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乡县大蒜根腐病发生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东省金乡县是中国大蒜之乡,常年种植大蒜60万亩,大蒜年出口量占全国的70%以上,多年连作导致大蒜根腐病发生面积大、危害重。本文作者总结大蒜根腐病的发生规律,并提出对该病的综合防治技术,为大蒜根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玫瑰根腐病于1996年在日本发现,该病会引起植物根部腐烂进而造成整株死亡。茶用玫瑰根腐病在北京市主要发生在紫枝玫瑰上,基于此,论述茶用玫瑰根腐病的症状表现、病原、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为科学防控茶用玫瑰根腐病的发生,减少危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1、 病状与病原该病主要为害大蒜假茎基部。初发病病部水渍状,以后病斑变暗色或灰白色,溃疡腐烂部位发出强烈的蒜臭味。湿度大时,表面长出白色绵毛状的菌丝,以至病株周围的杂草也布满白色菌丝,并溃疡腐烂。大蒜叶鞘腐烂后,上部叶片表现萎蔫,并逐渐黄化枯死,蒜根须、根盘腐烂,蒜头散瓣。一般在5月上旬以后,病部形成不规则如麻籽大小的黑褐色菌核,该病是由大蒜核盘菌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4.
辣椒根腐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辣椒根腐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发生重,轻者减产20%~3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为控制辣椒根腐病的发生发展,我们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与试验,有关结果如下:(一)症状辣椒根腐病多发生于定植后。发病初期,病株枝叶特别是顶部叶片稍见萎蔫,傍晚至次日早晨恢复,症状反复数日后,叶片全部萎蔫,但叶片仍呈绿色;病株的根茎部及根部皮层呈淡褐色及深褐色腐烂,极易剥离,露出木质部;横切茎观察,可见维管束变褐色,后期潮湿时可见病部长出白色至粉红色霉层(病菌分生孢子)。(二)发生规律辣椒根腐病的病原菌为腐皮镰孢菌。在土壤可…  相似文献   

5.
大蒜(Allium sativum L.)根腐病是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引起的一种大蒜土传病害,为了更好地防治该病,以实验室保存的恩施大蒜根腐病病原菌为材料,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在室内对12种药剂进行筛选。结果显示,尖孢镰刀菌菌丝致死温度为63℃;适宜生长pH范围为5~9;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和酵母浸出物,最佳碳源为乳糖;稀释5000倍的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该病原菌抑制率达81.09%,效果最佳,可作为大蒜根腐病田间防治潜力药剂。  相似文献   

6.
在辣椒栽培过程中,由于病害的发生使辣椒的商品率大大降低。辣椒常见病害有病毒病、叶斑病、根腐病等,其中根腐病在砚山县发生率最高。根腐病在茄科作物上是发病较严重的一种土传病害,作物常年连作.土质较粘,温度变化大,栽培管理技术不当易发生。病菌侵染萌动的种子或幼苗的根颈部时,可引起种子腐烂或幼苗猝倒。要有效地防治根腐病的发生,必须加大农业防治措施即清理田园、选种、合理轮作、改变耕作方式、合理施肥灌溉等,并在关键时期使用化学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南阳镇大蒜主要覆膜种植,种植中大蒜根腐病逐年加剧,已经成为当地大蒜的主要病害之一。该文基于南阳镇实际情况,介绍了大蒜根腐病的发生规律与危害症状,介绍了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技术,以期降低病害造成的损失,提高种植收益。  相似文献   

8.
大蒜大多采用秋播栽培,从出苗到生长期发生的病害种类较多,特别是在连作条件下病害发生重.现将大蒜几种主要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叶枯病 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可危害大蒜叶片、叶鞘、薹茎等部位,发生区域广、危害严重,造成蒜株早枯,蒜蔓腐烂,流行成灾年份造成减产50%~80%左右. 1.发病症状可分为5种类型:一是尖枯型.  相似文献   

9.
在辣椒栽培过程中,由于病害的发生使辣椒的商品率大大降低.辣椒常见病害有病毒病、叶斑病、根腐病等,其中根腐病在砚山县发生率最高.根腐病在茄科作物上是发病较严重的一种土传病害,作物常年连作,土质较粘,温度变化大,栽培管理技术不当易发生.病菌侵染萌动的种子或幼苗的根颈部时,可引起种子腐烂或幼苗猝倒.要有效地防治根腐病的发生,必须加大农业防治措施即清理田园、选种、合理轮作、改变耕作方式、合理施肥灌溉等,并在关键时期使用化学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0.
西瓜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根腐病是近年来西瓜田常发生的病害,发生早,蔓延快,危害重,损失大.我镇2003年发生较重,50%的地块发病,产量损失在40%以上,2005年再次大面积发生.为此,作者对该病进行了调查研究. 1 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瓜根和茎基部,少数危害茎蔓.定植后即可开始发病,初呈水浸状,后呈浅褐至深褐色腐烂,病部不缢缩,其维管束变褐色,但不向上扩展,可与枯萎病相区别,后期病部往往变糟,组织破碎,仅留下丝状维管束.受害茎蔓初期蔓尖微卷上翘,生长缓慢,以后全株叶片萎蔫,逐渐枯死.  相似文献   

