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密植速成”茶园的推广闽东茶区,建国四十多年来,茶叶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现有全区茶园面积56万亩,其中采摘面积40万亩,1991年茶叶产量达17721吨,茶叶产值达14193万元。茶叶成为闽东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2.
建国后,福建省茶叶科研、教学和推广等部门,根据福建省省情,在发展茶叶生产过程中,结合茶园土壤农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取得了成果和经验,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福建省茶园土壤类型及其分布的调查研究为了解福建茶园土壤资源状况,建国后,进行过的工作:一、全省土壤普查和研  相似文献   

3.
湖南是全国茶叶主产省之一。建国四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茶叶生产取得了很大成就。茶叶产量已达年8万吨,产值在3亿元左右,年创汇约5000万美元。但从全国来看,我省茶园面积和产量均已由建国后居全国第一而滑退下来。产量已次于浙江(1988年为12万吨),茶园面积少于浙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安溪县在发展茶叶生产中,狠抓低产茶园的改造,茶叶单产和总产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注重市场信息,根据市场行情调整生产规模,改变花色品种,出现产销两旺局面。茶园面积也逐年增加。但新垦茶园的规划管理却成为薄弱环节,对茶叶生产合理布局强调不够,由此产生的矛盾也日益显露,对此必须认真对待。 建国以来,安溪县茶叶生产和布局是由内安溪到外安溪、中低山到丘陵地的方向发展的。建国初,全县只有茶园2.09万亩,1988年茶园普查时巳达10.35万亩,当年全县平均亩产只有50斤,针对单产低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建国三十五年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扶持下,广东茶叶产销发展迅速,现有茶园七十万六千亩,年产茶三十五万一千多担,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分别比建国初(1950年)增长七倍和十三倍。茶叶内销和外销逐年增加,现在全省城乡饮茶风气盛行,去年消费茶叶达四十万担,人平六两多,比解放初增长七倍以上。过去广州口岸没有广东茶叶外销,现在出口十余万担。出口和内销茶叶,品种花色增多,品质优良。广东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种植茶树生长快,产量高,品质优良、是我省山区丘陵农民一项劳动致富的生产门路。但是在解放前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盘剥  相似文献   

6.
茶叶在我国是一种传统的外向型农业,是当前广大茶区一种重要的创汇产品。它具有悠久的商品经济历史、广阔的国内外市场、生产稳定、贮运方便等优点。建国四十年来,我国茶叶生产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目前,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和出口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且在全世界几十个产茶国家和地  相似文献   

7.
古丈县茄通公社龙天坪大队科地坝生产队是以土家族为主的茶叶专业队,全队13户66人。这里土壤和气候条件宜于种茶,建国前就有人在茶园种植少量茶树的习惯。 1958年以后,该队陆续开荒扩园,现有成片茶园57亩,主要生产绿茶。1982年该队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生产的特点,分析了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品质受到污染的原因,指出了进行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9.
宋代茶园的茶叶商品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德臣 《中国茶叶》2010,32(5):44-46
宋代的茶园主要有小农茶园、专业户茶园、寺院茶园、国营茶园。这些茶园均程度不同地参与了茶叶的商品生产,或者为茶叶商品交换提供了货源。比较而言,民营茶园是茶叶商品的主要提供者,尤以专门从事茶业生产的园户为代表。小农茶园是宋代最主要的茶叶生产方式,其次才是专业户,寺院只向市场提供少量茶叶,国营茶园基本模式是自产自销。  相似文献   

10.
茶叶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饮茶的习惯,我国人民的茶叶消费量常年位居全球第一。我国巨大的茶叶消费市场也带动了我国茶叶相关行业的发展。巨大的市场需求促进了茶叶生产者以及相关商业主体不断进行生产与经营模式的变革。现代茶园作为茶叶制品现代化生产的重要场地,其重要性和价值十分显著。现代茶园的土木建设又是影响现代茶园生产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对现代茶园土木建设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探讨,其次梳理了现代茶园的建设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具体的现代茶园的土木建设方案和意见。  相似文献   

11.
一、建国后茶叶成就与问题(一)茶叶面积,产量大发展建国后福建茶叶经历了恢复、受挫、发展的阶段,尤其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茶叶生产得到了快速持续的发展。到1995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198万亩,次于云南、浙江居全国第三位,产量达94532吨次于浙江居第二位,单产58.8公斤/亩,进入全国先进行列。茶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6%,国内销售占20%份额,出口量约占全国的8─10%,其中特种茶(除红、绿茶外)出口占全国50%以上。茶园的整体素质有新提高,栽培管理技术有长足的进步。附:福建省1949─1996茶…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初,浙江义乌市在茶叶生产上推行了承包责任制,至今虽只有10年多的历史,却显示了很大的威力,全市2.1万亩茶园,1991年产茶896吨,其中专业承包的茶园为9500亩,生产茶叶720吨,分别占茶园总面积和茶叶总产量的45.22%和80.35%,  相似文献   

