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MS-222和丁香酚对暗纹东方鲀幼鱼麻醉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MS-222和丁香酚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幼鱼的麻醉效果,选择体质量为(71.37±3.24)g的幼鱼进行实验。根据暗纹东方鲀幼鱼麻醉和复苏时的主要行为特征,将麻醉过程分为6期,复苏过程分为4期。结果显示:随着两种麻醉剂浓度的升高,幼鱼的麻醉时间逐渐缩短,复苏时间逐渐延长;MS-222和丁香酚分别在浓度60 mg·L~(-1)和30 mg·L~(-1)时,幼鱼的最终麻醉程度达到麻醉6期(延髓麻醉期);MS-222浓度在120~140 mg·L~(-1)、丁香酚浓度在60~70 mg·L~(-1)时,幼鱼均可在3 min内麻醉、5 min内复苏;随着水温的上升,幼鱼的麻醉时间和复苏时间均呈现缩短的趋势。幼鱼进入麻醉6期后,随着暴露在空气中时间的增加,MS-222处理组幼鱼的复苏时间先缩短后延长,暴露25 min时复苏时间已超过对照组(未暴露),此后复苏时间明显增加,幼鱼成活率为100%;丁香酚处理组幼鱼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延长持续上升,暴露6 min后复苏时间上升趋势加快,暴露15 min之前幼鱼成活率为100%,暴露20 min时幼鱼成活率降低到80%。研究表明,120~140 mg·L~(-1)的MS-222和60~70 mg·L~(-1)的丁香酚均对暗纹东方鲀幼鱼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具有麻醉时间短、复苏快的特点,两者均可作为暗纹东方鲀幼鱼的理想麻醉剂。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四川华吸鳅(Sinogastromyzon szechuanensis)生产选育与运输中的成活率,文章采用密闭静水法,研究了在水温(18±0.5)℃下不同质量浓度MS-222和丁香酚对体质量为(2.029±0.26) g的四川华吸鳅的麻醉效果,探讨了MS-222和丁香酚这2种麻醉剂对其耗氧率、排氨率及氧氮比(Oxygen-nitrogen ratio, O/N)的影响。结果显示,1.5 mg·L~(-1)的MS-222或24 mg·L~(-1)的丁香酚可显著降低四川华吸鳅的耗氧率和排氨率(P0.05),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MS-222浓度升高而降低,随丁香酚浓度升高而先升后降。在这2种麻醉剂胁迫下,当水温为14~26℃时,四川华吸鳅的耗氧率和O/N均随温度的升高而上升,O/N为8.0-19.4,不同温度组间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MS-222质量浓度为1.5 mg·L~(-1)或丁香酚质量浓度为24 mg·L~(-1)时可使四川华吸鳅进入麻醉剂Ⅱ期(镇静期),可推荐为活鱼运输麻醉剂量,且以低温为宜。  相似文献   