11.
1.低温贮藏。采用机械制冷的冷库贮藏大蒜,冷库的温度容易控制,对于延长休眠期、抑制发芽、防止腐烂都有很好的效果,在炎热夏季及南方地区是理想的大蒜贮藏环境。贮藏前将大蒜晾干,以免腐烂。大蒜需经预贮藏,然后进行预冷,使温度接近冷藏温度。其目的是减轻冷库系统负荷。若不预冷,则须使冷库温度由常温过渡到贮藏适温,  相似文献   

12.
砚山县辣椒根腐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辣椒栽培种植的过程中,由于病害的发生使辣椒的商品率大大降低。常见的病害有病毒病、叶斑病、根腐病等,其中根腐病在茄科作物上是发病较为严重的一种土传病害,作物长年连作、土质较粘、温度变化大、栽培管理技术不当时易发生。病菌侵染萌动的种子或幼苗的根茎部时,可引起种子腐烂或幼苗猝倒。有效地防治根腐病的发生,必须加大农业防治措施,即清理田园、选种、合理轮作、改变耕作方式、合理施肥灌溉,并在关键时刻使用化学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3.
一、根腐病。该病主要通过危害植株的根系,引起整株枯死。幼苗期发病引起芽腐,猝倒和立枯;大苗期发病引起根茎和叶片腐烂,发病部位皮层由淡褐色,变为黑褐色,并出现流水、腐烂现象。发病轻者生长迟缓、落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大蒜主产区根腐病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探讨山东省大蒜主产区根腐病的病原菌及种类,于2020年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金乡县,菏泽市巨野县,临沂市兰陵县等采集发病大蒜植株,通过组织分离法获得4株分离物,利用形态学鉴定方法,结合Blast同源性分析,利用MAGE 7.0构建系统发育树的方法对分离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腐皮镰孢菌(F.solani)、芳香镰孢菌(F.redolens)、木贼镰孢菌(F.equiseti)是山东省大蒜主产区根腐病的致病菌.通过对比4种镰孢菌对大蒜根腐病的致病性发现,分离出尖孢镰孢菌的植株根腐病最为严重,可见尖孢镰孢菌是大蒜根腐病病害的主要致病菌.结果可为大蒜根腐病拮抗菌的筛选和防治及大蒜——根腐病互作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夏季是中药材病害多发期,但主要发生根腐病、叶斑病、立枯病和黑粉病四种病害. 一、根腐病.该病主要危害中药材根部,使根部部分或全部变色腐烂,组织遭到破坏,茎、叶也因根部无法供应水分而下垂、干枯.易发生此病害的中药材有白术、芍药、地黄、板蓝根、红花、党参等.发病初期可用5%石灰水浇根,或用1%硫酸亚铁溶液在病穴消毒.  相似文献   

16.
1,根腐病须根、支根变褐腐烂后.逐渐向主根蔓延.导致全根腐烂.然后地上茎叶自下向上枯萎,最后全株枯死。该病常与地下线虫、根螨的危害有关。如果土壤粘度重、田间积水过多则发病严重。黄芩、丹参、板蓝根、黄芪、太子参、芍药和党参等易感染此病。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系统研究三环化工厂生产的"三一"牌生物多抗菌肥对大蒜病害发生及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多抗菌肥能减轻大蒜细菌性软腐病和叶枯病的发病程度,与对照相比,病害发生率和发病程度都有明显降低。各种生物多抗菌肥在不同试验地点对细菌性软腐病和叶枯病的防治效果不同,土壤供钾水平较低、质地粘重的土壤施用生物多抗菌肥对大蒜病害的防治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研究通过在莱芜大蒜上施用"哈茨木霉"菌剂,以探讨和评价"哈茨木霉"菌剂对大蒜产量以及根腐病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哈茨木霉"菌剂的大蒜亩产量平均提高16.99%,一级蒜头的占有率平均提高20.25%,根腐病的发病率平均降幅达85.60%,"哈茨木霉"菌剂对大蒜产量以及防治大蒜根腐病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大白菜软腐病,又称腐烂病、烂疙瘩、脱帮等,是一种细菌性病害。该病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发生普遍,危害时间长,从田间生长期到收后贮藏期均有发生,造成严重的损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正1大豆病害1.1大豆根腐病。该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出土前种子受害腐烂变软,不能萌发,表面上有白色霉层。在大豆开花结荚期为发病高峰期,田间出现大量黄叶,病株矮化、根系全部腐烂,导致病株死亡。轻者叶片变黄,提早脱落、结荚少、籽粒小、产量低。大豆根腐病在田间发生往往呈"锅底坑"状分布,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发病点。防治方法:以农业防治为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综合防治。实行与禾本科作物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