13.
学术动态     
为了系统的总结几年来各地改造旧茶园的经验,研讨当前旧茶园改造工作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以促进本省旧茶园改造工作和茶叶生产的发展,浙江茶叶学会于6月5日至9日,在嵊县民胜公社举行了改造旧茶园的学术活动。来自科研、教学和生产部门的25名科学技术工作者,深入民胜公社的迎联、应桂岩、岭头山等大队进行了现场考察。在考察过程中,代表们听取了当地公社和民胜茶叶样板工作组关于茶叶生产和旧茶园改造的情况介绍,  相似文献   

14.
漳州以盛产花、果著称,而茶叶亦是漳州传统名产。明、清时代,长泰、漳浦、南靖、龙海等地的茶叶,曾列为贡品,生产亦盛,华安县湖林乡大坪村还存有百年前可容纳一千多个制茶工人的初制厂遗址。日本侵华时期,果、茶生产惨遭摧残,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又未加扶植,1949年,全市茶园只有六千七百多亩。建国以后,果树和茶树都得到发展。1980年,茶园已达二万多亩,1986年达到16.5万亩。  相似文献   

15.
宁德地区是我省茶叶主产区。是个老茶区。旧茶园面积大,占全区茶园总面积60%以上,还有一些种植粗放,失管的未老先哀的低产茶园,茶叶单产很低,平均亩产只40斤左右,根据全国茶叶会议提出“茶叶生产要有个大发展,速度要加快"的精神,近年来各地都掀起了大改低产茶园和开辟新茶园的群众运动,今年五月,宁德地区革委会生产指挥组召开了"双改"会议,现场交流总  相似文献   

16.
建国三十年来,我省茶叶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现有茶园达164万亩,比1949年27.7万亩,增长4.9倍。一九八○年收购各类毛茶41.35万担,比1949年6.65万担增长5.2倍,创历史最高水平。去年出口各类茶叶17.20万担,比1949年增加12.7多万担,创汇2429.3万美元。  相似文献   

17.
<正>浙江省建德市地处浙西山区,依当地生产状况计,茶园管理劳动力成本约占总成本的60%之多,这些年茶园生产培育管理用工工资年年上涨,茶园生产作业用工量大、劳动强度高,茶叶采摘工缺乏,迫使人们思考茶叶生产中引入机械作业,期盼适合山地茶园生产的机械问世,以降低生产成本。为此,针对建德市茶叶生产现状,提出初浅的设想,供相关茶叶生产管理部门与生产者参考。一、建德市茶园生产机械推广应用现状茶树种植到茶叶采收的茶园生产过程中培育管理工作包含了垦植、耕作、施肥、修剪、采摘、植保等多个环节。传统的生产模式下,各环节均需投人大量的劳动力。但在现行实  相似文献   

18.
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茶园的基础上,茶叶放开搞活三年来,徽州茶叶生产生机勃勃,茶农生产积极性高涨,茶园管理加强,中低产茶园改造加快,茶叶产量连年大幅度增长,但也出现茶叶加工业上农村初制厂日益萎缩衰退,国营精制厂不景气,茶叶品质下降,这与条叶生产形势很不适应,徽茶优势与声誉潜伏着危机。要解决茶叶加工业和茶叶质量问题,必须研究它的历史、成因,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调整茶叶生产结构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国务院国发(84)75号文件精神,1985年开始,浙江省所有茶类都将实行议购议销,茶叶销售将为多渠道销售,茶叶市场将为开放式市场,茶叶的产销体制将发生根本的变化。为适应茶叶生产的新形势,开创茶叶生产的新局面,调整茶叶生产结构是非常必要的。一、调整茶园结构茶园结构包括树龄结构、品种结构和生态结构。树龄结构浙江省现有茶园275万亩,其中生产茶园215万亩,幼龄茶园60万亩,在生产茶园中,老茶园约70万亩。面对这种情况,应在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保证质量的原则下,采取“发展、改造、淘汰”同步进行的措施,在生态条件优越的名茶、高山地区,  相似文献   

20.
结合研究课题,笔者从1984年底开始,对福建省主要茶区的茶叶生产情况和茶园土壤现状开展了一些初步调查,结果表明:造成福建省茶叶单产普遍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茶园土壤生态的失调现象。归纳表现为三个方面:系统结构的不平衡、系统养分收支的不平衡、水土的严重流失。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几条维护福建茶园土壤生态平衡的初步意见: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建立良性土壤生态系统,在良性循环的茶园生态系统和大农业生态系统的保证下,维护茶园土壤生态的平衡。福建产茶历史悠久,茶树品种丰富,茶叶品类繁多,是我国的重点产茶省份之一。建国以来,福建茶叶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全省现有茶园面积183.39万亩(1985年),年产茶4万多吨,茶叶经济在福建农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福建的茶叶单产水平一直徘徊在25—30公斤的水平,茶叶广种薄收,人力地力大量浪费。如何尽快提高茶叶单产水平,已经成为发展茶叶生产的主要战略方针。结合良性生态茶园研究课题,从1984年底开始,笔者先后对福建主要茶区的茶叶生产及茶园土壤现状开展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造成福建茶叶单产普遍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茶园土壤生态的严重失调——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渐趋贫瘠。因此,以维护茶园土壤生态平衡为中心,改善茶园生态现状,对发展福建茶叶生产,实现茶叶的高产、优质、低消耗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所开展的一些研究工作,就维护茶园土壤生态平衡问题,试述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