酮类、挥发油等活性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和较好的治疗效果。为了进一步对金银花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指导临床用药,现将金银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养殖中的应用作一概述。1化学成分金银花化学成分复杂,已鉴别出的有60多种。其中最重要的药理成分是挥发油,近年国内外学者通过气质联用已分离出芳樟  相似文献   

4.
钩吻在传统中药中常用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神经性疼痛,痉挛,皮肤溃疡和癌症等,其主要活性成分是生物碱。国内外研究表明钩吻中非生物碱成分也具有很强的药理活性。本文对钩吻中非生物碱的化学成分进行全面综述,详细总结了国内外报道有关环烯醚萜、油脂、三萜,酚酸和甾体等非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结构与药理作用,为钩吻非生物碱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2010~2016年当归挥发油的研究文献为基础,对当归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化学成分、品质鉴定、制剂工艺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阐述了常见的两种挥发油提取方法的差异性、当归挥发油中的化学组分、不同当归中当归挥发油的差异性以及出现的当归挥发油的包合物技术;总结了当归挥发油对平滑肌、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的药理作用,如平喘、舒张平滑肌、促进皮肤渗透、镇痛抗炎、改善胃肠功能等,为当归挥发油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蜂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蜂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提取、应用、专利等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并预测了蜂胶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2910年国内外蜂胶研宄概况(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0年国内外蜂胶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对公开发表的227篇中英文文献及11篇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领域、地域分布、刊物分布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评价,并重点介绍了蜂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提取工艺、加工工艺、质量控制以及在农业、畜牧业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大黄中蒽醌类物质是其最重要次级代谢产物之一,也是大黄药材中重要活性成分。蒽醌类物质具有很多药理作用,本文就大黄蒽醌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加工方法等进行综述,预测其发展前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大黄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金丝桃素是贯叶连翘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抑郁、抗菌消炎、抗DNA和RNA病毒等药理活性,并已被作为原料制成药品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用于治疗抑郁症、艾滋病及甲、乙型肝炎等疾病。由于金丝桃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对其研究也越来越多。文章就近年来国内外对贯叶连翘中金丝桃素的提取及含量测定方法作一综述,为金丝桃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博落回生物碱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落回在生药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和临床应用等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文章评述博落回的主要化学成分,提取及分离工艺和药理活性研究概况,并对博落回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白芷是一味药食两用的中药,药理作用广泛。对白芷的有效成分及提取工艺、药理作用、加工与炮制、常用配伍、相关产品、质量控制等进行综述,旨在为白芷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笔者综述了芦荟叶的化学成分及功效的研究成果,并从化学成分类型、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阐述了该研究的进展情况.芦荟叶主要含有蒽醌类、糖类、氨基酸、有机酸、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活性酶、维生素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蒽醌类化合物为主要活性成分.芦荟叶具有美容、保健、抑菌、降血脂、抗肿瘤、防老化等作用.芦荟叶有进一步开发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鹿茸活性成分及其药理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茸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它的化学成分和药理功能比较复杂。近年来,许多科学家对鹿茸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免疫增强、神经保护、生殖促进、抗骨质疏松、抗衰老、抗肝纤维化和抗关节炎等方面的药理作用。文章对鹿茸的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鹿茸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东  向仲怀  何宁佳 《蚕业科学》2021,47(5):482-490
桑树是重要的生态经济树种,药食兼用.类黄酮作为桑树中广泛分布的一类植物多酚类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菌消炎、降血糖血脂、降血压、抗氧化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天然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是近年来桑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热点,也是实现桑树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的重要支柱.本文就桑树类黄酮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提取工艺、含量分布、药理作用及合成代谢的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为桑树优质资源筛选、遗传改良和活性代谢产物的综合利用及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牡丹籽油是以牡丹籽为原料,经过不同提取工艺制成金黄色的油。目前研究发现,牡丹籽油主要成分为脂肪酸、不皂化物以及微量元素。此外,牡丹籽油还具有抗氧化、保肝、降血脂、降血糖等多种功效。通过系统查阅牡丹籽油的相关文献,对牡丹籽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阐述,以期为牡丹籽油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金果榄的资源分布、提取方法、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根据金果榄在医学上的价值,提出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前景,为该中药在兽医临床上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马鞭草科植物牡荆是一种传统的药用植物,由牡荆叶提取的挥发油制成的油胶丸已载入中国药典。化学研究表明,牡荆主要有木脂素类、黄酮类、萜类、酚酸类等化学成分。药理学研究发现,其具有抗炎镇痛、抗氧化、抗肿瘤、镇咳平喘、抑菌杀虫、保肝等多种生物活性。目前,国内对于牡荆属的其他植物研究较多,对牡荆的化学成分、药效及应用的研究较少,在中兽药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方面尚无相关的报道,但其广泛的药理作用及原料来源表明其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论文综述牡荆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以期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鹿茸用于医疗保健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鹿茸化学成分复杂,药理广泛,本文就近年来对鹿茸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鹿茸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无机元素,蛋白质、多肽、氨基酸,脂质类,多胺类化合物,维生素,甾体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核酸、碱基成分等。对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抗氧化和抗衰老、抗疲劳、抗肿瘤、神经系统、抗应激、肝脏、组织伤口愈合、骨质疏松症、减肥降脂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酮是桑黄的重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在对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对桑黄黄酮的超声波辅助乙醇回流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测定其还原力及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显示,桑黄黄酮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0、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5 h,在此最优工艺条件下的桑黄黄酮提取得率为4.41%,达到回归模型预测值的98.44%;3个因素对桑黄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并且料液比与提取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提取的桑黄黄酮具有较强还原力以及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强清除作用,表现出明显的体外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归多糖是当归的主要活性物质之一,一般采用水提醇沉法、超声提取法、酶提法及微波辅助提取等方法提取当归多糖。当归多糖具有丰富的生理活性,对血液系统有明显作用,还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氧化、抗辐射、保肝等作用。综述当归多糖分离纯化、结构性质及其药理作用,为当归多糖的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