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环境育人理念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校园广场景观中体现大学精神也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基于此,从大学精神与大学校园广场概念着手,分析校园广场景观融合大学精神的必要性,探讨大学精神在校园广场景观中的表达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校园的环境变得十分重要,尤其是校园景观环境的营造更应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文章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为例,强调尊重现状、因地制宜,通过"一心、一轴、两带"体现该校园山水人文和历史特色,给西部大学校园的景观塑造提出实践范例。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校园绿地规划也成为了重点关注对象。基于此,从可食性景观基本概念与起源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目前可食性景观在校园绿地规划研究案例,结合可食性景观在校园绿地的功能建设分析,提出可食性景观在城市绿地规划中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校园的环境变得十分重要,尤其是校园景观环境的营造更应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文章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为例,强调尊重现状、因地制宜,通过“一心、一轴、两带”体现该校园山水人文和历史特色,给西部大学校园的景观塑造提出实践范例.  相似文献   

5.
大学校园从单纯教学功能迈向多元化,校园外部环境设计也随之不断演变发展。本文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合川校区外部环境景观设计为例,从山地校园景观结构布局、文化内涵的表达、特色景观塑造的角度详细阐述,对山地校园景观构建作多维度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作为办学条件之一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变得更加重要,特别是校园文化景观营造不容忽视。本文首先对校园文化景观内涵进行解读,明确校园文化景观功能,从而提出校园文化景观营造的理念,最后结合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环境规划,探索校园文化景观营造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的校园环境建设结合了大学校园与中小学校园建设的特点,包含各类景观营造内容,其中校园绿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倡导职教校园绿化融合康复景观建造是拓展教育思路的举措之一。随着职教学生心理状态与干预方法研究的深入,康复景观与校园绿化的融合应用将被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各地高校新校区校园景观的迅速建设,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高校老校区的校园景观的建设,使之与现代高校校园景观相适应。本文以阜阳师范学院老校区绿化改造设计为例,探讨如何将一个高校老校区的植物景观重新塑造成具有现代气息的大学校园。  相似文献   

9.
随着"最美校园"活动的开展,各大高校丰富校园景观的建设有序进行。校园师生人群的生活节奏较为缓慢,大多选择步行的方式出行,使得他们有时间和空间自由观赏体验校园景观。因此,校园景观上若能实现步行友好景观,在改善校园环境和发挥景观功能上将会有诸多益处。  相似文献   

10.
校园景观是一种特殊的人文景观,凝练了校园自然环境的艺术和文化内涵。民族文化是我国优良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思想源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校园文化的一大特色。基于此,以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景观改造提升为例,着力研究校园景观设计中民族文化元素的提炼和应用,结合校园文化特色凝结创造一个有文化有内涵的人文景观空间,以期通过大学文化传播实现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1.
焦作市作为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已进入经济转型期,其绿地系统的建设对于其经济转型具有重要影响。该文利用焦作市遥感影像图,结合实地勘察,利用MapInfo软件,提取斑块面积和周长等基本信息,对焦作市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分析评价。根据焦作市绿地景观的特点,选择了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破碎度等指标,对焦作市绿地格局进行分区分析。结果显示,焦作市各区绿地发展不均衡。老城区绿地类型最为丰富,但是绿地破碎度最高,主要是中小型绿地,绿地生态功能不能充分发挥。通过综合比较,目前高新区绿地建设上最为合理,绿地破碎化程度低,景观类型丰富。马村区和中站区绿地建设程度相当,景观类型单调、破碎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东莞莞翠苑小区绿地景观价值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居住区绿地绿化环境的优劣,不止直接关系到居住区景观的好坏,更直接影响到住户的日常生活和心理需求。居住区绿地是居民日常休闲和交往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内的绿化对于保护居民身体健康,拓展居民生活空间,创造安静、舒适、卫生和美观的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对东莞莞翠苑小区绿地景观的植物配置的进行调查,再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确定,运用层次分析法来评价该小区的景观价值。调查结果表明该小区的园林植物景观评价值为8分,表明该景观综合水平较好。  相似文献   

