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虾(克氏原螯虾)综合种养是推进水稻绿色生产的重要方式,促进了水稻产业的提质增效,有利于水稻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稻虾综合种养在全国多地迅速推广,但当前稻虾还存在种养产量和效益不稳、稻虾种养技术亟待优化、尤其是优质高产抗倒水稻品种较为缺乏的问题。已有研究者针对稻虾连作或共生种养条件下的水稻品种选用开展了各有侧重的研究。本文阐述了目前稻虾种养下水稻品种筛选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不同稻虾种养模式对水稻品种特性的要求,提出了今后稻虾种养品种选育和筛选应用的发展方向,可为提高稻虾综合种养质量和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主要阐述了盱眙县利用稻田开展稻虾综合种养采取的推广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落实扶持政策、建设苗种繁育基地、稻虾连作与共作种养模式协同发展、品牌建设、加强技术示范与培训等对策,以进一步推动盱眙县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的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稻田养虾是一种绿色、生态、高效的农业种养模式。为筛选出适合海盐地区不同稻虾种养模式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对不同水稻品种在稻虾种养模式下的产量及生育期表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稻虾连作模式适宜选用优质高产常规稻嘉67、嘉禾236等;稻虾套养模式则适宜选用生长旺盛的籼粳杂交稻嘉优中科13-1;繁养一体模式适宜选用熟期较早、产量稳定的常规稻南粳3908、天微香粳等。针对稻虾种养模式的特点,提出了适宜的水稻栽培方式、种植密度、肥水管理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陈沫  李燕茹  嵇檬 《北方水稻》2020,50(2):53-55
近年来,洪泽湖地区市、县、乡镇倡导合理利用稻田资源,推广稻虾综合种养生态模式,洪泽区三河镇率先响应,从2017年底龙头合作社先行试水,到2018年底建成万亩稻虾共作连片示范基地,得益于政策扶持和政府督查推进,三河镇稻虾综合种养面积大幅上升,全镇特色农业高效发展。从当前三河镇稻虾综合种养形势入手,分析稻虾共作生态及经济效益,为周边县区、乡镇开拓综合种养产业及三河镇下阶段生态农业振兴发展提供推广经验和适量参考。  相似文献   

5.
稻虾生态种养主要是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基础上,通过优质稻米和养殖收入来增收.为精确评估稻虾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以湖南省南县为研究地,比较了稻虾种养模式与当地中稻单作模式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稻虾种养模式总投入较中稻单作模式增加208.28%,但其总利润达到3.67万元/公顷,较中稻单作模式提高了3.42万元/公顷,产投比提高了0.50.通过秸秆还田、人工产饲、减少人工管理费用和引进人工虾苗繁殖及培育等方法可以减少投入,进一步提高效益.通过构建合理的"研产加销"稻虾产业链,并促进乡村旅游业与稻虾产业有机结合,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2015~2017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盛泰优018在稻虾生态种养下具有早熟性、丰产性等优势,稻虾生态种养模式能明显延长小龙虾在虾田的生长期,实现虾肥稻丰高产高效生产。介绍了盛泰优018稻虾连作中机械化插秧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稻田生态种养对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由过去单一模式向多样化、综合性模式演变,目前已形成了稻鸭、稻鱼、稻虾、稻蟹以及稻鱼鸭、稻鱼鸡、稻虾蟹等模式.综述了稻田生态种养模式演变过程,分析稻田系统生物的组成成分,总结了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对农田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8.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优势及综合配套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具有稻虾互利共生,投入少、效益高和有利于促进绿色农业发展等优势;介绍了水稻与小龙虾种养技术,涉及到稻田选择、品种选用、种植方式、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开挖虾沟、种植水草、防逃设施、虾苗放养、捕捞等多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9.
稻田综合种养作为中国稻作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上千年的演变逐步由散养形成了现代种植与养殖的配套技术体系,主要模式已由稻鸭、稻鱼发展为稻虾、稻蟹、稻鳖、稻蛙等多种种养结合模式,并取得较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综述了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历程、应用及其种养模式,以及稻田综合种养下水稻生长及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应,并且从田间工程改造、种养结合技术、产品品牌建设等方面论述了稻田综合种养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要强化政府引导、技术支撑和产业开发等,以期充分挖掘稻田综合种养的生产潜力,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索了浙西南山区"稻虾"共生综合种养模式适宜的小龙虾养殖密度,在试验的基础上小结了浙西南山区"稻虾"共生综合种养技术,以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扬州市根据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要求,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禀赋,开展了多种形式稻田种养模式的示范与推广。本文阐述了扬州市稻鸭共作、稻虾共作以及稻田改作荷藕-虾共作等高效种养模式的应用现状,以单纯种稻为对照,比较了各种模式的生产效益;分析了稻田高效种养模式示范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稻田高效种养模式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2.
