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贵州小叶苦丁茶是民间的一种代茶饮品,由于它具有独特的口感和保健作用,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在发展苦丁茶产业的过程中,积极探索苦丁茶的加工工艺,在原有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应用炒青、蒸青、煮青等不同方式,探讨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不同草粉添加比例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饲料工业》2015,(7)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草粉添加比例对颗粒饲料的硬度、容重、含粉率和粉化率的影响。以苜蓿和小黑麦草为粗饲料来源,分别设70:30,65:35和60:40三个精粗比水平,调质温度为(45±2)℃,采用孔径φ=5 mm,压缩比为1:6的环模制粒机压制颗粒,冷却后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草粉添加比例的增加,颗粒饲料的硬度、容重、粉化率和含粉率均降低,且3个精粗比水平压制的颗粒料的硬度、容重和粉化率均差异显著(P0.05)。草粉添加比例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有显著影响(P0.05),生产中应根据草粉用量调整制粒工艺参数,以提高饲料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家禽副产品由5份(按体积计算)羽毛、2份废弃物和1份血组成。用三种加工方法,并以真代谢能(TME)、公鸡的氮存留量和染料结合法测定氨基酸有效率,对产品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价。三种加工方法简述如下:方法A:羽毛、废弃物和血一齐加工,使用的最高温度为125℃,压力150KN/m~2,蒸煮5.75小时。方法B:羽毛从废弃物、血中分出来加工,在最高温度135℃、压力 相似文献
6.
7.
本试验通过感官评定和实验室分析研究切碎法和揉丝法对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感官评定各组均无丁酸臭味.呈酸香味.茎叶保持良好.颜色略有变化.仍保持部分原料颜色.揉丝组的色泽基本与原料保持一致,明显优于切碎组;揉丝组的pH值低于切碎组,pH值评分高于切碎组:两组青贮料中乳酸都占绝对优势.含量均占到总酸量的80%以上.但揉丝组中乳酸含量比切碎组高031个百分点: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揉丝组比切碎组高1.69个百分点(P〈0.05):EE、NDF、ADF、NDL含量减少量略有不同(P〉0.05).NDF和ADF百分含量青贮后略有下降.而ADL的含量则略有增加.EE减少量无明显变化:揉丝组粗蛋白质含量比切碎组高0.3个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粗灰分含量比原料中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8.
《中兽医医药杂志》2019,(4)
目的:探究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为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草中有效成分甘草苷和甘草酸为检测指标,采用HPLC法比较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甘草中这两种成分的含量,从化学成分角度来探讨中药的质量。色谱条件:色谱柱:Kromasil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甘草苷276 nm,甘草酸254 nm;柱温:28℃;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系统。结果:野生甘草质量最好;白塔三年生甘草次之;内蒙古3年生甘草较好;岷县2年生甘草质量较差,瓜州甘草质量最差。结论:根据上述测定结果,采用HPLC方法测定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操作简单,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甘肃道地药材甘草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不同原料和加工方式对鱼粉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粉是用海生小鱼、虾或鱼食品厂下脚料采用一定的方法加工完成。鱼粉的原料,加工方法等都影响鱼粉的质量,尤其是蛋白质的含量。小鱼、虾、优于鱼排,鱼排好于鱼头、鱼皮、鱼内脏。加工方法有浸提、压榨、蒸提、滚烘、粗加工,在相同的原料下其加工出的鱼粉质量依次降低,辅料杂质等在鱼粉里含量越高其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育苗效率和成苗质量,本研究设置温室穴盘育苗、温室苗床育苗、露地育苗3种育苗方式分析其对甘草种苗出苗率、移栽成活率及株高、根长、叶片数、总鲜重等形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后20 d时,温室苗床和穴盘育苗平均出苗率分别达到54.8%和53.8%,极显著高于露地出苗率31.4%(P0.01);2)播后60 d移栽,温室内苗床和穴盘育苗平均成活率分别为92.3%和91.1%,而传统露地苗为93.5%,但三者差异不显著(P0.05);3)播种后传统露地苗各性状指标都高于温室苗,其中叶片数和总鲜重两指标表现最为明显。传统露地育苗种苗性状指标高,但育苗时间较长(近一年),占用耕地;而温室育苗生物量较低但出苗率较高,育苗时间短(约60d)。生产中可以采用温室苗床育苗绿体移栽技术来提高甘草育苗效率,降低育苗时间和土地成本。 相似文献
11.
《中兽医医药杂志》2016,(5)
目的:建立测定甘草中甘草苷、甘草酸及甘草多糖的方法,并比较不同采收时期甘草中甘草苷、甘草酸及甘草多糖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_(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 m L/min;检测波长为252 nm、276 nm;柱温为28℃;进样量为10μL,并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甘草中甘草多糖。结果:甘草苷和甘草酸获得良好分离,在0.116 8-1.168 0μg及0.039 3-0.235 0μg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5%、98.34%,RSD分别为1.52%、1.78%,重现性试验RSD分别为0.35%、0.59%。甘草多糖分离良好,其重现性、稳定性亦良好,回收率较高。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精密度好、分离度良好,为甘草药材的合理应用及其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作者为评定含67%蒸煮玉米片、蒸煮玉米粒或生玉米粒的三种肥育日料对去势肉牛的影响进行了试验。饲养试验指出,喂饲蒸煮玉米粒的去势牛每天消耗的干物质(7.6公斤),比喂饲生玉米粒(7.0公斤)和蒸煮玉米片(6.7公斤)的去势牛高(P<0.05);喂饲蒸煮玉米片和蒸煮玉米粒之去势牛的平均日增重,比喂饲生 相似文献
14.
15.
不同加工贮存方法对牧草天然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主要是探讨不同加工贮藏方法对牧草天然色素损失情况的影响。以往花草叶和矮象草为试验对象,模拟烘干生产线对样本进行烘干处理,然后将处理过的样品分别打成粉状和不经粉碎直接压成块状并用塑料薄膜袋密封保存。分别于第0d、30d和60d测定各样品中的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经高温烘干后的各种牧草叶黄素含量比低温烘干的低,总趋势是低温处理色素含量高于高温处理;在贮存期间,压块处理其色素损失比打粉处理少,压块贮存方法比打粉贮存方法好。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不同处理方法对甘草、柴胡、黄芪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柴胡Bupleurum chinense、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3种甘肃传统主产药材的种子进行不同处理,比较其发芽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甘草种子用80%的浓硫酸浸润4 h,然后冲冼干净的处理发芽效果最好,其发芽势为80%,发芽率达86%;柴胡种子以在20 ℃水中浸泡28 h处理发芽情况最好,发芽率为36%;黄芪种子用沙石磨的处理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分别为68%和84%. 相似文献
19.
20.
腌腊肉制品易加工生产运输及携带方便,风味独特,因而在市场上经久不衰。这些产品的传统加工法,是将原料肉经腌制后,采用自然风干法脱水防腐而成。在工厂化生产中,传统的自然风干法早已被烘烤干燥法取代,烘烤温度在45~60℃,从而使传统的加工期大为缩短,规模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