13.
优美宜人的绿化环境在校园诸多环境因素中意义非同一般,具有环境育人的积极功能,要做到环境育人,在绿化时就应注意一些相关问题,使绿化美化在高校环境育人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宁德市城市公园绿地系统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QuickBird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图并结合GIS软件,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宁德市区公园绿地的景观结构和格局.结果表明:宁德市城市公园绿地斑块的形状指数较小,均低于2.5.从不同公园景观类型的破碎度来看,市区级公园景观破碎化最低,仅为0.006 80,而专类公园、街旁公园斑块破碎化程度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各类公园绿地景观的分维数普遍较低,均小于1.25,斑块形状相对规则,绿地景观斑块边界较为简单.这种布局不利于维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同时也不利于营造自然化绿地景观.所以,今后宁德市在公园绿地建设中,应重点加大社区公园、街旁绿地公园绿地建设力度,提高广场、社区公园、街旁绿地和带状公园的比例,力求各类斑块配置合理,满足当地居民生活休闲需求和绿地生态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15.
城市休闲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景观规划设计要考虑将园林设计的各种要素有机结合,体现四季景观特色、城市人文特色、生态环境特色,其景观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水平。江苏省启东市人民路三角绿地位于城市主要干道人民路与惠阳路的交汇处,使用率较高,其景观环境的设计将对整个城市的景观效益评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就启东市人民路三角绿地的景观设计作了详细说明,以期给其他城市休闲绿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雨水是一种宝贵的淡水资源,对其加以利用能够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形势,雨水资源化利用正逐渐成为生态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对天津市某大学校园雨水径流水质进行监测的基础上,设计了雨水资源化技术方案,以保证景观湖、绿地及道路浇洒用水为核心,以自然净化、生态处理和循环净化为关键技术,多种途径收集利用雨水.同时还着重介绍了下凹式绿地、花坛式渗滤净化技术、景观湖净化系统等雨水生态化利用技术的特点及机理.分析与计算表明,该校园的雨水资源化利用方案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能够为其它校园乃至天津市的雨水利用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梅江河全长138 km,流域面积2890 km2,是秀山的母亲河。将秀山绿地系统规划中划定的秀山城区范围内的梅江河沿岸生态绿地全部纳入景观规划范围,针对秀山的城市文化、梅江河的历史沿革、梅江河流域生态现状、水文情况、滨河绿地现状、周边用地性质、周边交通现状等设计影响要素以及梅江河在秀山城市总体规划、秀山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定位进行充分分析,以期完成的景观总体规划能够使梅江河更好地发挥两岸绿地的生态功能,保护梅江河水质。梅江河滨河绿地作为秀山城市的主要绿地空间,不仅要承载改善梅江河滨河的生态环境的基本功能,还要为人们提供一个亲切怡人的休闲环境和文化环境,呈现绿地使用需求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应用环境行为学及可持续发展等基本概念和理论,明确校园景观改造设计的思想与原则,提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校园景观改造设计方案,切实解决了校园景观环境在景观分区、路面铺装、植物配置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居住区绿化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直接影响人们的心理、生理及精神生活。近年来,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景观环境在居住区中发挥的作用也越发重要,合理进行绿化植物配置是改善居住区景观环境的重要方式。基于此,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林新村小区绿化植物配置为例,从植物配置总体形式、植物种类构成、绿地空间群落结构3方面分析该小区植物配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植物配置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现代农业的发展导致大量非农绿地斑块从农业景观中消失,结构简单、类型单一的农业景观使得农业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遭到了严重制约。本研究选择了黄河中下游平原的河南省封丘县为研究区域,结合遥感影像调查和景观格局分析,对研究区绿地斑块进行提取和分类,并着重分析了该区域农田基质大背景下的非农绿地斑块的结构属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总体绿地率较低,绿地斑块总面积较小;人工林为优势绿地斑块类型,但多围绕居住区分布,呈现环状的分布特征;斑块类型较为简单且空间分布比较分散,斑块多样性指数较低,破碎化程度较高。建议加大对研究区绿地斑块的改造,通过增加斑块类型、设计农田边界、加强不同类型斑块间的连接度等措施,提高农业景观中绿地斑块的数量与质量。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研究区景观结构的合理布局,并为今后多功能景观的构建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