"虾稻共生"模式是近几年来在杭州市余杭区兴起的一种促养增粮模式。本文从环境条件、品种选择、渔稻育秧、渔稻栽种与管理、青虾养殖、虾病防治、青虾捕捞等方面对池塘虾稻生态种养结合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正>眼下正是小龙虾大量上市的季节,在南昌恒湖农场的水稻田里,农户每天都忙着取地笼、收小龙虾。日前,江西省"虾稻高效种养模式研究与示范"现场观摩会上,专家们对这一充分挖掘土地潜能,将低洼水浸田作为试点发展"虾稻连作"的新型种养模式赞叹不已。"虾稻连作"是江西省现代农业科研协同创新"高效种植"项目研究内容之一。项目首席专家、省农科院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特征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江西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状况,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从产业发展基本特征、生产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稻渔综合种养以稻虾(占比70.77%)、稻鱼(占比15.16%)、稻蛙(占比6.59%)、稻鳖(占比4.79%)为主要模式,94.26%的稻渔综合种养土地规模在1~50 hm2之间,81.44%的稻渔综合种养以农场或合作社为经营主体。与传统稻作相比,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综合收益平均增加5.30万元/hm2,化肥投入平均减少50.93%。15.27%的稻渔综合种养田为低产和冷浸田,有效提高了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社会效益显著。根据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存在的问题,结合问卷调查中农户的建议,提出了应在政策、技术和品牌推广方面给予支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丁姣龙  陈璐  陈灿  黄璜 《作物研究》2019,(5):487-489
日本的生态农业已经取得较大的发展成效.稻鱼共生是中国的传统农业文明,现已发展出稻鸭、稻虾、稻鳖等多种生态种养模式,是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关键手段.日本与中国在地理位置、人口条件、农业文明上有许多共同之处,日本稻田生态种养结合生态农业的发展经验对今后中国的生态农业前进方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稻作方式对优质稻品种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稻作方式实收单产由高到低依次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稻鸭共作和稻虾共作;整精米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稻鸭共作、稻虾共作、钵苗机插和毯苗机插,垩白粒率及垩白度表现为钵苗机插最高、稻鸭共作最低,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稻米的外观品质表现较好。稻田综合种养模式降低了南粳9108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适当提高了稻米的胶稠度,稻米RVA特征谱表现出消减值降低和崩解值提高,改善了蒸煮食味品质。经济效益由高到低依次为稻虾共作、稻鸭共作、钵苗机插、毯苗机插,综合种养模式的效益明显高于单一种稻模式。  相似文献   

17.
稻虾鳅绿色高效种养模式能够提高稻田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及农民增收,是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结合后农业生态系统重建的典范模式.从田间工程改造、清沟消毒、施用基肥、投放有益生物、水稻品种选择、水稻栽培管理、放养苗种、饵料投喂、日常田间管理、水稻和水产品收获等方面介绍了稻虾鳅种养模式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仪征市稻田综合种养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仪征市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出较适合当地发展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根据2017~2018年该市稻鸭、稻虾主要两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稻田生产模式在生产成本、经济效益上的差异,技术发展的成熟度,在该市的产业化程度,以及推广稻田综合种养存在的问题。调查表明,该市稻田综合种养存在规模化程度不够、基础设施薄弱、成本投入相对较高、品牌效益不突出、综合种养生态及社会效益提升有限等问题,需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加强稻田综合种养关键技术的培训宣传与推广,将稻田综合种养与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9.
稻鳖鲫鱼虾生态种养是稻田资源进行绿色和无公害综合利用,动物与水稻有机结合,通过改善稻田生态环境,生产优质农产品,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总结了稻鳖鲫鱼虾生态种养技术,包括稻田的准备、水稻的种植、养殖对象的投放、水位的管理等相关重要环节,讨论了该模式的效益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西洞庭湖地区"稻虾共生"种养模式进行阐述,并对其推广价值进行分析,指出稻田综合种养能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有较高的生态效益,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