3.
采用静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两种常用渔用麻醉剂丁香酚(5、10、20、40、80、120 mg·L-1)和MS-222(40、50、60、75、100、200 mg·L-1)对体质量为(13.78±3.15) g的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1)随着两种麻醉剂浓度的升高,松江鲈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逐渐缩短,复苏时间不断延长;2)丁香酚与MS-222的最适麻醉质量浓度分别为40~80 mg·L-1和60 mg·L-1;3)在低浓度麻醉剂处理下,10 mg·L-1丁香酚组中松江鲈的耗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10 mg·L-1丁香酚可能是松江鲈的适宜运输浓度;4)对比成活率、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和复苏时间等指标,丁香酚更适合作为松江鲈的麻醉剂,在实际操作中,建议使用40~80 mg·L-1丁香酚进行松江鲈的麻醉。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适合“优鲈3号”幼鱼的麻醉运输方法,开展了丁香酚对“优鲈3号”幼鱼的静水麻醉试验和模拟麻醉运输试验,监测了麻醉运输试验中的水质变化和幼鱼血液、肌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麻醉剂浓度的升高,幼鱼进入麻醉的时间缩短,复苏时间延长,静水麻醉使用丁香酚的最适质量浓度为12~18 mg/L。综合考虑运输需求、幼鱼存活率以及残留代谢,选择能达到轻度麻醉期的6 mg/L为模拟麻醉运输试验的麻醉剂浓度。以质量浓度为6 mg/L的丁香酚对幼鱼进行麻醉后进行10 h模拟运输,分析运输水质、幼鱼生理指标的变化发现:随着运输时间的延长,麻醉组和对照组水体的pH均显著降低,麻醉组的pH总体高于对照组;随着运输时间的延长,水体中氨氮质量浓度显著升高,麻醉组总体低于对照组。幼鱼血清中的皮质醇(COR)浓度随着运输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且麻醉组峰值出现的时间早于对照组。幼鱼血清中尿素氮(BUN)和乳酸(LD)含量以及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也随着运输时间的延长而升高,麻醉组总体低于对照组。幼鱼肌肉中的乳酸与pH呈负相关关系,乳酸含量随着运输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pH则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MS-222和丁香酚两种麻醉剂在不同浓度下对多鳞四指马(鲅)幼鱼的麻醉效果,观测了其不同麻醉阶段的表现,探讨了麻醉时间和温度对其入麻和复苏的影响.结果表明 MS-222、丁香酚分别在55 mg/L、10 mg/L以上才对幼鱼有麻醉效果,最适麻醉剂浓度分别为20±5 mg/L和80±10 mg/L;随着浓度的上升,入麻时间缩短,复苏时间增加.随着温度的上升,入麻时间缩短,复苏时间增加.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丁香酚和MS-222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麻醉效果及相同效果下造成的二次应激,为两种麻醉剂在凡纳滨对虾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数据与实验依据。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丁香酚(20、30、40、60、80、100、120、140和160 mg·L-1)和MS-222 (800、900、1 000、1 100、1 200、1 300、1 400、1 500和1 600 mg·L-1)对体质量为(14±3) g凡纳滨对虾的麻醉效果,以及相同效果下对其机体生理和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丁香酚和MS-222的质量浓度分别为80和1 400 mg·L-1时,对虾在3 min内进入深度麻醉阶段,5 min内恢复正常;2)使用这两种麻醉剂均会造成对虾的鳃和肝胰腺组织损伤,其中丁香酚组的鳃组织各项抗氧化指标早于MS-222组达到峰值;丁香酚组Caspase-3活性在麻醉复苏后6 h显著降低,而MS-222组则显著升高(P<0.05);丁香酚组和MS-222组的Na+/K  相似文献   

7.
MS-222和丁香酚对中华鲟幼鱼耗氧率与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麻醉剂MS-222和丁香酚对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幼鱼呼吸与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麻醉剂对中华鲟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都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麻醉剂浓度的升高,中华鲟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先升高后降低.MS-222质量浓度为16 mg/L或丁香酚质量浓度为12 mg/L时均可以显著降低中华鲟幼鱼的耗氧量和氨氮的排放;随着2种麻醉剂浓度的进一步升高,耗氧率和氨氮的排放没有显著的降低.在2种麻醉剂的作用下,中华鲟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回归关系可用指数函数表示,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实验组4个温度梯度间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都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10~25℃的温度范围内,中华鲟幼鱼的O:N比值范围为12.37~23.21,表明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中华鲟幼鱼的代谢产物以蛋白质为主,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次之.结论认为,MS-222质量浓度为16 mg/L或丁香酚质量浓度为12 mg/L时可以使中华鲟幼鱼进入麻醉Ⅱ期,满足活鱼运输的要求,可以推荐为中华鲟幼鱼运输时的麻醉剂量,且运输时应以低温为宜.  相似文献   

8.
MS-222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鱼类麻醉剂,本研究探讨了MS-222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稚鱼耗氧率与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探明MS-222麻醉剂在西伯利亚鲟苗种运输和生产操作中的适宜浓度,设置10、20、30、40、50 mg/L 5个麻醉组与1个对照组,测定体质量为(1.18±0.49)g...  相似文献   

9.
<正>常用的鱼类麻醉剂有MS-222、丁香酚、三氯乙醛、喹那啶等。MS-222,俗称鱼安定,是一种易处理、效力迅速、操作简便、安全的渔用麻醉剂。该药品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唯一认可的水产动物麻醉剂。目前,在我国,MS-222已经成功应用于多种鱼类的养殖。本研究以吉富罗非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浓度的MS-222水溶液对罗非鱼的麻醉效果,探讨MS-222对罗非鱼最适的麻醉浓度。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鱼试验用吉富罗非鱼来自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小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比较使用MS-222、丁香酚等麻醉剂及低温休眠对鲫代谢抑制作用的影响,分别选取10、20、30 mg/L的MS-222、丁香酚以及0℃低温作为麻醉方式进行试验,分析鲫在麻醉作用下的生理变化,探讨不同麻醉方式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30 mg/L的丁香酚及MS-222能有效抑制血糖浓度的升高,但是对于皮质醇水平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脑丙二醛(MDA)、肝脏过氧化氢酶(CAT)与鲫麻醉20 h后的呼吸频率正相关。脑MDA的结果显示,在相同浓度丁香酚的作用下,脂质过氧化程度较低,起到较好的代谢抑制作用。推荐20 mg/L丁香酚作为鲫成鱼长时间浸泡麻醉的浓度。  相似文献   

11.
MS-222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MS-222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对其使用安全性及麻醉机理的分析提供依据。分别使用20、40、60mg/L等不同浓度的MS-222麻醉红鳍东方鲀幼鱼,测定麻醉后1/4、4、8、24h和复苏后24h鱼体血糖(GLU),血清中总蛋白(T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等血液生化指标和血清溶菌酶(LZM)的活性。结果表明,使用MS-222麻醉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的大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和血清溶菌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且在高麻醉浓度下,这种影响更加显著。使用MS-222麻醉复苏24h后,红鳍东方鲀幼鱼的大多数血液生化指标和血清溶菌酶活性尚未恢复至麻醉前水平。  相似文献   

12.
通过观测不同浓度下MS-222处理后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的麻醉深度、入麻时间和复苏时间,初步确定了适宜麻醉浓度,并通过测定呼吸频率、耗氧率、排氨率和露空苏醒弹动时间等指标分析麻醉对鱼体造成的影响,综合评估了MS-222的适宜麻醉浓度范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MS-222浓度的增加,血液中药物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俄罗斯鲟幼鱼的麻醉程度逐渐加深,达到相同麻醉程度所需的时间逐渐缩短,且复苏时间出现上升趋势。麻醉剂浓度在200~300 mg/L时,试验鱼20 min内即可进入较为稳定的麻醉状态。MS-222对试验鱼的呼吸频率有极显著影响,也能有效降低鱼体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根据试验结果,可认为最适于俄罗斯鲟幼鱼麻醉运输的MS-222浓度范围为50~60 mg/L,适于俄罗斯鲟幼鱼人工操作的MS-222浓度范围为150~200 mg/L。  相似文献   

13.
文章研究了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挥发油和水溶性氮酮2种常见透皮促进剂(PE)的4种不同质量分数(1%、4%、7%、10%和1%、3%、5%、10%)对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药浴吸收MS-222和丁香酚的促透效果。结果显示:1) 2种PE可显著减少入麻和复苏时间,并降低丁香酚或MS-222的使用剂量以达到相似的麻醉效果;2) 2种PE的促透效果随质量分数增加先增强后减弱;3)石菖蒲挥发油与水溶性氮酮对丁香酚或MS-222的最佳促透质量分数分别为7%和3%。分析鳃组织抗氧化指标发现:1)丁香酚和MS-222浸泡对中国花鲈鳃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氧化应激,表现为鳃组织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浓度显著(P0.05)升高;2)协同使用PE,可减少麻醉剂用量,进而降低鳃组织氧化应激,表现为麻醉协同组鳃中SOD、CAT活性和MDA、GSH浓度显著(P0.05)低于麻醉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MS-222对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分别采用150、200mg/L的MS-222对俄罗斯鲟幼鱼进行麻醉,测定麻醉前、麻醉中和麻醉后(复苏后)鱼体血糖(GLU)、总胆固醇(TC)、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等血液生化指标和血清溶菌酶(LZM)的活性。结果显示,使用MS-222麻醉对俄罗斯鲟幼鱼的大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均有显著影响,且在高浓度下这种影响更加显著。使用MS-222麻醉复苏24h后,低浓度条件下的俄罗斯鲟幼鱼的大部分血液生化指标(除了碱性磷酸酶和尿素氮)恢复至麻醉前,但高浓度条件下的俄罗斯鲟幼鱼的血糖、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尚未恢复至麻醉前水平。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在水温为(29.3±1.1)℃的自然海水条件下,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丁香酚对体质量为(4.83±1.30)g的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的麻醉效果。结果显示,在30~80 mg·L^–1时,黄斑篮子鱼幼鱼的入麻时间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减少,复苏时间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麻醉过程中,呼吸频率在浅麻时略微上升,深麻时快速下降,直至麻醉过度呼吸停止。研究发现,丁香酚质量浓度在30~100 mg·L^–1时,黄斑篮子鱼幼鱼均能在3 min内进入4期麻醉,4 min内完全复苏,成活率100%。入麻后在空气中暴露时间少于8 min时,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大于8 min时,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延长,且复苏率逐渐下降。结果表明,丁香酚对黄斑篮子鱼幼鱼具有入麻快、复苏时间短、复苏率高等优点,是其理想的麻醉剂;建议生产上使用的质量浓度为30 mg·L^–1,且入麻后人工操作不宜超过6 min,若追求更快麻醉,丁香酚质量浓度也不宜超过80 mg·L^–1。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定不同质量浓度MS-222对细鳞鲑和美洲红点鲑的麻醉效果,检测麻醉时鱼的呼吸频率以及空气暴露时长对鱼体复苏的影响,探究两种鱼类在渔业生产和科研实验中的最适麻醉剂浓度。结果显示:当MS-222质量浓度为80、100 mg/L时,细鳞鲑麻醉所需的时间显著少于40、60 mg/L浓度组,而显著多于其余浓度组(P<0.05)。当MS-222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细鳞鲑的复苏时长最短(P<0.05)。当MS-222质量浓度为80 mg/L时,美洲红点鲑麻醉所需的时间显著少于40、60 mg/L浓度组,而显著多于其余浓度组(P<0.05)。当MS-222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美洲红点鲑的复苏时长显著大于40、60和80 mg/L浓度组,而显著小于其余浓度组(P<0.05)。比较MS-222对两种鱼的麻醉效果,美洲红点鲑对MS-222更为敏感。两种鱼的呼吸频率总体上都随着麻醉程度的加深而下降,当空气暴露时长少于5 min时,细鳞鲑的复苏时长先减少后增加,美洲红点鲑的复苏时长则呈逐渐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丁香油、间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磺酸盐(MS-222)和异丙酚对养殖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的麻醉效果,以期为下一步活体运输麻醉剂的选择提供参考.首先在(20±0.5)℃ 水温下,对3种麻醉剂的适宜质量浓度进行了探索,初步得出适宜的质量浓度分别为:丁香油10 mg/L、MS-22240 mg/L...  相似文献   

18.
美国鲥鱼的麻醉运输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美国的 Sedate及 MS-222、丁香酚等三种不同的药物作麻醉剂,分别配制成不同的梯度质量分数,采用充氧密闭药液浸泡法,进行美国鲥鱼的活体运输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质量分数为 200mg/L的美国 Sedate,质量分数为 20~25mg/L的 MS-222以及质量分数为 12mg/L的丁香酚作麻醉剂,运输时间 3 h,美国鲥鱼的运输成活率均可达到 100%。  相似文献   

19.
MS-222对斑点叉尾鮰麻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各种因素对MS-222麻醉效果的影响,进行了不同麻醉剂质量分数、麻醉温度和药浴时间等对斑点叉尾鮰[(100±8.5)g]麻醉效果的试验。试验结果:在水温26℃条件下,MS-222质量分数在40~160 mg·L-1时,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大,斑点叉尾鮰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显著缩短,复苏时间变化较小,MS-222质量分数在100~160 mg·L-1时能够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当MS-222质量分数为100 mg·L-1,水温在18~3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斑点叉尾鮰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显著缩短,复苏时间明显增加,水温在26~30℃时能够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水温26℃条件下,当MS-222质量分数小于等于60mg·L-1时,斑点叉尾鮰的麻醉时间较长;MS-222质量分数为80 mg·L-1和100 mg·L-1时,斑点叉尾鮰的麻醉时间不能超过10 min;MS-222质量分数在大于等于120 mg·L-1时,斑点叉尾鮰的麻醉时间不能超过3 min。用不同质量分数的MS-222对斑点叉尾鮰进行麻醉时,斑点叉尾鮰每分钟呼吸频率到达峰值的时间随着麻醉剂质量分数的增大而逐渐缩短。  相似文献   

20.
釆用MS-222浓度为0(C0组)、5 mg/L(C1组)、10 mg/L(C2组)、15 mg/L(C3组)、20 mg/L(C4组),运输时间为0、2、4、6、8、10 h,运输密度为33 g/L,采用5×6双因素实验,氧气袋运输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稚鱼,研究了运输时间和MS-222浓度对翘嘴鲌全鱼皮质醇、乳酸含量及氧气袋内水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翘嘴鲌全鱼皮质醇、乳酸水平随运输时间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麻醉剂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C1-C4组的DO、p H随运输时间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C0组则随运输时间的增加显著降低,各组的DO和p H随MS-222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C1-C4组的氨氮(TAN)和游离CO_2浓度随运输时间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C0组则随运输时间的增加显著升高,各组的TAN和游离CO_2浓度随MS-222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时间和浓度的交互作用都显著。运输时间T6 h时,MS-222刺激翘嘴鲌,不利于运输,运输时间T6 h时,MS-222能显著降低其应激水平及代谢强度,其中C4组皮质醇、乳酸含量最低,C3、C4组水质条件最好,其适宜的麻醉剂浓度为15~20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